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一起拍電影」(ID:yiqipaidianying),作者1674,36氪經授權發布。
香港電影中距離我們最近的兩位影帝,應該就是劉德華和古天樂了。
7月5日兩人合作作品《掃毒2天地對決》上映,四日拿下5億票房,堪稱當下最亮眼的電影。這是劉德華自2017年墜馬受傷後回顧大銀幕的首部作品,同時也是古天樂今天在內地電影市場上映的第四部電影。
在並不大的香港電影圈裡,劉德華和古天樂反而算是合作次數較少的一對,在《掃毒2》之前,兩人的上一次合作還是十多年前的《門徒》。十年風雲變幻,香港電影世界人來人往,在如今的香港電影圈裡,劉德華與古天樂其實已經撐起半邊天,無論是作品規模、成績影響力、事業版圖拓展、個人形象價值等,雖然兩人相差了十年,但細細想來,其實又有著諸多相似之處。
例如,有段有趣的歷史是這樣的,2018年曾任香港天文學會會長的楊光宇用兩位香港藝人的名字命名了他發現的兩顆小行星,分別是55381號小行星劉德華、55382號小行星古天樂,由此可見兩人在香港影壇的地位。
兩人都出道於TVB,都飾演過「楊過」一角,都拿過金像獎影帝,都為人低調熱心公益,同時,兩人其實也都是電影大亨,其投資事業版圖可謂扛起香港電影圈的半邊天。
先來看劉德華的事業版圖拓展軌跡。
註:2010年前票房數據不能保證完整性,故未統計
1981年,20歲的劉德華考入第十期無線電視藝員訓練班,隔年以甲級成績畢業,正式籤約TVB,1983年憑藉83版《神鵰俠侶》當中的「楊過」一角走紅,與黃日華、梁朝偉、苗僑偉、湯鎮業被稱為「無線五虎將」。
1988年,經歷過被TVB雪藏、對在EMI推出的幾張唱片成績不滿意之後,正值演藝事業高峰的劉德華開始思考自立門戶,先是與朋友成立新樂公司,之後又在1991年創立天幕電影公司,投資的第一部作品也頗具情懷,是《九一神鵰俠侶》。成本2400萬的《九一神鵰俠侶》投入市場之後獲得2000萬票房,名震一時,劉德華投資的第一部走得還不錯。
然而接下來天幕電影投資《九二神鵰之痴心情長劍》《戰神傳說》《天與地》等影片接連虧損,1995年時公司虧損金額高達4500萬,劉德華當時還得了一個外號叫「劉賠錢」,因而此後五六年間,劉德華一直想盡辦法賺錢還債,據不完全統計,在1995-2000年間,劉德華共參演電影超過20部,在之前的採訪中劉德華也曾說:「我幾年拍了幾十部戲,很多都是大爛片,還被稱為娛樂圈勞模。因為我要還債,當年投資欠下的4000萬,我必須拍戲還掉」。
在劉德華事業生涯陷入灰暗的這段時間裡,港進入TVB不久的古天樂憑藉又一版《神鵰俠侶》崛起於市場,並接連在《天地男兒》《圓月彎刀》《烈火雄心》《刑事偵緝檔案IV》等港劇中步步高升。
大約在2000年前後,劉德華的債務危機解除,也開始為天幕電影謀求新的發展,在與中建電訊創始人麥紹棠達成合作之後,中建電訊成為天幕電影的股東,而劉德華則籤約成為其旗下藝人。然而兩人經營理念不合,2002年甚至對簿公堂,最終雙方和解,但劉德華也永遠離開了天幕電影。
映藝娛樂的崛起和轉變同樣是在2002年,劉德華也迎來自己人生的第三次創業——映藝娛樂有限公司成立,公司成立之後,劉德華也為公司發展設立了兩個投資方向,第一是提出「亞洲新星導」計劃,意在提拔和扶持亞洲地區的青年導演,眾所周知,寧浩與他的《瘋狂的石頭》正是崛起於此項計劃當中;映藝娛樂的另一個投資方向則是支持香港本土電影發展,鼓勵拍攝反映香港本土文化的影片。
在第一期「亞洲新星導」計劃當中,劉德華共拿出4000萬作為投資成本,寧浩雀屏中選拿到了300萬,拍出了令市場石破天驚的《瘋狂的石頭》,寧浩一炮而紅,當然也更讓市場相信了劉德華的投資眼光。
與此同時,在映藝娛樂的另一個發展方向中,諸如《得閒飲茶》《兄弟》《打擂臺》等講述香港本土故事的電影也接連出現,直到2012年的《桃姐》一舉成為當年的港片之光,拿下金像獎最佳影片,金馬獎最佳導演、最佳男主、最佳女主等多項大獎,這不僅證明了劉德華投資策略上的遠見卓識,更可見這位香港天王級明星對於本土故鄉的深切關懷。
