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旅遊拍攝&vlog設備踩坑經驗手記,平民向

2020-12-14 K星數碼站

聊聊拍照和vlog這件事

這是我最近一次旅遊中攜帶的我認為極限單人可以攜帶的拍攝+vlog設備合集。

其實這套組合方式並非特別順手。

這套組合裝備包含了以下設備:

奧林巴斯EM10-MARK3微單相機,三支鏡頭是12-40 2.8 Pro,17 1.8以及75 1.8。

金鐘UT-53反折三腳架。

智雲M2小型穩定器。

大疆口袋靈眸+波輪+無線+延長杆+三腳架+轉接麥克風套件。

鐵三角AT9911麥克風。

大疆DJI Mavic air無人機。

不知名品牌轉接吸盤。

柏靈P1 LED補光燈。

iPhone 11 Pro。

背包肩帶運動相機/口袋雲臺固定設備。

旅遊拍照設備這件事

拍攝設備上,手機已經徹底打敗了數位相機和部分單反,甚至開始蠶食各類微單的市場。

現在絕大多數消費者出門會首選手機,其次才是黑卡這類大底卡片機,只有對拍攝有熱愛的消費者才會考慮微單,甚至全畫幅單反。

我個人也放棄了全畫幅單反的攜帶念想,主要真的是太重了,就算是全畫幅微單,鏡頭群依舊非常重,除非你是自駕遊或者單純為拍攝而出行。

就用我手頭這套奧林巴斯組合為例,這套組合整體重量可能還不及全畫幅單機身的重量。

出門在外越輕便越舒,鏡頭群除非你是真的在意非常在意畫質,天涯頭是必備的。

視角從24mm起步,比如我選擇的是奧林巴斯的12-40,等效全畫幅的24-80,除此以外再加一支定焦頭,基本就OK了。

這是佳能的24-70 F4,一支我特別喜歡的輕便全畫幅標準變焦鏡頭,對比旁邊的奧林巴斯12-40 F2.8,體積上和重量上就不在一個級別上,光圈上還差了兩個級別,儘管在虛化能力上M43欠缺,光圈進光量可是實打實的。

12-40出片樣張,有後期。

真的勇士,才會考慮又笨又重的全畫幅體系去旅遊,畢竟你不是單純為攝影出行。

索尼A6400、富士XT30、佳能M6 Mark2都是現階段,價格適中,兼顧拍照和視頻的好機器,重量上也是相當輕便。

旅遊中比較推薦等效35mm這個焦段的鏡頭,當然這是看個人習慣,奧林巴斯我選擇了17 1.8這支,等效焦距為全畫幅的34mm,1.8光圈進光量還行,勉強可以算入門級大光圈定焦頭。

按照我之前拍攝經驗,等效35的定焦頭適合旅遊夜晚掃街,而我其實更多原因是想嘗試除了運動相機、口袋靈眸外用相機來拍視頻是否可行,而17 1.8是為數不多可以在智雲M2穩定器上配平的鏡頭之一。

這是我的全畫幅鏡頭群和M43鏡頭群對比,而全畫幅的幾個鏡頭,除了50 1.8STM比較輕便,佳能的17-40和24-70都是F4,重量也依舊比2.8光圈和12-40重很多。

所以平時出去旅遊,基本我都不考慮全畫幅,之前也不是沒帶過,我最高的記錄是一個人帶著美能達膠片機、一款比較常見的國產三腳架、佳能全畫幅相機加三個鏡頭,基本上一天走下來就快累癱了。

