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雖為農業大國,但在工業用糧等方面的需求仍然會通過進口來解決。而作為農業產品出口大國的澳大利亞,其大比重出口貿易依賴於中國市場。據悉,澳大利亞每年的訂單有70%是來自於中國,因此,中國一直是澳大利亞的大客戶。
反擊開始
自從美國開始處處針對中國時,澳大利亞作為美國的「頭號小弟」自然是選擇站在美國那邊,對此中國經研究調查決定,對澳洲的葡萄酒、大麥等加重反傾銷的關稅。這一賦稅使得澳洲農產品出口收入直線下降,後由澳洲農業部提出的要求中國複查的提案被政府批准,中方表示將在45日後出示最終結果。
糧食問題作為國家安全問題,一直被中國所重視,在發現澳方「靠不住」時,中國果斷向歐洲市場轉移,並與法國籤署100萬噸的訂單。並鄭重警告了澳方的違規行為。
但這似乎並沒有打疼澳大利亞。中國海關總署在8月28日發布公告稱,一對華出口的澳洲企業的牛肉中檢測出了違禁藥物,中方決定當即銷毀並禁止澳方貨輪進入港口,並要求澳方在45天內給出調查結果。事實上,這不是澳洲牛肉第一次出問題了,早在今年5月,澳洲有4家澳牛出口商因產品問題而被取消出口資格。
外界煽風點火
面對中國的做法,部分看熱鬧不嫌事大的媒體乘機煽風點火。
澳洲本土媒體表示,此次是中國對澳大利亞的反擊和報復,西方媒體表示,中國打響了「反擊第一槍」,意圖鼓動中澳兩國的貿易戰爭,美國媒體更是揚言,「澳大利亞的忍讓已經成為過去式」,教唆澳大利亞擺出強硬姿態回應中國。
但澳大利亞政府也不是沒有毫無主見的傻瓜,即使已與印度、日本等國家建立了貿易合作關係,但中國依然是最大的貿易市場,這是澳大利亞繞不開的,中國對澳大利亞的經濟輻射不言而喻,更何況此事是澳企理虧在先。
腳踏實地才是硬道理
澳洲牛肉之前在國際上享有盛名,但如今卻狀況連連,其進口產品的「光環」早已褪下。如今的產品只有在質量、安全、價格上取勝才可脫穎而出,光靠吹噓和掩蓋是成不了大氣候的。對於本土產品問題,與其一味地耍無賴,不如反省自家產品是否表裡如一。
此內容由騰訊新聞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