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芝首款3D-NAND固態硬碟開箱及測試

2021-01-16 電腦吧評測室

    一直以來東芝將重心放在OEM領域,對傳統的零售領域鮮有顧及,其他品牌早已鋪貨3D-NAND固態時,東芝終於發布了其零售版第一款3D-NAND固態產品——東芝TR200,在18年開春之際有幸在東芝儲存VIP會員俱樂部申請到這次試用活動,今天就帶大家看看這款產品的表現如何。



    東芝TR200 固態採用2.5寸的標準規格,厚度為7MM兼容絕大部分的筆記本和臺式機,官方宣傳順序讀寫性能達到555MB/S和540MB/S,隨機讀寫達到80000 IOPS和87000IOPS,接下來的測評中也會看看TR200是否達到官方宣傳的水平。



    產品外包裝採用黑白綠三色,綠色體現了產品主打的低功耗高能效。正面也標註了產品的容量、規格、採用的技術等特性,從正面就能看出東芝 TR200是採用了3D NAND顆粒「東芝稱之為64-layer 3D BICS Flash與三星的V-NAND一樣 屬於3D-NAND製造技術」。



    東芝TR200 採用了東芝自主研發的3D NAND快閃記憶體技術,提供3年有限質保。



    東芝TR200 固態本體採用的是鋁合金外殼,具有磨砂的質感,鋁合金制的外殼有助於固態的散熱。



    背面除了SN之外還能看到產品的生產日期,這一塊是2017年11月4日生產出的,和樓主一樣是個天蠍座。除此之外就是產品獲得的一堆認證。從背面也可以看到,東芝TR200採用的是卡扣設計,包括內部產品沒有使用一顆螺絲固定。



    為保證產品的性能的統一性,東芝TR200不同容量的固態使用的快閃記憶體數量是一致的「東芝的低端到高端固態都有這樣的設計,算是東芝固態的特色之一」,並且採用的是DRAM-less的結構設計,無外置DRAM顆粒,節省了這部分的成本,通過將部分TLC空間模擬成SLC進行讀寫,以提升SSD的性能,SLC CACHE的大小在後文測評中也會體現出。


    主控上的相變矽脂也有助於主控的散熱。



    東芝 TR200固態採用的是和東芝A100同款的主控,編號為Toshiba TC58NC1010GS ,是根據東芝Q300主控改進而來,可以說TR200是作為飢餓鯊TR150的後續版本同時也是東芝A100的3D-NAND快閃記憶體版,主打中低端市場。


    產品正反兩面採用了8顆編號為TC58TFG8T23TA09的顆粒,單顆容量為32G,8顆組成了256G的容量,OP了16G,用戶可使用的部分為240G。



    上機測試中使用的是雷神911黑武士主機,配置是目前主流的八代平臺,不會成為固態性能發揮的瓶頸。



    測試中TR200掛從盤,主盤同為固態,不會對測試造成影響。



    東芝TR200安裝實圖,與上方的機械「撞臉」,同為黑綠色調。



    CrystalDiskinfo信息截圖,這塊硬碟是第一次通電,這裡可以看到固態的溫度也較低,實際在進行大量測試後溫度也只有20多度。第三方軟體檢測的數據有限,同時東芝官方有提供名為SSD UTILITY的固態維護軟體。


    AS SSD 1G測試截圖


    AS SSD 10G測試截圖


    AS SSD 1G IOPS測試截圖

 

    AS SSD這一項分別測試了1G、10G兩個數據量和IOPS讀寫,1G數據量測試中分數突破1000,當前屬於中等水平,基本達到了SATA接口的極限。10G數據量測試是為了突破產品的SLC CACHE容量,可以看到突破了SLC CACHE容量部分後各項寫入都有所下降,順序寫入只有120M/S左右,這個測試無法體現產品的SLC CACHE容量大小,後續複製文件測試可以體現。


