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東30年·花旗中國前副行長:難忘大壺春和小紹興相伴的「初代...

2021-01-06 騰訊網

「我覺得這是我職業生涯的高光時刻。」2014年1月,花旗銀行(中國)有限公司宣布攜手羅氏中國,將在上海自貿試驗區建立第一個全自動跨境人民幣雙向資金池。帶領團隊完成這一創舉的,是當時擔任花旗銀行(中國)有限公司副行長兼財資與貿易金融部中國區總經理的裴奕根。

從1998年進入花旗銀行工作,到2007年升任上海分行行長,再到2019年作為一名「金融老兵」暫時光榮「退役」,一路走來裴奕根見證了陸家嘴堪稱傳奇的變遷,更親歷了浦東開發開放30年間,金融開放幾乎每一個重要節點。「浦東奇蹟」在這位陸家嘴金融城「原住民」眼中,更像是一段歷久彌新的成長與陪伴。

在一個陽光明媚的工作日,裴奕根接收了解放日報·上觀新聞記者專訪。 舒抒 攝

(一)

競爭對手「擠」在同一棟樓

「1998年我剛到陸家嘴,東方明珠剛造好,『三件套』裡只有『老大』金茂大廈在建設。」回想坐著公交車穿過越江隧道前往浦東面試的歲月,裴奕根仍舊能憶起不少生動的細節。

上世紀90年代中後期,陸家嘴的辦公條件不比今日。如今鱗次櫛比的摩天大樓,當時還是一個個待「開墾」的工地。花旗銀行1997年進駐浦東後,最早的辦公地位於如今浦東大道1號的中國船舶大廈,與浦東大道141號浦東開發開放辦公室只有幾步路之遙。彼時,花旗、滙豐、比利時聯合銀行、埃及國民銀行都「扎堆」船舶大廈,另一棟可供外資機構辦公的招商局大廈亦是同樣的情形。

「很難想像,『競爭對手』們竟然都擠在一棟樓裡。」裴奕根說。

一開始,陸家嘴甚至沒有像樣的食堂,裴奕根每天要從浦西的家中出發,一路拎著飯盒帶到浦東的辦公室。直到上海證券交易所和恒生銀行大樓開出了員工食堂,年輕的陸家嘴初代金融從業者們才得以順利解決「溫飽」問題。

「食堂一客飯要12元,相比那個時候5到8塊一份的盒飯,已經上了個檔次。」裴奕根還記得當時周邊的傳統美食,「最有名的是大壺春,小紹興的白斬雞也不錯……浦東南路後面有些平房,我和同事就常去那裡吃小吃。」

1994年從浦西看浦東,東方明珠廣播電視塔是上海第一幢超高層建築。

裴奕根的微信名為「花園石橋一耕夫」,意為「在花園石橋路耕耘的人」。這條路便是如今花旗銀行大廈的所在地。2005年7月,花旗銀行搬入陸家嘴花園石橋路33號,緊挨著黃浦江畔的新址,一座座新建的摩天大樓令裴奕根為之一振。

與陸家嘴高樓大廈同樣與日俱增的還有外資銀行在華不斷增長的新機遇。在裴奕根看來,浦東開發開放促使外資銀行在中國每隔5到6年就能迎來一次飛躍——

1991年,12家外資銀行上海分行獲準開業,外資銀行首次進入中國;

1996年,人民幣業務開始對外資銀行開放,外資銀行真正走進中國市場;

1997年,包括花旗銀行、滙豐銀行、日本興業銀行以及日本第一勸業上海分行、日本三和上海分行、渣打銀行上海分行和上海巴黎國際銀行等紛紛進駐浦東,著手試點人民幣業務。外資銀行在上海前所未有地熱鬧了起來。

也正是這一年,上海證券交易所落戶浦東。金融要素市場也由此開始集聚上海、集聚浦東。

2001年,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外資銀行可在華從事個人業務。花旗銀行於2003年成為首家涉足個人外匯投資的在華外資銀行,最早的個人網點就設在和平飯店,與當時在建中的花旗銀行大廈隔江相望。

「入世」5年後,中國於2006年12月起向外資銀行開放對境內公民的個人人民幣業務,開始對外資銀行實行國民待遇。花旗、滙豐、渣打、東亞等四家外資銀行的中國境內分行,在2007年開春成為首批轉制為中國法人的外資銀行。無一例外地,四家銀行早已在浦東「安營紮寨」。