幾年後的今天,我一直在做減法,直到vlog的興起,我又開始酌量增加設備,力求最大平衡。

對於旅遊用戶來說,大部分人只會考慮超廣角和廣角端的設備,而忽略中長焦的設備,但是前者其實現在完全可以交給手機,現在從安卓到蘋果,基本上都會配備一枚超廣角鏡頭。

長焦鏡頭是等效全畫幅85以上的鏡頭,旅途中長焦鏡頭拍攝的畫面不會太多,但是長焦拍攝帶來的空間壓縮感是手機和天涯鏡帶不來的感受,

比如我這支75 1.8的M43鏡頭,等效焦距是全畫幅的150MM。

壓縮空間的這支長焦鏡頭,可以拍攝人像,也可以拍攝風光。

這三張都是長焦拍攝,壓縮感和標準變焦定焦鏡頭都有很大的提升。

雖然出片比較少,但是我很喜歡這支鏡頭。

三腳架雖然比較有爭議,但是我還是建議微單用戶、大底卡片機用戶考慮金鐘ut反折系列的入門型號。

我目前這支是金鐘ut53,這支三腳架雖然重量上已經比較輕便了,但出門旅行還是嫌棄有點重,畢竟買這支三腳架的時候還考慮了全畫幅機器,UT53的承重是足可以支持全畫幅相機加標準變焦恆定大光圈鏡頭的,也就是說,如果你是微單用戶,ut43和ut43mini都足夠承載一切了,而這兩支三腳架重量都在1kg左右,最關鍵是反折後可以塞進20寸行李箱和背包裡。

金鐘UT鋁鎂合金系列適合手頭不寬裕的旅遊用戶,另有一套碳纖維版本,但是國內主流電商品牌沒見過,售價也是幾倍於鋁鎂合金版本,當然你不差錢那就無所謂了。

輕裝上陣不意味著要放棄一些設備,三腳架最大的用途就是合影自拍,以及拍攝星軌、延時,以及堆棧拍出ND濾鏡長曝的效果,在懂點拍攝技術的驢友中,三腳架是不可替代的。

在我多年前還是個窮學生的時候,最大的樂趣就是用三腳架配合一支便宜的35定焦,利用堆棧、全景合成、HDR拍攝幾十張乃至幾百張照片,配合PS去實現長曝,解決人多,佳能傳感器沒有寬容度、沒有超廣角鏡頭的一堆問題。

我還準備了一個LED補光燈,準確說是B站UP主們種草的燈。

柏靈P1 RGB全彩補光LED燈。

密密麻麻的說明,基本上也可以了解這支燈的所有情況了。

帶燈的需求其實還是要看個人,我個人先來說說這支燈的一些情況。

做工很不錯,畢竟是金屬材質。

配件也比較有誠意。

拍攝微電影的話可以提供一些特殊燈效,具備色溫調節。

補光範圍比較窄,但是亮度相對還是比較足的。

支持快充,顯色指數非常不錯。

Type-c接口,另外這支燈的支架是我選擇的主要原因。

任意角度變形的支架,一大堆標準螺紋接口。

名副其實的口袋燈,比較小巧。

但是不支持作為移動電源輸出。

最後一點是性價比有些那麼不足。

所以燈你相對可以拍夜景人像作為簡單的面部補光,比如為你女朋友,也可以拍攝美食的時候作為一個補光源,或者vlog外出的時候所用。

我個人感覺旅遊中我錯買了這種類型的設備,在家裡我可能拍攝靜物的時候混合閃光燈、家用LED燈以及這支補光燈,但是日常我帶出去很少用,也用過那麼一兩次。

LED吸頂燈、明基檯燈、P1補光燈、以及閃光燈組合的混合光環境拍攝的照片。

當然作為補光燈它是優秀的,輕便、高強度輸出、快充,都是優秀的因素。

這套組合方式完全不重,甚至可以說足夠輕便,不過應該很少有人這麼用。

這支燈並非不可替代,旅遊使用概率偏低。

vlog拍攝設備不完全分享經驗

畢竟vlog拍攝手法和剪輯上我只能算學徒級別,畢竟還在學習中,對於vlog這種題材來說,拍視頻要遠比拍照片麻煩的多,這裡就拋磚引玉聊聊我拍攝素材使用中的一些不完全體驗。

我目前主力拍攝設備是大疆的口袋雲臺,osmo pocket。

這是一臺我吐槽了很多,卻不得不承認,這是我目前離不開它的設備,儘管槽點很多,可是在二代雲臺出現之前,沒有可以完全替代的拍攝設備。

先來說說我對它的一大堆吐槽點:

1、鏡頭視野太窄,這臺雲臺相機的鏡頭等效焦段只有28mm,而我能接受的最窄焦段是至少24mm。

2、配件比較失敗,除了波輪還有點用處,但是也不是特別好用,這個我要詳細去說說我購入的這些配件,包含原廠和副廠。

3、沒有HDR,是的,導致我後期在那些不是很抖的情況下用iPhone 11 Pro替代,畢竟後者有光學防抖,有480p的慢動作升格拍攝,有強大的HDR,也有4k 60p,畫質也比pocket強悍很多,poket的畫質和iPhone X差不多是一個級別的,甚至可能還要差一些。

4、120幀慢速拍攝應該是不能自動對焦的,而且是裁切拍攝,裁切幅度非常高,畫質下降也厲害。

5、另外有一點是目前所有便攜拍攝設備的通病,那就是不太方便加持ND減光鏡,我關注了下目前所有的手機廠商關於攝像頭的技術,倒是只有1+推出的變色攝像頭玻璃可以作為減光技術。

為什麼減光我那麼關注?

