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相信大家也知道,華為召開了今年的開發者大會,在這一次的開發者大會上,華為將鴻蒙升級到了2.0。升級到2.0之後的鴻蒙再次來到了大眾的眼前,鴻蒙2.0又成為了一大熱點,鴻蒙又引起了很多網友的關注。
其實鴻蒙從去年就已經發布了,發布至今已經一年多過去了,在發布的時候,華為方面表示,鴻蒙2.0可以搭載在智能電視,pc,甚至智慧型手機等各種智能設備上。但是至今已經一年多過去了,鴻蒙系統也僅僅只是搭載在了智能電視上。說好的搭載在智慧型手機上,這麼長時間都沒有上,為此,有不少網友表示,鴻蒙其實就是。
最近在網上有網友曝光了一張圖,這張圖著實是把大夥給逗樂了,這張圖解釋了鴻蒙是怎麼來的。這張圖的大意就是華為把安卓給吞了,就變成了鴻蒙,其實說白了就是說鴻蒙在套皮。為什麼會有這種說法呢?因為在鴻蒙發布之初,華為方面還表示鴻蒙兼容的所有安卓應用,因此就網友表示,鴻蒙其實只是個換了皮的安卓系統。那麼事實是什麼呢?
根據業內人士的表示,鴻蒙系統有八百萬行代碼,其中包含了750萬行開原始碼,真正屬於華為的只有15萬行代碼。這750萬行的代碼其實是花費了人類幾十年時間積累起來的,這些代碼是開源的,任何人都可以使用,因此華為直接拿了直接代碼來使用,同時加上自己的15萬行代碼,最終形成了鴻蒙系統。網友直呼:請搞清楚代碼再開噴。
還沒完,我們來看看鴻蒙和另外兩大系統的區別。智慧型手機作業系統如今基本只剩兩種,一種是安卓,一種是iOS安卓系統是基於Linux內核,而iOS系統則是基於類UNIX內核,這兩種系統都和鴻蒙系統一樣都引用了開源庫的代碼。而鴻蒙系統的內核其實是可以切換的,可以是Linux,也可以是lireos或者是到現在還沒有開源的微內核。可以根據應用的場景選擇合適的內核,如果是Iot設備,則可以選擇liteos的內核,智慧型手機則可以選擇微內核。
所以其實說白了,鴻蒙作業系統是一個多內核的系統,但是其核心應該是為開源的微內核,如今保留了Linux內核和liteos內核更多的是為了構建生態。使用這兩種內核,那麼安卓應用就基本都能夠兼容,生態就有了一定的保障。但是華為最終應該退完全替換掉這些內核僅僅採用自己的微內核。但這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或許是鴻蒙4.0,5.0甚至6.0的時候了。
開源的代碼其實並不止華為,鴻蒙佔用其他作業系統也都會有涉及,上文所說的安卓和iOS其實也都用了,只不過或許沒有這麼多而已,所以如果你要說華為鴻蒙是套皮,那是完全不對的。鴻蒙作業系統和安卓還是有著巨大的區別的,對此你有什麼看法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