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視科技推出模型人臉識別sdk,支持活體檢測、總模型僅8M

2020-11-10 最新資訊動態

近日,小視科技正式發布定製化解決方案——極致輕量級模型人臉識別sdk,該模型專為低算力設備 (如用 A7、A9等晶片設備) 設計,旨在保持低算力設備人臉識別的識別精度和速度。

此次發布的極致輕量級模型,靜默活體的通過率和人臉識別的精度雙雙高達99.9%,在各個場景均有穩定的表現。亮眼之處不僅限於2000人的大底庫容量和不足十萬分之一的靜默活體攻擊成功率,毫秒級的活體檢測+人臉識別速度也兼具看點。

眾所周知,基礎模型設計的好壞在很大程度上會影響整個系統的精度,同時還決定著整個模型的計算複雜度和開銷。當設備算力受限的情況下,如何設計出精度高、速度快性價比高的模型結構,成為了當下的一大研究重點。

輕量級架構是一種直接思路,其要義是設計一個輕量級模型,能夠完成相應的目標任務。然而,由於計算量的下降,模型的精度勢必會降低,所以對於輕量級模型設計而言,如何在有限的計算複雜度下讓模型獲得儘可能高的表示能力就成為了該思路要解決的核心問題。

小視科技極致輕量級模型設計借鑑了主流輕量級網絡比如MobileFaceNet的分組卷積結構、ShuffleNetV2的通道Shuffle結構和GhostNet的Ghost模塊等模塊,結合Attention機制對網絡結構進行搜索,針對諸如A7、A9等低算力設備,在網絡的量級和模型的精度之間做到了很好的權衡。

除了網絡結構搜索之外,模型的剪枝技術的運用也得到了明顯的效果:大模型中冗餘的參數得到了去除,減小了模型的量級,同時模型的精度出現極小的損失,最終模型只有8M,但是非常精準。另外,模型在訓練的過程中,知識蒸餾的運用,也進一步提升了輕量級模型的精度。

圖:剪枝之後的模型結構得到了"瘦身"

小視科技極致輕量級模型可廣泛應用於智慧公安、智慧酒店、智慧辦公、智慧家居等業務場景。功能上支持1:1的人證核驗及1:N的人臉識別,滿足:手持身份核驗設備、人臉門禁設備、自助業務終端設備、訪客設備、人臉智能門鎖等多元智能應用。

在使用中,小視科技極致輕量級模型不僅可以完美適配低配置晶片,還可以利用老舊設備,通過升級人臉識別能力為企業降本增效。

小視科技該項目研究人員表示:我們的初衷,意在提出更智能、更高效的新模型。通過模型網絡結構設計、剪枝、蒸餾等技術手段,突破算力的限制;使用更適度的硬體來突破AI界限,普惠AI,提供新的可能性!


一個彩蛋:

小視科技極致輕量級模型現供免費試用服務!

預約請撥打:18651632321(李先生)

