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碑錄音棚擁有一段沉甸甸的歷史,足以寫一本厚書。
撰稿時,我們曾在取捨之間多番糾結,因為各種有意義的小細節,實在太多。
一直以來,我們都希望做一個見證者、記錄者、溝通者,記錄下音頻行業的那些人、那些事兒,也讓更多的人了解到聲音創作者這個群體,讀到他們的故事,聽到他們的心聲。
石碑錄音棚 主控制室
胡同裡,一個「寶藏」錄音棚
自上世紀 80 年代末進入中國以來,GENELEC 真力參與搭建的大大小小的錄音棚數以千計。
一年又一年,錄音棚更多了,設備型號更新了,錄音工程師們也湧現出越來越多的新面孔。但這一次,我們要去的是一個「老地方」。
說它是「老地方」,一是因為它的歷史足夠老,二是因為它跟真力有著一段淵源。
北京平安裡育德胡同 17 號院—— 據說,這幢外觀低調的小樓始建於上世紀五十年代,曾經作為廣播電臺的演播室使用。
1979 年,這裡改建成了隸屬於中國唱片總公司的「中唱社石碑錄音棚」。近些年來,中唱的印記漸漸淡去,大家一般都習慣叫它「石碑錄音棚」。
現在的石碑錄音棚依然在日夜運轉。這裡是被譽為中國最佳錄音師之一的張小安老師的「大本營」。著名錄音師李大康、沈援之,老一輩音頻人師徐韜、韓寶昌、張克強、簡軍等多位行業重量級前輩也都曾經在這裡工作多年。
我們這次記錄的故事,就是來自張小安老師的講述,還有一些是來自錄音師袁立軍老師的補充。
左:袁立軍 右:張小安
小安老師自 1981 年開始擔任中國唱片總公司的錄音工程師。據說,在這裡由他錄製的歌曲,幾乎每個中國人都聽過。一盒《紅太陽》革命歌曲大聯唱磁帶,總銷量達到了 720 萬,其中的經典歌曲傳唱至今。
把經典老歌做成聯唱的主意是怎麼誕生的?小安老師回憶說:「主要是編曲金巍的主意,還有當年的編輯王元珠,我叫他王阿姨。
當時我們已經做過不少影視歌曲聯唱的專輯了,積攢了一些經驗。我們就想,為什麼不把那些人人都會唱的經典老歌,也做成更加流行的聯唱形式,讓當時年輕一代的歌星來演唱呢?」
兩個月後,磁帶面市。仿佛一夜之間,90 年代的中國颳起了一陣紅歌風潮。720 萬盤的銷量成績,在中國的現代音樂史上,畫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小安老師留存的老磁帶 《紅太陽》
除了《紅太陽》這盤經典,還有許許多多火遍大江南北的歌曲,都在石碑錄音棚誕生,《十五的月亮》、《縴夫的愛》、《珠穆朗瑪》,《士兵兄弟》、《走進西藏》、《父親草原母親河》、《在那東山頂上》,數不勝數。
毛阿敏、成方圓、楊洪基、李雙江、屠洪剛、李娜、騰格爾、布仁巴雅爾、黑鴨子組合……無數演唱者、演奏者都在這裡留下了他們的聲音。
毫不誇張地說,如今樂壇中的標杆級人物,當年也可能是來往於石碑錄音棚的新人。
誕生於石碑錄音棚的作品
小安老師留存的老磁帶
滑動查看更多
小安老師回憶說,當年崔健來石碑錄製他的第一盤磁帶的時候,還沒人知道他是誰,也沒人知道他唱的到底是什麼。
當時崔健還帶來了各種樂器都會玩兒的美國朋友,和喜歡音樂的夥伴們,在棚裡一折騰就是一夜。
後來崔健又請來了美國教流行音樂史的教授來石碑講課,「恨不得整個北京城裡玩兒搖滾的全來了!」
凳子沒多少,大家一進屋全都席地而坐,崔健問了個問題,小安老師記到了現在 —— 「搖滾到底是屬於藝術現象還是文化現象?」
教授沒答上來,小安老師倒是有自己的答案 —— 「如果是藝術嘛,總要遵循藝術的審美規律,如果是文化的範疇,就不用那麼條條框框,愛怎麼弄就怎麼弄!」
不知道當年的崔健在問出這個問題的時候,有沒有想到,後來的他在兩個領域裡都攪動起了火熱的浪潮。
錄音棚內
留存下來的老物件 ——《錄音室管理制度》
25 年後,
仍在日夜工作的一對 1038A
在這個「老地方」,我們也見到了老朋友 —— 一對產於 1994 年 9 月 28 日的真力 1038A 主監聽音箱。
這對音箱,是國內目前我們能找到的,最老的一對仍在服役的真力音箱。
大概在 1995 年,國內首次採購了一批真力音箱,現在石碑的這一對 1038 就是第一批進入中國大陸的。
它們先是在南禮士路廣播大廈裡的中唱大二錄音棚服役了 3 年,然後來到了石碑,自此陪伴小安老師,直到現在。
