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六年級上冊數學期末測試卷+答案,有些「孿生」題需要注意
答案:
一、填空題
1.5 4.8 2.10 15 25 0.4 四 3.扇形 4.13\5 5.3:4 4:3 6.2.5 2 7.2:1 8.50 400 9.45 10.6 9
二、判斷
×√√××
三、選擇題
三、BABCB
四、計算
1. 0.39 16\25 5 15 36\5 1
2. X=1\4 x=28.2 x=40\47 x=70
3. (1)周長:3.14×6+8×2=34.84(CM)面積:6×8-3.14×(6\2)=19.74(CM)
(2)周長:3.14×(10+2)+3.14×10+3.14×(10×2)-3.14×(2÷2)=31.4(CM)
五、操作題
1.略
2.(1)六(3) 52 六(2) 47;(2)72 76 5.3 (3)35.1
六、解決問題
1.周長:3.14×40=125.6(CM)=1.256(m)
100×1.256=125.6(m)
6.28×1000÷125.6=50(分)
2. 本學年:1500-136+200=1584(人)
增加:(1584-1500)÷1500×100%=5.6%
3.20÷(1-1\3-1\2)=120(棵)
4.定價:(215+125)÷(20%-10%)=3400(元)
進價:3400×(1-10%)-215=2845(元)
5.384÷4=96(CM)
長:96×3\(3+2+1)=48(CM)
寬:96×2\(3+2+1)=32(CM)
高:96×1\(3+2+1)=16(cm)
表面積:(48×32+48×16+32×16)×2=5632(CM)
數學比較特別的地方是有些知識比較接近就好像雙胞胎一樣,如果不好好區別它就會成為認識的盲點。
就這份試捲來說,第一大題第一小題「4比()少20%,()比4多20%」就是一道孿生題,這是一道「比」的數學問題,而「比」從一年級開始孩子就開始接觸。
一年級孩子知道的是兩個數進行比較,那麼就是大數減小數,如4比5少多少?或5比4多多少?不管比多還是比少,都是用大數減小數。
到了二年級「比」的數學問題變成「求比一個數多幾或少幾的數是幾?」這就是一年級「比」的數學問題的逆思考。
按理孩子接觸了這麼多「比」的問題,對比應該是很清楚的才是,但是到了六年級,孩子開始接觸分數,「比」的問題與分數結合的時候,孩子又開始區分不開了。
因此如何區分呢?
涉及到分數數問題的,首先都要找到單位一,如「4比()少20%,()比4多20%」,其次就是知道少佔單位一的幾分之幾,就是比單位一少幾分之幾;反之多幾分之幾,就是多的佔單位一的幾分之幾。
所以「4比()少20%」,4比()少1\5,根據數量關係,可以列成方程,(x-4)\x=1\5解方程,可以用比的基本性質來解,x=5;
「()比4多20%」也可以列成方程(x-4)/4=1\5解方程,可以用比的基本性質來解,x=4.8;
要理解這些題目,就是要知道先把兩個相減,再算少的佔單位一的幾分之幾,才是少幾分之幾。
其次就是「量」與「率」的區別也是一對孿生知識,如「一根繩子長5m,用去它的2/5以後,有用去2/5,還剩()m。」
「量」和「率」如何區別呢?一般就是用單位的是量沒有單位的是率。
其實這樣強調,孩子們也都是不會,原因很多,但是沒有講清是其中最大的問題,量其實就是平均分,而率呢就是分數的意義,也就是佔比問題。
所以這道題應該這樣做,5-5×2\5-2\5=13\5(m).
關於孿生知識,我們既要想區別形近字那樣放在一起比較區分,又要單獨加強訓練以增加自己對這些知識的印象理解,這樣才能更好地掌握他們。
部編版六年級上冊語文期中測試,答案+下水作文,考前自練用
人教版六年級上冊數學第一單元測試卷+單元學習目標和知識點
2020年六年級下冊語文期末測試卷,一份具有時代印記的特別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