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史書還是《三國演義》,其實都沒有明確記載諸葛亮和姜維曾燒毀過棧道!整個三國演義中,就只發生過兩次燒毀棧道的事情,一次是和魏延相關,一次則和姜維有關係!至於說為何燒毀棧道,其實很簡單,就是為了阻擋敵軍的追擊嘛。到下次需要再次用到棧道時,再安排工匠修理就行了。
諸葛亮
諸葛亮北伐數次,其實大多數情況下,他都是處於優勢地位的。雖然蜀漢國力弱,名將也不多,但是在諸葛亮的運籌帷幄之下,基本上蜀漢都是以劣勢兵力創造了輝煌戰績的,就算前兩次北伐受挫,蜀漢主力也受到大的損失。而當時的曹魏眾將,也不敢對諸葛亮多做追擊逼迫,所以說,諸葛亮的撤退都是有規有矩的,他實力尚存,沒有必要燒毀棧道。真到了需要燒毀棧道才能阻擊敵軍的程度,那必定是遭到了大敗!諸葛亮雖然更擅長處理國政,但是他的軍事能力也是不可小覷的,沒幾個人有自信說能把諸葛亮打的大敗!
事實上,明文記載燒毀棧道的,主要是魏延!
當時諸葛亮身死,命楊儀領軍回成都,魏延率軍殿後。而當魏延聽說了這個命令後,十分不滿楊儀領軍,不僅不願意聽從命令,執行斷後任務。反而是快馬加鞭,跑到了蜀漢大軍前面,把回去的棧道給燒毀了。
《三國志》 :延曰:「丞相雖亡,吾自見在。府親官屬便可將喪還葬,吾自當率諸軍擊賊,云何以一人死廢天下之事邪?且魏延何人,當為楊儀所部勒,作斷後將乎!」……延遣人覘儀等,遂使欲案亮成規,諸營相次引軍還。延大怒,(才)儀未發,率所領徑先南歸,所過燒絕閣道。
魏延燒了棧道,想要阻止楊儀領軍回去,他想要奪取全軍的控制權,繼續留下來和魏軍作戰。不過最終魏延被楊儀給擊敗斬殺了,楊儀則成功率軍回到了成都。既然魏延燒毀了棧道,楊儀又是如何帶領大軍回去的呢?這裡我們就可以合理推測了。
首先魏延並不是真心想要反叛蜀漢,他之所以這麼幹僅僅是因為不滿楊儀領軍,想要奪取大軍的控制權。魏延之後還需要從這條棧道過,所以他是沒必要燒毀整條棧道的,要真全燒了,那不就是斷了自己的歸途了嗎?
其次,魏延的時間不足,他日夜兼程趕到蜀漢大軍的前頭,根本來不及燒毀全部棧道。魏延的目的是阻礙楊儀大軍的行動步伐,只要燒掉了一段,就可以阻礙楊儀大軍了。
最後魏延燒了棧道後,楊儀還能快速的率軍返回,其實也說明了被燒掉的棧道,並沒有多少,經過蜀漢工兵的修復,很快就重新打造出來了。
演義中除了對魏延燒毀棧道有過描述,還有一次燒毀棧道的事件則和姜維有關了,不過這次姜維是受害者!
當時魏國皇帝曹髦被司馬昭害死,姜維認為這是一個很好的出兵機會,於是準備出兵北伐。而魏國參軍王瓘和鄧艾設計,準備詐降姜維,把姜維的蜀軍騙入包圍圈。王瓘自稱是王經之侄,而王經是曹魏大臣,因受曹髦事件的牽連,被滿門屠戮,王瓘為報叔父之仇,決定投降蜀漢,帶領蜀漢進攻魏國。姜維又不是傻子,自然是不相信王瓘的這一番說辭,只是將計就計,引誘魏軍來攻。
鄧艾中計,引兵前來,結果陷入了姜維的包圍之中,被打的大敗。而這邊的王瓘,也知道計謀洩露,放火燒掉糧草,開始突圍。不過讓姜維沒想到的是,王瓘並沒有選擇殺回魏國,而是直接選擇了殺入漢中,並沿途放火燒毀蜀漢的棧道。
原文:維只道王瓘捨命撞回魏國,不想反殺入漢中而去。瓘因兵少,只恐追兵趕上,遂將棧道並各關隘盡皆燒毀。姜維恐漢中有失,遂不追鄧艾,提兵連夜抄小路來追殺王瓘。瓘被四面蜀兵攻擊,投黑龍江而死。餘兵盡被姜維坑之。維雖然勝了鄧艾,卻折了許多糧車,又毀了棧道,乃引兵還漢中。
王瓘在逃跑途中燒毀了沿途的棧道,但是很明顯,他並沒有燒徹底,應該也只是燒了一段,因為後面文中寫到,姜維連夜又修好了棧道,大軍又可以通行了。其實綜合來看,要是沒有充足的時間,棧道也是沒有那麼好燒的,要燒也只能燒毀一部分。
結語
三國時期,諸葛亮、姜維並沒有主動燒毀過棧道,不過其他人倒是幹過這種事情。魏延燒棧道是為了阻止楊儀回軍,而王瓘燒棧道則是為了阻擋姜維的追擊。從兩次燒棧道的事件來看,短時間內是無法大面積燒毀棧道的。而當需要再次使用棧道時,只需要安排工匠快速修復,就可以再次通行了。
來都來了,點個讚再走唄!本文由超級七品小芝麻官原創,歡迎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