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優化改善營商環境」工作近期動作頻繁。
據《天津日報》報導,11月11日,全國500多位企業家代表受邀參加「天津2020·中國企業家大會」。會上,天津市委書記李鴻忠表示,要真心真誠服務企業,傾心傾力改善營商環境。
翌日,天津市人民政府網在同一天公布了《關於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更好服務市場主體的若干措施》和《關於取消和調整一批行政許可事項的通知》兩份文件,提出「優化營商環境36條」,涉及深入實施建設項目審批改革、持續優化企業生產經營審批服務、進一步優化外資外貿企業經營環境、積極打造促進就業創業招商引資良好環境、不斷提升涉企服務質量和效率、完善優化營商環境長效機制6個方面。
在中央廣播電視總臺2018-2019年發布的《中國營商環境評價報告》中,天津連續兩年成為排名最高的北方城市(除北上廣深)。這表明,在持續優化營商環境工作方面,天津已有良好基礎。
作為天津市的重點發展區域,掛牌運行五年的天津自貿試驗區已探索出一條獨特的營商環境優化路徑,並繼續發揮國家制度創新「試驗田」作用,提出「探索建立具有自貿特色的營商環境評價體系」。
「營商環境就像陽光、水和空氣」今年7月,中山大學自貿試驗區綜合研究院發布了《中國自由貿易試驗區發展藍皮書(2019-2020)》,在「全國自貿試驗區制度創新總體排名」中,天津自貿試驗區在全國省級自貿試驗區排名中,僅次於上海。
在另一項針對天津自貿試驗區中心商務片區營商環境的評估報告中,第三方獨立機構「零點智庫」根據世界銀行《2020年營商環境報告》公布的各經濟體得分及排名,參照世界銀行計分規則,對中心商務片區10項指標進行模擬打分與排名。結果顯示,營商環境總體得分為77.2分,與京、滬同屬第一梯隊。此外,營商環境呈現動態上升趨勢:該評估機構發布的調查問卷還顯示,域內70%的企業認為中心商務片區近一年來營商環境有改善,39%的受訪企業認為改善明顯。
良好的市場主體反饋,受惠於各片區結合自身定位和差異化現狀實施的營商環境優化細則。
承擔重點發展融資租賃等現代服務業功能的東疆片區,在集成申報標準化、文件共享化、審核智能化和授權一次性4項措施的加持下,已經實現了企業開辦「不見面」、「零接觸」的「秒批」。針對融資租賃產業這一「金字招牌」,東疆保稅港區管委會以「專家+管家」的服務模式,持續不斷加大融資租賃產業和政策創新力度,發布融資租賃行業發展指數,成立租賃(人才)聯盟,推動租賃業高質量發展。另一邊,中心商務片區則將優化營商環境落實在服務企業的具體工作中。該片區所在功能區管委會副主任金香花表示:「好的營商環境就像陽光、水和空氣,其優劣直接影響著經濟活力的大小、招商引資的多寡,最終對企業發展、財稅收入、社會就業等產生重要影響。」對此,中心商務片區建立起「建立企業服務工作2.0版」工作機制,圍繞企業前中後期全生命周期,提供精準服務。澎湃新聞獲取到的一份工作總結顯示,中心商務片區的企業服務已經細化到水電配套、大貨車停車等具體運營事項。
第三方獨立機構「零點智庫」的問卷調查結果顯示,超過55%的受訪企業表示,落戶天津自貿試驗區主要考慮的因素是政府的服務態度和效率,政務服務已成為企業投資經營的重要影響因素。面對市場主體的關切,自貿試驗區行政審批局等部門,在全國率先實施經營許可「證照分離」、電子營業執照全程電子化管理等嘗試,使企業「不折騰」、「不跑腿」甚至「零接觸」完成審批工作。2019年5月,自貿試驗區機場片區所在的天津港保稅區發布《關於建築裝修裝飾工程施工許可落實承諾制審批的公告》,明確簡單裝修裝飾工程建設單位可用《承諾書》代替《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申辦施工許可,以承諾制改革切實解決裝修工程施工許可辦證難題,率先在全國開啟了「承諾制」審批機制嘗試。基於當年6月印發的《天津港保稅區環境影響評價告知承諾制改革實施辦法(試行)》,實現了在該片區內行政許可事項「全承諾、無審批、籤字即辦結」的模式,屬全國首創。2019年9月,天津市生態環境局將天津港保稅區列入環評「告知承諾制」改革試點。著眼於環評領域,自貿試驗區機場片區陸續發布了汽車維修場所、輸變電工程、機加工、專業實驗室、鍋爐等5類自身特色項目的告知承諾書,取代行政審批。
「對標國際一流營商環境」是天津自貿試驗區提出的目標。澎湃新聞注意到,天津市委書記李鴻忠,天津市委常委、天津自貿試驗區管理委員會主任連茂君調研自貿試驗區多次提到,改善營商環境應從「只說Yes,不說No」等具體工作機製做起。與此同時,機場片區所在的天津港保稅區等多區域已出臺了《政務服務中心關於「受理窗口不說NO」工作制度》,將該理念以工作制度形式確認,此項規定對尚未明確的營商領域、企業需求提供了包容接納的機會。由此看來,主動「對標國際一流營商環境」不僅是發展目標,更是天津自貿試驗區已然在遵循的具體路徑。
「自貿特色」不僅僅是「天津特色」在2019年9月實施的《天津市優化營商環境條例》正式提出:「市人民政府建立和完善營商環境評價制度,通過委託第三方評估等方式,組織開展營商環境狀況測評。」天津自貿試驗區也隨之提出「探索建立具有自貿特色的營商環境評價體系」。
在已有世界銀行營商環境評價、中國特色營商環境評價指標等國內外多個評價體系已構建的前提下,天津自貿試驗區為何仍要研究具備自貿特色的營商環境評價體系?
