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姓1955年開國將軍大全:四位上將、三位中將、少將兩位數!

2020-12-17 江西老徐讀歷史

周成王那時封弟弟叔虞於唐,人稱唐叔虞。唐叔虞的 兒子燮繼位後,因唐地有晉水,就改稱晉侯。周宣王之子尚父,幽王時被封為楊侯,春秋晉國滅楊,楊成為晉國羊舌肸[xī](春秋時晉國大夫)的封地,其子伯石以邑名為氏,稱楊氏。

據說最早源於春秋時期的楊國(今山西省洪洞縣),為隋朝、南吳的國姓,主要源自姬姓及少數民族改姓等。楊伯僑為得姓始祖。根據2015年人口普查數據:楊姓總人口有4000多萬,楊姓是繼陳姓後排名第六的人口大姓。

楊姓將星雲集,1955年有20人被授予將軍軍銜,江西老徐將信息整理如下:

楊姓開國上將四人

一、楊勇上將

楊勇,原名楊世峻,湖南長沙市瀏陽縣人,曾任軍委常委(副國級)。

二、楊得志上將

楊得志,湖南株洲人,1980年起,任國防部副部長,解放軍總參謀長,軍委常委、副秘書長和政治委員。

三,楊志成上將

楊志成,貴州省三穗縣人,他是貴州省唯一一位開國上將,也是僅有的幾位參加過南昌起義和湘南起義的開國上將之一。

1955 年楊至成(中)

四、楊成武上將

楊成武,福建省龍巖市長汀縣人,17歲當上團政委。1948年後任華北野戰軍第三兵團司令員,抗美援朝,任志願軍第二十兵團司令員。

楊成武作戰勇猛,戰功赫赫,上級曾誇他為"趙子龍"。1955年被授予上將軍銜。

楊姓開國中將三人

一、楊秀山中將,原名楊木森,湖北省沔陽縣人(現仙桃市洪湖市),1955年副軍級幹部之中,全軍唯一一個授予中將的副軍級幹部。

二、楊國夫中將,安徽省六安市霍丘縣人,1929年參加紅軍,他被譽為最會帶兵的開國中將,1937年將一支農民武裝鍛造成五大虎師之一 ,1955年被授予中將軍銜。

三、楊梅生中將,(1905年-1978年)原名楊勳梅,湖南省株洲市淥口區淦田鎮人,1926年參加國民革命軍武漢警衛團,次年年參加湘贛邊界秋收起義。楊梅生個子很高,遵義會議後曾任警衛營營長,解放後,擔任過解放軍第二十兵團軍長,湖南軍區司令員,廣州軍區副司令員。

楊姓1955年開國少將有十三人

一、楊大易,四川省廣元市蒼溪縣白山鄉車子村人。在14歲還是孩子的光景下就毫不猶豫地加入了紅軍,名字改為了楊大易。1949年任解放軍第38軍112師第1副師長,麾下的334四團2營6連活捉天津警備區司令長官陳長捷。

二、楊世明,湖南瀏陽市金剛鎮山虎村明星片謝家洲,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

三、楊漢林、江西省贛州市興國縣人,建國後歷任華東野戰軍高炮師政治委員、華東軍區幹部部部長、南京軍區政治部副主任、江蘇省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等職。

四、楊永松,1919年出生,廣東梅州市大埔縣百侯鎮侯南村人,1927年冬天,楊永松受二哥楊鶴松影響及環境薰陶,在學校加入了童子團,開始了革命的啟蒙階段。1945年他以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候補代表的身份,參加了在延安召開的「7大」。

五、楊尚高,湖南省平江縣人,1930年參軍,曾任總後勤部學校管理部部長、訓練部部長、後勤學院副院長、總後勤部科技部部長、後勤學院副政治委員。

六、楊尚儒,1903年出生於福建省龍巖市連城縣人。1930年參加工農紅軍,參加了開闢東北解放區的鬥爭和遼瀋、平津等戰役。從司務長做到了空軍後勤部政治委員,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

七、楊樹根、江西省宜春樟樹市人。1930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建國後,歷任廣州軍區後勤部政治委員,廣州軍區副政治委員,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

八、楊俊生、江西贛州市瑞金市葉坪鄉下吳坊村人,1934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解放戰爭時期,任晉冀魯豫第野戰軍第1縱隊1旅旅長、任2野第16軍參謀長。1955年任志願軍炮兵指揮所司令員。曾任,2炮兵司令員、北京衛戍區政委、市委書記。

