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貨輪入港被中方拒絕,美媒:忍讓已成為過去式

2020-12-07 騰訊網

我國雖為農業大國,但在工業用糧等方面的需求仍然會通過進口來解決。而作為農業產品出口大國的澳大利亞,其大比重出口貿易依賴於中國市場。據悉,澳大利亞每年的訂單有70%是來自於中國,因此,中國一直是澳大利亞的大客戶。

反擊開始

自從美國開始處處針對中國時,澳大利亞作為美國的「頭號小弟」自然是選擇站在美國那邊,對此中國經研究調查決定,對澳洲的葡萄酒、大麥等加重反傾銷的關稅。這一賦稅使得澳洲農產品出口收入直線下降,後由澳洲農業部提出的要求中國複查的提案被政府批准,中方表示將在45日後出示最終結果。

糧食問題作為國家安全問題,一直被中國所重視,在發現澳方「靠不住」時,中國果斷向歐洲市場轉移,並與法國籤署100萬噸的訂單。並鄭重警告了澳方的違規行為。

但這似乎並沒有打疼澳大利亞。中國海關總署在8月28日發布公告稱,一對華出口的澳洲企業的牛肉中檢測出了違禁藥物,中方決定當即銷毀並禁止澳方貨輪進入港口,並要求澳方在45天內給出調查結果。事實上,這不是澳洲牛肉第一次出問題了,早在今年5月,澳洲有4家澳牛出口商因產品問題而被取消出口資格。

外界煽風點火

面對中國的做法,部分看熱鬧不嫌事大的媒體乘機煽風點火。

澳洲本土媒體表示,此次是中國對澳大利亞的反擊和報復,西方媒體表示,中國打響了「反擊第一槍」,意圖鼓動中澳兩國的貿易戰爭,美國媒體更是揚言,「澳大利亞的忍讓已經成為過去式」,教唆澳大利亞擺出強硬姿態回應中國。

但澳大利亞政府也不是沒有毫無主見的傻瓜,即使已與印度、日本等國家建立了貿易合作關係,但中國依然是最大的貿易市場,這是澳大利亞繞不開的,中國對澳大利亞的經濟輻射不言而喻,更何況此事是澳企理虧在先。

 腳踏實地才是硬道理

澳洲牛肉之前在國際上享有盛名,但如今卻狀況連連,其進口產品的「光環」早已褪下。如今的產品只有在質量、安全、價格上取勝才可脫穎而出,光靠吹噓和掩蓋是成不了大氣候的。對於本土產品問題,與其一味地耍無賴,不如反省自家產品是否表裡如一。