誕生於 1994 的一對 GENELEC 1038A
在親眼見到它們、摸到縫隙裡的灰塵、聽到那熟悉的聲音之前,我們很難想像,有一對音箱待在一個地方二十多年沒挪過窩,同時還保持著出色的工作狀態。
二十多年,足夠讓一位呱呱墜地的嬰兒成長為青年。小安老師說,二十多年來,這對 1038 從來沒有維修過,他也一直在用這對音箱做出各種類型的作品。
「要說厲害,什麼都比不上時間。」 小安老師感慨,「它們真的是經住了時間的考驗。」
小安老師工作照
其實跟小安老師稍作溝通就能發現,他是一位對新事物、新技術抱有極大熱情和積極態度的創作者。
他會在回憶過去的時候說 「我們當年哪有這個啊!」,會讚嘆 「現在的錄音技術跟設備,真是比過去方便多了!」,還會去江湖(酒吧)看演出,然後誇獎新一代的音樂人 「玩兒得相當棒!」 ……
這樣的小安老師,卻一直沒有更換過這對監聽音箱。從模擬時代到數字時代,從操作開盤機到使用數字音頻工作站,歲歲年年,日日夜夜,這對 1038 陪伴了小安老師二十多年的創作時光。他解釋得輕描淡寫—— 「就是聽習慣了。」
我們願意相信,在這對已不年輕的 1038 和小安老師之間,時間已經悄無聲息地為他們建立起了默契。
這樣的默契,會出現在畫家和畫筆之間,會出現在音樂家和樂器之間,讓創作既自由,又有方向。
陪伴小安老師二十多年的 GENELEC 1038A
現在市面上早已不再售賣石碑裡的這款 1038A 了,但是對 40 餘年歷史的真力來說,1038A 是一個具有裡程碑意義的存在,是三分頻主監聽音箱的標杆式作品。
真力如今已經擁有被譽為 「專業音頻奧斯卡獎」 的 TEC 獎盃共 23 座,而第一次捧得 TEC 獎盃,就是憑藉這款 1038A。
2004 年,1038A 升級為 1038B,2014 年,1038B 被搭載了SAM 「黑科技」 的 1238A 所取代,但其經典的聲學設計一直被延續到了現在。
在它們的見證下於石碑錄音棚誕生的經典歌曲,也一直被傳唱到了現在。
熱忱、堅持,和未來
打開工程,推起推子,聽幾個過去的作品,講講當時怎麼錄的,大家品評討論一番 —— 錄音行業的大前輩沒有一點兒架子,嚴謹認真,熱忱滿滿。
小安老師回憶說:「剛用上 Protools 的時候,大家覺得這東西一用上,錄音簡直太容易了,根本就不怕犯錯。錄音這件事兒,好像瞬間變 『傻瓜』 了。」
近些年來,技術的進步讓錄音師、混音師的門檻越來越低,手段的豐富讓聲音創作充滿了無儘可能。
但在小安老師看來,最重要的是腦子裡的想法、個人音響審美的建立、因為堅持而磨出的熟練,還有長期積累下來的見識和經驗。
「你想要做到 『把把都差不多』(每次錄音成品的水平都一致良好),就一定得上心、琢磨、堅持、積累經驗。」
聊起過去在石碑潛心創作的樁樁件件,小安老師雖然是個內斂的人,語氣裡也會帶著一絲難掩的驕傲和感慨。
然而,在 2020 年,石碑不得不面對它漫長歷史中的一個轉折點,這也是我們一定要趕緊過來再看看的原因 —— 因為租金問題,石碑錄音棚可能面臨著關閉。說起這件事,小安老師的無奈明明白白地寫在了臉上。
19 年小安老師接到通知,石碑後續的房租可能會大幅上漲,即使是錄音棚滿負荷運轉,恐怕也難以支撐。
如果房租一直居高不下,石碑這個 」老地方「 也許即將成為不得不離去的房客。
石碑以後會怎樣,大家也都有些迷茫。「可能我們先找個地方,把重要的設備們搬過去,先做些混音的活兒。」
「其實也有正在聊的合作方,琢磨著把這個地方改造改造,既能繼續做錄音棚,又能有其他功能。如果那位老闆願意出這個錢,我們也可以繼續在這兒。」
石碑錄音棚 小控制室 真力1019
2020 年的春天已經來了,但這個春天似乎沒有以往那麼從容。石碑錄音棚在這個春天該何去何從,我們也只能等待。
或許,我們還能見到一個嶄新的石碑錄音棚,能在那裡再次聆聽那對經歷著時間考驗的 1038A。
又或許,石碑錄音棚會化作一座堅實而沉穩的裡程碑,留在中國音樂歷史的漫漫長路上 —— 雖然比起舞臺上的燈光絢爛,它呈現在世人面前的儘是低調,但只要你記得它的名字,它就會在那裡,指引我們回看來時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