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芯」焦,臺積電也沒辦法,三大晶片巨頭的態度很明確

2020-08-31 芭樂科技社

原創內容、請勿抄襲。

文|薰兒

美國的「芯」焦慮

美國是半導體的「鼻祖」,半導體其實是一種材料,有電勢內部就可以打開電子通道,可以導電;反之,則成為絕緣體,然後有幾個美國人就利用這種材料的特性製作了電晶體,這是一種「開關」電路,可能成為計算的基本計算單位。

之後的事情就是順理成章了,大量的「開關」電晶體,加上電容、電阻、電感等等大規模地集成在一塊矽基板上,這大約是上個世紀70年代發生的事情。

l 我國是全球最大的晶片進口國

國內的半導體行業發展得比較慢,很多晶片都是靠進口,根據相關的統計,近年來,晶片的進口額大概是2萬億元以上,資金大量外流了,要知道進口「工業的血液」石油不過是用了1.5萬億元人民幣左右。

我國的晶片消耗量是很大的,單單是移動手機晶片的市場就是幾百億美元以上,而且這還是僅僅是銷售,不包括原料、設備等等, 美國的手機晶片廠商高通就說過,因為華為的影響,幾十億美元的市場推給了自己的競爭對手,

l 美國是半導體行業的獲益者

如上所述,美國是半導體界的「老人」、「祖師爺」,像什麼英特爾這種「骨灰級」的玩家都是美國公司,擁有全產業鏈,在電腦晶片代工領域是叱吒風雲,想怎麼玩就怎麼玩,「擠牙膏」其樂無窮。

不僅如此,全球最頂尖的半導體設備製造商荷蘭阿斯麥主要也是美國的公司控股,要看美國的臉色行事。所以全球的晶片產能帶來的收益,有一半是落入了老美的「口袋」。

l 大量美國企業的槓桿斷裂

但是老美的日子最近兩年就不好過了。首先,半導體是重資產行業,沒有個幾千億都不好意思下場都稱不上「職業玩家」。很多半導體企業都是「負債纍纍」,槓桿率極高,所謂槓桿率就是跟銀行或者投資機構借錢的數額是自己本金的多少倍。

而這兩年來,川寶「瞎起鬨」,全球的原油價格又下降,我國又因為華為打算自己發展半導體,很多美國晶片的產能在未來應該會出問題,尤其是要還銀行和投資機構的錢,估計很多企業的資金鍊會斷裂。

美國的晶片問題出來在哪裡

美國半導體行業為什麼出現問題呢?到底是什麼原因呢?這樣一個「宗師級」地位,按道理來說,不應該啊,美國的「芯」焦主要是以下的問題。

l 三次產業轉移,美國半導體下坡

首先是半導體行業轉移的「芯焦」,半導體行業很大,有分立器件和集成電路,但是兩者都差不多,原材料、設計、生產製造、封裝出售,諸如此類。但是根據經濟的原理,資源是有限的,一個人不能什麼都做,只有分工合作才能提升效率。

又加上了全球化,全球大分工的趨勢,所以美國的很多產業都在向外轉移,其中就有半導體行業。第一次產業轉移發生在上個世紀的80年代,當時的半導體主要用於存儲器,日本憑藉著DRAM內存晶片從美國手上拿下了半導體的大旗。

第二次發生在二十年前,當時的晶片已經是大規模集成了,達到了56納米左右,使用的是乾式光刻技術,雷射通過的路徑是空氣,然後顯影在晶圓上,後面臺積電的光電研發的老大林本堅多嘴說了一句可以將路徑改為液體,這樣顯影更加清晰,電晶體密度會提升。

這就是第二次產業產業。總的來說,就是美國的製造業是蕩然無存,主要發展高新技術還有服務。

l 摩爾定律,國內市場拯救

上面說的就是美國的半導體產業的「芯」焦,半導體行業轉移了很多,原材料已經落到了日本的手上,代工技術到了臺積電手裡,這是老美半導體行業的技術「芯」焦。同時,老美還有「市場」焦。

如上所說,美國是半導體行業的主要獲益者,我國是最大的晶片進口國,現在國家隊出手,要走未來的5年內晶片的自給率提升到70%,現在老美還不允許華為購買美國公司高通的晶片,這操作就有「迷茫」。

其實在2000年的時候,臺積電的林本堅提出了浸潤式光刻技術,2002年荷蘭阿斯麥研製出了浸潤式的光刻機,技術和周期上都滿足了摩爾定律的要求,兩年內電晶體的密度必須提升一倍。但是研發費用誰來買單,沒錯,正是國內的廣闊的市場,順利延續了摩爾定律。