這要涉及到視頻拍攝中的快門的問題了,視頻拍攝中快門數一般為幀率的兩倍,低於這個數值會造成畫面跳幀,而數值如果太高的話,每一幀都是清晰的,沒有自然模糊,人眼看起來會很奇怪,這也是為什麼絕大部分電影的拍攝幀率為24幀的原因。

這些問題也是我幾個月前開始系統學習拍攝vlog才了解到的點,針對普通消費者的這些設備自然不會去考慮這些情況。

來了解這幾個槽點。

鏡頭視野這個事,要辯證看,畢竟大疆推出的這個產品線,其實立項比較早,口袋雲臺剛出諜照的時候,我以為是Mavic air那顆24mm鏡頭,但其實並不是。

這顆鏡頭不自拍,拍拍室外還是沒有太大問題的,但是出去玩不帶點自己的視頻,有點說不過去,相比之下運動相機的超廣鏡頭要好用很多,基本上你手持加個小三腳架就能全部收納進去。

我坐直升機的時候,osmo pocket視野太窄,完全沒辦法拍攝室內狹小的座艙,只能用iPhone 11 Pro那顆等效13mm的超廣鏡頭拍攝。

用iPhone 11 Pro記錄的超廣角直升機內視野。

沒有HDR,固件也沒見到相應的升級,而大疆後出的osmo action都具備這個功能,實在是不應該。

不說大光比條件下了,就是順光有時候都沒辦法拍攝,無奈只能用iPhone 11 Pro去替代。

120幀慢動作無法自動對焦,這個在相機領域,佳能也是同樣的毛病,不能自動對焦其實還算問題不大,畢竟升格拍攝可以預先對焦,而且拍攝時間都很短。

但是裁切拍攝畫質真的很差,只能在朋友圈發發視頻。

白天光線不錯的前提下可以接受這個畫質,升格拍攝用的概率也並不高,這張GIF是蹲在地上定點拍攝。

大疆的無人機120幀慢動作拍攝同樣是無法自動對焦和裁切的(Mavic 2 Pro 120幀慢動作拍攝),畫質也比較差,我目前嘗試的Mavic air和Mavic 2 zoom都是通病,不知道2 Pro上有沒有改進。

重點來聊聊這些配件。

我購買這些配件之前也看了相應的評測,只能說,實用度上誇大了一些,其實有些並沒有那麼實用。

口袋雲臺之所以加了那麼多配件,就是因為為了儘可能做小,所以無線模塊外置,波輪外置,麥克風接口取消。

無線模塊外置這個想法真的是……

但是也蠻能理解的,只是其他運動相機倒是從沒見過外置無線模塊吧?同樣也是小體積。

但是無線模塊還真的是比較實用的配件,比如你拍攝延時的時候,用手機去設置要方便很多。

波輪也是實用的,但是波輪換成搖杆不更方便麼?大疆自己的延長杆上控制按鍵就是換成了搖杆,操作明顯更討人喜歡。

轉接麥克風套件,直挺挺一個玩意,我就放一張圖吧。

是不是挺怪異的?而且也並不好用。

所以我後期拍攝也放棄了轉接鐵三角麥克風,為什麼呢?因為口袋雲臺搭配無線模塊和延長杆後根本無法兼容麥克風套件以及鐵三角麥克風,無線模塊多出的Type-c接口應該只具備充電功能。

