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是一座城市的符號,也是一座城市的靈魂。
在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工作中,凱裡市陸續開展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將傳統文化、民族文化、地方文化和先進文化融入凱裡市民生活的方方面面,不斷提升市民素質,塑造城市文明,全力鍛造「厚德載物,知行合一」的凱裡精神。
「耍」起變臉術——戲曲文化進校園
從京劇、川劇到苗族飛歌、侗族大歌,從經典劇目到民族歌曲,璀璨華麗的戲曲頭面、活靈活現的臉譜容妝、鮮豔精緻的華袍羅裳、精湛惟妙的唱念做打。前不久,凱裡四中的師生們領略了一回戲曲文化的魅力,大開眼界。
以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為契機,凱裡市在全市開展「戲曲文化進校園」活動,各中小學校陸續將戲曲文化引入校園,讓孩子們從小感受到我國戲曲文化和民族文化的魅力,接受高雅藝術的薰陶。
7月18日,凱裡四中將戲曲演員請進校園,為全校師生帶來「弘揚民族文化,傳承戲曲精髓」戲曲活動專場演出,為廣大師生獻上一場豐盛的戲曲文化大餐。
戲曲演員們不僅為師生們獻上了精彩的經典名段演唱,還帶同學們探索了戲前說戲、角色行當體驗互動等多項內容。神奇的川劇變臉,更是贏得了孩子們一陣又一陣的驚嘆,掌聲不斷。
據悉,凱裡市開展「經典戲曲進校園」活動旨在弘揚中國傳統文化,營造濃鬱的校園文化氛圍,讓學生充分了解戲曲,感受地方戲曲的魅力,激發學生熱愛祖國文化、熱愛家鄉的美好情感。
「繡」出金鳳凰——民族文化國際化
「我的鳳冠上面繡的是百鳥朝鳳,看看繡得好不好?」凱裡市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苗繡傳承人王金花捧出繡工一流、精美絕倫的帽子自豪地說。
王金花是凱裡市旁海鎮水寨村人,從母親那裡傳承了一手刺繡好技藝,精通堆花繡、平繡、打籽繡、馬尾繡、紡繡、織繡等各種刺繡技法技藝。她還把富有民族特色的題材作為刺繡作品的主要內容來設計,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認可,並多次獲獎,被評為省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高級工藝師。
憑藉著高超的刺繡技藝以及創新意識,王金花的刺繡作品深受海外遊客喜愛,並以高價收購,作為藝術品收藏。中央電視臺大型人文紀錄片《傳承》以王金花苗繡技藝為主題,拍攝了主題為《師徒》的紀錄片,紀錄片向全國電視觀眾展現了被列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的凱裡「苗繡」技藝和風格獨特的凱裡苗族服飾。
「想讓更多人知道我們苗繡,也想把這門手藝更好地傳承下去。」如今,王金花投資開辦了凱裡市金花刺繡廠,一邊招聘繡娘進行手工刺繡,一邊招聘新人開展刺繡培訓,許多年輕女孩都在這裡學習了刺繡技藝,然後開始了自己的刺繡人生。
在凱裡,還有眾多的「王金花」們,她們通過代代相傳的民族手工技藝,把獨具苗族特色的凱裡文化帶向全國和全世界。
近年來,凱裡市著力挖掘地域文化,通過舉辦民族節會、開展能工巧匠大賽、申報非遺文化傳承人、保護傳統村落等方式大力發展民族文化,不斷提高城市知名度和美譽度,全力將凱裡市打造成為獨具苗侗特色的國際旅遊城市。
「繪」起農民畫——農民成為「藝術家」
