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海,簡稱「臨」,浙江省台州市代管縣級市,位於浙江沿海中部,長三角經濟圈南翼,東連東海、西接仙居、南連黃巖、北靠天台,台州地區經濟、文化、交通中心,台州副中心城市,一座融千年古城深厚底蘊、江南名城秀麗山水、現代城市繁榮昌盛為一體的古城新市。
臨海是浙江省首個獲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的縣級市,歷史上曾留下了文武五狀元、同朝五宰輔、兄弟四進士、父子三巡撫等千古佳話,謝靈運、鄭虔、駱賓王、朱熹、戚繼光、徐霞客、朱自清等諸多名人大家都在臨海留下了歷史印記。素有「小鄒魯」和「千年台州府,滿街文化人」的美譽,「江南長城」台州府城牆、戚繼光抗倭衛所桃渚城、明清紫陽古街、唐朝龍興古寺、宋代東湖園林、唐宋元巾山群塔及駱賓王祠、鄭廣文祠、文廟等古蹟星羅棋布。台州府城牆入選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錄,紫陽街入選中國歷史文化名街。1986年3月1日,國務院批准臨海撤縣設市。
臨海山海秀麗,生態優越。臨海素有「海山仙子國」的美譽,浙江省第三大水系靈江貫穿全境,浙東南第一高峰括蒼山是國家級森林公園、中國大陸21世紀第一縷陽光首照地,台州府城文化旅遊區創建國家5A級景區通過省級初審,桃渚風景區列入第九批國家級風景名勝區,靈湖景區成為國家4A級景區並獲中國人居環境範例獎,「千年古城,更憶臨海」旅遊品牌深入人心。全市森林覆蓋率64.2%,城市綠地覆蓋率41%,是國家園林城市、國家衛生城市、中國優秀旅遊城市、中國宜居城市。城市化進程較快,建成區面積42.75平方公裡、人口35萬,是浙江城市群規劃中列入大城市規劃的3個縣級市之一,是第一批「浙江美麗縣城」試點市。城市建設從「東湖時代」邁向「靈湖時代」。
臨海交通便捷,海洋開發前景廣闊。臨海是台州的幾何中心,是台州及浙江沿海中部的路上交通樞紐。境內鐵路、高速、國道、省道縱橫交錯,共有鐵路1條、高速公路4條、高速道口9個,在建鐵路1條,籌建高鐵1條、軌道交通2條、在建高速2條,公路總裡程達2307公裡,約佔台州的三分之一。海洋經濟發展前景廣闊,頭門港可利用岸線長度28.8公裡,可建萬噸以上泊位84個,後方可圍墾面積近100平方公裡。與省海港集團合作共同開發頭門港,2014年12月26日順利開港,疏港公路(跨海大橋)建成,首座2萬噸級兼靠3萬噸級泊位投運;2019年1月18日,滾裝碼頭首航,「公鐵水多式聯運工程」成為國家示範項目。
臨海是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國家園林城市,也是全國首個獲得「中國宜居城市」稱號的縣級市。臨海為中國沿海首批開放城市之一,私營經濟發展快速,活力四射,是中國股份合作制經濟發祥地之一,在這裡誕生了中國第一家股份合作制企業。2018年12月,入選全國縣域經濟綜合競爭力100強、投資潛力100強。2019年11月,入選「2019中國縣級市全面小康指數前100名」。
2019年全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711.92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3.0%,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48.02億元,增長2.3%;第二產業增加值323.96億元,增長0.1%;第三產業增加值339.94億元,增長5.9%。三次產業結構由上年的6.6:46.3:47.1調整為6.7:45.5:47.8。按常住人口計算的人均生產總值達到67513元,比上年增長2.8%,按人民幣對美元年平均匯率(1美元=6.8985元)折算為9787美元。
2019年年末全市戶籍總戶數37.43萬戶,比上年末淨減少993戶,戶籍總人口120.48萬人,比上年末減少106人。根據測算,全市年末常住人口105.5萬人,常住人口城鎮化率55.2%。據抽樣調查顯示,2019年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3762元,比上年增長9.4%,剔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5.0%。城鎮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5915元,增長8.5%,剔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4.1%。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30131元,比上年增長9.9%,剔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5.5%。城鄉居民收入差距倍數為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