最後是延長杆。

這個玩意怎麼說呢,如果你只是想通過它來實現自拍,我的建議是,不,要,買。

雖然整套設備並不重(前提是你沒上手機),只是為了自拍買大疆的osmo action不香麼?也是拿出來就可以用的。

延長杆只適合當一個小型搖臂用,這點倒是相當實用,畢竟搖杆要遠比波輪更好用。

延長杆很費電。

我找了一圈,貌似官方是說有電池的,通過osmo pocket為其充電,但是你用了這個延長杆後,電量掉的刷刷的。

另外你想當搖臂用的話,需要裝手機,然後這個重量就有點微妙了。

整套設備太重了。

官方配件我只建議買轉接、無線和波輪,

第三方配件我買了幾個,感覺還行。

比如吸盤,這個我就在飛機上吸附拍了一個延遲視頻,汽車上的話因為Z軸抖動太厲害,拍攝延時視頻成功率比較低。

背包肩帶運動相機/口袋雲臺固定設備只適合運動相機,口袋雲臺還是視野窄的原因,並不適合。

三腳架還是挺有用的。

吐槽歸吐槽,理性點說,osmo pocket還是挺方便的,我換了個第三方的收納盒,可以連同波輪一起收納丟在口袋裡,真正做的想拍就拍,三軸機械雲臺的加持,不是做算法的電子防抖能比擬的,無論是狗8還是大疆自己的action,暗光下防抖基本就抓瞎了,而機械雲臺並不會。

支持4k 60幀拍攝,用4k拍攝,後期輸出1080P素材是為更好的銳度,以及後期做防抖、做二次構圖也有足夠的畫面可以裁切。

比如光線好的場景下口袋雲臺可以拍攝升格增加vlog的文藝範。

又比如在喵星人快速緊逼的場景下,能跟隨拍攝,不過這個場景拍攝的時候固件比較早,對焦有點慢。

又比如輕鬆拍攝延時,自動生成可用素材。

所以口袋雲臺雖然槽點很多,但是我還是很喜歡用。

不過到這裡不得不稱讚一下iPhone 11系列,真的是超乎我意料的好用,蘋果想做vlog設備的野心不言而喻。

拍照長曝算法很優秀,光學防抖組件工作也很優秀,HDR控制優秀,480幀慢動作優秀,13mm的超廣鏡頭,拍攝4k素材的時候還方便二次構圖,相應視頻剪輯軟體裡做做防抖,視角依舊可以做到超越18mm廣角的存在。

其實一個iPhone 就可以完成絕大多數vlog拍攝畫面了。

如果對畫質有要求,現階段只能上微單,比如富士和索尼的系統,不僅能拍照,視頻能力也是非常優秀。

我還購入了巔峰設計的相機背帶,這個產品對於出門只帶一個相機,兼顧拍攝視頻和照片的機器非常有用。

巔峰設計的亮點在於快拆核心,拍照需要肩帶方便攜帶,視頻需要快速取下肩帶上穩定器。

因為是美國眾籌品牌,價格偏高,我會知道有不少人會說買個國產版本的,在自己能力之內,能儘量支持原創版權還是儘量支持吧。

巔峰設計的產品很多都很對我胃口,只是目前來看,只能少量更新了。

最後聊聊無人機和雲鶴M2穩定器。

大疆目前的無人機中,只有御系列方便旅遊帶出。

有條件自然是選擇最佳畫質的御2 專業版,具備D-LOG,具備1英寸底的御2航拍更專業。

目前最方便攜帶的是大疆的御 mini和御air兩款,這兩款都可以輕鬆丟進雙肩包裡。

無人機屬於小眾vlog設備,畢竟現在無人機管控嚴格,國內可能還好一些,國外很多地方甚至連無人機都不可以攜帶,比如俄羅斯全國禁飛。

航拍於紐西蘭,大疆Mavic air。

航拍於溫州洞頭島,大疆Mavic air。

航拍於麗江某條路上,大疆Mavic air。

航拍於皖南某處,大疆Mavic 2 Pro。

航拍於合肥紫蓬山區,作為日常vlog和其他素材一起剪輯。

航拍鏡頭更多是作為全局的一個補充,不需要太多,有兩三個鏡頭就是點睛了。

智雲M2穩定器。

其實可以理解為索尼專用穩定器,因為這臺穩定器最匹配的設備就是黑卡和索尼A6000系列微單。

其他設備當然也可以上M2,在承重範圍內,機械雲臺還是可以完整擔起穩定的任務。

因為是為平頂的A6000系列微單設計,所以一切具備軍艦頂部的微單會受限制。

因為一切都是以小為基準,所以機臂比較短,對鏡頭比較挑剔。

這臺穩定器我其實還是挺滿意的,雖然旅遊中沒派上用場,但是至少是易於攜帶的,重量輕便,唯一讓我不滿意的就是它的移動延時需要連接APP使用,而且必須是官方支持的相機才可以匹配。

