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online 技巧】在攝友們平日裡的交流中,會頻繁出現潮語和相對專業的攝影交流名詞,不懂一些專業名詞和潮語,不好意思說自己是混攝圈的,但有些字句混久了就能理解,比如大師們常說的「毒!德!大學!」,有些則一直迷糊,似懂非懂。
圖片來源於攝影部落攝影師安弟君作品(點擊圖片查看大圖)
像我們在評價照片的時候常說的「照片空間感、層次感」,以及一些日系小清新作品裡,頻繁出現的「空氣感」詞語。他們是照片從平面變立體,從單一變豐富的根源所在,要讓自己的照片變得跳脫,就離不開這幾個因素,今天我們來討論一下平面照片的「立體感」是如何製造的。
首要因素之一:幾何空間感
照片的立體感不外乎與視覺焦點、線條、透視感及光影有關,這些要素在畫面中形成了不同的幾何空間感、層次感和空氣感,他們共同構成照片的立體感。撇開器材原因,光從拍攝技法上看,立體感又是怎樣被營造出來的呢?
攝影部落攝影師翰石作品(點擊圖片查看大圖)
為了有別於空間感的表述,這裡早前面加上「幾何」二字,是為了更多地從物理空間角度去描述空間感的形成。基於「近大遠小」的線性透視原理,幾何空間感是指包含透視線引導、疏密和遮擋關係在內的,因物理空間差異造成的,任何能讓人產生實體空間的感受。在攝影中,線條引導、誇張前景和重複圖案都是製造幾何空間感的好方法。
1、可利用畫面線條引導實現
攝影畫面說白了無非也就是點線面的構成,線條具有指向性,當畫面和延伸的線條產生線性匯聚,即產生照片的空間感。
攝影部落攝影師斷魂劍魔作品(點擊圖片查看大圖)
現實中有很多天然的線條,比如馬路、樹幹、地平線等,在前期拍攝構圖的時候,選取這些天然的線條,不僅能突出空間感,還能將觀眾視線引導到畫面的主體,增強視覺衝擊力。
2、或超廣角製造誇張前景
超廣角具備變形透視特性,通過超廣角+低角度貼近拍攝,我們能誇張的表現前景物體大小。
攝影部落西風瘦馬作品(點擊圖片查看大圖)
如果前景明明是相對較小的事物,畫面中卻表現的和背景中原本較大的物體更大或者差不多大,通過大家的原本對事物大小的認知和線性透視規律,觀眾也就馬上知道了兩者的前後空間關係。
3、亦可選取重複圖案構圖
攝影部落攝影師翰石作品(點擊圖片查看大圖)
在構圖的時候,特意選取重複的物體也可以製造空間感,例如面對冰塊、花海這樣差不多大小的重複物體時,視線所及範圍內,物體由近至遠不斷縮小,可感受到衍生出去的空間感。
重要因素之二:層次感
攝影中的層次感主要指影像的明暗和色彩變化,以及其形成的前、中、遠景的關係。層次分明的照片有主次之分,可以很容易區分近景、遠景的空間關係。
4、可進行虛化前景
如果一張照片給你的感覺是顏色豐富,立體感明確又非常得活靈活現,我們就說這張照片的層次感非常好。虛化前景是最容易製造照片層次感的方法,只需要使用大光圈或逼近主體就可以虛化背景,獲得主體清晰,和背景明顯分離、層次分明的照片。
攝影部落攝影師斷魂劍魔作品(點擊圖片查看大圖)
例如拍攝人像時,採用小光圈,那麼無論是花朵還是花朵後面的人都是清晰的,照片就很難區分花朵與背景之間的距離,也缺乏層次感,但如果你採用大光圈,把花朵虛化得一片模糊,這樣就更接近於人眼的視覺,突出了花朵與人物及背景間的距離,層次感立現。
5、前中後景的製造
構圖是依靠攝影師的審美和直覺的,畫面沒有顯而易見的前中後景時,通過前期改變相機機位的方法主動製造前中後景,最明顯的例子就是山腳下拍照的時候由於低機位,物體相互遮擋,效果不及山腰或山頂的產生透視關係和立體感。
攝影部落攝影師AlphaStyLe索尼阿爾法 作品(點擊圖片查看大圖)
一張風光照片,只有群山或碧水,是很難突出風光的大氣壯美,但如果在拍攝時包含了近景和中景,在襯託遠處的風光,層次感就出來了。
重要因素之三:空氣感
空氣感聽起來玄乎,多見於風光攝影,特別是在雲霧繚繞的場景。它最初是起源於繪畫中的空氣透視,由於距離不同,光線在空氣中穿行時會損失和扭曲,色彩隨著距離變化而變化,越遠的物體反差越低,細節越少,顏色也越偏藍。由於這符合了眼睛觀察的習慣,也就帶來了空氣的質感。
6、虛化背景
空氣感是由於大氣及空氣介質使人們看到近處的景物比遠處的景物濃重、色彩飽滿、清晰度高等的視覺現象。由於光線造成的照片色彩變化,能讓我們感受到空氣的質量和遠近距離,「虛化背景」能使主體物體清晰明豔、背景模糊暗淡。
攝影部落攝影師安弟君作品(點擊圖片查看大圖)
有別於前面的幾何空間感,空氣感更多是光學上給我們的感官感受,在日系照片裡經常出現。
7、注意選取拍攝時間地點
要製造空氣感,還要注意選最佳的拍攝時間和場景。空氣微粒越多越容易體現空氣感,拍攝時間最好選清晨有較多水汽的時候(但也不能是大霧天氣),場景以色彩豔麗或有縱深關係的場地為佳。
攝影部落攝影師雲山獨行作品(點擊圖片查看大圖)
樹林和公園都是不錯的備選,除了前面提到的,拍攝時使用側逆光也會比順光出彩。
總結:照片的立體感和很多因素相關,比如畫幅、鏡頭和拍攝者的取景角度等等,由於相機和人眼構造的差異,眼睛看到的三維物體,透過相機只能呈現二維的平面照片。如果能讓看的人在照片中體驗到和現實相近的三維立體感,照片便會討喜,這是人們追捧有空間感和層次豐富的片子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