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者網訊)據臺灣「聯合新聞網」8月26日報導,臺灣防衛部門昨日表示,為加強臺軍防空作戰能力,臺軍自行研發量產CM34步兵戰車型「雲豹」裝甲車,原計劃生產284輛,研發成功後發現「火力非常強大」,為滿足衛戍需求,決定再增產21輛,共305輛,預計2023年完成生產。
臺灣防衛部門表示,從去年到今年六月中旬,已完成38輛CM34「雲豹」裝甲車交裝,年底十一月底前還將再有48輛交付。
臺灣防衛部門指出,研發CM34步兵戰車型「雲豹」是因應「灘岸殲敵」、防護衛戍區與反空(機)降作戰,裝甲車配備美制30毫米MK44鏈式機關炮 ,有效射程可達兩公裡,具高射擊精度與殺傷力,包含美國、芬蘭、瑞士等先進國家輪型甲車均配置同型機炮。
臺軍裝備30毫米鏈炮的CM34「雲豹」裝甲車 圖自臺媒
臺灣防衛部門還表示,目前「雲豹」裝甲車除鏈炮、引擎、變速箱與毒氣警報器等外部採購外,其餘均為島內自製。
據觀察者網此前報導,最初的「雲豹」輪式裝甲車項目發展分為步兵輸送車(CM32\33)和步兵戰車型(CM-34),而其中步兵戰車型最初計劃使用美制25毫米「布希馬斯特(大毒蛇)」機關炮,但是該炮價格被認為過於昂貴,安裝該型炮的炮塔一個索價130萬美元,臺當局認為太貴。於是計劃換成島內自製的T75型20毫米機關炮,然而這種源自美制老式戰鬥機機炮的武器,甚至沒有穿甲彈可用,即使面對的是「薄皮」的解放軍裝甲車,也無法造成傷害。
經過長時間的爭吵,最終,臺軍決定使用比當初的25炮更昂貴的30毫米機關炮。美國一度索價10億新臺幣,轉讓該炮製造技術,最後臺軍放棄大部分核心部件在島內生產的要求,才算是達成協議,但作為一門火炮其價格依然不菲,據臺媒的報導,「中科院」製造的炮塔每個價格5000萬新臺幣,約合160萬美元。
此前,圍繞雲豹曾爆發廠商賄賂驗收官員,導致交付部隊後故障頻發的醜聞,因此推遲生產。此後,臺當局宣布重新招標動力底盤系統,準備投入重新量產。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