天津大學管理與經濟學部教授張慧穎曾撰文指出,建立營商環境評價體系,有利於以評價機制激發各級部門貫徹執行法律政策的動力和活力,從而打通政策落地的「最後一公裡」,徹底解決政策執行的「中溫下冷」問題。
中山大學自貿試驗區綜合研究院副院長、副研究員史欣向向澎湃新聞表示:「各地發布具有自身特色的營商環境評價體系,在某種程度上可以促進當地政府思考如何差異化地發揮自身優勢。另外,各地重視營商環境建設,表明政府的評價指揮棒逐漸從『GDP競標賽』向更全面的高質量發展導向轉換,是一個好的傾向。」
在國務院已發布的《優化營商環境條例》中,對此也有了相關解釋,《條例》第八條指出,「國家建立和完善以市場主體和社會公眾滿意度為導向的營商環境評價體系,發揮營商環境評價對優化營商環境的引領和督促作用」。一言概之,即基於自身特色的營商環境評價體系對優化營商環境具有相輔相成的促進作用。
在國內,地方依據自身特色建立營商環境評價體系已有先例。澎湃新聞梳理發現,上海、江西、山東、河北、海南、浙江等地已經先期嘗試,其中山東、江西兩省已經出臺了本地的營商環境評價體系。
在自貿試驗區方面,《浙江自貿試驗區營商環境特色指標體系》已在去年和今年連續兩年發布,是較早具備「自貿特色」的營商環境指標體系。該體系的「特色」均來源於該地獨特的產業場景:大宗散貨跨境貿易、跨境資金結算、外籍人員服務等3項特色指標,船用燃料油加注、外輪供應便利度、船舶通關便利度等3項創新指標,及制度創新成果1項觀察指標。指標推出一年多以來,舟山港船舶進出境申報數據項減少2/3,浙江自貿試驗區2019年油品貿易額超過3200億元。這表明,具備特色的營商環境評價體系,既對本地營商環境優化起到了督促作用,更在根本上助力發展程度提升。
值得關注的是,此次天津自貿試驗區提出的「探索建立具有自貿特色的營商環境評價體系」,在措辭中將重點置於「自貿特色」,而不僅僅強調「天津特色」。出發點依然是「可推廣、可複製」,繼續發揮國家制度創新「試驗田」作用。
今年6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總體方案》,而在9月,自貿試驗區「家族」再添北京、湖南、安徽三名新成員,自貿試驗區總數增至21個,以自由貿易港為引領的「雁陣格局」基本形成。對此,中山大學自貿試驗區綜合研究院副院長、副研究員史欣向認為:「正是以天津自貿試驗區為代表的自貿試驗區改革創新所積累的經驗,為新階段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提供了非常有價值的借鑑。習近平總書記指示,推動制度集成創新,高質量高標準建設海南自由貿易港。其中,制度集成創新就是從自貿試驗區改革創新面臨的『碎片化』問題中總結、歸納經驗。」
佐證專家觀點的是「試驗田」的產出成果:2020年7月,國務院發布自貿試驗區第六批共37項全國複製推廣試點經驗,天津自貿試驗區「融資租賃+汽車出口」業務創新、貨物貿易「一保多用」管理模式等10項經驗入選,入選數量最多。
「自貿特色」不僅僅是「天津特色」,還體現在天津自貿試驗區在協同發展的自身定位上。近期發布的「天津優化營商環境36條」中,明確提出「天津市港口統一收費管理服務平臺與中國(北京)國際貿易單一窗口系統連結,方便北京企業申請支持港口優化營商環境資金補助。落實京津冀三地職稱證書互認協議,對京冀兩地頒發的職稱證書予以認可。」將優化營商環境的探索拓展至協同發展地區,並以制度形式確立,天津又一次在全國率先開展試驗了。
