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知道,大自然秉持公平的原則,這在食物鏈上體現的淋漓盡致。植物們負責轉化能量,供底層動物採集,更高一級的掠食者則以低一等的動物為食,再加上細菌微生物的分解,形成了一條完美的能量轉化鏈。在自然界中,一隻動物從出生就已經註定,自己將會是哪些動物的盤中餐,誰又將成為自己的食物,大自然就在冥冥中註定了這一切,無情而又冷酷。
在食物鏈的上層,掠食者之間的較量更是如此。
在自然界中,有許多動物本身就是掠食者,以許多動物為食,但與此同時,它們也會隨時變成獵物,供比自己更強大的掠食者享用。這在海洋生物鏈中表現得十分明顯。由於生存環境的原因,海洋中食草動物非常少,在大魚吃小魚的世界裡,你強大,有比你更強大的存在,你就只能成為更強者的食物。
海洋裡的海豹和海獅,本身就是掠食者,它們以各種魚類,貝類甚至企鵝為食,但同時它們自己也是鯊魚和虎鯨的食物。鯨魚堪稱是海洋食物鏈的頂端了,但鯨魚也會被鯊魚、虎鯨等兇猛肉食者視為盤中餐。就算是虎鯨自己,有時候也會被鯊魚獵殺。
頂級掠食者的較量中,個體的成長往往起到更大的決定性因素。
讓我們把目光投向陸地,在東北虎的菜單當中,有40%以上是幼年的亞洲黑熊和東北棕熊。熊類雖然體型龐大,但在敏捷度上並不高,再加上熊的食物比較雜,以一些小動物還有森林裡的果實為食,所以熊面對頂級掠食者的攻擊力其實不高,主要靠防禦和力量應付攻擊,幼年的熊就沒有這個條件了。對於東北虎來說,看到未成年的熊就像看到了一頓大餐,但到了熊成年以後,戰況則發生了逆轉,如果東北虎非要跟一隻成年的亞洲黑熊或棕熊較量,多半會處於下風,甚至被熊幹掉。
老虎之所以是森林之王,就是因為它是森林中其他頂級掠食者的致命對手,不管是豹子,狼還是鱷魚,遇到老虎總是要退避三分,老虎簡直是森林中充滿機會主義、自由主義和浪漫主義的頂級掠食者,任何活物在它眼中不過是一盤菜。
從某種程度上說,自然界頂級掠食者之間的較量反而更像人類社會。而在食物鏈的中下層,動物們從一出生在食物鏈中的位置就被確定下來,只能誠惶誠恐地等著給別的動物貢獻能量,這未免有點讓人掩面嘆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