「這是外資銀行在中國裡程碑式的事件。」裴奕根說。與裡程碑一同到來的是裴奕根職業生涯的一次高峰。2007年,還未滿40歲的他被任命為花旗銀行(中國)有限公司上海分行行長。他在陸家嘴的工作與生活,也剛好度過10年。

今日陸家嘴

即便已經成為一位名副其實的「金融家」,裴奕根仍注意感受陸家嘴一點一滴的變化。「剛搬到新大樓,中午只能去正大廣場『覓食』,吃頓飯一下子從12元躍升至30元水平,又上了一個臺階。」

「餐標」的飛躍伴隨著銀行業務的紅火發展。但細心的裴奕根還發現,隨著金融城集聚越來越多的白領,作為當時陸家嘴最大「後勤保障基地」的正大廣場,也悄悄調整了業態布局。「商場本來主打服務遊客,後來5樓全都改成了餐飲,正好填飽了我們這些金融白領的肚子。」

(二)

難忘高光時刻

根據浦東新區政府提供的數據,到2019年,陸家嘴金融城已集聚了50萬從業人員,其中金融人才30萬人,金融高管人才達2萬人。衡量浦東城市發展水平的標準,也早就不局限於交易量、金融機構數量這些單一數字,而是聚焦「人本」理念謀發展。

2005年7月東方藝術中心投入使用時,裴奕根已經在浦東居住了6年光景。令這位「新浦東」對浦東文化建設刮目相看的,也正是這座外形如白玉蘭綻放的地標。「很多朋友跟我說為什麼喜歡上海,因為上海能感受到各種世界高品質的文化演出。」

同樣讓浦東的城市氛圍再上一個臺階的還有如今的「陸家嘴三件套」,裴奕根幾乎看著這三棟超高層建築拔地而起。「在其中任何一座大樓上眺望浦江,都能直觀感受到上海突飛猛進的發展。」不久前,朵雲書院在上海中心52層正式開業,又讓裴奕根心中的「陸家嘴必到之地」多了一處新地標。

「我的大部分日常社交都是在陸家嘴完成的。」這似乎是不少金融城從業者的共同經歷。繁忙的工作節奏則是最佳佐證。

2013年9月,上海自貿試驗區掛牌,先行先試金融開放,成為上海自貿區一張志在必得的名片。外資銀行紛紛看到了新一輪的機遇,裴奕根也不例外。早在自貿區掛牌前,他和團隊就注意到人民幣的國際使用和貿易投資便利化的市場前景。花旗銀行(中國)得以在2014年成為第一個完成全自動跨境人民幣雙向資金池業務的外資銀行,也是第一批開展人民幣集中收支付和外匯集中收支付的外資銀行。

2015年4月27日,上海自貿試驗區擴展區揭牌,陸家嘴納入自貿區版圖。蔣迪雯 攝

「其他銀行也可以做,為什麼我們領先了一步?」6年後再度回想起這個職業生涯的「高光時刻」,裴奕根說,「機會是給有準備的人。」

自貿區設立前,花旗中國的部分客戶已經提出對跨境人民幣業務的需求。雖然當時相關政策還未放開,但裴奕根帶著客戶主動與監管部門溝通,詳解為何資金在世界範圍流轉的跨國企業可以在人民幣國際化中發揮重要作用。

彼時,外資銀行在中國的增長開始放緩。裴奕根和同事們敏銳地意識到,如果外資銀行在中國只純粹從事信貸業務,與中資銀行相比,在網點數量、存款來源、放款規模等方面顯然都不佔優勢。唯有開展服務型業務,尤其是跨境資金池、本外幣集中收支付等業務,外資銀行具備更豐富的經驗。

「我們借鑑了倫敦、香港、新加坡的跨境資金池運作模式,但沒有全然照搬,而是改造了銀行的內部系統,使之符合自貿區的政策創新。」洞悉市場趨勢,了解最新的人民幣政策,還擁有一批對人民幣跨境業務有強烈需求的海外企業客戶,裴奕根成了最了解「正在發生什麼」和政策實際操作全流程中「應該注意什麼」的人。

陸家嘴花旗銀行大廈

當上海自貿試驗區金融開放政策「鳴笛」,有市場、有需求、有產品、有系統的花旗中國早已做好準備。到2016年,花旗中國涉及自貿試驗區的人民幣跨境業務量已經名列所有內外資銀行首位。當年,花旗中國的人民幣跨境集中收支付市場份額高達49%。

與此同時,自貿試驗區金融開放也將中國資金池納入了世界財資管理有機的一部分,客觀推動了人民幣在跨國企業中的作用和地位,也客觀推動了人民幣國際化進程。

(三)