此內容由騰訊新聞提供

相關焦點

  • 大批貨輪被拒入港,澳大利亞核心產業快破產,莫裡森乞求中方原諒
    據俄羅斯塔斯社12月8日報導,隨著澳大利亞相關產品在我國貿易口岸出現難以清關的現象,澳洲的龍蝦無法出口,大量貨輪被禁止入港,導致澳大利亞龍蝦的價格斷崖式下跌。不光是龍蝦產業,整個澳大利亞漁業產業已經面臨破產的窘況,莫裡森已經開始祈求我國的原諒。
  • 3626頭澳洲活牛進口中國,難道這是澳方所說的貿易「政治化」嗎?
    先是外媒報導稱中方將停止使用澳大利亞進口煤炭,中國港口被告知禁止卸載澳大利亞進口煤炭;後中澳棉花貿易也出現問題,上百萬裝到澳洲棉花的貨輪被中方拒絕入港。    中澳貿易頻繁摩擦之下,澳媒開始吹鼓「中方有意在貿易政治化」的言論,刻意抹黑中國在國際上的形象,然而事實上卻是,所謂的貿易「政治化」只是澳洲單方面的推動和臆想。
  • 英媒發現一個大問題:美大選引發的混亂幫了中方大忙,卻害慘澳洲
    目前已經可以確定的是,據美媒報導,大選已告一段落,拜登會成為下一任總統,而川普一派不甘心,會在接下來川普最後任期兩個月裡發生什麼事還不得而知。但是,社會上川普一派支持者,已經開始聚集,對相關政府進行遊行抗議,美國政府不僅需要面臨疫情在國內嚴重爆發,還需要面臨社會動蕩,儼然已自顧不暇。
  • 臺北港貨輪撞領港船 1引水人落海身亡船長仍失蹤
    華夏經緯網3月10日訊:據臺灣《中時電子報》報導,新北市八裡區臺北港一艘「騏龍」貨輪昨(9)日晚8時許進港時,不明原因撞到領港船「永華6號」,導致領港船破了大洞、翻覆,28歲李姓引水員及58歲楊姓船長因此落海,警消及海巡獲報後,雖將李姓船員救上岸,但送醫後宣告不治,今(10日)凌晨則調派吊車吊起領港船,不過仍未發現船長身影,仍在持續搜救中
  • 事關中方,美媒終歸認清現實:超3個意料之外,都讓世界看到曙光
    【編輯/作者 海峽生活匯欄目 初陽/楊楊】 導語:眾所周知,美媒向來熱衷於「反華言論」和兜售「中國威脅論」,近日美媒終歸認清現實,更是罕見地發出了一番驚嘆,表示是中方讓世界看到了希望。
  • 拜登怎麼也沒想到,對華強硬後果如此嚴重,美媒:不是中方對手
    拜登則是火速地組建自己的團隊,那個曾經滿口"自由與民主"的國度,在拜登的領導之下,外交成為近來最熱議的話題,中美關係尤其成為熱議中的焦點,美媒卻對此說出了實話,美國已經贏不了中國。
  • 澳媒說了實話:中國聽到「百年國恥」的回聲,憑什麼不生氣?
    當坎培拉事先沒有與中方溝通、卻要求對新冠病毒起源進行調查時,北京憑什麼不生我們的氣?中方當然要報復。該報導還說,當莫裡森訪問日本並籤署新的軍事協議時,讓北京感到被侮辱。當澳聯邦政府就涉港涉疆等敏感議題指責中國時,中國人聽到的是「百年國家屈辱」的回聲,北京憑什麼不能對澳大利亞進行報復!
  • 中國「黑科技」幹擾貨輪GPS信號?專家:瞎猜!德媒想像力太豐富
    【環球時報記者 趙覺珵】德國媒體24日援引《麻省理工科技評論》德國版最新一期的文章稱,幾個月前,不少進出上海港的貨輪都出現了GPS信號異常的情況。此類異常疑為中國測試新型電子戰武器造成。德媒在報導中講述了美國貨輪「Manukai」號船長今年7月的親身經歷,稱其即將停靠上海吳淞口附近碼頭時,在每艘商船都安裝的船舶自動識別系統(AIS)屏幕上,看到有另一艘船以7節航速行駛在同一航道上,但此後這艘船突然從屏幕上消失,幾分鐘後又出現在碼頭位置,接著又出現在航道上,來回反覆多次。該船長隨即使用望遠鏡觀察,卻發現那艘船一直停泊在碼頭上,根本沒有移動過。
  • 美大選「安全港」期限已過 美媒:川普翻盤努力接近尾聲
    海外網12月9日電當地時間12月8日是美國大選的重要節點之一,即「安全港」截止期限。8日之後,各州認證的選舉結果將受到聯邦法律的保護。美國國家檔案館官網顯示,目前已有31個州正式提交確認證書,包括川普發起法律挑戰的5個「戰場州」。美媒認為,儘管川普競選團隊試圖淡化「安全港」的重要性,但這一期限的到來仍然意味著,川普推翻大選結果的努力接近尾聲。
  • 臺北港領港船與香港貨輪碰撞 兩船員尋獲皆溺亡