奧林巴斯相機內置了星軌拍攝程序,理論上說你只要設置好位置就不用管它了,所以如果配合一隻手動輕便大光圈定焦,是可以實現移動延時的,前提是這個穩定器可以獨立開啟延時拍攝功能。

智雲M2不能獨立使用,倒是另外一個牌子的小型穩定器可以獨立開啟移動延時拍攝功能,前後設置也很簡單,開啟移動延時拍攝功能-手動直接調整拍攝起始位置-拍攝。

但是考慮到這臺穩定器可以上A6000系列,最大支持適馬30 1.4這支鏡頭。不言而喻最適合帶出去的設備就是索尼的A6000系列微單。

考慮畫質的最精簡拍攝+視頻+穩定器設備就是巔峰設計快拆肩帶+索尼A6000系列+智雲M2穩定器,拍照視頻全搞定。

總結

拍照片,現階段很多微單都可以完美實現,只是看你選擇哪家,以及焦段鏡頭的選擇,但以我個人體驗,標準變焦鏡頭方便,但是出片比較平庸;定焦拍攝不方便,出片少,但是出片水準高。

視頻方面,如果你只是和我一樣入門級別,大疆的口袋雲臺、你手中的iPhone 11系列,都是非常不錯的機器,初代口袋雲臺其實可以觀望,先用運動相機去替代。

口袋雲臺的附件,除了波輪和無線模塊以及拓展套件外,其他的完全可以不用考慮。

而如果你觀望要出點畫質優先的素材,那麼優選富士XT3、索尼6400、佳能M6這些視頻能力比較優秀的機器,其次是1英寸的黑卡和佳能G7X mark3。

畫質優先的機器要考慮上穩定器,所以又是一個增重的選項。

如果你兼顧拍照和上穩定器,巔峰設計的快拆帶是不錯的選擇。

無人機,能帶還是帶,出發前多做功課,沒收無人機是小事,違法當地禁飛政策就是大事了。

相關焦點

  • 拍攝Vlog視頻真的需要用專業的設備嗎?如何理性看待選購器材問題
    聲明:本文章只想給真正需要的人閱讀,過分要求器材的網絡噴子鍵盤俠的一群人請走開,我的文章不需要你來體現我的價值。讀者可以相互監督,共創綠色交流。大濤克裡斯現在網絡上很多人在拍攝Vlog時糾結一個問題,拍攝vlog需要什麼設備?想必困擾了很多的小白同學。那麼未了不讓你踩坑,我和你說一下。
  • 三國志戰略版攻略S4賽季平民玩家開荒這4個坑不要踩
    大家好我是零氪玩家-花席,上一篇講了平民如何用36-48小時開荒7本後,有的小夥伴成功7本了,有的踩到坑裡面失敗了。花席從5.10日開荒到5.14日早上開了6級野地,S4賽季的開荒終於結束了。我個人觀察發現野地守軍增強對高戰玩家帶來的麻煩更大,平民玩家只要少踩坑就能平穩的發育,因為1-3賽季時,你能打5-6級地的,高戰已經打7-8級地了,現在平民能打6級野地的時,高戰中只有一小部分只能打7級地,大部分高戰也只敢打6級銅礦,這時高戰和平民的差距實際上縮小了。
  • 新手vlog,拍攝篇
    大家好,我是玲玲,一個生活不息,奮鬥不止的vlogger。願意把自己微小的經驗拿出來分享,讓更多的想要做vlog的人快速的開始,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少走彎路。首先我需要幫助所有的新人去明白一個概念,什麼是vlog?vlog用中文的意思來解釋就是視頻日誌的意思,用視頻的方式來記錄你的生活。
  • 拍vlog相機的購買指南,避免踩坑
    自從歐陽娜娜帶火了vlog以後,網紅博主、明星和素人們都開始拍攝vlog視頻,那麼拍攝vlog到底該怎麼選擇器材呢,小編這裡給大家幾點建議,讓大家避免踩雷,買到不適合自己的相機。一、目前市面上有三款比較火的可以用來拍攝的Vlog的相機,分別是佳能 G7X Mark II、佳能 EOS M6、索尼 RX100M6。美妝博主們最常用的是佳能 G7X Mark II,它也同樣適合臂力小的女性。
  • 分享Vlog以及Vlog的拍攝準備,包括設備、流程
