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以為是腦轉移瘤 原來是罕見遺傳病在作怪

2021-01-10 瀟湘名醫

紅網時刻9月18日訊(通訊員 彭璐 蔡皞)家住婁底市雙峰縣的王女士,2019年3、4月開始出現陣發性頭痛、乾嘔,胸悶氣促等症狀,每天工作時加重,休息後又會好轉,到當地醫院就診後,醫生認為「高血壓」所致,囑咐她在家服「降壓藥」治療。同年5月份,王女士頭痛、胸悶等症狀依然不見好轉,甚至夜間還經常出現呼吸困難,於是,其家人帶她到省城某醫院就診,經B超及CT檢查後,發現雙腎、肝臟及胰腺多發囊性病變及鈣化灶。據王女士敘述,當時醫生說:「囊腫很多人都會有,且囊腫不大,暫時可不做處理,只要定期複查即可。」於是她和家人沒有引起重視。

2020年5月,在家休養了一年的王女士重新就業,結果頭痛、頭昏再次發作,且合併左側肢體麻木,四肢乏力,經CT/MRI檢查後,發現左腎上極有一佔位病變,約「荔枝」大小,考慮腎癌;顱內多髮結節灶,考慮腦轉移瘤可能,王女士及家人難以置信,先後輾轉了多家省級醫院就診,得出的結論都是腎癌晚期並腦轉移瘤,在其中一家醫院進行了腎腫瘤穿刺活檢及消融治療,病理結果顯示為腎透明細胞癌。

近日,經朋友推薦,不甘心此結果的王女士及家人再次來到了湖南省腫瘤醫院神經外科。科室主任何正文詳細詢問了病史,結合外院的B超及CT/MRI結果後,對這個「腦轉移瘤」的診斷產生了疑問,他認為王女士應該是患有一種罕見的腦腫瘤病-「VHL症候群」。於是,何正文安慰王女士,你不要太悲觀,你腦內的病灶很有可能是一種良性病變,需要住院進一步檢查,如果能夠手術治療的話,預後應該非常理想。聽了這番話,王女士及家屬激動得熱淚盈眶,再次燃起了生命的希望。

住院後,何正文對王女士進行了全面的檢查,並組織醫院神經外科MDT團隊進行病例討論,討論結果認為患者多臟器病變且顱內多發佔位病變,考慮VHL症候群診斷可能性大,手術難度是腦幹延髓內的病灶,約「鵪鶉蛋」大小,由於延髓是生命中樞中的中樞,如果不立即手術摘除病灶,隨時會危及王女士的生命。但行內人士都知道,累及延髓中線深面的腫瘤通常是致命的,手術切除這些腫瘤的病殘率及死亡率很高。面對王女士及家人渴望及信任的眼神,何正文毅然決定給王女士手術治療。

經過對手術方案進行周密的分析和設計以及積極的術前準備,近日由何正文主刀手術。術中,見病灶位於延髓背側面,並嵌入延髓內,呈卵圓形,色鮮紅,質地軟,瘤體表面可見豐富的滋養血管迂曲,腫瘤與延髓粘連緊密,而何正文僅僅耗時3個小時便完整的切除了病灶,且保證了延髓及周圍血管、神經無損傷,手術過程非常順利。術後在神經外科醫護人員的精心治療和護理下,患者康復良好,術前症狀明顯改善。並且術後病理結果報告為血管母細胞瘤(良性),符合VHL症候群診斷。一個被判定為「腎癌晚期並腦轉移瘤」的患者,最後證實為良性病變。

何正文介紹,VHL症候群又名希佩爾-林道症候群,在神經外科領域裡,這是一種罕見的涉及多系統的常染色體顯性遺傳性腫瘤症候群。主要表現為多發性中樞神經系統和內臟器官的良、惡性腫瘤和囊腫,而中樞神經系統常為良性的血管母細胞瘤,好發年齡在20-40歲,病變常累及多個器官,臨床表現也多樣化,常出現視力下降、頭痛、行走不穩、腹痛、腰痛、高血壓等症狀。受累器官的病變可同時或先後出現,間隔時間可長達幾年、甚至幾十年不等。它具有遺傳性,大概50%的子女有遺傳傾向,如果家族中有VHL症候群的患者,建議其後代行基因檢測,陽性者則需行全面臨床檢查(如:眼科視網膜、腹部B超、腦及脊髓MRI等)及追蹤隨訪。因目前還沒有方法可以逆轉患者VHL基因的突變,所以早期診斷、早期治療能減少併發症的發生並提高生活質量。

