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心之路|「海安舅舅」支教寧蒗32年,始自「木材換人才」

2020-12-27 澎湃新聞

寧蒗民族中學。  澎湃新聞記者 王萬春 圖(除署名外均由受訪對象供)

在瀘沽湖旅遊時,當地導遊給教師陶長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般的導遊一上車就開始講吃喝玩樂、景區景點,而當地的導遊一上車就開始宣講教育。」這讓陶長江震驚,繼而親切。

因為來自江蘇海安,他沒想到受到導遊和當地人特別的尊敬。陶長江心裡清楚,當地人對教育的重視和對海安人的尊敬,基於上個世紀前麗江市寧蒗縣「木材換人才」約定——江蘇海安木材緊缺,寧蒗向海安提供木材;寧蒗教師緊缺,海安向寧蒗派駐支援的教師。

旅途結束後,陶長江也從海安支援寧蒗,成為了第十輪海安支教教師領隊,兼任寧蒗民族中學副校長。

市場經濟的浪潮下,海安早已成為沿海的發達地區,擺脫了木材資源緊缺的局面,但如今海安為何還向寧蒗派支教老師?「原因很簡單,就是寧蒗需要我們。」陶長江在接受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採訪時說。10批次支教的教師總共216人,支教285人次,帶來的成績是寧蒗的教育在整個麗江市遙遙領先,為寧蒗縣培養初、高中畢業生兩萬多名和9名麗江市高考第一名。

據《光明日報》報導,時任寧蒗縣委書記阿蘇大嶺曾在全縣幹部會議上說:「海安教師是我們寧蒗12個民族的親人,是我們孩子的舅舅,是我們各族人民的舅舅!」在寧蒗,舅舅享有最高的敬畏和尊重,一聲「海安舅舅」背後,是寧蒗人民對海安教師的最大肯定。

也正是阿蘇大嶺在任時,1988年,麗江寧蒗跟江蘇海安達成了「木材換人才」的「寧海之約」,開啟了東西部教育合作的模式,這一堅守就是32年。

海安2班2020年高考前三名學生與海安班老師合影。

「寧海之約」

外界對麗江市寧蒗縣的第一印象多是「瀘沽湖」「女兒國」「母系氏族」這些關鍵詞。除了「摩梭人」,地處「小涼山」地區的寧蒗,藏、彝、漢、納西、普米等12個民族的村落,鑲嵌在橫斷山脈中平均海拔2800米的大山皺褶裡。

新中國成立後,寧蒗縣從原始共耕制、奴隸制、封建領主制等多種社會形態直接過渡到社會主義社會。

特殊的縣情和地裡環境,致使寧蒗一直拔不掉窮根,深度貧困。如今29歲的河濱家園黨總支書記楊發財回憶,他家原本住爛泥箐鄉馬金子村委會小犛牛村小組,直至他小學畢業時,還不會講漢語,只能聽懂卻無法表達,「小時也不知道幼兒園是什麼」。

時任縣委書記阿蘇大嶺覺得,「扶貧先扶智,治窮先治愚」。經過考察發現,當時2500多公裡外的海安縣是中國教育的前線,而海安急需木材,木材卻是寧蒗縣的優勢。

1988年8月,寧蒗與海安籤署了為期10年的《海安縣與寧蒗縣教育合作協定書》,一紙「木材換人才」的「寧海之約」就此開始,寧蒗以優惠價格給海安提供緊缺木材,海寧派遣優秀教師全權接管寧蒗的一所學校。

1987年,陶長江大學畢業,在他參加工作的第二年8月,海安選拔了第一批33名骨幹教師趕赴支援寧蒗。這所由寧蒗、海安兩縣命名的中學——寧海中學,由寧蒗縣投資100萬元建設,海安老師全權接管入駐。彼時,聽聞到「寧海之約」,陶長江的印象裡「那是個很苦的地方,支援的老師不簡單」。