    今天分享Vlog以及Vlog的拍攝準備。Vlog,也叫視頻日誌。Vlog是創作者用視頻記錄生活日常的一種方式,我們也稱這類創作者為vlogger,拍攝主題的話是比較寬泛的,比如記錄旅遊或者日常瑣事都可以。
  • 新人乾貨分享:什麼是VLOG及vlog的拍攝製作
    大家好,我是老王,今天給大家講一下我近期報名西瓜學院學習後,整理的一些關於Vlog的東西,希望可以幫助剛剛接觸自媒體vlog的朋友了解到底什麼是VLOG以及應該怎麼去拍攝vlog。首先我們要先了解到底什麼是vlog:vlog視頻就是一個記錄日常生活的視頻形式,也被稱作視頻博客、視頻日誌。通過小短片將你的生活展現出來。vlog視頻在時長和題材等方面都是沒有限制的,簡單說就是你的一次旅遊,吃的一頓飯或者跑一場步都可以拍成vlog視頻進行分享。」Vlog是近期一種非常流行的短視頻形式,好了,接下來我們進入今天的乾貨分享。
  • 抖音vlog怎麼拍攝技巧教程分享 Vlog是用什麼器材拍的推薦
    現在都在流行拍攝vlog,抖音是一款非常好用的拍視頻軟體。很多小夥伴們都在問抖音vlog怎要怎麼拍,下面小編分享抖音vlog的拍攝技巧教程以及拍Vlog的使用器材推薦。  2、GOPRO:  比起雲臺相機Gopro除了小巧方便攜帶以外,廣角是它最大的不同,良好的防水功能,能在水下也同樣拍攝出清晰流暢的視頻。低光性能和夜景拍攝模式讓相機能在夜晚也表現出超強的拍攝功能。還擁有HyperSmooth超強防抖,先進的圖像穩定性能,能夠輕鬆的拍攝出平穩的錄像。Gopro還設有聲控裝置,簡單的聲控命令即可操控Gopro,更加適合運動旅遊愛好者。
  • 歐陽娜娜vlog圈粉無數!超火的vlog拍攝其實很簡單!
    什麼我聽到有人在說脆皮鴨文學?Fine…明明是看歐陽娜娜的vlog好嗎!!首先來給你們解釋一下什麼是vlog。vlog就是記錄作者的個人生活日常,主題非常廣泛,可以是參加大型活動的記錄,也可以是日常生活瑣事的集合。你們可以理解成通過拍攝視頻的方式來記錄自己的日常。
  • vlog短視頻博客需要用什麼拍攝設備和後期剪輯軟體?
    最近有很多朋友問我這個問題,普通人都是沒有什麼特長也不專業,我的建議是做vlog(視頻博客)。採用這個方式記錄你的生活就好了,比如你是一位寶媽那你可以分享關於育兒相關的小知識,怎麼帶寶寶也可以積累一批准寶媽或者寶媽粉絲。比如你是大學生你卻沒有職場經驗,你可以分享一下你的學習課程方法,以及你對生活的一種態度。比如你是一位清潔工,你可以分享你的垃圾分類的知識。以及記錄你一天的日常。
  • 讓世界安靜 拍攝vlog該花多少錢買收音設備?
    vlog這幾年比較火爆,很多年輕人都喜歡拍攝vlog。其實vlog就是視頻日誌的意思,過去大家都寫日記,如今拍攝設備豐富起來,同時擁有傳播的平臺之後,vlog自然也就成為一種新的選擇。讓世界安靜 拍攝vlog該花多少錢買收音設備?
  • 佳能M6的視頻功能能否滿足我能Vlog拍攝?
    佳能M6的視頻功能能否滿足我能Vlog拍攝?其實我們拍攝vlog人人都說手機可以搞定?話也可以這麼說,但是追求視頻的質量我們還是得從硬體上面下手,像微單的系列產品,索尼A7M3是拍攝短視頻的扛把子,但是對於普通消費者來說,這玩意太貴了,前期拍攝用這個我壓根犯不著呀,所有只能在幾千元的產品下手,今天說M6的原因是它是我用的第一臺微單,但是從拍攝vlog上面來說,已經足夠。
  • 新人如何拍攝vlog?這幾點你做到了嗎?
    最近我參加了「好看視頻創作學院的vlog速成班」,在參加課程學習的這些天裡,結合每位老師所講的重點,優化了自己的視頻作品,也有了一些小小的進步和心得,今天在這裡也想跟大家分享一下。對於很多新手小白來說,如何拍攝vlog是大家關注的核心。