    IOPS讀寫測試中讀取達到官方宣傳的80000IOPS,寫入並沒有達到。


    CrystalDiskMark 測試中順序讀寫基本符合官方宣傳。


    TxBENCH 測試也符合官方的宣傳。


 

    接下來的複製文件測試中會用到這個視頻文件,濱崎步在東京小巨蛋演唱會的藍光無損版,完整視頻達到38.8G,可以給大家看看突破SLC CACHE後的讀寫成績。

 


    複製開始之初寫入速度接近500M/S,開始緩慢下降到300M/S左右SLC CACHE容量部分使用完畢,速度跌至110M/S~90M/S,固態原本速度暴露出。


    通過這一項的測試基本的出產品的SLC CACHE容量在5G左右,日常使用中絕大部分情況下文件寫入量不會超過這個範疇。


    另外一方面要說明的是,這次複製文件的測試中,TR200雖然性能不算出眾,但是在5分鐘的複製過程中速度一直穩定在100M/S左右,沒有突然掉速的情況,這一點還是可以肯定的。


 


    上圖是將視頻複製到本機的一塊固態,因為USB連接固態會有較大損耗,無法作為測試的母盤。可以看到這塊固態某品牌的480G 東芝白片TLC顆粒 無SLC ACHE設計,速度出現較大波動,在複製快要結束的時候甚至出現了0的時刻,多次出現幾M/S的情況,這時候固態基本就處於假死無法訪問的狀態。


    東芝提供的SSD UTILITY軟體,自帶的性能測試截圖

 


    除了性能測試之外本軟體還可以自行給固態增加OP,有助於提升穩定性和增加壽命。


 

    總結,東芝TR200 240G採用64層 3D TLC顆粒,為保證不同容量產品的性能統一,所以均採用了8顆顆粒的設計,產品的穩定性和功耗得到很好的控制。在近40G文件的極端情況下還能維持穩定的寫入速度,不出現無響應的情況。日常使用結合5G的大容量SLC CACHE,不突破SLC CACHE的情況下性能與MLC顆粒固態相同,日常使用中也極少會出現超過5G的情況,因此在民用級的產品中可以作為一個不錯的選擇。




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

歡迎點個讚,

在下面留言,

或者關注電腦吧評測室微信公眾號,自媒體平臺

    歡迎加入電腦吧官方水友群八群:660589912(可加),七群:338609460(快滿),六群:688929805(已滿),五群:417337459(快滿),四群:214708062(快滿),三群:561484947(可加),二群:613817903(快滿),一群:159294271(快滿),肛狗管理,調戲女管理。

    也可以關注B站@翼王,為翼王投幣,充電!

