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英文在新年談話提到開放萊豬(瘦肉精美豬)進口,是歷經三任「政府」的難題,請臺灣人體諒。對此,臺師大曲兆祥教授3日受訪提到,「體諒」是想凸顯這是「政府」不得已的選擇;廖達琪教授認為,現在談體諒太晚了;「綠委」鍾佳濱則認為,民眾應監督「政府」是否落實把關和邊境管理。
百姓無奈誰體諒?
臺師大政研所教授曲兆祥回應表示,蔡英文提到「體諒」,代表她明顯知道多數民意反對開放萊豬,但她基於「執政者」立場與美國壓力,想凸顯這是「政府」不得已的選擇,她有苦衷,「但現在這項『不得已』的條件從過去就一直存在,蔡英文希望臺灣人體諒她,但百姓的無奈,又要誰體諒呢?」
「所有公共事務成為政治攻防的主要議題時,基本上都會被政治化。」曲兆祥說,開放美國含萊克多巴胺牛豬肉進口的問題歷經3任「政府」,「過去重傷過馬英九,現在某種程度也造成蔡很大的壓力」,本質上當然是食安議題,但如今早已成為政治議題,因此他認為政治、食安議題兩者皆是。
談體諒太晚了
臺灣中山大學政治系教授廖達琪表示,蔡英文從以前在臺灣人說法上,就喜歡且習慣用全稱,「好像她代表人民全體,但事實上她的政策從來沒有代表全體」,從來不去思考反對的聲音;多數民眾對開放萊豬有意見,因此她希望臺灣人體諒,但 8月28日宣布開放時,她卻沒有請大家體諒,只有堅決推動,先前就應多跟民眾溝通,「現在說體諒太晚了!」
廖達琪說,對大多數臺灣人來講,這是食安議題,但開放美國萊豬一事當然也是政治議題,「蔡對整件事的操作是政治性操作,不是為人民的食安思考,完全是當政治籌碼操作。」
食安政治議題皆是
民進黨「立委」鍾佳濱聲稱,體諒、面對萊豬進口方式跟其他食安議題一樣,民眾應監督「政府」是否落實把關和邊境管理,下遊的餐飲業者及相關單位都應做好相關標示;至於對豬肉攤商、餐飲小吃店業者的補貼,目前則無規劃。
國民黨「立委」曾銘宗則說,要求2300萬民眾體諒要有一個前提,「政府」應跟民眾、「在野黨」、相關產業者充分溝通,但從去年8月28日逕自宣布開放,完全沒有溝通,清楚標示萊豬、赴美查廠等措施也沒做到,未完成應該有的程序,民眾實在沒有辦法體諒。
來源:臺灣醒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