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萬億航母級券商,兩個「中信」合併的邏輯分析

2020-12-20 騰訊網

四月份,中信證券和中信建投合併的傳聞被放出,隨後兩家中信都發布了澄清聲明。這不禁讓貝殼投研(ID:Beiketouyan)想到當年南北車合併的套路

六月份,中信集團新任總經理,而這位正曾經操刀過南北車合併案。這讓兩個中信要合併的傳聞更加坐實了。

那麼兩個「中信」為什麼要分了又合呢?

對A股的很多股民來說,這無疑一場題材炒作。先放出謠言後又迅速澄清,中信證券和中信建投的股價在這消息發布的期間,連續幾日大幅上漲,妥妥的題材炒作無疑了!

正所謂,無風不起浪,何況在金融全開放的情況下,國內券商合併現象愈演愈烈,貝殼投研(ID:Beiketouyan)認為這兩個「中信」合併的故事肯定是沒完的!

一、打造萬億航母構想提出,推進券商行業併購進程

早在2019年11月,證監會在答覆政協提案中,明確提出積極推動打造航母級頭部證券公司,鼓勵市場化併購重組,支持證券行業做大做強。

建設航母級頭部券商,對標的自然是高盛、大小摩等世界一流投行。從其發展歷程來看,行業併購自然是一眾國際投行提升行業競爭力、實現全球化的必經之路。

這也是很多券業人士認為,在監管層打造航母級券商的大背景下,券商合併是大勢所趨。

二、金融全面開放,打造萬億航母級券商迫在眉睫

隨著我國金融市場的全面開放,勢必要組建自己的「金融天團」來抵禦國外頭部金融機構的衝擊。作為金融體系的三駕馬車,銀行業尚有號稱「宇宙第一大行」的中國工商銀行;保險界有中國平安和中國人壽,兩個都是萬億市值級別的「中國神險」;然而,券商界卻沒有「中國神券」護航。

以2019年年度數據來看,我國前兩大券商中信證券和中信建投,市值分別是3884億和3919億,美國高盛市值4680億,摩根史坦利5452億。雖然市值上差不了多少,但是高盛和摩根史坦利的資產規模都達到了幾萬億,中信和中信建投的資產規模合在一起才過萬億。高盛去年營收2472億,歸母淨利潤572億,中信證券營業收入只有431億,歸母淨利潤122億。

比較來看,高盛的營業收入是中信證券的5.6倍;歸母淨利潤是其4.6倍,這根本不在一個級別。毫不誇張地說,一個高盛基本可以比得上整個國內券商了,更別說金融話語權了。

高層一直以來想要打造一個萬億航母級券商以提高在更開放的金融環境下的競爭力,合併做大是最快的方式。那麼要打造萬億航母級券商,為何首選中信證券和中信建投?

1、要打造萬億航母及券商,第一步是先要達到這麼大的體量,標的首選的是市值靠前的幾家券商。目前,中信證券和中信建投的市值分別為3884、3919億,第三名東方財富的市值只有第二名的一半。證券行業前兩大頭部券商合併將會形成近8000億市值的規模,萬億航母級券商的體量近乎達到

2、中信、中建投這兩家有深厚的歷史淵源。中信建投的前身是華夏證券,由於挪用客戶保證金,給財務上造成了巨大的虧損。2005年,被中信證券和建銀投資以46億元聯手收購,於是有了今天的名字——中信建投。後來在2010年受制於「一參一控」,中信建投從中信證券分離出來。而今,證券行業需要打造出一個航母級券商,中信證券作為行業的老大,天然地具備肩負這個使命。而中信方面顯然已經在為此做準備了。6月底,中信集團黨委副書記、總經理更換為奚國華。

奚國華可是一名合併猛將,擔任過多次大型國企合併案。2015年的南北車合併,正是他作為先鋒,參與兩大集團的艱難合併,成立了中國中車集團,後出任中國中車集團總裁;這次任職中信集團之前,奚國華是原一汽集團總經理、黨委副書記,曾作為主要操盤手,把一汽集團這個大國企梳理整合,讓一汽解放整體上市