初到寧蒗的情景,陶長江雖未能親自體會,但時隔多年代代相傳,關於當時的記憶似乎「歷歷在目」。陶長江說,第一批到寧蒗的33名老師拖家帶口近百人,先乘班車,後轉火車,經南通、上海、攀枝花,從零海拔的海安轉戰至海拔2000多米的寧蒗,路途耗時近1周,剛到寧蒗第一天,學校還沒有建起來,就遇到地震、泥石流,「泥石流衝毀了房子,鋪蓋那些全泡在裡面,周圍又沒有人家,全是荒山」。

陶長江介紹,第一個五年,寧海中學僅僅是初級中學,按照預期的設想,「將寧蒗的初中教育在麗江打響,提高到麗江的第一」。

克服水土不服的困難後,寧海中學在麗江取得了預期中第一的成績。這一方面增加了海安老師的信心,一方面也讓寧蒗的父老鄉親刮目相看。據《光明日報》報導,時任寧蒗縣委書記阿蘇大嶺曾在全縣幹部會議上說:「海安教師是我們寧蒗12個民族的親人,是我們孩子的舅舅,是我們各族人民的舅舅!」在寧蒗,舅舅享有最高的敬畏和尊重,一聲「海安舅舅」背後,是寧蒗人民對海安教師的最大肯定。

第十輪海安赴寧蒗支教教師合影。

「海安模式」

1993年,第二個五年開啟,因為第一個五年耀眼的成績,寧蒗縣委縣政府決定把初中教育的合作延伸至高中。

陶長江介紹,彼時的民族中學高中教育還是本地的老師,教育質量不行,海安抽調骨幹教師加強了寧蒗民族中學的高中部,到1998年第三輪支援時,基本以高中為主了,「原本的寧海中學不再派老師了,而是兩個學校名字合併一起,一所學校出現了兩個名字,一個名字叫雲南省寧蒗縣民族中學,一個名字是寧蒗縣寧海中學。」到2006年時,寧海合作教育已延伸至職業教育。

儘管老書記阿蘇大嶺起初籤署的「木材換人才」協議為期只有10年,但直到2016年時,來自海安的教師並沒有中斷,他們前赴後繼,在寧蒗民族中學辦起了「海安班。」

所謂的「海安班」,任課教師全來自海安,由海安縣教體局挑選骨幹教師支教,以滿足寧蒗老百姓想法設法走出大山改變命運的高品質教育需求。

2019年,第一屆「海安班」53名學生畢業時,高考成績麗江市前五名的「海安班」佔據了4位,分別是第一、第二、第四、第五名,全來自寧蒗,其中3人被北大、清華錄取,該班級27人高考成績超過600分,班級高考成績均分達到605分,「這在麗江產生了轟動效應,被稱為麗江第一班,海安班模式也引起了周邊一些縣市的重視和研究」。

澎湃新聞記者注意到,當年麗江的本地媒體刊發了題為《麗江教育怎麼辦?『寧蒗海安模式』能否複製到全麗江?》的報導。

到2020年,第二屆「海安班」高考時,成績超過了第一屆,該班高考均分達616.6分,有29名學生高考成績超過600分,其中10名學生超過610分,有28名同學被錄取到北大、清華、上海交大等985、211名校,「這證明了當年兩地政府舉辦海安班的政策的正確性,」陶長江感慨。

陶長江分析,「海安班」一個班學生50個左右,任課教師是一些骨幹教師,施行獨立的教學觀點,24小時由海安老師管理,辦公室也設在海安班門口,一個班級6名海安教師,工作量比原來的學校時大3倍,跟當地老師比較,工作量也大一倍。「來了之後,感受到的氛圍是政府重視、老百姓尊敬、孩子們優秀,這些都是無形的壓力,大家想努力付出,改變孩子和這些家庭的命運。」老師們把海安的教學方式、經驗推廣使用在寧蒗,使重視教育、迫切想改變命運的當地政府、家長及學生間產生了共鳴。

海安班學生在上晚自習。

「時代楷模」

2019年暑期,陶長江第一次到雲南。

他到瀘沽湖旅遊時,車上的摩梭導遊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般的導遊上車就開始講吃喝玩樂、景區景點,但當地的導遊一上車就開始宣講教育,讓我很震驚。」

