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年大學畢業後在一家嵌入式教育機構當講師,那個時候正是Android系統發展的黃金時期,也是HTC和摩託羅拉當大哥的年代,現在想起來也多少有點惋惜。說回本職工作,當時機構主要是培訓嵌入式開發,玩各種開發板的,當時也跟著燒過一些Android系統接觸了開發板這個東西,也是第一次感受到開發板的樂趣。後來離開這家教育機構之後很久就沒再接觸過開發板,再後來有同事買了一個叫做「樹莓派」的小板子,各種DIY的玩法還真是挺多的,當時看著挺好玩不過一直也沒有機會入手玩一玩。近幾年確實玩了不少數碼3C的東西,手機、電腦,外設等等,不過確實沒有幾個需要用到平時工作敲代碼的技能,鋪墊了這麼多是因為今天終於「圓夢」,玩到了當初非常感興趣的「樹莓派」,而且是一套完整解決方案的產品,接下來和大家聊聊香蕉哥的新玩具:CrowPi2殼樂派編程學習機。
殼樂派是個什麼
傳統的樹莓派開發板大部分都是這種看起來非常簡約又看起來極具科技感的裸板子,用雷軍的話說應該就是透明科技版,屏幕,WiFi模塊,藍牙模塊,幾乎這些常用的功能都是需要自己DIY加上去的模塊,所以可玩性高的同時入門門檻也相對較高一些,至少你要熟悉一些軟硬體的基礎知識。
但是殼樂派的定位則是一款針對10-16歲的中小學生學習軟硬體編程的工具,所以二次包裝後的殼樂派降低了上手門檻,可以讓那些新手小白更快的上手,不僅僅外包裝看起來和普通筆記本電腦無異,其產品本身也更是擁有筆記本電腦的外觀,但是在可拆卸的鍵盤下面隱藏著一個STEAM學習實驗室。
殼樂派搭載了一塊11.6英寸顯示屏,解析度為1920*1080,尺寸291 x 190 x 46mm,重1.3KG,可拆卸的鍵盤、無線滑鼠以及200萬像素的網絡攝像頭和麥克風,這些參數和普通筆記本電腦看起來實在是太相似了。
但是如果告訴你殼樂派搭載了22個傳感器的時候,你肯定會好奇這究竟是一個什麼大玩具,有哪些好玩的新奇招數吧?配件更是豐富的有點嚇人,這一包包的傳感器,NFC卡貼,遙控器,甚至還有一對遊戲手柄,難道這還是一臺遊戲機嗎?
接下來看一下殼樂派的一些細節,首先從外觀開始介紹,11.6英寸顯示屏和普通筆記本電腦大小差不多,只是厚度上要更厚重一些,差不多和新老款MacBook Pro加一起的厚度差不多,但是1.3KG的重量就大致可以猜測這裡面肯定有魔幻設計,後面會解謎~
機身左側有兩個USB 2.0接口、兩個USB 3.0接以及一個標準網線接口,個人感覺如果再增加一個HDMI接口就更完美了。但是配件裡面是附送了HDMI模塊的,也就是沒有單獨的接口開模,想想也是,DIY非常強的樹莓派開發板怎麼可能會不支持這些常用功能,只是由標配改為DIY的方式而已。
在機身右側是mini USB接口,12V/2A電源接口,開機按鍵,音量加減按鍵,還有一個3.5mm耳機接口,整體來看接口方面還是比較的齊全。
筆記本電腦都有蓄電池可以不藉助外接電源來解決續航的問題,殼樂派則是通過外接移動電源的方式來實現了移動續航的需求。標配了一塊5000mAh的樂視移動電源,玻璃+鋁合金材質的質感倒是有一股很強的高級感。
通過外接附送的USB線就可以完成蓄電池移動使用的需求了,不過如果能夠將移動電源的外接電源線能夠集成在倉盒內,電源線不外露的話個人感覺會更好一些。
機身底部也大有文章,首先是四圓圈一橫條的防滑橡膠,可以起到穩定機身的作用。
底部一角還可以打開蓋板,可以看到此處的主板工藝還是非常的精緻,主板上的TF卡則是系統核心,後續更換系統的話就可以將系統燒到TF卡上進行系統更換,另外一處需要說明是左上角這個USB插頭可以外接到USB接口接通攝像頭模組,默認攝像頭是不可用的。