這次中信集團換總經理,很有可能就是讓他來主導中信證券和中信建投整個合併進程的重要擔當。

三、優化券商行業競爭格局

目前國內券商林立,執牌券商就有134家,45家上市券商,業處於同質化嚴重、牌照過剩的狀態。經營模式雷同以及專業能力的匱乏,大量中小券商集中於區域內通道類業務,這就造成了傳統的經紀業務還在大興價格戰,佣金費率從最開始萬分之五已經下調至萬分之二左右了。而券商行業最重要的投資銀行業務只佔到證券行業總營收的12%。

隨著外資股比限制的取消,金融業對外開放加速,外資進入勢必對本土券商產生較大的衝擊,加速優化證券行業的競爭格局顯得尤為重要。

中信證券和中信建投合併,組建第一券商梯隊,做大做強投行業務

投資銀行最關鍵的作用在於資本配置,通過融資融券以及上市IPO,實現資金的融通。投行業務既考驗團隊的專業性又考驗人脈和政商協調能力,特別是對制度的理解。投行業務拼的不是公司規模,而是業務規模。

目前中信投行業務的市佔率是9%略低於中信建投,兩者合併後把投行業務做大,市場份額佔據到30%,就能在一定程度上掌握IPO的話語權。

這樣,中信證券和中信建投組成的券商航母,做強投行業務,掌握國內金融話語權;網際網路券商東方財富負責證券經紀業務;天風和申萬負責證券行業研究業務,證券經紀業務重要的幾大方向都被精準把控,國內證券行業在面對更加開放的金融環境下將更具競爭力。

總結:構建萬億航母級券商已是大勢所趨,相比於其他券商的合併,中信證券和中信建投更具想像力,中信建投在投行領域具有非常強勁的實力,與中信證券合併優勢互補明顯。因此,這兩家合併,確實有助於航母級券商的誕生,也有助於優化升級國內券商的競爭格局。(ty017)