陶長江雖然清楚有他們海安的老師在寧蒗支教,但導遊和當地人對他們來自江蘇海安的遊客特別尊敬的態度,讓他心裡不免疑問,「支教老師在這有這麼大的作用?」旅途結束後,在海安市教體局的安排下,55歲的他擔任了第十輪海安支教教師領隊,兼任寧蒗民族中學副校長。

帶隊到寧蒗支教之後,陶長江有了更直觀的感受。當地人一聽講普通話,便知是海安老師而顯得非常客氣,「有時候買菜時,價格都要低一點」。陶長江滿臉自豪地說,在聊天談到之前的海安老師時,當地家長對海安老師的那種深厚感情溢於言表,「我給我老婆說,這次來寧蒗支教是值得的」。

與陶長江一同前來的,還有來自海安市曲塘中學的謝友軍。他現在是海安4班(高二年級)的班主任。謝友軍說,他是通過自己報名後測試被選拔過來的物理老師,在支教之前,他沒來過雲南,只知道雲南的山清水秀、風景宜人,但剛到寧蒗時,因為海拔的緣故,他爬坡喘不過氣,孩子們在操場跑操他無法跟隨跑步,「現在已經適應了,我可以跟著跑兩圈」。

讓謝友軍感觸深刻的是,寧蒗的孩子淳樸懂事。謝友軍說,班上有一個家庭貧困的小孩,他們海安老師經常資助,孩子拿著資助的錢回去給爸爸看病。記得有次班會,孩子提出學習辛苦太忙,回去給爸爸媽媽做頓飯都沒時間。終於在一次回家時,孩子做了粉皮,回校時給海安老師每人帶著一份。「那天中午孩子跑到辦公室,說她自己做的粉皮,讓我們不要嫌棄,說著說著她一下眼淚出來了,後來我吃著也蠻感動,我覺得這個小孩挺懂事的。」

梅德均是海安立發中學的老師,2018年暑期時支援寧蒗,現在是海安3班的班主任。梅德均說,「海安班」的學生大多數家境困難,跟外界接觸的機會太少,看起來樸實,接受的基礎教育差,普通話說不利索,運算能力相比海安的學生差一大截,但從高一一直帶到現在高三,孩子們學習用功,晚上自習到11點半以後,你叫他們走,他們都不一定走。「我的愛人是公務員,來不了寧蒗,我的孩子已經上大學了。我既然來了,對人家小孩也要有個交代,我覺得很值得過來一趟。」

唐義凱也來自海安市曲塘中學,2019年8月擔任了「海安班」的班主任。唐義凱說,因為此前「海安班」的成績斐然,他剛到寧蒗時有壓力,但作為一個老師,他憑著良心吃飯,沒有想著創造什麼樣輝煌的成績,只想著怎麼把學生教好,以最樸實的心理,修補空檔期的課程,這也保住了寧蒗的優勢生源,避免了此前優秀學生外流的現象,「食堂裡沒飯吃,就我們海安班的人在上課。」功夫不負有心人,2020年高考時,他所帶的班級成績斐然,他的學生取得了麗江市第一名、雲南省第59名的成績。

連續10批次支教教師總共216人,支教285人次。陶長江說,這些支教老師們除了生理方面一時難以適應當地環境,遠離親人和家庭的精神上痛苦更重,「舉目無親,思鄉之情也重,雖然海安不缺木材了,我們為什麼還來?原因很簡單,寧蒗需要我們。」