相關焦點

  • 不愧是NAND親爹 東芝128GB固態硬碟測試
    另外,數據遷移軟體的優勢也越來越明顯,不少廠商都提供了這種軟體,東芝自然也不例外,可以輕鬆的將原有硬碟上的系統複製到固態硬碟中,而省去裝系統帶來的後續驅動煩惱,當然,您也可以自主選擇重新安裝一個體積輕薄的全新系統放在這塊固態硬碟上。下面我們就會這款東芝128GB固態硬碟進行一個詳細的評測。看完後,您心儀的產品或許將就此移位東芝了。
  • 東芝P300機械硬碟開箱&簡單測試
    前段時間配了一臺電腦,當時沒有選購機械硬碟,只買了一個500G的固態硬碟。500G實際可用容量465G,分給c盤165G,剩下的300G又要裝軟體、遊戲,又要存放照片視頻等各種文件,總感覺有點捉襟見肘。所以最終確定買一塊1T的機械硬碟來做倉庫盤。
  • 性價比之選——鎧俠(原東芝存儲)TC10 系列 SATA固態硬碟簡測
    購買理由上次將筆記本電腦的三星固態裝到臺式主機後,感覺250g作為倉庫盤在容量上是少了點。畢竟現在一個3A大作動輒就60-70gb,於是打算另購一個更大容量的sata接口固態硬碟。選擇的是鎧俠(原東芝存儲)TC10系列 480GB固態硬碟,原廠顆粒,質量有保證一些。
  • 東芝推出96層3D NAND SSD
    東芝推出基於96層3D NAND快閃記憶體的第一款SSD。 新一代東芝XG6是針對OEM市場的XG5消費級NVMe SSD的更新。新的3D TLC NAND有利於降低成本,並且還可以實現性能的提升。上一代XG5的性能與高端NVMe SSD相比並不具備競爭力,XG5可以在各種工作上提供與SATA SSD差不多的功耗。新的XG6在相同功耗下,可以提供更高的性能。
  • 480GB固態硬碟不足千元,東芝XS700移動固態硬碟體驗與分享
    這幾年由於NAND顆粒工藝的技術成熟,也為固態硬碟的售價提供了下降空間,原來1000~2000元的固態移動硬碟,如今不到1000即可入手,這款東芝新款XS700移動固態硬碟,480GB存儲空間,原價879元,趕上京東年貨節加上東券,到手616元,性價比還是不錯的。
  • 東芝TR200 SSD固態硬碟讓老筆記本也健步如飛
    我們知道隨著存儲的使用硬碟的速度會降下來,這是導致筆記本速度直接降下來的主要原因之一。ssd固態硬碟隨著技術的更新,存儲速度越來越快。穩定性和技術性越來越高這也是人們升級老機器的必選。今天有幸獲得了來自東芝的TR200 240G SATA3固態硬碟!開箱:本次我拿到的是東芝的TR 200 240G SATA3固態硬碟。
  • 東芝64層3D NAND SSD——TR200全新上市
    近日,東芝首款64層3D NAND SSD——TR200SATA固態硬碟系列正式上市。TR200系列可提供給個人電腦和筆記本電腦更強的性能表現,並且滿足用戶對大容量SSD的使用要求。其具備高效能、高容量與數據高可靠度等特色,能滿足您對於個人臺式機中SSD產品的苛刻需求。
  • eTLC重出江湖 東芝A100固態硬碟首測(全文)_東芝 A100_固態硬碟...
    縱觀2016年,固態硬碟行業呈現著兩大明顯趨勢,一是TLC顆粒全面替代MLC顆粒,特別是3D堆疊的TLC顆粒,大有一統市場的潛質;二是,基於NVMe協議的固態硬碟迅速崛起,並隨著技術的革新和成本的下降,逐漸由高端市場下沉的普通民用級市場。
  • 東芝PK臺電NVMe固態硬碟對比測試,4K性能竟然相差45%
    現在就以實際測試來對比一下兩款產品的性能。我簡單地羅列了兩款固態硬碟的幾項參數,從這些數據看出東芝RC500無論是在讀寫速度方面還是質保年限都要明顯優於臺電NP900C。我的測試主機配置如上圖所示,配置也算主流,對於測試固態硬碟的性能沒有明顯的瓶頸。
  • 東芝推新一代固態混合硬碟:NAND 快閃記憶體大提速
    IT之家訊 1月8日消息,近日,東芝為高性能PC帶來了新一代固態混合硬碟,採用東芝的19nm第二代NAND快閃記憶體技術,在增加容量的同時提高了速度。這兩款固態混合硬碟分別是MQ02ABD100H和MQ02ABF050H,其中前者高9.5mm,容量為1TB;後者高度為7mm,500GB容量。
