2019年央視春晚小品《佔位子》沈騰有一段臺詞是這樣說得:我給大家介紹一下,這班裡座位的特點,這個前面這一排可以說是真正意義上的學霸區,那中間這一片呢,叫休閒娛樂區,最後一排叫養老區,看這把角兒的座位沒有,這是我兒子現在坐的位置,叫隔離區。
有人用手機信號來形容座位,前兩排位置是WiFi,再往後兩排位置是4G,再往後兩排是3G,倒數第二排2G,最後一排不再服務區。不管怎麼說大家覺得最後一排,或者位置靠後的座位,都不是好位置,都是學習不好的學生才會待的位置,自然不願意自己的孩子坐最後一排。
雖然,現在在小學排座位基本上是按高低個排座位,個子高的同學自然只能做到後面了。但是,還是有一些家長會找各找理由,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調到前面一點的位置,希望老師能夠照顧一下自己家的孩子。
為什麼那麼多家長都不願意自己的孩子坐在教室的最後一排呢?其實原因無非是這幾種情況。
1.最後一排離老師太遠。
最後一排從位置來說,是班級最遠的位置,屬於偏遠地區,老師夠不著摸不著的。一方面家長覺得最後一排由於距離比較遠,孩子會看不太清楚老師所板書的內容,不利用於孩子學習。另一方面,最後一排離老師距離是最短的,家長會擔心孩子在最後一排,萬一班裡不是特別安靜,孩子可能會聽不太清楚老師說的是什麼。
2.怕天高皇帝遠。
由於離老師比較遠,屬於天高皇帝遠,老師可能注意不到後面的學生,再加上班級人數比較多,孩子自律性再差一點,就會不好好聽課,然後幹別的事情,時間久了自然會養成不好的習慣,最後會影響孩子的學習成績,這是家長最不願意看到的事情。
3.後排都是差生。
在大家的印象中,最後一排通常情況下坐的學生,成績都不會是成績特別好的同學,而成績特別好的學生一般也不太會坐到大後面去。其實,怎麼說呢,老師站在講臺上下面的一舉一動,都可以看得清清楚楚,如果正在講課時,還真沒工夫管後面的學生,有些學生就是愛投機取巧,知道老師顧及不到自己就特喜歡坐在後面,畢竟後面算得上「世外桃源」。
對於自律性強和抗幹擾能力強的學生來說,無論坐到什麼位置都不會影響到他們學習,更不會被外界帶跑。對於不想學習,自律性差,學習習慣不好的學生來說,不管是坐到什麼位置,都管束不了他們那放蕩不羈愛自由的心,即使坐到老師眼皮子底下,該不學習一樣不學習,不僅不學習還會想盡辦法的影響別人。
總之,對於成績較好的學生來說,不管坐到什麼位置,都不會影響到他們學習,他們都可以做到心無旁騖,專心學習,不受外界影響。對於成績不好,不想學習的學生來說,做到哪裡都會影響學習,不僅影響自己學習,他們還會想法設法地去影響別人學習,甚至影響老師正常的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