相關焦點

  • 中國航母級券商隱現 市場傳中信合併中信建投
    本報記者 羅輯 北京報導4月14日午間有外媒報導稱,中信證券(600030.SH)、中信建投(601066.SH)或將合併。受該消息影響,券商股股價出現上漲,其中傳聞中的兩家券商中信證券大漲6%,中信建投漲停。
  • 航母級券商方向未變,答案是中信證券和中信建投?
    那麼,問題來了,中信證券和中信建投為何不能暢想一下接下來的合併呢?二、航母級券商是否會延續中國神車的玩法?昨天菠菜的文章闢謠!中信證券要和中信建投合併?又是誘多!簡單的分析了盤中Bloomberg(彭博社)在14:00推送的消息,稱中信證券和中信建投傳聞合併。
  • 中信集團、中央匯金闢謠!龍頭券商合併要"黃"?
    再度闢謠,兩家頭部券商合併傳言看來要「黃」了。周四、周五,券商股接連掀起漲停潮,牛市氣息愈發濃厚,金融、地產等大藍籌板塊全面爆發,兩市成交額也連續兩日突破萬億。2日深夜,中信建投、中信證券兩券商雙雙發布澄清公告,稱公司未曾召開過黨委會審議批准上述傳聞所稱的相關計劃,不存在應披露而未披露的信息。雖然兩家券商紛紛予以澄清,但市場顯然不買帳,邏輯是兩家股東籌劃收購事項,或許不需要兩家券商內部同意。
  • 航母級劵商猜想:中信建投中信證券漲停,此前否認合併
    7月2日,市場傳出兩家龍頭券商中信證券、中信建投合併的消息。據彭博社報導,中信證券和中信建投證券內部均同意了一項合併計劃。中信證券母公司中信集團將作為主要買家,向中央匯金投資有限責任公司購買中信建投股權。兩家券商合併將打造一家規模820億美元的投資銀行巨擘。
  • 航母級劵商猜想:中信建投中信證券漲停 此前否認合併
    7月2日,市場傳出兩家龍頭券商中信證券、中信建投合併的消息。據彭博社報導,中信證券和中信建投證券內部均同意了一項合併計劃。中信證券母公司中信集團將作為主要買家,向中央匯金投資有限責任公司購買中信建投股權。兩家券商合併將打造一家規模820億美元的投資銀行巨擘。
  • 中信集團、中央匯金聯手闢謠!龍頭券商合併要「黃」了?
    再度闢謠,兩家頭部券商合併傳言看來要「黃」了。周四、周五,券商股接連掀起漲停潮,牛市氣息愈發濃厚,金融、地產等大藍籌板塊全面爆發,兩市成交額也連續兩日突破萬億。2日深夜,中信建投、中信證券兩券商雙雙發布澄清公告,稱公司未曾召開過黨委會審議批准上述傳聞所稱的相關計劃,不存在應披露而未披露的信息。雖然兩家券商紛紛予以澄清,但市場顯然不買帳,邏輯是兩家股東籌劃收購事項,或許不需要兩家券商內部同意。
  • 中信證券現金分紅越來越大方 四招發力航母級券商
    雖然人數減少,但依然顯現龍頭券商的魅力,有年逾八旬的資深股東參會並就審議事項進行投票。在股東問答環節,中信證券逐年加大對股東現金分紅的深層次考量、打造航母級券商的具體規劃等問題成為現場關注焦點。未來三五年重點提升四方面能力去年底,在監管層表態要打造證券行業航母級券商之後,十多年來蟬聯行業「老大」的中信證券就被市場「委以重任」,「該如何成為航母級券商」成為中信證券各大場合繞不開的話題。
  • 震動A股的萬億級整合是謠言?中信證券發公告緊急澄清,已有券商研報...
    晚間,中信證券發布澄清公告,2020年4月14日下午,中信證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本公司」)注意到有媒體報導稱本公司將與中信建投合併。截至本公告日,本公司未獲悉有關上述傳聞的相關信息,本公司也不存在應披露未披露的信息。今日,一份天風證券研報流出,稱中信證券和中信建投合併或將是打造航母級券商的可選路徑之一。
  • 券商板塊再度點燃市場,監管力推併購重組,「中信系」合併傳聞再起
    經濟觀察網 記者 周一帆 7月29日,A股三大股指集體走強,券商股強勢領漲,截止當日終盤,券商板塊上漲4.06%,位居當日漲幅第四,其中財通證券(601108.SH)、哈高科(600095.SH)漲停,西南證券(600369.SH)、中信建投(601066
  • 中信、中信建投兩大龍頭券商要合併?高管稱不知情,業內認為合併...
    記者 | 滿樂1中信證券、中信建投兩大龍頭券商合併的傳聞引來券商股異動。4月14日下午,券商板塊突然出現異動。中信建投股價一度觸及漲停,中信證券也同樣拉漲逾6%。異動的原因在於當天有市場傳言稱,「中信證券、中信建投以及兩家公司主要股東中信集團和中央匯金等,正就兩家證券公司合併的可能性進行研究」。對此,界面新聞記者致電兩家公司多位高管,對方均表示對該事件不知情。2019年年末,證監會方面曾在答覆政協十三屆全國委員會第二次會議第3353號提案時透露出,打造航母級券商的想法。