    來源:海外網臺北港領港船與香港貨輪碰撞 兩船員尋獲皆溺亡海外網3月10日電 3月9日晚,位於臺灣新北市八裡區的臺北港發生領港船帶領香港貨輪進港航行中意外碰撞事件,造成領港船被撞翻據臺灣「聯合新聞網」報導,3月9日晚,總噸位5272噸的香港「騏龍號」貨輪準備進入臺北港,由20噸的領港船「永華6號」搭載引水人登上「騏龍號」貨輪開始引導航行,晚間8時48分卻在航道上發生碰撞意外。
  • 中方如何變成澳洲敵人?澳媒稱收到一份中方官方文件,內容很直白
    於是中國駐澳大使館將一份官方文件發給了澳大利亞多家主流媒體,澳媒稱收到一份中國官方文件,內容很直白,文件中歷數了澳大利亞政府對中國政府、企業的抹黑和打壓。中澳爭端起源中方如何變成澳洲敵人?回顧最近幾年中澳關係,澳大利亞國內部分人士因為同西方國家進行所謂"共同價值觀",以個人偏見思維和狹隘觀點來看待中國,將中國視為威脅,並在各大新聞媒體上大肆發表涉華錯誤言行。
  • 【美使館要求中方立即釋放12名非法越境港人,趙立堅:中方堅決反對...
    文 / 冷靜2020-12-28 16:18:06來源:FX168 【美使館要求中方立即釋放12名非法越境港人,趙立堅:中方堅決反對】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28日主持外交部例行記者會。
  • 中方再次拯救世界,一項先進發明問世,美:預計可造福全球76億人
    2020年,可以說是多災多難的一年,自年初爆發新冠疫情以來,全世界都被籠罩在這場疫情的陰影中,截至目前,全球累計確診病例已超過7445萬例,累計死亡病例達到1653304例,疫情增速仍不見放緩,這個冬天也將成為全人類的一次大考。
  • 美企為中企「撕破臉」,美媒感嘆:時代變了
    美方不擇手段的打壓,伺機趕超,但總是被無情碾壓;華為也好,Tik Tok也罷,都已經成為美不可撼動的存在。近期,為了成功收購Tik Tok,獲得核心算法,各大美企不惜「撕破臉」。為了一家中企而「大打出手」,對於美國而言前所未有,因此,美媒感嘆:時代已經變了!
  • 連雲港港燕尾作業區迎來最大貨櫃貨輪
    >begin--> 日前,裝載463個貨櫃船舶「長榮順達」輪靠泊連雲港港灌河港區燕尾作業區碼頭304泊位,燕尾港開港以來最大的貨櫃船靠泊記錄被刷新。貨輪的順利靠泊,充分顯示了燕尾作業區接卸中大型貨櫃船舶的作業能力。
  • 局勢逆轉,中澳官司打到世貿後,澳媒發現中國先一步把澳洲告了
    隨後根據外媒透露澳大利亞要求中國重新審查對澳大麥「雙反」關稅,但是遭到中方的拒絕。  澳洲訴訟中國,結果被中國反將一軍  但是澳大利亞並沒有就此作罷,而是在12月18日澳洲對中國徵收澳大利亞大麥反傾銷和補貼關稅的行為告上了世界貿易組織,請求世界貿易組織對中澳貿易爭端做出裁判。
  • 美政府一件醜事,被美媒曝光,中方如何評價?趙立堅:問美國去
    而就在最近,川普政府又一件有關疫情的醜事被美媒曝光。 而此前,美國方面還炫耀自己的援外成績,稱已承諾提供100億美元用於疫苗研究、人道主義援助和緊急防疫工作,但如今遭多家國際援助組織的打臉。對此,救助兒童會、國際關愛組織美國分支機構等援助組織聯名致信美國,稱已經與美方進行了長達數月、頗具希望的對話,但沒有幾個組織真正獲得了與疫情相關的人道主義援助。
  • 莫裡森非要把中方逼到牆角?俄媒不留餘地火力全開,語氣相當狠
    過去30年裡,澳大利亞依靠與中國合作,實現了經濟的不間斷增長。兩國之間本可以實現更大的互利雙贏,但在一些反華政客的推波助瀾下,中澳經貿關係卻陷入了相當困難的局面。2018年以來,至少有10多個中企的投資項目被澳當局以所謂「國家安全問題」為由拒絕,中方為此損失慘重。
  • 美媒集體將目光聚焦東方,中方再次迎來新喜訊
    但回望這過去將近5年時間裡,中美之間似乎一直處於關係不太穩定當中,而這一切相信國際上絕大多數觀眾都非常清楚,是美政府的霸權和打壓,才是中美關係滑向冰點的元兇。尤其是今年以來,中美關係更是以肉眼可見地發生變化,在全球疫情和經濟急需合作與突破之際,美方的眼中卻只有政治私利,甚至凌駕於國民生命安全。疫情之下,美國要扛不住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