九、楊銀聲,安徽省淮南市壽縣人,1933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他在南方堅持戰鬥三年,抗日戰爭爆發後,雁北軍分區支隊副政治委員,第5軍分區35團政委。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

十、楊煥民,湖北孝感人,1929年參軍,1949年5月,任湖北大冶軍分區司令員、第4野戰軍第51軍副軍長,曾任蘭州軍區空軍司令員、南京軍區空軍司令員。

十一、楊植亭,安徽六安市裕安區淠[pì]蓮街鎮(街道)人。1929年參加紅軍,建國後任華北軍區後勤部軍需部副部長、部長、北京軍區後勤部軍需部部長。

十二、楊嘉瑞,陝西省鹹陽市興平縣人。1923年參加國民軍。建國後曾任陝西省軍區司令員,蘭州軍區副司令員兼陝西省軍區司令員,軍區顧問。

十三、楊中行,安徽六安人西河口鄉石湖。1930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1955年時任47軍政治委員的他被授予少將軍銜,此後還擔任過瀋陽軍區裝甲兵政治委員,瀋陽軍區政治部。

楊姓1955年後,也有不少人晉升為少將。有多少人?答案是20位。

1955年,楊姓有中將(含中將)以上軍銜的有7人,少將有13人楊大易、楊中行、楊世明、楊漢林、楊永松、楊尚高、楊尚儒、楊樹根、楊俊生、楊銀聲、楊煥民、楊植亭、楊嘉瑞。

1955年後,有20人晉升少將,其中1961年晉升的有楊力、楊卓、楊文安、楊世榮、楊懷珠、楊國宇、楊思祿、楊輝圖、楊棄、楊恬、楊森、楊廣立等12位,1964年晉升的有楊介人、楊以山、楊有山、楊克武、楊虎臣、楊明山、楊家保、楊斯德等8位。

值得注意的是健在開國將軍中有兩位楊姓少將:一個是楊思祿少將,被譽為會飛的將軍,1917年出生於江西贛州市于都縣曲洋鄉,現年103歲(虛歲);另外一位是楊永松少將,他1918年出生於廣東梅州市大埔縣百侯鎮,他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時31歲,是當時最年輕的少將之一。

遼寧唯一吳姓開國將軍吳濤瓷板畫

現在我們的後一輩大多崇拜開國將軍,都希望和將軍們一樣,為國家建功立業,名垂千古,由於歷史原因,大部分開國將軍的相片殘缺不全,如果您有開國將軍的照片或者有喜歡的將軍照片,可提供給江西老徐復原。

開國將軍是姓氏和地域文化中的閃光點,能夠凝聚復興力量,點亮我們時代的精神燈塔,開國將軍們面對多少苦與累,都沒有忘為人民服務的初心,他們立足本職崗位,做出了突出貢獻,是中華民族的精神脊梁,我們要牢記他們的過往,將他們的英姿植入我們的腦海,克服一切困難。江西老徐在瓷都景德鎮等您,也許能幫助到您!

那麼你知道楊姓開國將軍哪個省份最多嗎?可以查看江西老徐此前的文章。

整理這些信息不容易。請為我們楊姓將軍點讚,謝謝!

