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感覺我的導師好像不喜歡我」
2020年1月20日,寒假回家前,李源(化名)對自己的好友說。此後8個月,因為疫情、畢業延期,他一直待在湖北的家裡,拼命趕論文、改論文。
此前的2019年9月,他忙碌了一年半寫完的論文,被導師宣布作廢。按照導師要求,他花了三個月時間重寫了一篇,但還是不合要求,被告知準備延期畢業。此後8個月,李源都在老家苦苦熬論文,直到2020年9月14日凌晨兩點半,猝死在湖北的家中。
李源長期忍受老師的壓制教育
2019年9月,李源寫好的第一篇論文,因受導師學術不端事件影響而作廢;因導師功利化的學術思想,李源被迫在沒有項目數據的情況下,撰寫油氣勘探的「生產性」論文;2020年上半年,李源多次催促導師修改論文,均被冷落;2020年9月的多天裡,導師突擊式密集修改論文,迫使李源每天高強度工作,最終於凌晨猝死。
李源(化名)過勞猝死的原因主要有二:
1.李源的導師有「學術不端」行為,受到誡勉處分、一系列數據結論作廢。
這導致李源本來已經基本完成的論文變成廢稿,需要換題目重寫。
2.本來按照地科院的要求,碩士發普通期刊也可以畢業。
但導師要求李源發頂級中文期刊,為此多次駁回讓他反覆修改。
這背後反映出的問題,可能許多研究生都能感同身受。
這個問題,就是「導師的利益和研究生的利益不一致」:導師需要的是成果,研究生想要的是畢業。李源就是沒有看清這一點,為了導師的成果,拼命去做自己本來不需要做的事情。
相關部門雖然一直在不懈努力改善這種情況
從規定「導師無正當理由不得限制學生畢業」,到「導八條」,都是在不斷摸索解決這個問題的途徑。
師生問題的根源,在於雙方強弱關係的天然不對等。而理性來看,指望前輩對後輩完全無私的給予,也並不現實。關鍵在於,如何在師生之間求得一個最大公約數,實現一個平衡,而不是一味地去指責。
所以相關部門在嘗試一定程度上限制導師的權力,以及,給予研究生一定的主動權,使得天平稍微撥正一點。
這是一個需要非常審慎的事情,矯枉過正並非我們的目的,我們的目的是建立良性循環,讓師生體制在科技發展中煥發活力。
最後給即將讀研和正在讀研的學生幾個中肯的建議吧:
1.選導師的時候,多方打聽,認真思考。
2.擺正心態,分清輕重。沒有什麼比健康更重要,必要時,學會拒絕很重要。研究生只是你人生一個階段,不是你的全部。
人生很長,不要太為難自己。覺得撐不下去的時候,不妨先把眼前的事情放一放,其實不會怎麼樣的。
以上就是今天小編為大家帶來的有關受到導師學術不端影響, 26 歲研究生凌晨兩點寫論文在家中猝死!的全部內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