相關焦點

  • 「小視科技」開源靜默活體檢測算法重磅來襲
    ,避免非活體攻擊,活體檢測、3D人臉識別等技術加速應用,各大企業也在紛紛發力,積極助力人臉識別安全性提升。小視科技針對當下人臉識別存在的安全問題,開源了一個靜默活體檢測算法和可適用於安卓平臺的部署源碼。
  • 人臉識別漏洞頻出?這裡有個開源靜默活體檢測算法
    機器之心發布機器之心編輯部小視科技團隊開源的基於 RGB 圖像的活體檢測模型,是專門面向工業落地場景,兼容各種複雜場景下的模型。該自研的剪枝輕量級模型,運算量為 0.081G,在麒麟 990 5G 晶片上僅需 9ms。
  • 人臉識別漏洞頻出?這個開源靜默活體檢測算法,超低運算量工業可用
    機器之心發布機器之心編輯部小視科技團隊開源的基於 RGB 圖像的活體檢測模型,是專門面向工業落地場景,兼容各種複雜場景下的模型。該自研的剪枝輕量級模型,運算量為 0.081G,在麒麟 990 5G 晶片上僅需 9ms。
  • 人臉識別漏洞頻出?這裡有個開源靜默活體檢測算法,超低運算量...
    來源:機器之心 小視科技團隊開源的基於 RGB 圖像的活體檢測模型,是專門面向工業落地場景,兼容各種複雜場景下的模型。 該自研的剪枝輕量級模型,運算量為 0.081G,在麒麟 990 5G 晶片上僅需 9ms。同時基於 PyTorch 訓練的模型能夠靈活地轉化成 ONNX 格式,實現全平臺部署。 如今,人臉識別已經進入我們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拿起手機掃臉付帳、完成考勤、入住酒店等,極大地便利了我們的生活。
  • 小視科技聚焦人臉識別算法應用,為智能化產品商用腳步提速
    目前小視人臉識別SDK主要有可見光和近紅外兩種模型。其通過紅外攝像頭便可直接進行人臉識別,同時完成活體甄別。小視科技近紅外識別解決了複雜光環境下的識別難點。其通過利用紅外圖像重建技術優化圖片效果,有效解決運動時的抓拍模糊情況。
  • 活體檢測|如何選取人臉識別攝像頭
    隨著人臉識別在各種場景中的廣泛應用,人臉識別技術的安全性逐漸受到人們的關注。特別是在無人值守的應用中,活性檢測是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人臉識別目前,活體檢測主要有兩大類,一是主動檢測,二是被動檢測。在市場上,常見的人臉識別終端將引入單眼/雙目/3D結構光攝像頭,支持活體檢測。然而,單眼、雙目和3D結構光攝像頭的區別和場景應用是什麼?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單目攝像頭(RGB)通過單目算法將非結構化視頻數據實時解析為結構化數據。根據人的面部特徵,判斷輸入的人臉圖像或視頻中是否存在人臉,獲取人臉關鍵信息,分析性別、年齡等屬性。
  • 人臉識別再曝安全漏洞:清華創業團隊推出全球首個AI模型殺毒軟體
    檢測出人臉識別系統「漏洞」的 RealSafe 人工智慧安全平臺,是全球首個針對算法模型本身進行安全的檢測平臺,內置領先的攻防算法模型,旨在為企業用戶提供從算法測評到防禦升級的整體解決方案。而針對人臉比對系統的攻擊測試,是 RealSafe 人工智慧安全平臺為用戶提供的對抗樣本攻防在線體驗。
  • 人臉離線識別SDK升級盤點,Linux ARM版本上線
    >包含人臉檢測與採集、多模態活體檢測、人臉對比與識別等功能,可在無網絡環境下離線完成身份驗證、駕駛員狀態分析、注意力檢測、人臉屬性分析等功能。Windows 4.0版本:模型全新更新,兼容前序版本全部算法模型和接口的基礎上,包含人臉檢測與採集、多模態活體檢測、人臉比對等功能,可廣泛應用於政務辦理、酒店前臺、通關核驗等人證核驗一體機場景。
  • 人臉離線識別SDK升級盤點,Linux ARM版本上線
    百度大腦人臉離線識別 SDK,是將人臉識別對應算法,設備端本地化的產品,包含人臉檢測與採集、多模態活體檢測、人臉對比與識別等功能,可在無網絡環境下離線完成身份驗證、駕駛員狀態分析、注意力檢測、人臉屬性分析等功能。
  • 百度大腦最新發布人臉合成圖甄別能力,人臉識別活體檢測更安全
    當今生活中,無論金融理財、醫療社保,還是登錄社交帳號、刷臉考勤,通過「人臉識別」核驗用戶身份已十分常見。人臉識別中的活體檢測,普遍通過動作檢驗或靜默驗證,證明是「真人」而非圖片,其解決了用列印、翻拍照片、面具等通過人臉識別的問題,但依然有部分用戶上傳AI變臉、換臉等合成視頻企圖矇混過關。