相關焦點

  • 楊姓2位百歲開國將軍:江西一位、廣東一位;他們當中一位健在!
    根據2015年人口普查數據:楊姓總人口有4000多萬,楊姓是繼陳姓後排名第六的人口大姓。1955年,我國第一次授銜,直到1965年取消軍銜制度,總計誕生了1614位開國將帥,這十年中授予或者晉升的將官,統稱為開國將軍。楊姓有40位軍人被授予將銜,1955年時20人,1961年晉升的楊姓開國將軍有8位,1964年12位。
  • 楊姓兩位健在開國將軍,來自福建和江西,都年逾百歲,他們是誰?
    1955年,新中國大授銜,總計有1061位開國將帥:有10位元帥、10位大將、77位上將、177位中將和807位少將。1956年-1965年有533位軍人晉升為少將,新中國總計有1614位開國將軍。那麼楊姓有多少開國將軍呢?答案是40人。
  • 楊姓開國將軍各省分布:楊姓人口第一大省四川,為何排名較後?
    三:廣東楊姓開國將軍2人,1位是1955年健在開將軍 1、楊永松,廣東梅州市大埔縣百侯鎮侯南村人,1927年冬天,楊永松受二哥楊鶴松影響及環境薰陶,在學校加入了童子團,開始了革命的啟蒙階段。1945年4月23日,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候補代表的身份,出席了在延安召開的「七大」。
  • 1955年12大軍區成立,主要領導都有誰?哪個軍區的開國上將最多?
    濟南軍區總部主要領導中,走出2位開國上將,1位開國中將,2位開國少將。 南京軍區總部主要領導 1955年4月1日,原華東軍區改稱南京軍區,下轄江蘇、浙江、安徽、福建、江西省軍區和區內陸軍軍、防空部隊、公安部隊、炮兵、裝甲兵、工程兵等部隊。
  • 威震中原的皮旅,走出了六位開國少將,有兩位後來又授上將
    這個旅,走出了一位開國中將,他就是旅長皮定均了,還走出了六位開國少將。在全軍,都是不多見的。那麼,這六位開國少將都是誰呢?第一位是皮旅的副旅長,方升普,和皮定均一樣,方升普也是安徽金寨人。因為皮定均的名氣過大,致使副旅長方升普鮮為人知。方升普14歲參加紅軍,15歲光榮入黨,他是一位老革命。
  • 在57位上將中有兩位將軍比較特殊,一位是李克農,另一位是烏蘭夫
    1955年,新中國實行第一次授銜儀式,分別授予元帥、大將、上將、中將、少將等將軍軍銜,以及大校等校官,此外還有尉官。其中被授予少將以上軍銜的將軍被稱之為開國將軍。當然了新中國的開國將軍主要指的是在1955~1965年間被授予或晉升軍銜的10名元帥、10名大將、57名上將、177名中將和1360名少將!
  • 「開國將軍」中,排名第一的大將,上將,中將,少將分別是誰?
    「開國將軍」中,排名第一的大將,上將,中將,少將分別是誰?現在我們國家發達軍事強大。而從建國之初的百廢待興到現在的繁榮也僅僅經過了幾十年。我們現在強大的國家是當時那些在戰場上奮勇殺敵的軍人們換來的。他們戎馬一生,用生命譜寫了今天的成功。
  • 山東「唯一」林姓開國將軍,煙臺人,是與許世友搭檔的開國少將!
    山東「唯一」林姓開國將軍,煙臺人,是與許世友搭檔的開國少將!「根之茂者其實遂,膏之沃者其光曄」,文起八代之衰的韓愈這句名言,正可以形容近年來山東紅色劇目的創作。1938年,八路軍115師冒雪昂然赴山東,以沂蒙山為中心建立山東抗日革命根據地。
  • 2020年還健在的「4位」開國將軍,一位今天離世,享年106歲
    ▲開國大典1949年,天安門城門上「中華人民共和國萬歲,世界人民大團結萬歲」,這一番話代表了我們中華民國站起來了,也讓我們在世界發出了聲音。一直到1955年,經歷著幾年的安排和落實,老百姓的生活基本上穩定了很多,社會很多方面也都走向了正軌。老百姓得到了安撫,這才有時間國家對那些開國的英雄人物進行獎章。
  • 2020年開國將軍僅剩四位健在,他們分別是誰?又是什麼軍銜?
    在新中國成立以後,我國開始對在抗日戰爭期間有著卓越貢獻的人,進行加官進爵,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關於中國的十大開國元帥,他們在抗日戰爭年代為中國的成立發揮了重要的作用。1955年,中國人民解放軍海陸空三軍首次實行軍銜制,共產生了1048名開國將軍。
  • 陳姓開國將軍大全:江西人最多,其次是湖北,其中百歲將軍四人!
