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咱們就來講一講什麼是主動PFC和被動PFC,討論一下兩者的優劣,也讓大家在購買電源的時候有更清楚和明白的選擇~
PFC這個元件所在電源中的位置~
PFC的全稱是Power Factor Corrector,意思是功率因數校正器,它可以在交流轉換為直流時提高電源對市電的利用率,減小轉換過程的電能損耗,達到節能的目的。此外,PFC還能減少電源對市電電網的幹擾,尤其是避免它在突然啟動時對其他電器的影響。
通俗的話說,就是提高有用功的比重,其電流和電壓之間的相位差會造成交換功率的損失,此時便需要PFC電路減少功率損失,也能達到節能的目的~
PFC分為主動和被動。先來說說二者外形上最大的區別~
被動式PFC一般是一個體積較大的電感,內部是銅線纏繞矽鋼片以絕緣膠紙包覆,外形和小變壓器非常相似。主動式PFC內部結構
主動式PFC則由電感線圈、濾波電容、開關管配合IC控制晶片組成。
先來看看被動PFC特點
被動式PFC採用電感補償方法使交流輸入的基波電流與電壓之間相位差減小來提高功率因數,被動式PFC的功率因數只能達到0.6~0.75,一般放置在高壓濾波電容附近。被動PFC方案簡單的結構也形成了其最大的特點——低成本。
主動式PFC可以達到較高的功率因數──通常可達98%以上,但由於電路較複雜、元件較多,所以成本也相對較高。那麼為什麼主動式PFC的轉換效率要高於被動式PFC呢?被動PFC對電路的要求比主動PFC要低,市面上99%的被動PFC電源都是採用簡單的半橋拓撲+廉價二極體元件構成,而主動PFC電源標配雙管正激電路+低阻抗電感+高功率場效管,更優秀的架構與元件可以使轉換效率穩步提升。
也就說主動式PFC和被動式PFC最大的區別就在於功率因數的不同了,一般被動式PFC的功率因數大概在0.7~0.8,而主動式PFC的功率因數甚至能夠達到98%以上,非常驚人,所以,主動式PFC更加環保.
那選擇的時候,到底選擇主動式PFC還是被動式PFC呢~~
高端電源本講解員建議主動式PFC
主動式PFC電路設計優秀,雖然價格較高,但是功率因數和轉換效率都比較高,節能省電,不僅為自己省電,也能為國家電網做出貢獻,綠色環保,實在是高端電源的不二選擇。
但是有一點值得注意,儘量不要買低價的主動式PFC,因為主動式PFC電路複雜,成本自然較高,本來就是面向中高端用戶的產品,一些低價的主動式PFC縮水嚴重,那質量問題就湧現出來,比如說電磁幹擾問題,比如說高頻噪音問題。
不過呢,300W以下,強烈建議買被動式PFC,事實上,這個區間也沒有什麼主動式PFC可供選擇,因為主動式PFC電路複雜,本身就要耗費電能,在低負載下,主動式PFC轉換效率甚至要低於被動式PFC,所以在這個功率區間,被動式PFC在日常使用中可能更加省電。而被動式PFC電路簡單,電磁幹擾較小,性能穩定,皮實耐操,價格便宜,實在是不錯的選擇~總的來說一分錢一分貨,屌絲們不要指望用買被動式PFC的價格買一個性能強勁的主動式PFC,如果需要高端電腦,就給電源多一些預算吧,畢竟電源的好壞關係到整個電腦的健康。
好啦,今天的講解就到這裡啦~自認為今天的內容還是很棒棒噠的~~~希望大家一步一個腳印,踏實學習,終有一天成大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