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我國的華為可謂是受盡了「委屈」,5G自主研發成功,本來是為了全人類的科技時代做一個推手,這反倒好,自己先受到了各個太多同樣的「委屈」。這不,近幾個月內,華為的晶片供應方面又受到「委屈」了。
一直以來合作愉快的老東家突然宣布不給華為晶片,雖然是受到了一定的外在原因導致不能夠給華為繼續加工晶片,但是從本質上來說,也是受到了外在的影響。
近日,華為CEO餘承東在峰會上表示,在美國第二輪晶片制裁的影響下,華為的高端晶片在9月份將無法進行生產,這就意味著華為沒有高端晶片可用了。
8月9日下午消息,運營商財經網總編輯康釗通過微博發文表示,「華為手機沒晶片了,但有啥可慌的?更不用哭天抹淚。」
康釗稱,華為不可能會沒有晶片了,因為臺積電不能給華為代工晶片,華為還可以買晶片,美國只是不讓華為買美國的晶片,說白了就是不能買高通、英特爾、博通的晶片,但全世界造晶片的又不是只有美國企業,三星、聯發科、紫光展銳都是造晶片的,都賣手機晶片,買他們的晶片就行了,華為不會缺晶片的,只是不能再用華為自己研發的麒麟晶片而已,因為沒有晶片企業給麒麟晶片代工。
在另一條微博中,康釗進一步闡釋觀點,稱「剛說華為沒晶片可用了,真正急了的卻不是華為,而是高通。」
「高通急了並不是跟華為生氣,而是跟美國鬧起來了。」康釗稱,根據媒體報導,高通公司呼籲取消該公司向華為出售晶片的限制。高通警告稱,美國針對華為的相關禁令可能會把價值高達80億美元的市場拱手讓給高通的海外競爭對手。
此外,康釗表示,高通一年從中國收取的專利費就高達200多億元,專利費就相當於純利潤,因為沒有任何成本。這些錢要是沒了,高通就更麻煩了。「所以,眼下最急的不是華為,而是高通。」
以下為康釗微博全文:
剛說華為沒晶片可用了,真正急了的卻不是華為,而是高通,非常搞笑。
1、前兩天,華為消費者業務CEO餘承東在一個業內大會上感嘆,華為沒晶片可用了。他本來是想呼籲國內企業趕緊團結起來,加快晶片業發展,沒想到話音未落,高通急了。
2、高通急了並不是跟華為生氣,而是跟美國鬧起來了。根據媒體報導,高通公司呼籲取消該公司向華為出售晶片的限制。高通警告稱,美國針對華為的相關禁令可能會把價值高達80億美元的市場拱手讓給高通的海外競爭對手。
3、高通說這些話一點都不會令人奇怪。因為首先,中國市場佔高通的比重太高了。在美國折騰華為之前的2018財年,中國和韓國客戶的收入分別佔高通合併總收入的67%和14%,分別為151.49億美元和31.75億美元;在2017財年,中國和韓國企業分別佔高通總收入的65%和16%;在2016財年,中國和韓國分別佔合併總收入的57%和17%。說白了,就是中國的手機企業和韓國的三星、LG等手機企業支撐了高通。
其次,華為本身佔高通業務收入的比重也很大,華為的中低端手機用的晶片以前都是高通的,只有高端手機晶片用華為旗下海思的,華為一年要買高通幾十億美元的晶片。如果禁止華為買高通晶片,那高通就慘了。
4、而且,長遠效應對高通也是非常不利的。如果華為不買高通晶片,自然會買聯發科之類的企業的晶片,那等於用金錢和市場把高通的競爭對手給培養起來了。而且,華為不買高通晶片,那麼OPPO、vivo等企業遲早會效仿,到時候高通會變得越來越無足輕重。
5、專利費也是個問題,前不久華為與高通剛和解,同意交18億美元專利費,如果華為不再買高通晶片,那18億美元也就是華為最後給高通交的專利費而已,今後高通就收不到了。
根據估算,高通一年從中國收取的專利費就高達200多億元,專利費就相當於純利潤,因為沒有任何成本。這些錢要是沒了,高通就更麻煩了。
所以,眼下最急的不是華為,而是高通。
高通慌了:這是在培養競爭對手!
有趣的是,華為沒晶片可用以後,最著急的並不是華為,而是晶片市場上的大佬高通。這種情形十分滑稽,恰好反映了美國「殺敵1000、自損800」的本質。為何華為沒有晶片會讓高通著急,因為在峰會上,華為呼籲全國晶片行業團結起來,加快晶片發展,這勢必會在未來影響到高通的發展,所以自然會有些著急。
當然,這並不是高通最著急的地方。高通現在最著急的是害怕自己高達80億美元的中國市場會拱手讓人,在美國出臺了限制華為晶片的消息之後,高通的擔憂或許正在變成現實。在這種情況下,高通顯然會極力去維護自己的權益。儘管可能並沒有多大意義,但還是要表明自己的態度,看看事態是否有合理的解決方案。
這仿佛讓大家看到了高通高管急得跳腳的場面,想不到美國在制裁華為的過程中,也傷害到了自己人。高通作為誕生於美國的晶片研發公司,如今在全球範圍內影響力比較大。即便如此,在美國制裁華為的野心施展過程中,高通也會為此付出代價。這主要因為當下的晶片市場沒有太多有力競爭對手,好不容易華為推出了海思晶片,現在又遭到制裁,讓這一塊的市場更加迷惘。
還有一點,也是高通如此著急的原因。在智慧型手機快速發展的這幾年裡,高通處理器在國內佔有了很高的份額,在2018年的財報當中,高通處理器的總收入有67%是來自中國市場,足以證明高通處理器在中國有多麼受歡迎。如今美國用這種方式制裁打壓中國晶片市場的發展,無疑也遏制了高通在國內的進一步發展。
尤其是這次針對的華為,本身也是溝通合作的大客戶。因為華為的晶片比重有很大一部分就來自於高通,目前只有一些高端晶片會使用華為海思晶片,這意味著華為一年在高通這裡要購買幾十億美元的晶片。如今美國對華為進行制裁,也等於是活生生切斷了高通的財路,又如何能夠不著急呢?
包括從長期的角度來看,對高通顯然也十分不利。如果華為不能購買高通處理器,可能會選擇聯發科或者其他晶片品牌,這也會推動其他晶片品牌的發展。這樣一來,高通處理器未來的優勢不會像現在這樣大。到時候高通再想把市場搶回來,可就沒那麼容易了。而且現在多家手機廠商認識了晶片的重要性,也會抓緊時間投入相關研發,到時候高通處理器就不會像現在這樣舉足輕重了。
還有專利費,這也是高通在國內很大的一筆收入。根據之前的報導,華為和高通剛剛完成和解,並同意給對方支付18億專利費。但有了美國的制裁後,高通又少了一大筆專利費。算上整個中國市場大約200億美元的專利費,對高通來說顯然是不小的打擊。所以才說,美國制裁華為,最著急的可能不是華為,而是高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