「寧海之約」堅守了32年,累計為寧蒗培養初、高中畢業生兩萬多名,輸送大、中專考生1萬多名,培養出9名麗江市高考第一名、6名麗江市中考第一名。

2020年9月,江蘇省委宣傳部在南京舉行發布會,授予海安市寧蒗支教教師群體江蘇「時代楷模」榮譽稱號。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東西攜手桃李芬芳 32年堅守鑄就山海情緣 海安市寧蒗支教群體獲...
    東西攜手桃李芬芳 32年堅守鑄就山海情緣 海安市寧蒗支教群體獲江蘇「時代楷模」榮譽稱號  9月7日,江蘇省委宣傳部授予海安市寧蒗支教教師群體江蘇「時代楷模  雲南省麗江市寧蒗彝族自治縣是國家級貧困縣,這裡山區面積佔98%,全縣20多萬人口,有彝、漢、納西、白、苗等12個民族。1988年之前,全縣沒有一人考取本科。自當年起,江蘇海安、雲南寧蒗兩地結對開展東西部教育扶貧協作。32年來,10批、281人次海安老師不僅培養了許多大學生,更激發起當地少數民族群眾那股奮然為之的精氣神,帶動了當地經濟和社會發展,促進了各民族的團結進步和全面振興。
  • 《從長江的盡頭回家》自雲南省寧蒗縣啟程 宗庸卓瑪、楊昆助力家鄉...
    首期節目聚焦雲南省目前尚未脫貧的寧蒗彝族自治縣,在這裡,宗庸卓瑪、楊昆、彭宇、謝安然一行四人一方面將探尋茶馬古道的彭宇一行遍尋寧蒗特色物產精心籌備雲南好物推薦專場《從長江的盡頭回家》首期來到寧蒗縣,寧蒗縣是雲南省麗江市下轄之一,俗稱「小涼山」,是一個多民族的山區內陸縣,漢族、彝族、
  • 最後的脫貧戶|寧蒗農民有了縣城的一套房,「感覺像住賓館」
    2018年12月,一期的小康家園和二期的河濱家園分別建成,開始搬遷,2019年11月,三期的幸福家園建成後搬遷。吉火布國、胡順英這些貧困戶,他們來自不同的鄉鎮、不同的村子,在寧蒗縣城的安置小區組建新的社區。
  • 2020年海安春晚精彩呈現
    現場現場直播展現了支援新疆的先鋒隊、在寧蒗教書的教育家們的執著和奉獻,以及為大愛和「文明海安」奉獻愛心的海安各界人士深受觀眾感動。關於《戈壁灘上「海安村」關於「寧蒗海安班」採訪《大閱兵中的「海安警花」採訪「國際記憶大師」張穎,一站到底高峰決賽冠軍陳開場舞《歡歌賀新春》孩子們跳舞《「鼠」你快樂草圖《回家過年》現場歌曲表演《媽,我回來了》歌曲表演《真的好想你》二重唱《我們都是追夢人》
  • 南通海安破解企業用工難題:赴外招聘點對點
    這是記者探訪海安人才市場後的第一感受。4月1日上午,海安率先在南通開啟首場線下招聘會,40家規模以上企業進場招聘,提供就業崗位1487個,入場求職人員絡繹不絕。「前期,我們在市人社局的幫助下赴陝西招聘了40多名工人,但用工缺口還是很大。希望抓住人才市場開市的機會,儘快招滿一線生產工人,滿足新項目開工需求。」
  • ...的盡頭回家》雲南站暖心結束 「海安舅舅」師生重聚引宗庸卓瑪...
    《從長江的盡頭回家》雲南站暖心結束 「海安舅舅」師生重聚引宗庸卓瑪落淚 2020-10-18 15:30:02 中國娛樂網
  • 江蘇省海安高級中學國家級獎牌的鑄就之路
    日前江蘇省海安高級中學從全國精神文明建設表彰大會上捧回「全國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先進單位」獎牌>「全員育人」、「全程育人」、「全面育人」,多年來,江蘇省海安高級中學積極開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實踐活動,在潛移默化中提升學生品格。
  • 離別是為了更好的重逢 鄭盧結對幫扶支教教師「畢業」了!