  • vlog拍攝器材及拍攝技巧
    慈恩入駐百家號專業配圖同時我會教大家視頻的拍攝方法和生活的記錄要點等等,可以先在我的主頁裡看看我的vlog是怎麼拍的,下面來和大家說一說我的vlog拍攝技巧:▲拍攝器材1.一部手機/相機註:如果你是專門拍攝vlog的,或是vlog的愛好者,你可以用專業的相機拍攝。
  • Vlog是什麼?Vlogger時英豪分享拍攝技巧!
    拍攝者通常以自己的生活日常為素材,拍攝剪輯後發布在網上和網友分享,最早出現在2012年的YouTube,並隨平臺發展而逐漸興起。人們獲取信息的方式從抽象的文字內容向具體的圖像內容轉化。以內容為長的Vlog成了視頻平臺、甚至社交平臺的必選項,這對於明星和網紅而言,Vlog也成為一種新時髦和新包裝,因為Vlog的創作門檻更高,在內容的打磨上也會更注重畫面的協調性、故事的連貫性、拍攝的審美格調以及剪輯的技能性,各類團隊大量湧入,點燃了大眾對Vlog的好奇與熱情。
  • 青島旅遊錦囊攻略,不用忌諱踩到坑,才是真正的旅遊散心
    旅遊最忌諱的就是踩坑,超級影響心情有木有!所以今天就給大家嘮嘮大真話,青島正確的遊玩姿勢,應該這樣打開!能拍出空無一人的大片,那兒還有全青島最美的海上日落,再者小麥島也不錯,溜溜木棧道,踩一踩清澈的海水,探探海上的情懷小店。青島啤酒名聲不小,來這兒怎麼能不去體驗一番?
  • vlog入門級拍攝者必備設備盤點,開始你的第一支vlog吧
    隨著短視頻平臺的興起,不管是出於盈利的目的,還是單純是出於個人愛好,很多人都想要學習和拍攝短視頻,想法要落地變成現實不僅僅需要愛好,還需要一些相關的設備作為輔助。那麼vlog入門級拍攝者必備的設備都有哪些呢?
  • 一份入門級vlog設備推薦
    之前傳傳向你們傳授了一些vlog的技巧那麼現在有「手藝」但沒「工具」怎麼能行這期傳傳向你們推薦一些好設備作為運動相機的大佬,GoPro是一定要推薦的。·廣角:GoPro拍攝的角度很廣,相當於單反全畫幅9.5-11mm的鏡頭,可以攝入更多的景物。
  • 想要手機拍攝Vlog,你需要準備這些設備
    大家印象中,好的Vlog都是高端設備拍攝出來的。其實,有很多Vlog大神是手機拍攝重度使用者。現在的手機拍攝都不賴,單說華為超感知影像P40系列,都能拍月亮了。善用手機拍攝功能還是能拍出大片的感覺。讓你的視頻更加穩定流暢,穩定器是必備的設備。穩定器選擇要考慮它的小巧便攜、防抖性能、使用方便等。另一個就是音頻,需要好的收音建議外接一個麥克風,因為拍Vlog免不了有旁白解說等需求。
  • 網紅Vlog拍攝神器!輕便好畫質,佳能G7XmarkIII視頻拍攝分享
    大家好,我是老暫。作為一個每天都要和相機打交道的人,身邊的很多親友、家人經常會問我該如何購買相機,今天我就借這個Vlog給大家講講購買相機時需要重點關注的性能,就拿我最近入手的這款佳能相機G7 X Mark III,人稱網紅vlog神器。簡單的操作邏輯,輕巧的體積,優秀的畫質,多種拍攝模式足夠讓攝影小白成功出片,記錄日常生活!
  • vlog是什麼意思,拍攝vlog現在很火,我們如何拍攝好日常vlog
    現在日常生活中我們都會聽到有人提起vlog,那麼vlog是什麼意思那,我們如何拍攝好自己的vlog,一起來看一下把!現在國內或者國外很多平臺都提供vlog服務,在拍攝分享日常vlog視頻的同時,很多平臺也會給優秀拍攝者帶來一些收益,那麼我們如何拍攝好自己的vlog,為自己增加一份副業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