三大晶片巨頭的態度明確

面對這麼「芯」焦的局面,川寶想出了一個辦法,那就是強行推動產業再一次轉移,利用老美在能源、人才、用地上的優勢,邀請全球有名的企業到美國建立工廠,其中富士康的郭臺銘就過去美國建廠房,蘋果總裁庫克也給川普一個面子,馬斯克的特斯拉更不用說。

但是三家晶片巨頭的態度就很明確。

l 三星公司本國建廠

三星公司在全球三大晶片巨頭中是「墊底」的存在,臺積電是老大,但是一直被追趕,從未被超越。三星電子在7納米的製程行良品率令人望而卻步,5納米不見蹤影,這次打算在韓國本土建立新的晶圓廠,投入幾千個億跟臺積電「一決生死」。

說白了就是三星沒有去美國建設廠房的打算。

l 臺積電技術不外傳

臺積電是三巨頭中的「巨無霸」,無論是技術還是市場規模上都是當之無愧的第一。川寶在對付華為的同時,邀請臺積電去美國建立一座晶圓廠,但是後面臺積電闢謠稱,沒有這樣的打算。

臺積電是張忠謀一手創立的,當年的金融海嘯,臺積電面臨困難,張忠謀為了員工70多歲了都「復出」,是不可能讓臺積電的技術外流了的。所以這方面,川寶就別想了。

l 英特爾公司找代工

美國本土有沒有厲害的晶片巨頭呢?有,英特爾公司,去年還是全球半導體銷售額最高的公司。川寶為了鼓勵本國的半導體發展,還特意通過了兩個晶片發展,出臺了370億美元的補貼來支持本國的半導體企業的發展。

