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特朗譜」的一系列無理操作,著實讓華為傷得不輕。不過隨著各種限制措施的出臺,卻有些「傷敵一千自損八百」的味道,首當其衝的就是美國的晶片巨頭高通。因為如果按照美國的規定,就相當於自願放棄龐大的華為市場,並把它拱手相讓給競爭對手,這樣的操作是肯定不能讓高通接受的。
最近有消息稱,高通正在積極遊說「特不靠譜」團隊,希望並呼籲能取消目前的限制措施,允許美國企業向華為出售晶片。看到這個消息,很多網友稱,高通終於明事理了!但在筆者看來,事實並非如此,高通只是不想讓自己受到傷害,它救的是自己,而非華為。
拿2019年全球晶片市場舉例,在有關數據中顯示,去年全球晶片產值是4183億美元,這其中中國的貢獻是最大的,佔了超過70%的份額,達到驚人的3055億美元。這是因為國內晶片製造技術落後於世界一流水平,雖然華為海思可以設計出高端晶片,但製造不出來也真的是很尷尬。所以,大部分晶片還處於依賴於進口階段。
今年上半年,高通的日子可是不咋好過,各種數據的下滑,讓高通方面有些吃不消。銷售額嚴重下滑、利潤更是下降許多,這些壓力是促使高通遊說美國的重要原因。而且,華為為了解決自身晶片問題,最近採取的措施也很多,這也讓高通著了急,如果真的因為美方政策丟了華為這個大客戶,勢必會對高通未來發展產生巨大的影響,其晶片巨頭地位可能也會受到威脅。
8月4日,華為一筆1.2億顆晶片大單,無疑給高通帶來了巨大的壓力。這筆訂單是華為向聯發科籤訂的,而憑藉著這筆訂單,聯發科的市場份額瞬間大量增加,以至於有望超越高通成為世界第一。除此之外,華為的南泥灣項目、天才項目,都看得出華為在晶片生產製造方面的投入有多大,而且去美化的決心有多強。
最近還有消息傳出,華為將繼上面所說項目之外,還將開啟「塔山計劃」,這個計劃劍指去美化。項目大致內容是:今年要完成一條45nm晶片生產線,並且這條生產線完全沒有美國企業技術,明年建成28nm晶片生產線。雖然目前華為官方並沒有對此事做出回應,但這樣的消息一傳出,高通肯定是坐不住了。
話又說回來,在半導體行業,銷量才是根本。因為銷量一旦起來,可以平攤研發成本,銷量越大相關研發成本也就越低,而且還可以有更多的資金投入到更先進的技術研發方面,若銷量一旦減少,對於半導體公司來說,可能會是致命的打擊。由此來看,美國的不斷出招,給高通帶來的傷害也不輕。
而且,華為在今年上半年手機出貨量逆勢增長的態勢,也讓高通更不想失去這個全球最大的客戶。大家都知道,因為疫情的影響,全球智慧型手機整體出貨量呈現減少的態勢,但華為卻交出1.05億部的答卷,甚至在整個第二度超越了三星,成為第一。
不論高通遊說美國的結果如何,是否能改變川普的決定,都還需要時間的驗證。退一步講,即使是高通遊說失敗,但對於中國「芯」來說也不可能會有更壞的事情發生,因為目前的態勢已經觸底,現在的處境是最艱難的時刻,以後的每一步都會是向好的。那麼,您對於高通遊說美國的事件有什麼看法呢?歡迎大家在評論區留下您的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