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月 18日以來,一位華為手機經銷商對記者表示,自 9 月 15 日美國禁令生效以來,華為手機在價、量上並未出現變化,但從 9 月 1 日開始,幾乎所有搭載 5G 晶片的華為手機,拿貨價都在上漲。截至目前,距離華為被斷供已將近 72 個小時,華為的變化,正在牽動供應鏈企業的神經。
華為在全國約有 3000-4000 家經銷商。該人士表示,漲價的手機主要搭載麒麟 990 和麒麟 985 晶片,整機的漲價幅度在 300-400 元之間,儘管目前波動並不劇烈,但對於經銷商來說,通常單臺手機利潤僅有 100 元左右,所以大家對此保持密切關注。
麒麟 990 和麒麟 985 晶片所搭載的產品幾乎都是 2020 年新品,主要是華為 Mate 系列、P 系列和榮耀系列中的高端手機。根據公開信息,這兩款晶片是華為自主研發的具備 5G 能力的手機晶片,均採用臺積電的 7nm 工藝。該人士稱,手機之外的平板電腦產品也在漲價,主要是 MatePad Pro 系列,根據公開信息,該系列產品也具備 5G 能力,所搭載晶片以麒麟 990 為主。
按照區域大小劃分,華為的經銷商大約有 4 級, 一級經銷商直接對原廠,其他經銷商逐級採購,並將漲價的成本,最終傳導至大大小小的手機專賣店、零售店等。該人士表示,因今年手機業行情並不是很好,經銷商仍然按需採購,但大部分企業選擇提前採購,在 9 月 15 日之前已經拿到了足量的貨。
華為被斷供,源於美國關於華為的修訂版禁令生效——自 9 月 15 日開始,所有非美國、但使用了美國技術的公司,必須申請到美國許可證後,才能使用美國的技術和工具,向華為供應產品。晶片作為手機中的高價值零部件,可替代性很低,在斷供風波中首當其衝,而受斷供波及的絕不僅僅是晶片環節。根據 2018 年底數據,華為共有 92 家核心供應商,只要這些供應商採用美國技術,現在都無法供應華為。
一家處於華為供應鏈上遊的企業對記者表示,禁令生效之後,公司已經無法拿到華為的訂單,華為在公司營收中佔一定比例,當下公司的業務正進入一個空檔期,不得不轉向其他品類的生產,以尋求其他客戶。
臺積電、中芯國際、聯發科、紫光展銳、三星電子、SK 海力士這些晶片公司,只要尚未取得美國相關許可,都無法與華為合作。而晶片是一個全球分工明確而徹底的行業,這些供應鏈公司自身向全球採購,並和華為形成長期緊密的聯繫。
華為供應鏈中,一些非美系的公司正密集表態。9 月 15 日,中國大陸最大晶片製造商中芯國際公開表示,已依照規定向美方申請繼續供貨華為,8 月 28 日,中國臺灣晶片設計公司聯發科也表示正在向美方作出申請,力爭繼續供貨華為。目前全球晶片製造商臺積電是華為 5G 晶片的主要代工廠,而該公司早在 6 月就表示禁令生效後將無法供應華為。
對於華為供應鏈中的韓系公司,韓國最大電子企業三星電子和韓國存儲晶片大廠 SK 海力士,記者就禁令生效後的應對措施進行詢問,截至發稿,兩家公司對此未予置評。
供應鏈中,一些美系公司已經表達了將遵循美國規則的立場。9 月 2 日,美系存儲晶片大廠美光科技向記者表示,只要美國不更改或者延長最後期限,公司對華為的晶片供應基本上都要停止。9 月 3 日,英特爾對記者表示,會繼續遵守美國政府的出口法規,包括 BIS(美國商務部工業和安全局)實體名單所施加的要求,華為是公司的客戶,現在公司會繼續與 BIS 協作,以確保公司有必要的批准才能繼續按照美國出口管制進行供應。
9 月 15 日有消息稱,華為採用包機形式在斷供日之前運回 1.2 億顆晶片,目前華為未對該消息進行證實。而上述華為經銷商表示,該消息正向供應鏈傳遞一個積極的信號,若該消息屬實,至少未來一段時間的手機供給是有保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