    一大早,他和同事劉輝便驅車前往三門峽市盧氏縣官坡鎮,這是同校教師李淑瑜、顏寶玲支教的地方,而這一天是接兩位老師回鄭的日子。炎炎夏日,山路顛簸,九百公裡的路程對於四人來說其實算不上什麼。觸動李淑瑜、顏寶玲的是這樣一個事實——自2019年5月至2020年7月,歷經14個月的鄭州63中對口盧氏縣官坡鎮第二初級中學的支教活動將告一段落。
  • 寧蒗縣「7·19」特大搶劫案偵破始末
    下午1時許,趕到犛牛坪的追捕組在摸排過程中得知,在追捕組於當天早上查找阿西史布時,在舅舅家躲藏了兩天的阿西史布得到了舅舅的通風報信:「公安局到處在找你,你還不快跑。」聞聽此消息後,阿西史布如喪家之犬迅速向深山老林中逃遁。
  • 疫情如令 擔當如鐵——海安城管局在「戰疫」中檢驗初心
    疫情如令 擔當如鐵——海安城管局在「戰疫」中檢驗初心 來源: 海安市城管局 發布時間:2020-02-21 字體:[ 大 中 小 ] 當前,在阻擊疫情的戰鬥中,海安市城管局將「人民城管」這一黨建品牌化為最熾熱的初心,將疫情防控視為最緊急的命令,用擔當兌現誓言,用「戰疫」檢閱初心。疫情發生以來,海安市城管局全體人員放棄休假,以科學防控、聯防聯控為原則,全面摸排、全線挺進,爭分奪秒與疫情賽跑、全力以赴紮實推進疫情防控工作。
  • 霍城:召開援疆支教教師歡迎座談會
    5月11日,霍城縣縣召開援疆支教教師歡迎座談會,縣委副書記、江陰援霍工作組組長顧文浩出席會議並講話,副縣長李雅琴,32位援疆教師和教育局及各受援學校負責人參加會議。  座談會上,縣委組織部宣讀了支教教師任職文件,支教老師代表和受援學校負責人分別進行了發言。
  • 「直播預告」雲嶺脫貧攻堅總決戰 · 寧蒗生態扶貧繪藍圖
    寧蒗針對產業散、小、弱的特點,勞務輸出80993人,是雲南省勞務輸出的示範縣。同時著重發展生態扶貧,重點保護了一批特色村落的特色民居,全縣人居環境提升效果顯著。距離瀘沽湖15公裡的紮實村是一個典型的母系氏族村落環境清幽原始樹林保護完好村裡傳統的木楞房四合院依樹而建村裡72戶人家分散在原始樹林中紮實村的文書鼎雅魯汝是一個返鄉創業的青年帶頭人,用生態、環保、傳承和發展民俗文化的理念經過多年努力走上了致富之路,讓村民看到了生態民族文化旅遊發展的成功模式,也讓外地人體驗到了摩梭母系大家庭深厚的感情基礎和真實的生產生活風貌
  • > 海安要聞
    發揮黨建優勢 護航高質量發展 來源: 海安日報 發布時間:2020-11-26 字體:[ 大 中 小 ]   11月25日,市委書記顧國標率領市委辦、紀委監委、組織部、宣傳部、統戰部、政法委、民政局等部門單位負責人開展2020年區鎮街道黨
  • 不 忘初心 燕京啤酒40年探索之路
    成立於1980年的燕京啤酒,從小到大,從地方集團成為了全國跨地區集團,今天的燕京啤酒在世人面前展示了一個響噹噹的民族品牌的風採。由全國性集團向國際化集團發展,此時的燕京啤酒也走過彼時「微而小」之路。回顧燕京啤酒40年間的5次轉身,每次都是一場挑戰和機遇並存的探索之路。
  • 不忘初心 燕京啤酒40年探索之路
    成立於1980年的燕京啤酒,從小到大,從地方集團成為了全國跨地區集團,今天的燕京啤酒在世人面前展示了一個響噹噹的民族品牌的風採。  由全國性集團向國際化集團發展,此時的燕京啤酒也走過彼時「微而小」之路。回顧燕京啤酒40年間的5次轉身,每次都是一場挑戰和機遇並存的探索之路。
  • 龍崗教師支教說 | 支教,不談詩和遠方,還有溫暖與愛
    他們是龍崗教師他們也是支教教師2019年9月他們奔赴海豐、河源、陸河等廣東各地支教一年轉眼間,一個學期即將過去時間過半,年關將至讓我們來認識他們聽聽他們談談有關支教的溫暖與愛陳國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