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新浪科技
新浪科技訊 9月22日上午消息,在新浪科技、新浪5G聯合主辦的「Refresh Your Life」新浪5G Open Day上,奇安信董事長齊向東闡述了他對5G安全的見解以及應對之策。
他認為,5G時代下,新業務場景的安全需求千差萬別,需要針對不同行業的差異化需求、不同的業務場景量身定做個性化的網絡安全解決方案。
「5G低時延、高帶寬、大連接的特徵,可以實現人與物、物與物的連接,極大推動物聯網的發展,但同時網絡空間與物理空間的邊界正在逐漸消失,這帶來了嚴峻的安全挑戰」,他表示,這種挑戰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
第一是攻擊暴露面擴大;第二是數據洩露風險加劇;第三是個性化安全需求劇增。
「可以說,真正的個性化安全從5G開始。5G是面向應用而生的,和場景關聯性極強,5G時代下,新業務場景的安全需求千差萬別,我們需要針對不同行業的差異化需求、不同的業務場景量身定做個性化的網絡安全解決方案」,齊向東坦言,面對這三大挑戰,以往採用的圍牆式、補丁式的碎片化安全防護手段完全失效,黑客能夠通過邊緣層終端跳轉進入核心網絡;大量的數據匯聚後,開放度和流動率更高,更難管控,「這要求我們用內生安全的方法,讓系統具有像免疫系統一樣的自主、自成長、自適應的特點,從內生長出安全能力,持續保證不同應用場景下的網絡安全」。據悉,內生安全是一套複雜的系統工程,它需要一個新形態的能力體系做支撐,需要用工程化、體系化的方式進行實施,實現它的關鍵就是安全框架。
「我相信,5G時代下,按照內生安全的網絡安全框架,一定能建立起完善的網絡安全協同聯動防禦體系,築牢防線,共同邁向一個安全的5G時代」,齊向東說道。
歡迎持續關注新浪5G Open Day,與中國工程院院士鄔賀銓,國際電信協會(ITS)常務理事、北京郵電大學教授呂廷傑,中國傳媒大學新媒體研究院院長、白楊學者趙子忠,高通中國區董事長孟璞,蔚來聯合創始人、總裁秦力洪、文遠知行創始人兼CEO韓旭,小冰公司CEO李笛等院士專家、領軍企業高管共話5G新機遇。(大鵬)
以下為演講全文:
各位朋友們,大家好!
非常高興參加這次新浪舉辦的5G Open Day論壇峰會。5G作為數位化轉型的基石,已經成為國際競爭的關鍵領域。公開資料顯示,全球已經有38個國家或地區部署了商用5G網絡,截至今年7月,全球126個國家或地區的392家運營商宣布將投資5G建設。我國也在去年正式發放了5G商用牌照,現在正在如火如荼地建設中。
5G低時延、高帶寬、大連接的特徵,可以實現人與物、物與物的連接,極大推動物聯網的發展,網絡空間與物理空間的邊界正在逐漸消失,這給我們帶來了嚴峻的安全挑戰。我總結主要有三個方面,主要集中在應用和場景層面:
一是攻擊暴露面擴大。原來封閉的生產網絡、業務系統開始向外界打開。網絡、應用、數據有了更多的暴露面,帶來了新的安全風險。由於終端接入更簡單、成本更低、數量更大,帶來了認證難、審查難、控制難等安全問題。
二是數據洩露風險加劇。數據的開放、共享和持續流動加劇了信息數據的洩露風險。5G獨有的邊緣計算技術,和以往用核心主機進行計算不同,每個邊緣計算中心都成為了一個數據中心,邊緣計算產生了大量終端側數據,數據的實時吞吐量很大,不僅增加了攻擊點、擴大了攻擊範圍,還更容易被篡改和竊取。
三是個性化安全需求劇增。可以說,真正的個性化安全從5G開始。5G是面向應用而生的,和場景關聯性極強,5G時代下,新業務場景的安全需求千差萬別,我們需要針對不同行業的差異化需求、不同的業務場景量身定做個性化的網絡安全解決方案。
面對這三大挑戰,以往採用的圍牆式、補丁式的碎片化安全防護手段完全失效了,黑客能夠通過邊緣層終端跳轉進入核心網絡;大量的數據匯聚後,開放度和流動率更高,更難管控。這要求我們用內生安全的方法,讓系統具有像免疫系統一樣的自主、自成長、自適應的特點,從內生長出安全能力,持續保證不同應用場景下的網絡安全。
內生安全是一套複雜的系統工程,它需要一個新形態的能力體系做支撐,需要用工程化、體系化的方式進行實施,實現它的關鍵就是安全框架。這個框架有三個重點:「理清楚」、「建起來」、「跑得贏」。
