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測未來最好的方式,就是回顧歷史和認清現在。誰是中國未來的第一省,首先還是要在要立足現在。其實現在的情況,已經很好的表明了一切。
結論大家基本已經心知肚明,之所以還會存在爭論,主要就是在於現在的第一和第二,差距還沒有拉到不需要爭議的程度。廣東和江蘇,這兩到底誰才是真正的第一省?
首先還是從經濟方面來看,廣東已經連續三十多年,蟬聯GDP第一桂冠。儘管這期間,粵蘇之間的差距時小時大,但最新的趨勢是,兩者差距越拉越大。
談到經濟方面,不得不提到相關的影響因素:地理、人口和產業。在這三者之中,兩省有何大的區別呢?
地理方面,最適合發展經濟的地貌,首先還是平原佔比。山區和丘陵,雖然也有部分經濟產業,但是總體而言,產出效益遠遠不如平原地區。廣東省的平原佔比不到30%,而江蘇則是將近70%。
兩者之間的平原佔比差距將近兩倍多。這也就是為什麼江蘇是平均發展,而廣東則是集中發展。這兩種發展方式沒有優劣之分,很大程度上,是由各自的地理環境決定的。
廣東除了珠三角,還有那麼多的山地和丘陵,想平均發展也做不到。而江蘇地理環境相對優越,經濟總量卻不如廣東,說明兩者的地均產出,差異還是挺大的。
明明老天爺賞給江蘇這麼好的一大片平原,江蘇卻總體發展不如廣東,說明江蘇的經濟效益還是有待提高。再看最近的國家城市發展方向,著有《大國大城》的陸銘教授,已經受到國家層面的接見。
相比這基本是等於打明牌了,國家以後的城市發展,還是以集中發展為主。很簡單的一個道路,均衡發展的策略,只會導致集體平庸。最能提升經濟效益的手段,就在於把人口導入最有發展潛力的地區。
廣東的發展模式已經表明,集中發展才是最能效益最大化的手段。江蘇的平均發展更像是集體平庸,不然怎麼解釋堂堂的經濟第二省,連個一線城市都沒有?廣東卻有兩個一線城市。
第二方面的人口,兩省最大的區別在於人口流入和人口結構。江蘇的人口流入不提了,基本再過幾年就基本陷入停滯,這其實也是兩省發展策略的問題。江蘇的平均發展,導致省內基本沒有拿得出手的大城市。
蘇錫常就算了,有上海在,永遠都不可能成為一線城市。南京雖然潛力挺大,但是和杭州、武漢及成都相比,最大的問題就是省會首位度不夠。浙江、湖北和四川,想到他們,第一個聯想到的,就是他們的省會城市。
這種集中發展省會城市的做法,很明顯是符合國家集中發展方向的。一個省連自己的省份都發展不好,還想發展其他城市。而江蘇卻是一個奇葩,南京好不容易超過了無錫,卻被蘇州穩穩壓住。
可以說,江蘇的平均發展策略,導致的就是省內城市各自為戰。不然怎麼解釋,火遍網絡的江蘇「十三太保」?這可不是什麼好事情,一個省份連勁往一塊使都做不到,又何談支持省會城市集中發展?江蘇一盤散沙的現狀,決定未來幾十年,也不可能出現一座一線城市。
江蘇的城市格局就是一盤死棋。蘇州被上海壓制,南京被蘇州壓制,省內城市各自為戰,甚至蘇北幾個城市,離鄭州為首的中原城市圈更有向心力。而南京自己,則被稱作「徽京」由來已久。
除了這些,江蘇最大的問題,還在人口增長停滯和人口老齡化。江蘇已經是中國人口老齡化最嚴重的省份,而廣東則恰恰相反,是最年輕的省份。再加上廣東的人口流入,連續位列第一。
可以說,人口方面的輸光底褲,導致江蘇未來,追趕廣東的希望越來越渺茫。再加上長三角上海和杭州的人口吸引,留給江蘇的新增人口不多了。
最後來看下產業,江蘇產業方面,和廣東最大的區別在於工業立省和產業中遊。相對於廣東的銳意進取和兼容並包,江蘇大部分產業,都是中遊產業,這樣既沒有低端產業的拉動就業,也沒有了高端產業的整體突破。
最終導致的就是江蘇,低端人口留不住,高端人口進不來。不進不退的局面,側面反應在了江蘇新增人口,基本陷入了停滯。此外,長三角產業間的高度重合,也導致了極大的資源浪費和效益低下。
而珠三角城市間,則是分工明確。當然,這也是「珠三市」和「長三省」的區別。長三角之間更多是省份合作,而珠三角則是城市合作,哪個更靠譜些不言而喻。
此外,長三角直接面對的日韓歐美,成熟市場的消費增長潛力有限。而珠三角所面對的,則是冉冉升起的新興東南亞地區。
除了這些直接的差距,其他隱形的差距也有。像是人口出生率、生育傾向文化和進取精神之類的軟文化,兩者間還是有些差別的。
一談到粵蘇之間的差距,網上還有一些搞笑的聲音。比如說,江蘇的GDP應該把上海算進去,因為是從江蘇分離出去的。
照你這麼說,廣東是不是也應該,將港澳算進去,還加上一個海南,畢竟以前也都是廣東的。這樣一對比,你看看誰還依舊是第一省,所以說這種說法毫無意義,一切都要立足於現實,而不是憑空想像和憑空捏造。
另一個就是所謂廣東的發展全是靠政策,我知道他們想說的是深圳。就問你全國有幾個特區和計劃單列市,你們應該反思的是為什麼,其他的特區沒有發展起來,而不是深圳能發展起來和政策的關聯性。
真正要說靠政策,你讓上海和重慶情何以堪,重慶每年幾萬億的砸下去,經濟還不超過廣州,那也是見鬼了。上海浦東砸了多少錢,再看看產出效益,你們自己查查看,天津的濱海新區就不提了,完全的反面教材和敗筆之作。
只有廣東,才可以說沒花多少錢,性價比最高的發展模式。要說靠政策就能發展起來,那豈不是全國都應該每個省都一座一線城市?事實呢?除了北上兩個直轄市,剩下的都是廣東的兩個非直轄的地級市。
另一個更多的是,吹江蘇人均高和發展均衡的。這個就更不值一笑了,合著你GDP差不多,人口少難道人均就不高嗎?你人口少不側面證明,你人口吸引力不強嗎?
你之所以發展均衡,佔比70%的平原和人家30%的差距,GDP卻差不多。江蘇應該和廣東比比地均GDP,不知道被甩到哪裡去了。老天爺給了你們差不多大的土地,一個給的地還好些,結果發展還不如人家,這才是江蘇最應該反思的地方。
其實說這麼多,並不是為了否定誰,兩省都是中國的驕傲。只是要從差異中,看到各自的問題。優勢互補和取長補短,才是兩省的正確思路。
廣東省的真正目標,應該是美國的加州,而不只是盯著國內。正如中國的徵途,應該是星辰大海,而不是某個所謂的漂亮國。
覺得寫得不錯的,還請多多分享和收藏!謝謝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