但是英特爾在工藝的改進上似乎有點「難產」,已經是打算將自己的下一代7納米的電腦晶片外包給臺積電加工,因為競爭對手AMD超微帶來的壓力實在是太大了。

所以目前而言,美國的「芯」焦是無法避免的了,三大巨頭的態度已經是很明確了,一點辦法都沒有。對此,你有什麼看法?歡迎下方留言。

想了解更多,那就關注我們吧

相關焦點

  • 美國「芯」焦,臺積電也沒辦法,三大晶片巨頭的態度很明確
    美國的晶片問題出來在哪裡 美國半導體行業為什麼出現問題呢?到底是什麼原因呢?這樣一個「宗師級」地位,按道理來說,不應該啊,美國的「芯」焦主要是以下的問題。總的來說,就是美國的製造業是蕩然無存,主要發展高新技術還有服務。 l 摩爾定律,國內市場拯救 上面說的就是美國的半導體產業的「芯」焦,半導體行業轉移了很多,原材料已經落到了日本的手上,代工技術到了臺積電手裡,這是老美半導體行業的技術「芯」焦。同時,老美還有「市場」焦。
  • 美國「芯」焦,臺積電也難辦,三大晶片巨頭的態度已經說明一切
    近日華為晶片面臨絕殺難關,一則關於美國「芯」焦的討論卻已經擴散開來,甚至連《人民日報》都被驚動,專門轉發了一篇名為《美國「芯」焦的背後》的文章。那麼這所謂的美國「芯」焦到底是怎麼回事呢?言歸正傳,其實美國「芯」焦一共有兩層,第一層是市場,第二層是技術。尤其是第二層,臺積電也救不了,三大晶片巨頭的態度已經說明一切。
  • 華為被打壓,美國也「芯」焦,全球三大晶片巨頭都明確表態
    導讀:華為被打壓,美國也「芯」焦,全球三大晶片巨頭都明確表態如今我們都知道半導體晶片非常的重要,而我國在半導體晶片領域的發展起步較晚,基礎也較為薄弱,所以我們始終都沒能生產出先進的晶片來;而美國作為半導體晶片領域的「鼻祖」,一直以來,全球的半導體晶片市場大多數都是被美國科技巨頭企業所掌控,而這也讓美國因此而賺得盆滿缽滿!
  • 華為被打壓,美國也「芯」焦,全球三大晶片巨頭都明確表態
    導讀:華為被打壓,美國也「芯」焦,全球三大晶片巨頭都明確表態如今我們都知道半導體晶片非常的重要,而我國在半導體晶片領域的發展起步較晚,基礎也較為薄弱,所以我們始終都沒能生產出先進的晶片來;而美國作為半導體晶片領域的「鼻祖」,一直以來,全球的半導體晶片市場大多數都是被美國科技巨頭企業所掌控,而這也讓美國因此而賺得盆滿缽滿!
  • 美國也開始焦「芯」了,半導體發展遇阻,三大晶片巨頭拒施援手
    原因是臺積電受制於美國施加的壓力,對華為停止供貨。用一個成語來形容美國對華為持續加碼加磅的打壓,那就是黔驢技窮。這所有的要害,晶片就是主因,這也是讓美國產生恐懼的東西。美國的制裁,斷供的是華為,影響最大的還是華為。不過受波及的還有一些美國的晶片公司,最直接的就是訂單量急劇下降。美國最大的晶片巨頭高通,自去年以來,業績跟收入大幅度縮水,其它的晶片企業更不用提有多慘。
  • 「芯」焦的美國為何能在晶片領域卡住中國的「脖子」?
    近日為了進一步打壓華為,美國再次升級了制裁禁令,全球所有晶片廠商給華為供貨都需要得到美國的許可審批。顯然美國是要徹底切掉華為的晶片供應,而此前準備給華為供貨的聯發科也遭受到了重大打擊,3000萬套晶片無法出貨只能找小米和OV想辦法解決。那麼焦慮的美國是如何在晶片領域卡住我們的脖子的呢?
  • 臺積電始料未及!華為晶片斷供後,美國「芯」焦才真正顯露
    ,就連《人民日報》都專門轉發了一位央視主編的文章《美國「芯」的背後》。其實總結起來就是美國在對華為進行晶片斷供的同時,不僅讓大家認識到自己在晶片核心技術上的缺陷,而且從另一個方面反映了美國的「芯」焦。當美方決定斷絕華為通過任何美國技術取得晶片上的進展時,同樣讓美方失去了中國的晶片市場。中國作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各個企業的晶片需求也不斷地增加。美國不讓晶片賣到中國,那麼對於美國那些製造晶片的公司來說,已經生產完的晶片又該怎麼辦呢?
  • 三星明確表態,臺積電、中芯國際閃爍其詞,華為晶片迎來生死50天
    文|科技民兵 作為ICT領域的航母型科技巨頭,華為的產品線極其豐富,整體可以分為無線接入(包括3G、4G、5G)、終端業務、能源設施、業務軟體等十個大類數萬種產品。但是在本周四的二季度業績說明會上,臺積電又改口稱自己未計劃在9月14日之後繼續為華為供貨,所以,臺積電是指望不上了那麼退一步講,如果華為放棄最先進的5nm晶片,轉而繼續使用7nm和14nm的晶片,三星和中芯國際有沒有可能幫助華為生產晶片呢?
  • 美國三大晶片巨頭連續官宣!晶片霸主神話被終結:將依賴於臺積電
    「晶片霸主」產業生態,正在遭受到越來越多的挑戰,而我們都知道,唯有經過設計、製造以及封測三大環節,在最近一段時間,美國三大細膩盤巨頭也更是接連官宣:「無法製造最先進的晶片產品,所以在晶片製造領域將會以依賴於全球最強晶片代工巨頭—臺積電。」
  • 臺積電已經放棄,聯發科就華為做出行動,國內科技巨頭態度明確
    聯發科做出行動聯發科是補臺積電的位置,既然臺積電不能幫助華為生產晶片,那就讓聯發科來代勞,華為可以向聯發科購買晶片,雖然多了一個中間商,但是華為的手機就穩了。不過老美真的很毒辣,它阻止了這種行為。國內科技巨頭態度明確智慧型手機有兩個東西是最重要的,一個是晶片,這個決定了手機的性能,另外一個是屏幕,人是視覺動物,所以屏幕很重要,目前世界上頂級的屏幕製造公司不多,韓國三星、日本索尼、國內的京東方。