先說第一個重點,「理清楚」。「理清楚」,指的是體系化地梳理、設計出所需的安全能力,通俗來講,就是企業要明確自己的需求。我們在梳理時要充分考慮所有可能涉及到的問題,設計時要根據實際情況挑選、組合、規劃,給出明確標準,確保這些安全能力能夠融入到應用場景中。
具體到5G領域,首先要理清楚邊界和責任。我們看到一個現象,不同的人談5G安全,內涵是完全不一樣的。運營商說的安全是自己的骨幹網、核心網絡是否安全;5G開發者想的是協議是否安全;而用戶關注的是業務、應用是不是安全。如果我們從一個全局視角去看,5G安全其實包括著網絡安全、業務安全、終端安全、機制安全和行業應用安全5大層面,這5個層面的安全都是互相制約互相影響的,邊界比較模糊,非常容易造成三不管地帶,形成安全防護上的漏洞。
運營商的安全目標是確保5G網絡基礎設施的安全可用,而不是確保用戶用了我的網絡,系統和業務就不會遭到攻擊。對用戶來說,利用5G為自己的業務進行賦能、進行創新,但他並不十分清楚用了5G以後自己的業務是否安全,該如何保障安全。就好比我租了一個倉庫,但是這個倉庫能不能防盜、防火,沒有人告訴我,我自己也沒想沒問。安全防護盲區就這樣出現了,所以我們不僅要從運營商的視角出發,也要從行業視角、端到端的視角來看5G安全,構建一個全景邏輯,分清楚哪個應該是運營商負責的,哪個應該是企業自身要做到的。只有責任的邊界明確了,5G時代下的網絡安全才能真正「理清楚」。
還要把風險理清楚。需要結合5G的技術特色來進行威脅分析,才能得出應對之法。結合業界的標準方法對通信系統進行梳理後,我們發現,5G大部分的風險都是已知風險,大部分的風險場景都是已知場景。我們將5G威脅分成了5大類,36個小類和10大風險場景,還對劫持、竊聽、中斷等主要攻擊手段進行了深入分析,梳理出所需的安全能力。
第二個重點是「建起來」。「建起來」指通過融合實現深度結合、全面覆蓋。在具體建設過程中,按照全景化的技術部署模型,把安全能力組件化,以系統、服務、軟硬體資源的形態合理部署。在我們發布的內生安全框架中,有一個「十大工程、五大任務」,可以指導不同行業建設符合其業務特點的網絡安全架構,建立無處不在的「免疫力」,全方位保障業務安全。
我們針對5G特有的技術,設計了相應的安全能力組件和部署模型。比如針對網絡切片的安全能力建設。網絡切片是5G至關重要的一個特性。不同行業對網絡的需求不一樣,比如IoT需要的是大容量,但對延時和帶寬要求不高,自動駕駛要求的是低延時,而視頻終端要求的是大帶寬網絡,5G通過網絡切片,將一個網絡劃分成滿足不同需求的多個分片,每個分片對應不同的場景需求,分片之間互不影響。這個技術最大的挑戰就是安全,因為切片意味著可以跨越不同的區域來進行網絡切片協調,切片中還有共享的通用接口,來方便用戶進行切片的調用和管理。一旦被非法調用,就會造成業務中斷、數據丟失等後果。
我們針對這些風險,設計了多個安全組件,並將這些組件科學分配部署。例如通過訪問控制、DDoS流量清洗、入侵防禦、全流量威脅檢測等組件來確保對網絡威脅的感知和防護,通過單點登錄、多因素身份認證和動態訪問權限控制,確保只有授權的用戶才能訪問相應的業務,通過應用加解密確保應用流量不會被監聽和篡改等等。
第三個重點是「跑得贏」。「跑得贏」是確保安全運行的可持續性,實現管理閉環。缺乏安全運行的安全系統,相當於「靠天吃飯」,極易被攻擊。只有強調安全運行,把管理作為關鍵,才能跑得贏漏洞、內鬼和黑客。
「跑得贏」需要根據千差萬別的應用場景,構建一套完善的實戰化運行管理體系,建立層級化的日常工作、協同響應、應急處置機制,把安全工作中大量隱性活動顯性化、標準化、條令化,全面落實到具體責任崗位的細緻工作事項中,打通團隊協作機制,做到對任務事項、事件告警、情報預警、威脅線索等各個方面的管理閉環,面對突發威脅能快速觸發響應措施,迅速恢復業務運轉。
我相信,5G時代下,按照內生安全的網絡安全框架,一定能建立起完善的網絡安全協同聯動防禦體系,築牢防線,共同邁向一個安全的5G時代。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