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6月,霍尼韋爾兌現了之前的承諾,發布了一臺QV64(Quantum Volume,量子體積)基於離子阱技術的量子計算機。
目前,衡量量子計算機性能雖然沒有統一公認的標準,但是業界對IBM提供的量子系統評價指標多有參考。
號稱世界第一的霍尼韋爾量子計算機,一時間沸沸揚揚,連投資界都在物色該技術路線的潛在創業公司。
據量子客獲取的消息,目前計劃做離子阱量子計算的初創公司是北京國開啟科量子公司。在最強量子計算機這個稱號上,霍尼韋爾從6月就開始保持,但好景不長,時隔2個月,基於超導量子計算技術的IBM公司,也趕了上來。
昨日在arxiv.org上更新的一篇文章顯示,研究者們基於超導量子比特的ibmq_ montreal量子計算機系統進行驗證,這是最新部署的 IBM 量子 Falcon處理器,其性能也達到了QV64。
也即是說,」世界最強「量子計算機迎來了第二臺,採用QV指標衡量都達到了64。兩公司之間的產品誰更勝一籌,恐怕就需要更詳細的去判斷細微差別,比如保真度,退相干(Decoherence)以及配套的軟體服務等。
此次驗證的Falcon量子處理器,由27個量子比特組成,這些量子比特排列在一個晶格中,專為Disdance-3 混合(hybrid) Bacon-Shor-surface 碼而設計。處理器外觀如下圖(a),和硬幣大小差不多的Falucon量子處理器科技感十足。
圖(b)是該量子處理器的量子比特從0到26(總27個)拓撲連接示意圖。已經確認達到QV64的是橙色標註的部分。虛線表示多路復用的量子比特集合,以方便讀出(分別從R1到R6)。
該晶片上的QV線路運行在6個量子比特上,是上圖中的Q16-Q19-Q22-Q25-Q24-Q23(橙色著色),上面的單個量子比特的屬性如下圖右側部分,平均值分別是:T1 = 113μs,T2 = 122 μs;每個單量子比特門誤差 3.8 ×10^4;每個雙量子比特門誤差 6.4×10^3;單量子比特讀出誤差 6.0 ×10^3,性能指標非常的不錯。
左側區塊是驗證QV64時的統計結果,詳情可以參考文末提供的論文,了解更多的細節。
短短2月,量子計算界又有了新的進展,這對於行業研究來說備受鼓舞,雖然我們強調量子計算的研究仍然處於早期階段。
從量子計算機不可能,到量子計算機走過了初級硬體嘗試階段,再到NISQ時代的研究。近幾年的發展事態,目前來看是非常向好的。加上投融資數額的增加,越來越多的企業加入到量子計算生態系統中來,從不同層面去解決問題。
過去人們不敢想像的問題,認為不可能的問題,在人們投入資本、人力和智力的時候,一切不可能開始向可能邁進。而從過去的否定轉變為質疑,從質疑轉變為接受,從接受轉變為參與,科技變革的道路正是如此。
期待QV128,早日到來。
聲明:此文出於傳遞高質量信息之目的,若來源標註錯誤或侵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我們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所有圖片的版權歸屬所引用組織機構,此處僅引用,原創文章轉載需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