金融大國到金融強國

在陸家嘴工作生活20餘年,裴奕根堅持不變的習慣是吃完午飯必去走路,起點就是花旗大廈樓樓下的濱江綠道。「我一般走兩個路徑,一個是沿著浦東南路走到碼頭,另一條線路是往南走到濰坊路再折返。」有時裴奕根也會另闢蹊徑,「往東方明珠走,那裡有個植被茂盛的公園,還有鳥鳴聲,走進去瞬間感覺脫離城市,很適合『放空』。」

「另闢蹊徑」的技能也用在了工作的運籌帷幄中。從1998年到2019年,裴奕根見證了外資銀行在浦東開發開放、中國金融市場開放中的變遷,也見證了花旗中國在整個花旗集團的影響力不斷提升。

「外資銀行在中國經營,一定要走出一條特色道路,有另闢蹊徑的勇氣。」裴奕根告訴記者,20多年來,中國金融市場從信貸市場逐步轉型為資本市場,證券業、保險業、基金業、財富管理行業紛至沓來,中國金融市場正同世界市場一道,邁向以財富管理為主的發展趨勢。2018年博鰲亞洲論壇,中國再次宣布12項金融業對外開放重大舉措,外資銀行在中國有了更多可作為、可服務的空間。

「中國是世界投資人公認的令人感到興奮的市場。」裴奕根說,這句來自國際投資人的評價,從側面反映了中國市場的重要性——中國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花旗在全球一批重要客戶都在中國長期發展。更重要的是,財富500強中的中國企業正成為外資銀行新的關注點。「中國企業要走出去成為新一代跨國企業,外資銀行應該抓住機遇,服務中國企業走向世界。

2002年10月18日,當時國內規模最大的購物中心——正大廣場在陸家嘴正式開業。

採訪中,裴奕根還向記者「吐槽」了自己的一個習慣。「我到現在還更習慣使用信用卡,疫情開始才頻繁使用手機支付。」他表示,中國在數位化技術方面的領先給了外資銀行新的服務思路。同時,大規模數位化經營、支付寶技術,使得中國在金融領域的後發優勢正隨著金融科技的蓬勃發展,為上海建設國際金融中心找到了「彎道超車」的契機。

中國的年輕一代,則被這位資深的銀行行長視為撬動傳統金融手段與新興市場機遇的關鍵因素。「中國當下的年輕人能迅速接受新的支付方式和數字工具,無論中資還是外資銀行,都要抓住這個機會。」

作為一名成長於中國本土的金融家,裴奕根對中國如何從金融大國向金融強國邁進也有自己的感受。「我們的金融市場體量很大,但是金融服務的廣度和深度還需要提升。」他表示,上海對標紐約、倫敦、東京,必須進一步提升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影響力。影響力從何來?金融中心的引領作用,定價權和和話語權,金融服務的廣度和深度,金融產品的豐富程度……「但最關鍵的是,金融還是要為實體經濟服務。」

裴奕根認為,以區塊鏈、大數據為代表的技術將是未來金融市場新的基礎設施。隨著人民幣國際化以及中國經濟崛起、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上海需要呼喚出一批本地金融機構、一批本土金融人才,通過腳踏實地謀發展,誕生出一批致力於服務人民幣國際化的全球性金融機構,建立起一個世界領先的金融市場。