    在1614位開國將軍中,陳姓是從元帥到少將都有的姓氏。陳姓有61位開國將軍,這些陳姓將軍中,江西人最多有12位,其次是湖北有11人,第三是四川有八位陳姓開國將軍,筆者注意到:61位陳姓開國將軍,其中四位是百歲將軍,還有一位100歲健在的陳姓開國將軍——他就是來自江蘇宿遷的陳紹昆少將。
  • 曾在朝鮮力挫美軍的陳紹昆將軍逝世,「開國將帥」僅存9位!
    開國少將、原瀋陽軍區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原冶金工業部部長陳紹昆於10月10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9歲△資料圖:陳紹昆將軍在此之前陳紹昆在健在的「開國將帥」屬於比較年輕的而他的離去意味著在世的「開國將星」已不足雙手之數僅存9顆
  • 李姓開國將軍不止110位?準確答案是111位,新增的那位是河南許昌人
    李姓是我國人口大姓,1955年授銜的時候,李姓開國將軍最多,當時李姓有60多位軍人被授予將軍軍銜,而張姓當時只有50多人被授予將軍軍銜。很多李姓人都有這樣的理解:李姓有110位開國將軍,上將6位、中將6位,1955年60位少將和後來晉升38位。
  • 他是我國唯一外籍開國將軍,有雙重國籍,在兩國同時獲少將軍銜!
    1955年-1964年,我國第一次授銜的軍官,有1614人被授予將官軍銜,統稱為開國將帥中,其中有兩個人顯得特別突出。第一個是李貞,她是當時唯一的女將軍;另一個是洪水,他是唯一的外籍將軍。洪水是我國唯一外籍開國將軍,有雙重國籍,在中越兩國同時獲少將軍銜,得到兩國人民的尊敬!
  • 截止2020年7月24日,開國少將還有多少在世?2019年已去世五位
    這也是我國首次大規模的授銜,有元帥十人、大將十人、上將五十五人、中將175人以及少將798人。本來還想在元帥之上設置一個大元帥,最後被委婉地推辭了。後來,還進行過幾次補授儀式。1956年,王建安補授為上將,聶鶴亭補授為中將;1958年,李聚奎補授為上將,賀誠補授為中將。
  • 他山東人,姓林,開國少將;他具備授予上將資格,他是誰?
    他山東人,姓林,開國少將,但他具備授予上將資格,他是誰?從1938年八路軍115師開赴在山東建立革命根據地算起,時光已經走過80多年。即使那時呱呱墜地的嬰兒,都已經到耄耋之年;那時正值青春年少的戰士,存世者至少已經百歲左右。往昔歲月一步步遠去,但歷史使命仍在今天人們的身上延續。北佔東北,南下長江,都主要依靠山東。」
  • 2020年,開國將軍僅剩4位還健在,他們都是誰,現狀如何?
    有元帥、有大將、有上將中將以及少將等等。據統計,一共授予將官1048名,直到1965年,我國一共授予1614名將官。他們都是有功之臣,這些都是他們應得的。但我們知道,歲月不饒人,即便他們很多人用兵如用神,但也無法逃過歲月的變遷。如今這麼多年過去了,無數的革命先輩離我們而去,到現在還有多少革命老前輩健在呢?其中有多少人是被授予開國將軍軍銜的呢?
  • 1955年的授銜中,大將、上將、中將、少將第一名分別都是誰?
    ——卡爾·貝克 在1955年的授銜中,朱德元帥名列十大元帥第一位。朱老總出身於滇軍系統,在滇軍中做過旅長、昆明警備司令員等職務,在滇軍中參加過護國戰爭、護法戰爭、蒙自剿匪等滇系軍閥的一系列戰事。後來,為了追尋革命理想,朱老總離開滇軍,併入了黨,在組織的安排下。先後前往德國、蘇聯留學深造,歸國後在南昌擔任公安局長,並訓練出了軍官教育團,成為南昌起義的領導人之一。
  • 福建這個市厲害:有兩位健在開國將軍,一位108歲,一位107歲!
    福建是有名的將軍省,共有84位開國將軍,全國排名第八。其中有葉飛、劉亞樓、楊成武3位開國上將,郭化若、羅元發、傅連暲等9位中將,以及72位開國少將。福建也是長壽之鄉,在王姓開國將軍中,福建人也是最長壽的。
  • 1955年,解放軍首次授銜,王震的老部隊359旅出了三個獨臂將軍
    1955年中國人民解放軍首次實行軍銜制,按照中央軍委的《軍銜指示》,從「德、才、資」三個方面進行全面衡量,共評出元帥10名、大將10名、上將57名、中將177名、 少將807名。1955年中國人民解放軍首次授銜這些開國將領都為新中國的成立立下汗馬功勞,他們絕大多數曾浴血疆場身經百戰,個別人因傷致殘並不新鮮,有趣的其中三位獨臂將軍都出自原八路軍王震的359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