  • 2020年進擊的證券業:「做大做強」萬億元規模券商誕生 「以攻為守...
    摘要 【2020年進擊的證券業:「做大做強」萬億元規模券商誕生 「以攻為守」重塑行業新格局】2020年,中國證券公司同資本市場一道,邁過了「而立之年」。也是在這一時期,券商迎來了註冊制改革、金融業全面對外開放、打造航母級券商等歷史時刻和機遇。
  • 直擊2019年股東大會:中信證券現金分紅越來越大方 四招發力航母級...
    在股東問答環節,中信證券逐年加大對股東現金分紅的深層次考量、打造航母級券商的具體規劃等問題成為現場關注焦點。派發現金紅利超64億2019年度,中信證券實現歸母淨利潤122.88億元,派發現金紅利64.63億元,分紅比例達到52.85%,即中信證券去年過半歸母淨利潤用來回報股東。
  • 中信建投市值超越「一哥」中信,6000億航母級...
    「航母級券商」要來? 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混業經營如是,中信證券中信建投似乎亦如是。 今天再次傳出消息,知情人士稱,中國正在加快可能合併國內最大兩家投行的進程,此舉將締造出一個規模820億美元的行業巨擘。
  • 券業合併新進展?中信建投提交大股東變更申請 與中信合併傳言成真...
    原標題:券業合併新進展?中信建投提交大股東變更申請,與中信合併傳言成真?真相到底如何?   有接近中信建投證券的人士對記者分析,中信建投證券最新提交的《證券公司變更持有5%以上股權的股東審批》的行政許可申請,確實為北京國管中心無償劃轉股份為北京金控集團事項,並非近期傳言的頭部券商合併原因。
  • 中信建投成A股券業"一哥" 看券商股暴動的4大邏輯
    但是中信建投證券的表現還是大大超出了同行業平均水平,分析人士認為,流通盤小是中信建投大漲的主要原因,據wind,中信建投目前流通A股有8.64億股,是排名倒數第六的券商股,僅較中銀證券、紅塔證券、中泰證券、華林證券等個股多,較受遊資的喜歡。
  • 中信證券+中信建投=超萬億宇宙航母艦
    2020.4.14號,盤中某知名媒體*浪發布了一條消息,中信證券和中信建投或合併,消息一出,港股證券股全線大漲,A股中信建投直線拉板,中信證券也拉升了快6個多點,雖然最後都衝高回落。每當有此類消息的時候,最激動的莫過於各路遊資和機構了吧,這麼大的體量,大資金上車席捲一波,又是一場漂亮的勝利戰。
  • 麒麟直播|廣發陳福:中信證券與中信建投合併傳聞 交易價格是關鍵
    麒麟直播|廣發陳福:中信證券與中信建投合併傳聞 交易價格是關鍵 掃描或點擊關注中金在線客服   8月12日廣發證券非銀金融首席分析師陳福,鵬華龍頭券商
  • 資金寧願相信傳聞:中信證券漲停 看本輪券商股暴漲四大脈絡
    財聯社(北京,記者 高雲)訊,資金選擇相信傳聞,中信建投與中信證券雙雙迎來漲停!有觀點調侃說,資金不是相信傳言,而選擇相信的是打造「航母券商」的規劃。梳理本輪券商股的上漲脈絡,我們可以發現幾大明顯特徵: 一是政策效應的巨大傳動效應,推動本輪券商股暴漲的最重要原因,先說國家打造航母券商的政策導向,中信與中信建投處於合併緋聞漩渦,當仁不讓成為本輪上漲的最大看點; 二是混業經營的傳聞,據知情人士透露,向商業銀行發放券商牌照,目前僅處於動議階段,但是資金先知先覺,光大證券雖然具備著「
  • 「紅7月」助推 券商單月業績創近年新高
    ⊙許盈 ○編輯 孫放   8月7日晚間,A股39家上市券商7月經營業績披露完畢,合計實現營收486.34億元,淨利潤230.44億元(母子合併口徑,下同)。在股市交投活躍及A股IPO單月募資額首次突破千億元等助推下,券商多個業務條線獲得豐收,單月業績創近年新高。
  • 合併利好刺激,國聯證券港股大漲35%,股民「撮合」多家券商合併
    9月21日,廣州嘉彰投資諮詢管理公司總經理賴海尊向時代財經分析稱,國聯合併國金,整體發展空間是巨大的。一方面,合併後的體量和資本充足率都將得到提升,且能夠對一些此前雙方無法開展的風險管理業務進行開拓;另一方面,市場佔有率得到進一步擴大,在資管和產品代銷方面具備更大的優勢,融合了原本分割的同質業務,經營效益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