滑鼠沒有什麼需要多說的,但是鍵盤還是值得多說一下,首先這是一塊2.4G無線鍵盤,接收器和滑鼠是同一個。然後做工非常的精緻,而且鍵盤按鍵表面有做磨砂處理手感非常舒適,同時鍵程要比MacBook Pro的鍵盤還要長很多,按鍵反饋段落感非常直接乾脆,說實話個人感覺打字感覺要好於MacBook Pro的手感。
之所以殼樂派的機身高度要比一般的筆記本電腦要高一些的原因,就在於鍵盤下面內藏乾坤,集最多22個傳感器於一身的機身主板,一眼望去無不透露著科技感和高級感,包裝內有附帶各個元器件的說明。
殼樂派能做什麼
殼樂派作為一款針對10-16歲的中小學生學習軟硬體編程的工具,如何讓孩子們甚至我們這些成年小白去認識和接納這個大玩具,可能是它要做的第一課題。首先我們先通過開機主頁面和大家聊起,殼樂派能做什麼,如何引導一個小白用戶去認識和慢慢喜歡上折騰這些元器件的。
雖然殼樂派支持Python等程式語言的直接開發,但是普通小白用戶肯定是零基礎的居多,殼樂派則是通過像小學時候的自然課一樣通過實際案例讓用戶一點一點去感受殼樂派帶來的無限樂趣,比如啟動頁第一項的項目工程。
這裡我們就通過幾個簡單的案例來了解一下,首先是樹莓派版本的《飛翔的小鳥》,可以通過靠近右下角的觸摸模塊控制小鳥的高度。
接下來是「傾斜提醒」。
再一個是「距離測量」項目。
最後是俄羅斯方塊遊戲,小孩子看了也突然有了想玩的樂趣,自告奮勇的要上手感受一下。
接下來就是引導用戶去理解編程思維,然後通過模塊化的方式用編程思想去實現一些邏輯,從而讓用戶感受到編程帶來的樂趣。以殼樂派自帶的SCRATCH軟體為例,和索尼KOOV可編程教育機器人或者MAKEBLOCK程小奔智慧機器人這類玩具的配套軟體大致相同,都是通過這種模塊化來模擬程序的if...else邏輯,說白話點就是如果滿足條件1(執行模塊1邏輯)那麼(執行不滿足條件的邏輯),一旦上手以後其實很好去理解和進階玩法。孩子們也比較喜歡這類遊戲模式。
同時考慮到像香蕉哥這種有一定編程基礎的用戶,或者想要通過真正編寫代碼的方式去實現真正的編程夢的玩家,殼樂派自帶兩本開發寶典,一本是Python,另一本是SCRATCH教程。
通過學習一段時間也可以實現出比較有意思的小創意,比如幾行代碼就可以完成一次簡單的人機互動。
殼樂派變身遊戲機
雖然殼樂派自帶了很多小遊戲,但是實際上殼樂派可以直接通過燒系統的方式變身了一臺遊戲機,那就是RetroPie 系統。根據自帶的教程其實可以自己進行一個燒系統的過程,不過殼樂派自帶了一個燒好RetroPie 系統的TF卡。只需要打開後蓋,替換系統TF卡即可。
系統初始化完成後,插入手柄激活並設置映射按鍵,即可等待進入遊戲。
手柄一下子把我們帶回了小霸王時代,默認自帶九個遊戲,而且遊戲裡面很多像素級遊戲,都是滿滿的回憶。
雖然畫質沒有那麼清晰,但是再看看那個時候的遊戲連招竟然是如此順暢也是有點出乎意料。
還有我們現在都還比較喜歡玩的《拳皇》,用手柄搓招的感覺真的要比鍵盤來的更直接,而且更精準一些。
總結
首先從一個IT從業者的角度來說,殼樂派集成了完整的直接可以上手的開發環境。以Python為例,內置開發IDE以及需要的環境已經全部部署好,這對於初學者來說非常友好。很多同學在開始配置開發環境的時候就有因為配置繁瑣被勸退的情況發生,省去這一步驟直接上手體驗開發帶來的樂趣更容易接受。
再說孩子的啟蒙方面,不管是圖形化界面編程遊戲還是自帶配件的一些教程體驗,家中六歲寶寶對其都產生了濃厚的學習興趣,一直在不停的問「這個放哪裡,那個怎麼玩」。這種寓教於樂的學習方式,個人感覺非常認同。
殼樂派的出現,彌補了小白用戶對於樹莓派產品可望不可及的遺憾,越來越多的兒童編程培訓班的出現也說明了這個行業趨勢,你準備好讓孩子試一試編程學習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