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銅陵日報消息 「要不是建起了這條聯通外面、寬闊平坦的農村路,我們的龍蝦出不去,大規模養殖這條路就走不通,更不會有今天這樣的顯著效益。」提及路通百業興,郊區老洲鎮聯合村創業家庭農場負責人章小為最有發言權。村裡的路通了,大家發展特色產業的思維活了,龍蝦養殖成了規模,獲益的不只是他一個人——如今村裡及周邊大小龍蝦養殖戶有幾十戶,形成了集聚效應,真正成了鄉村的特色產業。
四塞之固,舟車不通;土貨不出,外貨不入。銅陵市境內地形地質變化較大,低山、丘陵交結,河溝、湖沼廣布。受其影響,歷史上銅陵市農村公路基礎條件薄弱,一直制約著農村地區社會經濟發展。
要想富,先修路;公路通,百業興。一條農村公路,連接的是鄉村與城市,打通的卻是貧瘠與富足、困頓與希望。為了加快改變農村交通滯後現狀,銅陵市連續多年將農村公路建設列入民生工程加以推進,特別是2016年面對區劃調整後全市農村公路路面鋪裝率由83%降至66%的實際,銅陵市進一步提速農村公路建設步伐。
「『十三五』期間,我們組織實施了農村道路暢通工程、農村公路擴面延伸工程、農村公路危橋改造工程等,累計投入27.3億元,新建、改造農村公路3937公裡,實施危橋改造37座,實現了建制村村村通公路。」市交通運輸局縣鄉處處長裴珏介紹。
一條條農村公路直抵田間,農業發展起來了。「以前道路寬度不夠,會車錯不開,大車不能進,我們出貨全靠小車拉,農村道路暢通工程實施後,路面寬了、路況好了,一年算下來能節省不少運費呢。」位於義安區東聯鎮的銅陵藕園蓮藕種植合作社就在合興路旁邊,合作社負責人陳正新提起道路變化讚不絕口。陳正新所在的義安區也是全省首批「四好農村路」示範縣。
一條條農村公路串城連鄉,農村美起來了。「車在路中行,人在景中走」「修一條路、造一片景」……在被稱作「後花園」的銅官區西湖鎮農林村,在「美麗公路」的帶動下,鄉村人氣旺了,旅遊發展了起來,綠水青山變成了金山銀山。在這裡,農村公路的修通拉近了城鄉距離,有力地助推「美麗鄉村」建設和發展。
一條條農村公路連接產業,扶貧作用顯起來了。道路的改善,讓樅陽縣雨壇鎮雲龍村在外的能人吳照樹歸來創辦了鴻鷹生態養殖場;在麒麟鎮新安村,道路的升級則讓苗木花卉產業越來越興旺,帶貧作用愈發顯著。伴隨著脫貧攻堅的深入推進,在樅陽縣和郊區,如今農村路網越織越密,扶貧產業遍地開花……
在建好農村路的同時,銅陵市交通部門統籌抓好管護和運營。目前全市農村公路在冊管護裡程3895.341公裡。按區域劃分:樅陽縣2271.713公裡、義安區939.615公裡、郊區684.013公裡;按行政等級劃分:縣道476.829公裡、鄉道346.706公裡、村道3048.806公裡、專用公路23公裡;按技術等級劃分:二級78.19公裡、三級331.331公裡、四級3469.529公裡、等外級16.291公裡。農村公路等級顯著提高,也為銅陵市今年實現「村村通公交」打下了堅實基礎。
交通,是農村發展的基礎,是鄉村振興的基石。市交通運輸局負責人表示,銅陵市還將推動農村公路建設提升與精準扶貧、美麗鄉村建設、農業產業化發展和鄉村旅遊等緊密結合,以更高水平的建、管、養、運營,鋪就脫貧和鄉村振興的康莊大道。(劉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