在凱裡下司鎮銅鼓村,有這樣一群農民,他們一手拿鋤頭,一手拿畫筆,以當地苗族群眾豐富的民間習俗作為表現主題,以變形誇張的表現方式,成功地把本地苗族中的剪紙、刺繡、蠟染等傳統民間美術、造型手法作為繪畫藝術的表現形式,形成了獨具民族文化內涵、富於藝術表現美感的銅鼓農民畫,被文化部命名為「中國現代民間繪畫畫鄉」。
銅鼓農民畫充分順應時代的發展,闖出了一條「以民族傳統、民俗風情為養分,以現代生活為源泉」的創作之路,逐漸擠進了中國和世界藝術之林。
該村先後有一千多件作品參加國內外各處畫展,並在日本、法國、敘利亞等國家和港臺地區展出。參展作品屢獲殊榮,其中獲國際獎作品8件,國家獎26件,省級獎80多件,40多件作品由國家博物館收藏,100多件作品在國內外報刊發表,具有一定程度的國際影響力。部分農民畫作者先後受邀到日本、北京等地舉行過現場作畫表演,被外賓和專家們稱為「天才的畫家」「了不起的民族藝術大師」,贊其作品是「民間奇花」。
今年以來,凱裡市結合全國文明城市創建活動,採取有力措施,積極推進銅鼓農民畫的可持續發展,從娃娃抓起,從小學抓起,積極開展「銅鼓畫進校園」活動,開設銅鼓農民畫培訓班,培養出一批批優秀的畫作繼承人,讓銅鼓農民畫代代相傳,文化長存。目前,銅鼓農民畫已長期入住國家3A級景區凱裡經濟開發區苗妹非遺博物館展廳。
「唱」起民族戲——送戲下鄉村民歡
為弘揚傳統文化藝術,推動民族經典文化傳承,豐富群眾精神文化生活,提升基層公共文化服務水平,凱裡市積極開展「戲曲進鄉村」活動。
7月中旬,凱裡市文體廣電旅遊局組織市文化館及貴州飛歌文化演藝有限責任公司分別到萬潮鎮香爐山村、馬田村,鴨塘街道清新村,開懷街道悅來堡村、開懷村、龍井村等村寨開展「弘揚民族文化·展現民族精華」戲曲進鄉村文藝活動。
活動以創建全國文明城市,促進鄉風文明為宣傳主題,將戲曲、舞蹈、合唱、吹木葉等豐富多彩的藝術形式呈現在群眾面前,這些極具苗族侗族特色的節目,完美地展現了傳統民族文化的魅力。
演出活動營造了濃厚的傳統藝術氛圍,讓鄉村群眾近距離接受傳統文化藝術薰陶,將全國文明城市創建工作傳入鄉村,推動了鄉風文明,得到了群眾一致好評。
結合全國文明城市創建工作,凱裡市開展了系列文化下鄉活動,演出隊伍走村串寨,與山鄉群眾零距離接觸,「戲曲進鄉村」活動的開展讓老百姓在家門口就能欣賞到專業院團的演出,讓文化惠民工程真正成為群眾的「暖心工程」。
「跳」起多彩舞——文化活動進社區
7月26日,在凱裡市城西街道一小區,由社區舉辦的以「手牽手共創文明城市,心連心同建美好家園」為主題的「群眾文藝展演」活動精彩開演。
開場舞是《高山流水串燒》,參演的小區居民穿著雲彩花裙,翩翩起舞,隨著音樂進行到《幹一杯》,演員們「醉倒」在地,並來到舞臺下為現場觀眾斟「酒」,點燃全場氣氛。
活動中,一支支隊伍輪番上場,演員們穿著各具特色的服裝,在動人的音樂聲中,踏著輕快的節奏「舞」動起來。舞姿或柔美婉約,或激情澎湃,或靈動飄逸,舞出了心中的喜悅,臺下歡呼聲和掌聲此起彼伏。
據悉,結合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工作,凱裡城區各小區近期陸續舉行了各種文化活動,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極大地豐富了市民的日常生活,帶動越來越多的市民投身到文明城市創建中,在全市形成了人人參與全國文明城市創建的濃厚氛圍。
貴州日報當代融媒體記者陳丹
相關熱詞搜索:凱裡市 凱裡 戲曲 貴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