除此之外,在映藝娛樂的發展版圖上也可以看出,公司投資項目從最初的偏文藝項的中小體量影片逐漸升級,近年也開始投資大製作、大體量項目,如2013年的《風暴》,這也是劉德華首次出任監製的項目,還有2018年的爆款港劇《東方華爾街》,同樣來自劉德華公司的投資,同樣在此次《掃毒2》的出品方中,也有映藝娛樂的身影。
如今來看,2013年對於劉德華和古天樂的事業來說都是至關重要的一年,隨著映藝娛樂開始投資大體量影片,可見公司發展態勢穩健,正在尋求更高階的發展方向;同樣是在這一年,古天樂的天下一電影公司成立,而與劉德華的投資初衷相似的是,古天樂同樣熱心於扶持本土電影發展,天下一成立後先後參與了《金雞SSS》《12金鴨》《可愛的你》等香港本土電影。
不過與劉德華事業發展軌跡不同的是,古天樂的公司開在了市場更開放的時代,也因此,天下一成立之後古天樂的公司布局拓展飛速,截止目前天下一期下已經有包括天下一電影製作有限公司(電影投資製作)、華人文化天下一有限公司(電影投資)、 One Cool Production Limited(電影及廣告後期製作)、 OneCool Sound & Ramindra Studio(專業音響音效)、 Fat FaceProduction Limited(視覺特效製作)等超十家公司,並籤約林峰、姜皓文、宣萱、餘安安、佘詩曼等明星。而且2014年古天樂還以公司名義以5400萬元買下杜琪峯位於觀塘潤承大廈1樓(前銀河映像地址),2017年2月又以5000萬元買入三樓,更進一步完成公司布局,對比劉德華的事業發展,古天樂還有頗點長江後浪趕前浪的意味。
註:未在內地上映影片不統計票房數據
同樣的,劉德華的映藝娛樂已經成為體系完善的集團公司,旗下包括映藝控股、映藝娛樂、亨泰寰宇、亨泰集團、華仔天地、映藝音樂、安逗、映藝劇團、映藝文化以及夢造者娛樂等涉及影視劇、藝人管理、歌迷活動、舞臺藝術等不同娛樂項目的公司,而其中的夢造者娛樂,可謂劉德華進軍電影事業的更深入一步。
2015年,劉德華與好友陳永欽拿督斯裡共同成立夢造者娛樂有限公司,此後許多大體量項目的投資都是由夢造者娛樂進行的,如公司成立後的第一個項目便是《澳門風雲3》,網絡報導該片投資1.6億,最終票房高達11.6億,可謂讓出品方賺得盆滿缽滿。接下來,夢造者又接連參與出品《王牌逗王牌》《拆彈專家》《俠盜聯盟》《追龍》等項目,將來還有《拆彈專家2》《熱血合唱團》等影片。
除了對外投資,夢造者的另一隻觸角還伸向了海外市場,去年公司投資的馬來西亞恐怖喜劇《利亞的鬼魂》在當地刷新票房紀錄,劉德華還親赴馬來西亞參與了慶功宴。
今年3月的香港國際影視展上,天下一正式放大招,接連推出《明日戰記》《尋秦記》等項目的更新進程,據網絡報導,《明日戰記》背後古天樂一人投資就高達3億,且影片特效也將由天下一期下特效公司承制。同時,TVB經典IP《尋秦記》電影版啟動,也是在古天樂的主導之下,作為一部科幻古裝穿越大戲,《尋秦記》的打造也同樣需要重本加持。
不過另一方面,古天樂及天下一對於香港本土電影的助推也始終在進行,如今年金像獎上獲得最佳男配和最佳女配的《翠絲》、獲得多項金像獎提名的《逆流大叔》等影片背後都有天下一的參與。此前張家輝導演第二部作品《陀地驅魔人》古天樂投了2500萬港幣,但影片的香港票房只有1500萬左右,虧本買賣之下古天樂也在採訪中表示:「這部戲只要不是太差我就投吧,能幫一點是一點吧。」
回看劉德華與古天樂的事業版圖發展,其實都有著相同的原則和相似的情懷,關注本土電影發展,致力於培養新人和提攜同輩,如兩人旗下公司對於小體量文藝向電影的關注,再如劉德華對於寧浩、陳果、袁錦麟、彭三源等導演,古天樂對於萱萱、林峰、吳肇軒等演員的幫助。同時作為當下香港影視圈位居一線的資源集合體,劉德華和古天樂也在發揮自身價值,在提供資本支持之外還做製片、做兼職、參與演出等,全力支持香港影視事業的發展。
《掃毒2》當中,劉德華與古天樂的關係被稱為「天地對決」,不過在現實世界裡,正是這兩個人撐起了香港電影的半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