相關焦點

  • 裴奕根:金融城初代白領,因這項改革迎來職業生涯高光
    2014年1月,花旗銀行(中國)有限公司宣布攜手羅氏中國,將在上海自貿試驗區建立第一個全自動跨境人民幣雙向資金池。帶領團隊完成這一創舉的,是當時擔任花旗銀行(中國)有限公司副行長兼財資與貿易金融部中國區總經理的裴奕根。
  • 陸烜擬任花旗銀行(中國)副行長的任職資格獲批
    來源:金融界網站8月15日,上海銀保監局發布公告稱,陸烜擬任花旗銀行(中國)有限公司副行長的任職資格獲批。批覆顯示,上海銀保監局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外資銀行管理條例》(國務院令第657號)、《中華人民共和國外資銀行管理條例實施細則》(中國銀監會令2015年第7號)和《中國銀監會外資銀行行政許可事項實施辦法》(中國銀監會令2018年第3號)的有關規定,經審核,現批覆如下: 一、核准陸烜花旗銀行(中國)有限公司副行長的任職資格。
  • 廣發銀行董事長、行長、副行長集體離職!(附告別信)
    8月30日晚,廣發銀行(下稱「廣發行」)董事長董建嶽發出一封「致廣發銀行全體同事的告別信」,表示要揮別工作了7年零2個月的廣發銀行,踏上人生新的徵程。廣發行行長利明獻亦同日發出一封告別信。根據利明獻告別信中透露的信息,廣發行的兩位副行長羅傑(James Morrow)和周衛華(Edward Chou)也將同時離職。
  • 口述浦東30年|姜建清:無抵押和擔保 我給開發區批了貸款
    來源:澎湃新聞原標題:口述浦東30年丨姜建清:無抵押和擔保,我給開發區批了貸款2020年4月18日,是浦東開發開放30周年紀念日。三十而立,浦東告訴世界:中國改革開放的大潮,如何書寫一座城市新的傳奇。中國奇蹟的密碼,是浦東三十年來的思想解放、制度創新,是一代人的艱辛探索和奉獻。三十而立,浦東的崛起,不僅是嶄新城市天際線的立起,更是中國昂首走向世界、擁抱世界的步伐。上海的浦東,中國的浦東,世界的浦東。
  • ——訪花旗中國行長兼執行長林鈺華
    如何帶領花旗銀行的業務融入中國市場?在剛剛踏入21世紀之時,這似乎還沒有一個明朗的答案。如今,對於來自香港的林鈺華和她的團隊來說,花旗銀行深入中國市場的路線圖卻日益清晰,而2018年中國的新一輪金融對外開放顯然至關重要。
  • 浦發銀行原副行長穆矢被查
    據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消息,據上海市紀委監委消息:上海浦東發展銀行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浦發銀行」)原副行長穆矢涉嫌嚴重違紀違法,目前正接受上海市紀委監委紀律審查和監察調查。
  • 建行新增一位副行長,交行副行長呂家進即將到任
    6月10日,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從多個信源獲悉,交行副行長呂家進即將赴任建行副行長之職。目前還在走流程,在交行尚未免職。郵政系統30年「崢嶸歲月」呂家進2019年1月進入交行,在交行任副行長僅僅一年多,其履歷中時間更長的是郵政系統,以及郵儲銀行。這30年,可以用「崢嶸歲月」來形容。
  • 花旗集團獲準在上海浦東興建銀行大廈
    東方網12月3日消息:上海市市長徐匡迪今天在會見美國花旗集團董事長兼執行長威爾時透露,上海已批准這家全球最大的金融集團在浦東陸家嘴的黃浦江畔興建一座銀行大廈。徐匡迪說,著眼於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後的良好發展前景,金融機構將在中美經貿交往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
  • 東亞銀行(中國)年內關閉7家支行 巨虧難題考驗新行長
    早在今年3月,東亞中國原行長林志民離職,副行長何長明代理行長一職。當年,該行巨虧17.06億元,超過前四年盈利總和。   今年3月,東亞中國原行長林志民黯然離職,告別了工作達30年之久的老東家。副行長何長明任代理行長一職。5月,時代商學院發文分析東亞中國人事變動的原因,並對代理行長何長明能否轉正提出了質疑。   7月16日,東亞中國宣布,該行董事會任命何舜華為東亞中國執行董事兼行長,該任命已獲中國銀保監會核准。
  • 華瑞銀行行長由解強代為履職,新聞稿排序三位副行長最末年齡最小...
