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6日至18日,貴陽市開展幼兒成長檔案與適宜性教育模式研究專題培訓活動,貴陽市白雲區第一幼兒園(尖山路園)、貴陽市白雲區第一幼兒園(綠地伊頓分園)、貴陽市白雲區第二幼兒園、貴陽市中心實驗幼兒園、貴陽市第十五幼兒園、貴陽市雲巖區楓丹白鷺幼兒園、貴陽市花溪區青巖幼兒園以及白雲區相關教師代表150人通過雲端參與的方式,參加了本次培訓活動。
天津園劉健園長發言截圖。
據悉,該培訓由貴陽市教科所主辦,貴州省袁青名師工作室、貴州省袁青名園長工作室、貴州省張凌名園長工作室承辦,白雲區名校長工作室、白雲區名班主任工作室、白雲區名教師工作室協辦,活動旨在為切實解決當前幼兒園普遍存在的幼兒成長檔案與課程實踐脫節、評價形式與主體單一等問題,充分發揮成長檔案的教育價值,推進家園共育,提升幼兒教育課程質量。
培訓現場。
整個活動由天津市幼兒師範學校附屬幼兒園劉健園長帶領的研究團隊和教學骨幹進行雲端培訓。活動圍繞《個性化幼兒成長檔案的研究與應用》、《幼兒成長檔案的觀察記錄方法》、《基於幼兒成長檔案促進教師專業成長》、《藉助幼兒個性化成長檔案實現家園共育》等內容通過和參訓老師進行了分享交流與研討。活動還向參與項目培訓的貴陽市七所幼兒園頒發了實驗基地園證書。
白雲二幼。
貴陽市基地園參與培訓的老師們紛紛表示,通過三天的空中網絡培訓和交流,拓展了大家創建個性化幼兒成長檔案的思路,掌握科學有效的觀察、採集與匯聚的實踐方法,堅持持續做好幼兒成長檔案的收集,既是伴隨著孩子的日常生活學習遊戲而展開,也是助推幼兒學習與發展的重要課程資源。同時,通過創建幼兒個性化成長檔案能使家長深入了解孩子在幼兒園的生活學習情況,進一步促進教師對幼兒教育質量的提升。不過,幼兒成長檔案的創建不能完全依靠老師和幼兒,還需要教師、幼兒、家長三方合作才能共同創建好幼兒個性化成長檔案。
據了解,檔案評價作為幼兒評價的一種,因其可視化、多樣化的特點受到幼教工作者的廣泛關注和使用,也因其具有「留痕」的特徵受到家長的關注與喜愛。
袁青 都市新聞記者 熊俊松
編輯 章虹
審校 鍾俊怡籤發 沈麗瓊 石雲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