  • 嘉楠發布智能門禁考勤機 活體檢測和本地處理讓人臉識別更安全
    6月4日,嘉楠科技發布智能門禁考勤機,搭載AI晶片勘智K210,支持戴口罩人臉識別功能,精準率達97.4%。產品具備毫秒級識別和本地處理特點,內置活體檢測模型,防止照片和視頻等人臉偽造手段,用於考勤籤到,以及工業園區和醫院等特殊場景。
  • 活體檢測很複雜?僅使用opencv就能實現!(附源碼)
    什麼是活體檢測,為什麼需要它?隨著時代的發展,人臉識別系統的應用也正變得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普遍。從智慧型手機上的人臉識別解鎖、到人臉識別打卡、門禁系統等,人臉識別系統正在各行各業得到應用。然而,人臉識別系統很容易被「非真實」的面孔所欺騙。比如將人的照片放在人臉識別相機,就可以騙過人臉識別系統,讓其識別為人臉。
  • Qt音視頻開發40-人臉識別離線版
    百度的離線人臉識別做的還行,看官網的sdk開發包,更新也是蠻快的,提供了windows、linux、android等版本。本篇文章採用的百度離線SDK作為解決方案。可以去官網申請,默認有6個免費的密鑰使用三個月,需要與本地設備的指紋信息匹配,感興趣的同學可以自行去官網下載SDK。
  • Qt音視頻開發39-人臉識別在線版
    ## 一、前言關於人臉識別這塊,前些年不要太火,哪怕是到了今天依然火的一塌糊塗,什麼玩意都要跟人臉識別搭個邊,這東西應該只是人工智慧的一個很小的部分,人臉識別光從字面上理解就是識別出人臉區域,其實背後真正的處理是拿到人臉區域圖片,提取人臉特徵值,再用這些特徵值去做比對分析處理,識別出到底是誰,國內廠家也不少,比拼的就是準確度誤報率
  • 小視科技算法完美適配瑞芯微RV1109,為AI落地應用提速
    功能豐富,滿足多場景需求算法支持離線人臉識別,其人臉識別精準度可達99.8%,併集成了人臉採集、比對、識別、屬性檢測、RGB活體、人臉追蹤、口罩檢測、口罩人臉識別功能等多種功能,可適應更多場景。如以攝像頭輸出視頻流為例,其進行人臉檢測並跟蹤每個人臉,通過檢測或跟蹤框進行五官定位和姿態評分,輸出每個人序列中評分最高的圖片+檢測框+關鍵點,實現人臉抓拍。小視科技的SDK集成了人臉檢測、人臉追蹤、活體識別、人臉識別的功能,適用於室內、室外等多種應用場景。
  • 佳都科技首款商用人臉識別終端產品已量產 人臉檢測僅需10毫秒
    (圖片來源:全景視覺)經濟觀察網 記者 李華清6月11日上午,佳都科技(600728.SH)在2018廣州國際智能安全科技應用博覽會上發布首款商用人臉識別終端一體機,經濟觀察網記者從佳都科技智慧城市業務群副總裁劉斌處獲悉,新發布的人臉識別終端一體機已經實現量產,在公安
  • 算法攻破人臉識別「口罩」難題,兩天落地千人小區準確率達97%
    在疫情面前,人臉識別顯得雞肋和尷尬,最後還得人工上場。但高傳染性的病毒肆意,非接觸式的檢測識別方案才是正解。 但 AI 算法之所以強大,在於其迭代與自我進化的空間無限。
  • 金融場景中的活體檢測技術 - 專注金融科技與創新 未央網
    人臉識別是對客戶進行身份驗證的重要手段,目前已經廣泛應用於各種網際網路金融產品中。用戶上傳一張活體人臉圖片和身份證照片做比對,以核驗其身份。為了防止用戶用照片、視頻、面具等手段以假亂真,需要藉助活體檢測技術來判斷其上傳照片是否來自本人。按照技術手段,活體檢測可分為動作活體檢測、紅外活體檢測、靜默活體檢測等。
  • 超輕量級中文OCR,支持豎排文字識別、ncnn推理,總模型僅17M
    整理 | AI科技大本營光學字符識別(OCR)技術已經得到了廣泛應用。比如發票上用來識別關鍵字樣,搜題App用來識別書本上的試題。近期,這個叫做chineseocr_lite的OCR項目開源了,這是一個超輕量級中文ocr,支持豎排文字識別,支持 ncnn 推理,psenet (8.5M) + crnn (6.3M) + anglenet (1.5M) 總模型僅17M。目前,這個開源項目已在GitHub上標星2400+。
  • 算法攻破人臉識別口罩難題,兩天落地千人小區準確率達97%|AI戰疫
    但高傳染性的病毒肆意,非接觸式的檢測識別方案才是正解。但 AI 算法之所以強大,在於其迭代與自我進化的空間無限。9 天,一家 AI 公司連夜奮戰,終於攻破人臉識別的「口罩」難題,至少在有限的小區範圍內,口罩人臉識別已經不再是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