    擁有20餘年商業銀行經營管理工作經驗,在外匯交易、綜合行政、品牌管理、信用卡、零售金融、公司金融、電子銀行等多個領域積累了豐富的實踐和管理經驗。其原任中國銀行蘇州分行行長,2001年起任中國銀行浦東分行行長,是系統內最年輕的管轄行行長,後任中國銀行上海市分行行長助理。還曾負責籌建中銀消費金融有限公司並任董事。
  • 2020復旦-花旗金融實務課程 | 加快創新步伐,拓展金融服務的廣度和...
    12月8日下午,花旗銀行副行長兼商業銀行部總經理陸烜先生、花旗銀行副行長兼金融市場及證券服務部中國區總經理楊驥先生,為復旦MBA同學帶來第五期復旦花旗銀行實務課程,分享了關於「商業銀行業務」與「金融市場與證券服務」的精彩介紹和案例解析。堅持以客戶為中心,打造互惠合作平臺!
  • 大壺春生煎一天能賣8000隻!上海小吃節帶動餐飲市場升溫
    資料圖:大壺春 新民晚報首席記者 劉歆 攝新民晚報訊(記者 張鈺芸)生煎小籠粢飯糕,大餅油條蔥油餅,上海小吃節期間,這些特色小吃你都品嘗了嗎?作為「五五購物節」的系列活動之一,上海小吃節開幕兩周,讓久違的煙火氣重回申城大街小巷。
  • 中國農業銀行四川省分行原黨委委員、副行長吳銳接受紀律審查和...
    據中央紀委國家監委駐中國農業銀行紀檢監察組、四川省紀委監委消息:中國農業銀行四川省分行原黨委委員、副行長吳銳涉嫌嚴重違紀違法,目前正接受紀律審查和監察調查。吳銳簡歷吳銳,男,漢族,1963年8月28日出生,四川洪雅人,在職研究生學歷,1979年12月參加工作,1992年4月加入中國共產黨。
  • 兩家大行迎來副行長:農發行副行長何興祥履新國開行,國壽...
    除了易會滿之外,中國農業銀行(601288,股吧)原副行長樓文龍、中國建設銀行(601939,股吧)原副行長餘靜波、中信銀行(601998,股吧)行長方合英、華夏銀行(600015,股吧)副行長王耀庭、成都農商銀行行長李軍、國家外匯管理局經常項目管理司副司長吳水平等都是從這所學校走出來的金融高管。
  • 花旗在蓉打造全數位化信用卡客戶體驗
    中新網四川新聞7月23日電 (賀劭清 陳一井)記者23日從花旗中國獲悉,花旗銀行在蓉打造全數位化信用卡客戶體驗,客戶可足不出戶完成在線申請、激活、使用等完整流程
  • 一次入職見證陸家嘴金融城崛起【我們的30年·講述】
    花旗中國原副行長裴奕根清楚地記得,隨著1990年4月浦東改革開放正式啟動,當年9月上海即發文允許包括外資銀行分行的外資金融機構在滬設立。「可以說,正是浦東的改革開放,外資銀行才得以在上海迅速發展,1996年浦東獲批成為外資銀行試點人民幣業務的區域,外資銀行又紛紛遷至陸家嘴,一個金融城的雛形由此誕生!」
  • 「大壺春」生煎:始於1932年的老味道
    一群人排著長隊伸著脖子,看著圓潤雪白的生煎在油鍋裡熱烈歡騰,噼啪作響的芝麻和蔥花的香氣飄來,這便是吃貨們的激動時刻了。明初上海成為東南名邑,在點心製作上漸趨精美。清時隨著上海商業日益繁榮,應時適令的各類米、面類小吃品種更為豐富。清末,上海列為對外通商口岸後,相繼吸取了各地風味小吃精華,品種繁多。在上海灘眾多的生煎中,始創於1932年的「大壺春」,可以說是上海生煎的鼻祖和代表。
  • 建行迎兩位副行長 原郵儲銀行行長呂家進履新
    每經記者:張卓青 每經編輯:張海妮近日,建設銀行同時迎來兩名副行長,一位是原郵儲銀行行長、在郵政系統內工作約30年的呂家進,另一位則是建行內部晉升的「70後」幹部,該行原湖北省分行行長王浩。兩位副行長到任後,建行的行長配置為一正四副。 現年52歲的呂家進在履新建行之前的上一站是另一家國有大行——交行,他擔任交行副行長還不到兩年時間,而呂家進更加為業內所熟知的履歷則是在郵政集團,他30年的職業生涯基本都集中在郵政集團系統內。 他從1988年進入郵政系統,曾經先後在河南省郵政局、遼寧省郵政局等地工作。
  • 央行「一正六副」已配齊,這兩位副行長很特殊!
    大白新聞發現,這套領導班子多人深耕銀行系統,但新上任的朱鶴新和郭樹清兩位副行長很特殊,有過地方主政經歷。朱鶴新資料圖(來源於網絡)國務院任命朱鶴新為央行副行長公開資料顯示,朱鶴新畢業於上海財經大學信息系經濟信息管理系統專業。
  • 國有大行最年輕副行長履新 43歲杜春野出任郵儲銀行副行長
    7月15日,中國郵政儲蓄銀行(以下簡稱:郵儲銀行)接連發布兩則公告,宣布該行副行長杜春野以及首席信息官牛新莊的任職資格獲銀保監會核准。值得關注的是,杜春野出生於1977年,牛新莊出生於1976年,兩位均是75後高管,另外杜春野還是目前六大國有商業銀行中最年輕的一位副行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