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影新手在剛入攝影圈時,都會先去了解一些攝影常識,認為自己對攝影算是懂了,在外出拍攝時若遇到攝影師都會主動進行交流,但有些時候卻會問出一些讓人啼笑皆非的問題,這些問題在專業攝影師眼中看起來就比較可笑,甚至是無法回答。
雖然學無止境,新手的出發點是好的,但有些問題問的方法不對就會讓對方覺得你是不懂裝懂,對此,我整理了幾個攝影新手最不該問的問題和不該說的話,別說這些話,專業攝影師給你建議,看看有好處。
什麼牌子的相機好?
剛開始接觸攝影的新手一定聽說過「尼康拍風景,佳能拍人像、尼康相機黃」這類話。
在現在的相機大部分相機都有RAW格式的文件,RAW就像是膠片,是一種沒有處理的原始信息,而另外一種格式是JPEG,這是經過相機處理的格式,理論上來說,用兩臺不同品牌且性能大致一樣的相機拍攝,都以RAW記錄,幾乎沒有太大的差距,除了放大黨和細節黨,將照片放大百分之百或百分之二百找毛病,這都是沒有意義的事情。
除了相機專業測評人員,沒有人會去放大看照片,因此,攝影新手不要問什麼相機、什麼牌子比較好,一切要根據你的預算和需求來定,沒有絕對好的相機,重要的是後面的人,問出這樣的問題就會顯得「太業餘」。
什麼樣的鏡頭好?
攝影新手想要多買一些鏡頭時,也許不知道買什麼器材,就會問別人,我應該買什麼鏡頭?
這樣的問題其實很難回答,因為不同的題材,不同的需求和不同的預算都決定了鏡頭的選擇,問出這樣的問題就好像是在問別人「我今天該吃什麼飯」,別人又如何知道你想吃什麼,準備了多少錢,這樣的問題是無法回答的,因此,想請教別人就帶上自己的要求和預算。
專業高端的相機拍照好看?
有不少專業攝影師最不喜歡聽到別人說「專業相機拍攝出的照片就是好看」,為什麼不喜歡呢?答案很簡單,相機是看後面的人,並不是看相機專業不專業,所以,攝影新手不該問攝影師用什麼相機拍照好看或用什麼相機才能拍出好照片,問出這樣的話就會顯得自己在「不懂裝懂」,就像是問廚師用什麼調料做飯好吃,這種問題無法回答。
像素高的相機成像好?
相機是指的是指照片的大小,畫質好不是像素高,決定畫質的關鍵是感光元件。
手機的像素動輒就上億,而相機卻只有幾千萬,拿到手機拍攝出的照片就吊打相機嗎?很明顯,手機的像素再高也無法撼動相機的地位。手機的像素高,但感光元件太小,決定成像質量的是感光元件,不是像素多少,這就是手機為什麼手機畫質很高,拍出來的照片還是不細緻,因此新手不要說出「手機像素比單反高,拍照效果比單反好」,說出這樣的話會惹人笑。
用全畫幅相機拍照更好看?
很多新手在學習攝影時就會買一些入門級的相機,價格便宜,經過一段時間練習後就覺得自己技術有所提升,就想要更換為全畫幅相機,因為有不少新手會說出「照片不好看是因為相機畫幅太小、我的相機不是全畫幅」這類話,認為拍不好照片的原因是相機和鏡頭的原因。
實際上,建議新手可以去看看攝影比賽的照片,有很多精彩的照片都是用一些很普通的相機所拍攝,APS-C的相機也有很多,反而像是D850 5D4這類相機比較少見,因此,相機只是一個拍照工具,決定照片美感的還是背後的人。
鏡頭的最大光圈越大越好?
大光圈鏡頭用途大部分於光線較微弱的時候,為了提高進光量同時又能兼顧快門速度的鏡頭,或者營造景深效果。
以一顆大光圈鏡頭來講,假設它的光圈介於F1.8-F16(數字越小光圈越大),通常最佳畫質會落在中間F8-F10左右,每顆鏡頭的最大光圈跟最小光圈是這顆鏡頭畫質表現較差的時候。
因此,新手不要盲目的羨慕別人的大光圈鏡頭,要買適合自己的鏡頭,更不要說出「鏡頭的最大光圈越大,鏡頭成像就越好」這樣的話,器材沒有絕對的好壞,只有成像差異和優劣,但這都是價格決定的。
後制是破壞原始美
有不少人在現在仍然堅持「原始美」的效果,修圖從來不後期。
要知道攝影后期也是一門學問,並不簡單,牽扯了高光、陰影和色彩,不是你想怎麼挑就可以怎麼挑,合理的使用後期會強化照片的美感,讓一張平淡無奇的風景照脫胎換骨,表現出肉眼所看不到美。
因此,攝影新手就不要堅持老一套的說法,說「好的照片都是不後期的」,那麼,我告訴你,在膠片時代的暗房中,後期工作人員還真不少,後期工作一做就是大半天。
總結
上面這些都是新手常問的一些問題,了解了之後是不是有更了解攝影這個領域了呢? 最重要的是,攝影新手必須明白自己對於攝影的初衷是什麼? 了解攝影的需求,不要盲目的問別人答案,邊學習邊解答,只有這樣才會明白到底什麼樣的領域和器材才是最適合自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