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中指出,構建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必須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實行高水平對外開放,推動改革和開放相互促進。江蘇常州堅持以經濟國際化促進「內外雙循環」,持續深化產業鏈招商和重大項目招引,大力吸引、集聚高能級跨國公司地區總部和功能型機構,深入推進江蘇自貿區聯動創新發展區建設,加快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建設,引導企業以「一帶一路」為重點優化全球資源要素配置。同時,大力提升開放載體平臺,提升各類開發園區核心競爭力,推進城市國際化功能建設,努力打造對外開放新高地。
優「營商」引「投資」 德國製造體驗「中國效率」
德國以製造業發達著稱,汽車、裝備製造聞名世界,在全球率先提出「工業4.0」戰略,「工匠精神」造就大量隱形冠軍。近年來,常州堅持全方位開放戰略,深化對德交流合作,取得一系列豐碩成果,德國成為常州在歐盟地區最重要的投資來源地和貿易夥伴。
常州已累計設立德國投資企業203家,實際利用德資10.2億美元,西門子、博世等一批世界500強公司在常州紮根發展,蒂森克虜伯集團在常州5年5次投資,累計3.7億美元。25家常州企業在德國投資38個項目,協議投資額3.8億美元,位列全市對歐投資第一位。常州市還與德國埃森市、明登市結為友好城市,引入德國雙元制職業教育模式和應用型創新人才培養體系,共同培養技能型和應用型創新人才,廣泛開展技術轉移、成果轉化、醫療養老等國際創新合作,把更多的資源、技術引入常州。金壇區作為常州西部新城區,堅持實體為本、產業強區,大力引進高質量德資項目,不斷拓展對德合作領域,已集聚德資企業33家,跟蹤在談項目60餘個。
12月15日,全球領先的水泵和水泵系統製造商德國威樂集團總投資1億美元的常州生產基地項目,籤約落戶常州國家高新區。該基地將以德國工業4.0標準建設一座現代化工廠,產品主要面向中國及亞太市場,達產後預計銷售超10億元。項目的考察選址始於國內疫情膠著的5月份,從全國7個城市的競爭中,威樂集團最終情定常州高新區。威樂(中國)水泵系統有限公司總經理塗利民說:「在前期的洽談過程中,每次高新區招商局的杭局長都會陪同考察,駱曉霞副局長在籤約前就交給我們一份從籤約到投產的百日計劃,以及劉劍、蔣小麗對水泵市場的調研,為我們量身定製的計劃,這些都給我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
常州國家高新區招商服務中心招商四部副部長劉劍說:「我們每次會根據德國的時差,在下午的五六點鐘與對方進行電子電話會議,為他們量身定做了方案。這套方案既包括常州本地上下遊企業、本地產業鏈,他來常州後的市場開拓。同時因為項目的開展是在疫情期間,我們對項目的地塊選址和方案做了電子化製作,包括航拍了地塊,通過PPT傳輸給了德國總部。」從德國到中國,從5月到12月,一個1億美元的重大項目能在疫情之下快速落地,其背後是常州專業高效的投資服務和一流的營商環境。
創「品牌」促「循環」 常州智造走向國際市場
今年來,面對複雜多變的國際經濟形勢,如何全力打造外貿優勢、加快推動國內國際雙循環?常州給出的答案是:堅持抓好品牌建設,有效提高「常州智造」國際競爭力,深入實施對外貿易「優進優出」戰略,推動開放型經濟高質量發展。
常州市圍繞品牌建設,持續完善「評價」「促進」「宣傳」「保護」四大機制。今年初,組織企業參加「2020-2021年度常州市重點培育和發展的國際知名品牌」評選,經申報、初審、覆審、打分、投票、審議、公示等程序,評出89個品牌為本輪市級品牌,較上一輪新增17家,有效擴大了入選企業影響力,為培育省級國際知名品牌在數量、質量上提供了充足儲備。天合光能作為常州新興產業——光伏產業的代表企業,是參與建設常州「工業智造明星城」的重要企業,2019年光伏組件出貨量穩居前三,「Trinasolar」品牌也隨著天合光能的發展成為中國光伏產業的代表品牌。黑牡丹作為常州傳統優勢產業——紡織業的代表企業,擁有輝煌歷史,見證了常州紡織業的崛起,產品暢銷海內外,連續多年入選省市兩級知名品牌名單。同時,黑牡丹還擁有多項發明專利,參與制訂「色織牛仔布」行業標準,是常州外貿的一張靚麗名片。
在開拓國內市場的同時,加快「走出去」步伐,鼓勵品牌企業在全球範圍內整合資源,加強產業全球布局和國際交流合作,深度拓展國際市場。正信光電在全球設立多個貿易公司,進一步完善企業全球營銷網絡。亞示照明面向國際市場搭建英文官網,精準整合資源,有效切入市場,深度融入「網際網路+」。常州機械設備進出口有限公司在坦尚尼亞設立省級公共海外倉,幫助國內企業打開當地市場,為強化中非經貿合作貢獻常州力量。
1-11月常州實現外貿進出口2177.3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2.6%。一般貿易進出口1797.4億元,增長4.6%,佔外貿總值的82.6%,比去年同期提升1.7個百分點;民營企業進出口1164.8億元,增長15.1%,佔外貿總值的53.5%,比去年同期提升9.4個百分點;機電產品、紡織品和塑料製品為常州出口排名前三商品,佔出口總值的65.3%;高新技術產品出口298.6億元,增長9.1%。其中,11月份外貿進出口總值228.7億元,同比增長18%,增速創今年以來新高。常州進出口值居全省第5位,進出口增速高於全省平均水平。(吳文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