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疫情持續發展,海外華僑華人的處境也更為艱難,他們面臨著抗擊疫情的壓力,生產經營活動也受到沉重打擊。
近日,一場「人類命運共同體視域下的華僑華人座談會」在北京召開。僑界專家學者和僑務工作者們圍繞「世界變局中華僑華人的生存與發展」問題展開探討,為華僑華人奉獻了一堂「有料」的僑界抗疫課。
疫情中海內外僑界如何擔當?目前海外華僑華人面臨著哪些具體困難?如何危中尋機?且聽僑務工作者和僑務專家娓娓道來。
「人類命運共同體視域下的華僑華人座談會——中國華僑歷史學會紀念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暨聯合國成立75周年座談會」在京召開。主辦方供圖
海外華僑人華人和祖(籍)國同氣連枝
中國國內疫情暴發初期,海外僑胞就聞訊而動,火速馳援,他們或捐款捐物,或來華支援。據不完全統計,抗疫以來,海內外僑胞通過國內相關機構捐贈的資金將近10億元人民幣,捐贈的物資價值超過了10億元人民幣。
資料圖:2020年2月,俄羅斯山東同鄉會在機場寄送運往中國的物資。
「在這次疫情中,我也切身地體會到了華僑華人對家鄉的深厚情感。」清華大學華商研究中心主任龍登高說,我的朋友中有不少是海外僑領,中國發生疫情後,他們都傾力籌集抗疫物資馳援中國。
龍登高說,作為連接中國和世界各地的橋梁,華僑華人突破國家、制度和文化的障礙,推動生產要素與資源在全球的流動與配置。「中國以捐贈和經貿方式向世界各國大量提供抗疫物資,也為打通全球醫療物資以及其他物資的供應鏈發揮了作用。」
海外華文學校的孩子與家長一起為中國抗疫捐款。華文教育基金會供圖
暨南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副院長陳奕平認為,華僑華人不僅是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過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也是這次全球疫情防控戰的獨特力量。
「自疫情爆發以來,海外華僑華人在醫療物資採購、社區志願服務、輿論引導、中外醫療合作等方面全力支持中國抗疫;面對疫情在海外擴散,海外華人積極參與當地疫情防控,為當地購買物資和提供支援服務,分享中國抗疫經驗,是全球疫情防控『人民戰爭』的獨特力量。」
華僑華人正面臨前所未有的複雜形勢
「當今世界正經歷著百年未有之大變局,華僑華人也面臨著前所未有的複雜形勢。」暨南大學華僑華人研究院特聘教授李明歡說。
她說,全球疫情持續發展,海外華僑華人的處境更為艱難,他們面臨著抗擊疫情的壓力,生產經營活動也受到沉重的打擊。
資料圖:2020年2月,在義大利米蘭,華人商鋪貼出暫停營業的告示。 董文謙 攝
新冠肺炎疫情對全球經濟造成重大打擊,華人經濟也經歷了「至暗時刻」,疫情致使城市封鎖,生產經營活動受阻。龍登高說,疫情使全球華人經濟面臨著新一輪洗牌,特別是從事貿易、零售、旅遊等行業的中小企業經營者面臨很大的難題。
華僑華人如何在危機中尋求發展
「從海外華僑華人發展的歷程來看,他們一直善於危中尋機。」暨南大學華僑華人研究院特聘教授李明歡說,比如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的東南亞排華潮中,相當一部分華商轉而從商業貿易轉向從事實體經濟 ,為東南亞經濟發展作出貢獻。
「再比如在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機中,義大利、法國、西班牙等國的華商就曾逆勢擴張,收購了很多當地人的品牌和企業,又新開了一些酒吧、餐館等,使南歐華商經濟迎來新發展。」
資料圖:2020年8月9日,倫敦一家中餐館座無虛席。中新社記者 張平 攝
李明歡說,在此次疫情中,各國的華商也不斷轉型升級,提高應對風險的能力,在支持住在國經濟恢復中尋找新的機遇。
中國外交學院副院長高飛說,當前國際背景下,反全球化的聲音、逆全球化的政策、去全球化的行動甚囂塵上。作為連接祖(籍)國和住在國的橋梁,華僑華人可以應積極參與到「一帶一路」建設和粵港澳大灣區等建設中,在中國對接全球化的過程中發揮更大的作用。
資料圖:當地時間9月6日,顧客在美國舊金山唐人街街頭用餐。為促進經濟復甦,近期,舊金山唐人街的部分路段在周末成為步行街,餐飲從業者可以將桌椅放在路上接待客人。中新社記者 劉關關 攝
龍登高認為,華商要積極應對貿易保護主義和單邊主義對全球營商環境的負面影響,主動轉型升級經營業務,才能實現長遠的發展。
「作為經濟全球化的重要參與者,華商不可能脫離全球經濟的大氣候影響而一枝獨秀,經營活動必然遭受疫情重創。與此同時,網際網路、生物醫藥、虛擬貨幣等行業的競爭力凸顯,將為華商在後疫情時代提供大展拳腳的空間。」龍登高說。
中國僑聯黨組成員、副主席隋軍說,未來華僑華人要在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進程中發揮重要作用。「華僑華人應繼續參與到中國改革開放進程中,在促進中外友好、經貿合作、中外文化交流,講好中國故事、應對全球性挑戰等方面發揮積極作用。」
作者:吳侃
編輯:曾小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