【來源:紅網邵陽站】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肺癌為何容易發生腦轉移?哪些檢查可以早發現肺癌腦轉移?
    目前估計90%的癌症死亡是由轉移性疾病引起的,原發性腫瘤的腦轉移是一個急迫的臨床問題。目前腦轉移瘤(BMs)的發病率在所有癌症患者中的9-17%不等。 腦轉移瘤會導致嚴重的症狀,如頭痛,偏癱,言語不清等神經功能受損和昏迷,導致生活質量急劇下降。
  • 癌症腦轉移了,還有必要治療嗎?
    腫瘤轉移是癌症治療失敗和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超過90%的癌症患者死於腫瘤轉移,其中高達20%的癌症患者腫瘤細胞最終擴散至腦部形成腦轉移癌。在所有惡性腫瘤中,最容易轉移至腦部的是肺癌、乳腺癌、黑色素瘤、結腸癌和腎癌。
  • 「耳屎」掏不盡,竟然是「瘤」作怪
    「耳屎」掏不盡,竟然是「瘤」作怪 2020-03-16 11:5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Blood:揭示癌症腦轉移新機制!抑制凝血因子可以降低腦轉移
    腦轉移是晚期癌症令人恐懼的併發症。不同的癌症對腦部的定植傾向不同。晚期黑色素瘤在大腦中形成轉移的病例佔所有病例的近一半,腦轉移在某些形式的乳腺癌和肺癌中也非常常見。腦轉移往往不能通過手術切除,而且經常對治療沒有長期反應。
  • 肺癌腦轉移,癌細胞是怎樣入腦的?會有哪些跡象呢?還能治療嗎?
    肝臟、骨骼、腦及腎上腺等是肺癌容易遠處轉移的部位,其中肺癌發生腦轉移的病人大概有40%左右,一些病人初診時就發現有腦轉移,一些病人治療過程中、或康復期發現腦轉移。當癌細胞發現某些部位自己特別喜歡,比如肝臟、腦,它們再次發揮自己特有的本領,「鑽」出管腔,安營紮寨、成長壯大,就成了轉移瘤。肺癌腦轉移的過程也是這樣的,癌細胞脫落進入體循環,在腦部形成病灶。癌細胞為什麼喜歡轉移肝臟、腦等部位?機制目前還不完全清楚,但是「種子、土壤」的理論被大家廣泛接受。
  • 《JCN》神外視界|腦室外引流術聯合分次立體定向放射外科治療巨大腦轉移瘤:病例報導及相關文獻複習
    中國醫師協會腦膠質瘤專業第一屆委員會委員,中國醫師協會腦膠質瘤專業委員會第一屆小兒腦膠質瘤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抗癌協會小兒腫瘤專業委員會放療學組副組長,廣東省醫師協會放射治療醫師分會神經腫瘤專業組組長,廣東省醫師協會放射治療醫師分會副主任委員,廣東省抗癌協會神經腫瘤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廣州市醫學會放射治療學會副主任委員,廣州抗癌協會肺癌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廣東省健康管理學會神經外科專業委員會第一屆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 術後腹部疼痛莫大意 小心是轉移腫塊在作怪
    華聲在線12月16日訊(通訊員 彭璐)明明腫瘤切得乾淨徹底,結果術後又轉移?近日,湖南省腫瘤醫院就接診了一位子宮內膜癌術後腹膜後淋巴結轉移的患者。來自嶽陽的何女士今年57歲,2年前因子宮內膜癌實施了根治手術,本以為做完手術就萬事大吉,沒想到今年9月份,左下腹開始隱隱作痛。
  • 晚期肺癌腦轉移患者10年抗癌路,腫醫一路相伴!
    當張阿姨來到湖南省腫瘤醫院時,接診她的神經外科主任何正文根據經驗判斷可能是腦轉移瘤,何正文建議張阿姨立即住院,做進一步的詳細檢查。經PET-CT檢查後,結果考慮張阿姨為右上肺癌,顱內右頂葉轉移瘤。綜合各項檢查結果,何正文教授建議張阿姨通過手術切除腫瘤,在明確顱內腫瘤性質後,再請胸外科專家完成胸部腫瘤切除手術。
  • 【JTO重磅】周彩存團隊揭示非小細胞肺癌肝轉移和腦轉移演化新規律
    遠處轉移也是包括非小細胞肺癌在內的多種實體瘤進展的不良預後因素之一。既往研究證實從原發腫瘤細胞向遠處器官的轉移-定殖是一個效率低下的多步驟過程。儘管我們對遠處轉移所涉及的細胞和分子機制有一定的了解,但各種轉移灶與原發腫瘤的遺傳差異和演化關係還未見有關報導。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腫瘤進展可以看作是不斷發展的達爾文生物進化模型。
  • 肺轉移瘤的13個不典型表現
