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內容、請勿抄襲。
文|薰兒
美國是半導體的「鼻祖」,半導體其實是一種材料,有電勢內部就可以打開電子通道,可以導電;反之,則成為絕緣體,然後有幾個美國人就利用這種材料的特性製作了電晶體,這是一種「開關」電路,可能成為計算的基本計算單位。
之後的事情就是順理成章了,大量的「開關」電晶體,加上電容、電阻、電感等等大規模地集成在一塊矽基板上,這大約是上個世紀70年代發生的事情。
l 我國是全球最大的晶片進口國
國內的半導體行業發展得比較慢,很多晶片都是靠進口,根據相關的統計,近年來,晶片的進口額大概是2萬億元以上,資金大量外流了,要知道進口「工業的血液」石油不過是用了1.5萬億元人民幣左右。
我國的晶片消耗量是很大的,單單是移動手機晶片的市場就是幾百億美元以上,而且這還是僅僅是銷售,不包括原料、設備等等, 美國的手機晶片廠商高通就說過,因為華為的影響,幾十億美元的市場推給了自己的競爭對手,
l 美國是半導體行業的獲益者
如上所述,美國是半導體界的「老人」、「祖師爺」,像什麼英特爾這種「骨灰級」的玩家都是美國公司,擁有全產業鏈,在電腦晶片代工領域是叱吒風雲,想怎麼玩就怎麼玩,「擠牙膏」其樂無窮。
不僅如此,全球最頂尖的半導體設備製造商荷蘭阿斯麥主要也是美國的公司控股,要看美國的臉色行事。所以全球的晶片產能帶來的收益,有一半是落入了老美的「口袋」。
l 大量美國企業的槓桿斷裂
但是老美的日子最近兩年就不好過了。首先,半導體是重資產行業,沒有個幾千億都不好意思下場都稱不上「職業玩家」。很多半導體企業都是「負債纍纍」,槓桿率極高,所謂槓桿率就是跟銀行或者投資機構借錢的數額是自己本金的多少倍。
而這兩年來,川寶「瞎起鬨」,全球的原油價格又下降,我國又因為華為打算自己發展半導體,很多美國晶片的產能在未來應該會出問題,尤其是要還銀行和投資機構的錢,估計很多企業的資金鍊會斷裂。
美國半導體行業為什麼出現問題呢?到底是什麼原因呢?這樣一個「宗師級」地位,按道理來說,不應該啊,美國的「芯」焦主要是以下的問題。
l 三次產業轉移,美國半導體下坡
首先是半導體行業轉移的「芯焦」,半導體行業很大,有分立器件和集成電路,但是兩者都差不多,原材料、設計、生產製造、封裝出售,諸如此類。但是根據經濟的原理,資源是有限的,一個人不能什麼都做,只有分工合作才能提升效率。
又加上了全球化,全球大分工的趨勢,所以美國的很多產業都在向外轉移,其中就有半導體行業。第一次產業轉移發生在上個世紀的80年代,當時的半導體主要用於存儲器,日本憑藉著DRAM內存晶片從美國手上拿下了半導體的大旗。
第二次發生在二十年前,當時的晶片已經是大規模集成了,達到了56納米左右,使用的是乾式光刻技術,雷射通過的路徑是空氣,然後顯影在晶圓上,後面臺積電的光電研發的老大林本堅多嘴說了一句可以將路徑改為液體,這樣顯影更加清晰,電晶體密度會提升。
這就是第二次產業產業。總的來說,就是美國的製造業是蕩然無存,主要發展高新技術還有服務。
l 摩爾定律,國內市場拯救
上面說的就是美國的半導體產業的「芯」焦,半導體行業轉移了很多,原材料已經落到了日本的手上,代工技術到了臺積電手裡,這是老美半導體行業的技術「芯」焦。同時,老美還有「市場」焦。
如上所說,美國是半導體行業的主要獲益者,我國是最大的晶片進口國,現在國家隊出手,要走未來的5年內晶片的自給率提升到70%,現在老美還不允許華為購買美國公司高通的晶片,這操作就有「迷茫」。
其實在2000年的時候,臺積電的林本堅提出了浸潤式光刻技術,2002年荷蘭阿斯麥研製出了浸潤式的光刻機,技術和周期上都滿足了摩爾定律的要求,兩年內電晶體的密度必須提升一倍。但是研發費用誰來買單,沒錯,正是國內的廣闊的市場,順利延續了摩爾定律。
面對這麼「芯」焦的局面,川寶想出了一個辦法,那就是強行推動產業再一次轉移,利用老美在能源、人才、用地上的優勢,邀請全球有名的企業到美國建立工廠,其中富士康的郭臺銘就過去美國建廠房,蘋果總裁庫克也給川普一個面子,馬斯克的特斯拉更不用說。
但是三家晶片巨頭的態度就很明確。
l 三星公司本國建廠
三星公司在全球三大晶片巨頭中是「墊底」的存在,臺積電是老大,但是一直被追趕,從未被超越。三星電子在7納米的製程行良品率令人望而卻步,5納米不見蹤影,這次打算在韓國本土建立新的晶圓廠,投入幾千個億跟臺積電「一決生死」。
說白了就是三星沒有去美國建設廠房的打算。
l 臺積電技術不外傳
臺積電是三巨頭中的「巨無霸」,無論是技術還是市場規模上都是當之無愧的第一。川寶在對付華為的同時,邀請臺積電去美國建立一座晶圓廠,但是後面臺積電闢謠稱,沒有這樣的打算。
臺積電是張忠謀一手創立的,當年的金融海嘯,臺積電面臨困難,張忠謀為了員工70多歲了都「復出」,是不可能讓臺積電的技術外流了的。所以這方面,川寶就別想了。
l 英特爾公司找代工
美國本土有沒有厲害的晶片巨頭呢?有,英特爾公司,去年還是全球半導體銷售額最高的公司。川寶為了鼓勵本國的半導體發展,還特意通過了兩個晶片發展,出臺了370億美元的補貼來支持本國的半導體企業的發展。
但是英特爾在工藝的改進上似乎有點「難產」,已經是打算將自己的下一代7納米的電腦晶片外包給臺積電加工,因為競爭對手AMD超微帶來的壓力實在是太大了。
所以目前而言,美國的「芯」焦是無法避免的了,三大巨頭的態度已經是很明確了,一點辦法都沒有。對此,你有什麼看法?歡迎下方留言。
想了解更多,那就關注我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