  • 固態硬碟選購指南,5年質保,東芝RD500 NVMe 固態硬碟如何?
    從側面看可以明顯的看到,東芝RD500 NVMe 固態硬碟採用了雙面顆粒的設計。固態硬碟金手指、螺絲固定端的特寫,我的這個金手指上基本看不出插痕;不過,需要注意的是,固態硬碟出廠會有測試,所以,有輕微的插痕是正常情況,大家可以放心使用。將東芝RD500 NVMe 固態硬碟正式裝入我的新臺式機了。
  • 高端固態硬碟哪家強?東芝 RD500 vs 三星 970 EVO
    2 【硬體對比】:看過了兩塊固態硬碟的開箱之後,我們來聊聊產品外觀。接下來我們來看看東芝 RD500 和三星 970 EVO 的性能表現,讀寫速率是最能夠衡量固態硬碟素質的指標。
  • 東芝P300機械硬碟全新開箱測評,垂直盤最後的堅持
    前幾期機械硬碟科普之後,很多人私信問東芝P300垂直盤可以買嗎?東芝P300 7200轉速聽說噪音很大,是真的嗎?哥,能不能做一期東芝P300的測評?因為目前只有東芝全是垂直盤,感覺大家對東芝機械硬碟感興趣。 那好,那今天就來測評東芝P300 3T版本。
  • 東芝推出96層3D快閃記憶體的新NVMe/PCIe固態硬碟
    ——RD500,RC500為遊戲和主流電腦提供玩家級高性能上海,2019年8月1日 – 東芝電子(中國)有限公司宣布推出兩個全新系列的NVMe/PCIe 3.0 Gen3x4 M.2固態硬碟(SSD):RD500和RC500系列。這兩個產品系列均採用東芝存儲器株式會社最先進的96層TLC(三階存儲單元)BiCS FLASH 3D存儲器。
  • 3D固態硬碟對比經典MLC SSD
    從SLC、MLC到TLC,再到現在的3D TLC,固態硬碟的性能究竟是在進步還是退步?現在的3D固態硬碟比之4年前的MLC固態硬碟性能如何?
  • 中端M.2固態誰更強?東芝RC500和金士頓A1000固態硬碟對比評測
    因為其自己就可以生產存儲顆粒,這讓其固態硬碟在壽命和性能方面都有非常優秀的表現 最近,東芝推出了全新的RC500系列固態硬碟,採用了東芝最新的96層3D BiCS FLASH原廠顆粒,支持5年質保,性能和壽命方面表現都非常優異 另外,聽說最近東芝存儲即將更名為「鎧俠」,或許以後我們就很難再買到「東芝」命名的固態硬碟了,且買且珍惜
  • 老筆記本如何秒變五秒開機,東芝TR200固態硬碟體驗評測
    我們都知道電腦開機和傳輸速度要變快,無疑是要把傳統的機械硬碟換成現在時下最流行的固態硬碟,因為固態硬碟不管是讀寫還是傳輸速度都比傳統機械硬碟要快很多,所以固態硬碟也是現在很多裝機人必備的選擇,這次有幸拿到了東芝新款的東芝TR200固態硬碟試用機會。真是非常高興,一起來看看評測吧。
  • 固態硬碟比較好的牌子,東芝NVMe固態硬碟怎麼樣
    試用產品:Toshiba/東芝 RC500 500G 產品參數:東芝固態硬碟 RC500 硬碟容量: 500GB 產品價格:400元 這次申領到這塊東芝的M.2固態跟我去年買的那款阿斯加特256G性能感覺差不多。
  • 東芝RC100固態硬碟評測 傳輸速度遠超普通SATA接口固態硬碟
    打開APP 東芝RC100固態硬碟評測 傳輸速度遠超普通SATA接口固態硬碟 發表於 2019-04-27 15:49:00
  • 東芝在CES上展示全球首款PCI Express單封裝固態硬碟
    2015年國際消費電子展(CES)上對全球首款[1]PCI Express (PCIe)單封裝固態硬碟(SSD)進行參考展示。這款SSD採用東芝在e MMCTM等產品上使用的尖端封裝技術,是全球首款PCI Express單封裝SSD,在16 mm x 20 mm x 1.65 mm BGA封裝中提供了高達256 GB的容量。東芝還對全球最小[2]的可移動模塊型SSD進行了參考展示,其將BFA單封裝SSD集成在一個單面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