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中國手機在印度銷量不降反升,熱門品牌銷量同比增加440萬部
(觀察者網訊)儘管印度已先後禁用了200多款中國手機應用,但這似乎沒有影響到中國手機在印度的銷售。有市場分析數據顯示,中國品牌手機在印度的銷量不降反升,較2019年同期還有了明顯增長。
據印度新聞網站ThePrint當地時間12月29日報導,近期科技市場分析公司IDC統計了印度手機市場的線上及線下銷售數據,結果顯示,今年10月中國手機在印度的銷售額比去年同期增加了大約440萬部。
這些數據是IDC根據其在印度各地的銷量追蹤記錄匯總得到的。
中國手機在印度銷量不降反升
結果顯示,今年10月印度智慧型手機市場火爆,較去年同期有明顯增長,總的出貨量達到了2100萬部,同比增長42%,為印度史上最高。
而在10月的實際銷售量中,最受歡迎的是中國品牌的手機。
統計顯示,10月印度手機銷售量前五的品牌中,有四個是中國品牌,為小米、Vivo、Realme及Oppo。
其中小米銷售量最高,共售出550萬部手機,佔到24.8%的市場份額,較去年同期增長38.1%。
Vivo、Realme及Oppo的銷售量也均有不同程度增長,分別售出390萬、300萬及270萬部手機。
這四個中國品牌10月合計在印度售出1510萬部手機,銷量比去年同期(1070萬部)增加了440萬部。
三星是10月印度手機銷售前五中唯一非中國品牌,銷量為450萬部,佔據20.6%的市場份額,位列銷量第二。
ThePrint報導稱,這種增長可能得益於今年第三季度多個網絡購物活動,及印度用戶長期積累的需求。
中國手機在印度銷量不降反升
亞馬遜網站10月在印度舉行的促銷活動,是該購物網站舉辦過的時間最長的活動之一,折扣力度最高達到70%;而購物網站Flipkart則表示,其促銷期間訪問手機產品的用戶數量是平時的兩倍。
而線上銷售正是印度當前的主要銷售渠道之一。
IDC公司的報告顯示,印度線上銷售渠道以微弱的優勢佔據主導地位,出貨份額佔到51%,較去年增長53%。
而線下銷售渠道則在小城鎮較為火熱,這些地區的線下出貨份額較去年增加33%。
IDC公司稱,在印度手機銷量佔比最大(55%)的50個主要城市中,小米的銷量在34個城市的線上銷售渠道佔優勢,而Vivo的銷量則在44個城市的線下銷售渠道領先。
多家科技市場分析公司已將小米、三星、Vivo、Realme及Oppo列為印度智慧型手機市場的五大品牌。
據不同分析公司估計,除三星外的四個中國品牌佔到了印度智慧型手機市場大約69%到73%的份額。
IDC分析指出,中國手機在中低端市場佔有的優勢尤為明顯,10月印度中低端手機出貨量同比增長達60%,佔據58%的市場份額,而小米、Vivo等品牌在該領域有極強的競爭力。
今年6月,印度一線邊防部隊曾越過中印邊界實控線蓄意挑釁,引發激烈肢體衝突、造成人員傷亡。
這起事件發生後,印度國內部分群體一度喊出過「抵制中國產品」、「支持印度」一類的口號。
此後,印度政府又連續數次對中國手機應用「下手」,從6月到11月禁用了共計200多款中國手機應用,其中包括TikTok、WeChat、手機淘寶、釘釘等主流應用。
中國手機在印度銷量不降反升
幾輪封禁過後,印度用戶使用的前500款主流應用裡,已看不到多少中國應用的身影。
但這一系列行動顯然沒有對中國手機在印度的銷售產生影響。
分析師馬迪卡(Adwait Mardikar)評價稱,從2019年和2020年的第三季度銷售數據來看,這份10月銷量分析數據非常合理。
他指出,該結果表明從6月到10月,印度消費者的購買趨勢並沒有發生太大變化。
下決心「自力更生」?莫迪呼籲國民購買「印度製造」替代「外國製造」
下定決心了?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報導,印度總理莫迪12月27日在一次年底演講中公開呼籲印度人在新的一年下決心作出改變——購買「印度製造」的日用物品以替代「外國製造」。
不過,莫迪的言論很快受到一些網友質疑,甚至有印度網友表示,「生產『印度製造』產品的設備和技術是進口的,這你能阻止嗎?」
俄衛星通訊社:莫迪呼籲印度人去下個決心,購買「印度製造」物品以替代「外國製造」
報導稱,莫迪當天在廣播節目「Mann Ki Baat」(今年最後一期節目)中向全印發表講話說,希望人民在新的一年為了這個國家下個決心,呼籲印度人使用印度製造的產品以替代「國外製造」,目的是推進「為本土發聲」(Vocal For Local)運動。
中國手機在印度銷量不降反升
莫迪接著提出了「下決心」的具體操作方法,報導稱,他要求印度人去準備一份他們使用的物品清單,並確認哪些物品是外國製造的,然後……
「讓我們找出它們在印度製造的替代品,並下決心,今後我們將會使用印度人用辛勤勞動和汗水製造的產品。」莫迪說,「你們每年都會立新年目標。這一次,我們必須為國家下定一個決心。」
另據印度ANI通訊社,他還在節目中說:「我呼籲你們列出一份日用物品清單,分析出哪些進口物品不知不覺地成為了我們生活的一部分,使我們成為它們的「俘虜」。讓我們找出它們的印度替代品,並決心使用印度人辛勤勞動生產出來的產品。」
不過,一些網友並沒有買莫迪的「帳」。不少網友表示,印度在有些方面還真做不到與「外國製造」完全「脫鉤」。
一位網友說,「好的,去告訴那些買武器和通訊設備的傢伙們吧。」
另一位網友說,「生產『印度製造』產品的設備和技術是進口的,這你能阻止嗎?」
更有網友略帶諷刺說,「停止進口…… 我們總理把問題解決了,民眾將沒有選擇只能買印度貨」,另有網友回覆說,「沒有基本常識,他(莫迪)不能阻止從任何國家進口……」
不過,也有網友對莫迪的呼籲表示支持。
有人提建議說,「首先停止使用所有進口商品,然後在其他方面也跟上。」
還有人表態說:「先生,我會鼓勵我的朋友和家人只購買印度製造的產品。」
今年5月中旬,在新冠病毒肆虐之際,印度總理莫迪發表全國電視講話,宣布將推出巨額經濟刺激計劃,強調要利用疫情帶來的機遇大膽改革,讓印度成為「自力更生」的經濟強國。
中國手機在印度銷量不降反升
俄衛星社表示,為了獲得支持,莫迪還發起「為本土發聲」運動,敦促人們選擇印度製造的產品。
印度前國家安全委員會成員拉納德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自力更生的印度』是莫迪政府因應印度國內經濟形勢和產業現狀作出的戰略選擇。」事實上,印度經濟自2018年甚至更早時間就已進入下行區間,經濟增速放緩、失業率高企、政府債臺高築,而新冠疫情進一步放大了印度的經濟困境。
特別是長達3個多月的「全國封鎖」後,印度經濟雪上加霜,生產活動幾乎陷入停滯,急需通過推動國內產業發展的方式拉動經濟增長。
《環球時報》稱,印度的「自力更生」政策最終效果如何,還需要時間加以證明。
但可以肯定的是,對印度政府、市場主體、金融機構等來說,未來的每一步恐怕都舉步維艱,但又不容有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