「具有自貿特色的營商環境評價體系」怎麼建?今年9月,天津自由貿易試驗區管理委員會辦公室副主任唐中賦向媒體表示:「探索建立自貿試驗區告知了發展指標體系,要緊扣促進新動能引育和高質量發展的主責主業,對標國際一流自貿易區,參照世界銀行營商環境評價標準。」在指標框架方面,唐中賦也透露了初步構想,即「政策體系、標準體系、統計體系、考核體系」四個方面。
國內較早具備「自貿特色」的營商環境指標體系《浙江自貿試驗區營商環境特色指標體系》的探索構建過程,或許可以為天津提供經驗。據「浙江網」報導,在2019年首次制訂營商環境特色指標體系時,浙江自貿試驗區管委會委託第三方公司,建立了涵蓋自貿試驗區實際特色的35項營商環境評價具體指標,對接上海自貿試驗區綜合協調局和深圳前海蛇口自貿片區管委會,並深入相關部門、單位進行調研、座談,徵求意見,最終確認具體方案。
一位參與《浙江自貿試驗區營商環境特色指標體系》制訂的管委會綜合協調局負責人告訴記者:「在明確評價指標體系的基礎上,我們將進一步跟蹤結果,關鍵要讓各項指標落地見效。」今年9月,浙江自貿試驗區新發布了《營商環境特色指標體系(2020年版)》,澎湃新聞對比發現,相較於此前版本,新版本新整合出「油氣全產業鏈投資經營、錨地綜合海事服務、公共設施和服務」等全新指標。浙江的探索經驗也表明,具有自貿特色的營商環境評價體系並非「一本萬利」,而是不斷調整的動態提升。
澎湃新聞從天津自貿試驗區管委會獲悉,推進自貿試驗區高質量發展指標體系建設工作已具體開展,自貿試驗區內各管理部門已組織開展數據搜集整理,為科學、及時、準確反映天津自貿試驗區整體及三個片區的經濟運行狀況,並為指標制定提供依據。近期,天津自貿試驗區政策與產業創新發展局副局長曹正清帶隊到中山大學自貿試驗區綜合研究院調研,圍繞天津自貿試驗區制度創新指標體系建設進行了探討。此外,曹正清副局長還帶隊與普華永道、畢馬威、零點智庫等世界知名諮詢機構進行了接洽,就自貿試驗區營商環境評估及優化提升進行深入交流。
天津大學管理與經濟學部教授張慧穎認為,建立和完善先進的營商環境評價制度,在具體實施中應注重以下四點:第一,建立以第三方機構和企業為主體的營商環境評價機制;第二,從微觀的、務實的視角出發,指標應圍繞創業階段、獲得場地、獲得融資、日常運營和在安全等關乎企業發展的重要維度展開;第三,吸取各地先進經驗,設計符合天津實際情況的評估標準;第四,使用標準化案例,側重對律師、法官、建築師、會計師等專業人士的問卷調查。
日前發布的《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重申了自貿試驗區戰略及優化營商環境的重要地位,具體提出「完善自由貿易試驗區布局,賦予其更大改革自主權」,「實施自由貿易區提升戰略,構建面向全球的高標準自由貿易區網絡」。在營商環境方面,應「深化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改革,全面實行政府權責清單制度。持續優化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無疑,天津自貿試驗區所肩負國家制度創新「試驗田」功能將長期保持。
中山大學自貿試驗區綜合研究院副院長、副研究員史欣向表示,全國各自貿試驗區成立以來,在貿易便利化、投資自由化、政府職能轉變、金融改革創新及法治化建設等方面開展了大膽的探索,積累了豐富的制度創新經驗,一方面這些制度創新都是與地方經濟發展緊密相關的,是地方經濟發展迫切需要的改革創新,對地方經濟的推動是成效顯著。自貿試驗區作為新時代改革開放的新高地,在當前及今後長期時間,都將是我國最重要的功能性開放平臺之一,在推動構建全面對外開放新格局工作中起到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