  • 這下美國焦慮了?三大晶片巨頭接連宣布,誰也沒想到會走到這一步
    也沒辦法,因為全球所有的晶片企業,都用了美國的這些產品。但令人沒想到的是,美國半導體已經開始走下坡路了,構建的半導體產業生態已經在崩潰邊緣。雖然晶片的第一環節是美國佔主導地位,但第二環節,美國卻已經開始出現頹勢,連自家的企業都無法順利製造7nm晶片。有媒體指出,英特爾已經跟臺積電達成合作。把6nm晶片交給臺積電代工生產。
  • 全球第三大晶片巨頭,卻造不出7nm晶片,賣掉業務敗走中國
    過去2年時間,科技圈最火爆的話題就是光刻機和半導體技術了作為生產晶片的重要設備,光刻機被認為是目前最難攻克的半導體難題之一,加上美國方面持續不斷的封鎖,目前華為已經無法將5nm晶片交付給臺積電代工了。中科院作為一個具有頂級人才的科研機構,未來也將會全力投入研發晶片半導體技術,大大縮小國產晶片和海外晶片巨頭的差距!在中科院宣布入局光刻機技術後,荷蘭ASML態度大反轉,高管不僅示好中國稱未來將加強合作,也是剛剛將7nm光刻機參展上海進博會,全球晶片巨頭都將目光放在中國,畢竟中國已經是全球晶片進口額最大的國家!
  • 晶片巨頭正式官宣,華為晶片「喜從天降」,臺積電也表明態度
    晶片巨頭正式官宣華為公司的體量雖然很大,但是華為不能什麼都做,這是中國工程院院士倪光南說的,因為不符合經濟學原理,一家公司的資源是有限的,什麼都做,下場就是資金鍊斷裂。網絡設備供應商沒有晶片,幾乎是沒有活路的,尤其是手機業務,更新換代的速度遠超5G基站。不過華為公司也是有辦法,那就是購買晶片,5G基站的設備不著急,這個幾乎是一錘子買賣,之後就是服務的問題了;手機的晶片必須向高通、聯發科等購買,但是老美不允許,甚至華為都買不到AMD的電腦晶片。
  • 「中國芯」正式破冰7納米晶片?美巨頭始料未及
    根據最新外媒報導,德國正式認清了自己的態度,其實一開始德國就沒有想過放棄華為設備進行5G網絡的建設,只是礙於來自美國的壓力,所以沒有像英國、法國一樣正式的對外高調宣布,也沒有強制性的要求本土運營商以最快的速度拆除華為設備,而是低調的對華為設備進行了安全性檢測,還在了解華為會繼續在法國建設為歐洲專攻的供應鏈工廠後,火速的授予了自己的5G訂單給華為,但是美依舊秉持著安全問題的態度。
  • 美國、日本都坐不住了,臺積電做出回應,華為卻早有準備
    放眼全世界掌握強大晶片代工工藝的企業並不多,而總部設在中國臺灣的臺積電是一個。韓國三星可能還差一些,畢竟三星並非專門生產晶片的企業,業務太廣泛了。美國和日本的態度很明確,希望邀請臺積電在本國建立晶片工廠,為國內晶片產業提供新鮮血液。
  • 何止臺積電和聯發科,第五大晶片巨頭被盯上,真的太有意思了
    其實晶片是所有國產手機的短板,不僅僅只是華為一家的問題,前兩日舉辦的IFA大會中,餘承東就表示,華為最大的問題就是沒辦法生產晶片,而中國企業在全球化的進程中只參與了設計,這是一個慘痛的教訓。據國內媒體報導,打壓仍有可能再次升級,有消息顯示,中國晶片頂級製造商中芯國際,有可能被拉入「黑名單」。這也就意味著,不止是臺積電和聯發科,身為全球第五大晶片巨頭的中芯國際,也有可能被盯上,最嚴重的後果或將重蹈華為覆轍。
  • 中芯國際最新回應,態度很明確
    指的就是限制華為晶片代工一事。不論是華為5G業務,還是手機業務,要想跑得快那就離不開晶片。如今美國要全面限制華為晶片供應鏈,那麼華為就失去了跑得快的基礎。更重要的是,這是一招十分狠辣的「絕戶計」,恰好打在了華為的軟肋上,截至目前華為都還沒有辦法解決晶片供應的問題。
  • 華為不再孤軍奮戰,臺積電也不例外?中國晶片巨頭正式崛起
    然而,近幾年來國內半導體產業湧現出一大批優秀企業,如華為海思、中芯國際、紫光展銳等中國晶片巨頭,都是在半導體領域有一定話語權的晶片巨頭。目前華為只能在禁令生效前增加晶片訂單數量。顯然,華為的晶片收購只會讓事情變得更加困難。出乎意料的是,臺積電的晶片問題並沒有得到徹底解決,又一個晶片巨頭正式宣布,華為斷供,又一個晶片巨頭斷供,甚至連高通、臺積電、蘋果等都要依賴它存在。
  • 臺積電態度反轉,華為晶片的希望是三星?
    在這90天之後,華為很可能就會遭到臺積電的斷供晶片,因為雖然華為是臺積電的第二大客戶,但是臺積電最近的態度反轉,再一次讓華為推向了沒有旗艦晶片的深淵。在收到被打壓的信息之後,華為緊急向臺積電追加了7億美元的訂單,而後者也在積極的協調產能幫助華為,臺積電還派出了說客,希望能夠放寬對華為的限制。看起來一切都很美妙,似乎華為晶片還能再搶救一下。
  • 臺積電、中芯國際的尷尬:自己花錢買設備,最後還是要聽美國的話
    臺積電、中芯國際的尷尬:自己花錢買設備,最後還是要聽美國的話美國對華為的打壓已經持續一段時間了,早在去年美國就禁止本土公司與華為合作,但是華為的手機研發已經相當成熟,美國的做法並沒有讓華為遭受大嚴重衝擊,而後來美國便從晶片領域對華為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