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14 17:5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十三五」期間,平涼市堅持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導,搶抓中央和省上高度重視生態文明建設的戰略機遇,全面貫徹綠色發展理念,以林業重點生態工程建設為依託,以創建國家森林城市為目標,聚焦生態短板,努力提升造林質量,林業生態建設重點突出,造林質量明顯提升。
涇川縣飛雲鎮坡頭村的山地上世紀70年代全部種莊稼,廣種薄收,一畝地打幾十斤糧食。國家出臺退耕還林政策以後,坡頭村的山地全部退耕還林,村民們領取了兩輪退耕還林的補貼,還栽植起了以蘋果為主的經濟林,發展起了林果產業。近年來,坡頭村黨支部書記袁德俊帶領群眾在發展管理好果園的同時,繼續推進植樹造林和村屯綠化工作。如今,坡頭村成為全縣植樹護綠髮展的先進典型和全縣有名的林果專業村,全村的土地面貌也經歷了由黃到綠的巨變。
涇川縣飛雲鎮坡頭村黨支部書記兼村委會主任 袁德俊:
近五年來,我們通過實施中央造林補貼、林分樹種改優、三北五期工程等項目,新建以刺槐為主的生態林1200畝,栽植以油松、雲杉等長青樹種80000多株,林分改優1100畝,460戶群眾通過退耕還林、公益林補助和杏核、核桃等雜果樹,戶均收入7000元。截止目前,全村共有林地13000畝,森林覆蓋率達到80%以上,村域實現了全部綠化。
「十三五」期間,涇川縣緊緊圍繞創建全國生態文明示範縣目標,以實施鞏固退耕還林成果項目、退耕配套荒山造林工程、三北防護林工程、公益林工程、天保工程、中央財政造林補貼試點等重點項目為支撐,以加快面山綠化、城區綠化、道路綠化、鄉村綠化、機關綠化為重點,切實加強組織領導,全面推動工作落實,大力發展生態林業、民生林業,積極開展全民造林綠化活動,深入推進集體林權制度改革,不斷加強森林資源管護力度,取得了顯著成效。
涇川縣林業技術推廣中心主任 虎小紅:
「十三五」期間,全縣新增造林98000畝,完成道路林網和綠色通道建設680公裡,義務植樹475萬株,完成生態文明村綠化美化68個。截止目前,全縣有林地達到85萬畝,森林覆蓋率達到38.9%。
五年來,平涼市堅持生態立市、綠色崛起、產業支撐發展戰略,大力推進國家森林城市創建活動,持續推進造林綠化五年行動計劃,突出涇渭河流域生態建設和保護,集中開展城區增綠添景、環城生態屏障、美麗鄉村綠化、景觀廊道建設、富民產業發展和生態文化建設六大工程。堅持改造與提升、美化與靚化、植綠與造景相結合,紮實開展綠化進機關、進企業、進社區、進學校、進公園「五進」活動,城區新增綠化面積1200畝,城區人均公共綠地面積率達到13.19平方米。認真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深入開展生態扶貧行動,突出農村人居環境綠化治理,著力打造「點、線、面」相互融合,「三季有花、夏秋有果、四季常綠」的生態發展格局。按照樹有高度、林有厚度、綠有密度、錯落有致、景觀優美的森林生態廊道建設要求,實現有路必有樹、有樹必成蔭,路在綠中建、車在畫中行的唯美景像。大力實施水系湖壩堤岸綠化工程,採取生態修復和溼地保護相結合的方式,集中對涇河、葫蘆河幹支流和水庫塘壩等重點區域進行綠化治理,打造岸綠水碧景美的城鄉濱水景觀長廊。
平涼市林業和草原局局長 何鵬峰:
五年累計完成城鄉造林、種草和果園新植面積265.45萬畝,全市有林地面積達到552萬畝,果樹經濟林面積267萬畝,森林覆蓋率達到33.62%,城市人均公園綠地面積13.19平方米,林果產業已成為助推脫貧攻堅、助農增收的有力支撐。
來源:平涼市廣播電視臺
製作:中共平涼市委網信辦
原標題:《【回眸「十三五」 喜看新變化】加快生態林業建設 扮靚美麗平涼大地》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