    肺轉移瘤的13個不典型表現: 1.孤立性肺轉移瘤 2.空洞或空泡樣肺轉移瘤 3.鈣化性肺轉移 4.自發性氣胸 5.氣腔實變型肺轉移 6.支氣管內膜轉移 7.腫瘤性動脈栓塞 8.慄粒型轉移 9.暈徵 10.轉移瘤內血管擴張
  • 患腦轉移癌=被判死刑?多學科協作診療可獲長期生存
    專家們的授課內容詳實豐富,講解了乳腺癌腦轉移,肺癌腦轉移的內科化學藥物、靶向藥物及免疫治療的進展,腦轉移癌全腦放療和局部放療該如何選擇、婦科腫瘤腦轉移新研究及手術治療腦轉移癌的技術方法。同時一致認為,神經外科、放療科、腫瘤內科、影像科、病理科多學科協作治療腦轉移癌優勢凸顯,能顯著改善患者症狀、延長生存時間。
  • 腦轉移最佳治療是什麼?這三種靶向藥該如何選擇?
    腦轉移在非小細胞肺癌(NSCLC)中較為常見,在表皮生長因子受體(EGFR)突變型癌症中發病率更高。雖然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劑(TKIs)對腦轉移有效,但尚不清楚第一代或第二代EGFR TKI哪一種最有效。
  • 肺轉移瘤 VS 十種不典型 CT 表現
    肺轉移瘤典型表現為隨機分布的多發邊緣光滑、大小不等的球形結節(血行轉移)和小葉間隔串珠狀增厚(淋巴道轉移)。符合上述表現的轉移瘤一般認為比較典型,多能明確診斷,但臨床常常遇到不典型肺轉移瘤,需與其他病變鑑別。常見的不典型表現有單發肺轉移、空洞性肺轉移瘤、肺轉移瘤並鈣化或骨化、轉移瘤內含氣支氣管徵、慄粒型轉移、肺炎型肺轉移、轉移結節周圍模糊影、轉移瘤並發氣胸、腫瘤性動脈栓塞、支氣管內膜轉移等。
  • 小心是轉移腫塊在作怪
    近日,湖南省腫瘤醫院婦瘤二科主任、史彩霞主任醫師接診了一位子宮內膜癌術後腹膜後淋巴結轉移的患者。來自湖南岳陽的何女士今年57歲,兩年前因為子宮內膜癌在外院實施了開腹行廣泛子宮切除+雙附件切除+盆腔淋巴結清掃術,本來以為手術完了就萬事大吉,沒想到今年9月份,何女士總是覺得自己左下腹總是間斷性的隱隱作痛,周邊朋友都跟她說可能是外科手術後腸粘連引起的疼痛,應該沒什麼大礙,何女士也就沒在意。沒想到這種疼痛的頻率開始日漸增多。何女士開始忐忑不安,12月3日她來到湖南省腫瘤醫院婦瘤二科門診複查。
  • 術後腸子扯著痛切莫大意 小心是轉移腫塊在作怪
    近日,湖南省腫瘤醫院婦瘤二科主任、主任醫師史彩霞接診了一位子宮內膜癌術後腹膜後淋巴結轉移的患者。來自湖南岳陽的何女士今年57歲,兩年前因為子宮內膜癌在外院實施了開腹行廣泛子宮切除+雙附件切除+盆腔淋巴結清掃術,本來以為手術完了就萬事大吉,沒想到今年9月份,何女士總是覺得自己左下腹總是間斷性的隱隱作痛,周邊朋友都跟她說可能是外科手術後腸粘連引起的疼痛,應該沒什麼大礙,何女士也就沒在意。沒想到這種疼痛的頻率開始日漸增多。何女士開始忐忑不安,12月3日她來到湖南省腫瘤醫院婦瘤二科門診複查。
  • 男子腦內查出鵝蛋大膠質瘤
    三湘都市報12月21日訊(記者 田甜 通訊員 梁輝 張曉泉)30歲的劉先生家住湖南岳陽,半年來反覆出現頭暈、頭痛,而且一次比一次嚴重,開始以為是感冒
  • 身上長牛奶咖啡斑,可能是神經纖維瘤,4招教你辨別良惡性
    天天的奶奶和爸爸的身上也有這樣的斑塊,所以,家人都以為只是胎記,天天也因此遺傳,所以一直沒有在意。 隨著時間的流逝,天天一天天地長大了,但是好像也變得越來越愛「鬧」,晚上總是睡不著,還是個小話癆,有時候還會無緣無故地嘿嘿發笑,手腳也經常抖。爸媽以為天天是得了癲癇,趕緊送到醫院檢查,結果天天被診斷出神經纖維瘤Ⅰ型。
  • 小心是轉移腫塊在作怪
    三湘都市報12月17日訊(記者 李琪 通訊員 彭璐 實習生 龍飛鵬)做完子宮內膜癌手術, 何女士原本以為萬事大吉了,不料出現腸子扯著痛的症狀。再一檢查,竟是癌細胞轉移了。省腫瘤醫院專家表示,何女士這樣的患者很多,婦科腫瘤患者需要警惕。
  • 國外看病有新藥:罕見黑色素瘤有望迎來頭個新藥
    葡萄膜黑色素瘤,也稱為眼內黑色素瘤或眼黑色素瘤,是一種罕見的癌症。據國外看病專業服務機構盛諾一家了解到,該病只佔所有黑色素瘤的5%。如果早期發現,那麼葡萄膜黑色素瘤的預後比較好。但是約一半的患者,黑色素瘤會復發並轉移到身體其他部位。
  • 肺癌腦轉移治療後要小心這個慢性併發症—抗癌管家
    抗癌管家-康愛管家提示:隨著放療技術的進步,肺癌腦轉移的治療已從全腦放射轉變為精準聚焦轉移灶的立體放射治療(SRS)。伽馬刀、射波刀等技術都屬於SRS。相應的,腦放射引起的不良反應被大幅度降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