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做咖啡和做咖啡館的選擇,掘金咖啡還有什麼新路?

2020-12-16 聯商網linkshop

圖/聯商圖庫

對於我國近代餐飲的發展實際來說,其下咖啡品類有兩次相互協同的新生,其一由星巴克主導,其二由瑞幸牽頭。

具體來說,早前星巴克第三空間概念被認可後引發了第一次咖啡風潮,而之後雖然在業內風評不一,但瑞幸咖啡的上市確實對咖啡品類的網紅化與消費常規化產生了一定的推動效應。

從當下看,咖啡文化的消費需求在年輕人群體裡終於可以和茶飲相提並論,如果也同樣具體來看,我們得知傳統茶飲發展出了新茶飲,而咖啡從品類自身而言,其似乎並無「傳統和新」之分別。要論及咖啡的平民化,其也不過才有數百年的沉澱,且當下的咖啡呈現嚴格來說也就是當代的文化。

問題是:咖啡品類真的無傳統和新式之分嗎?這並未必見得,具體從行業觀察就可見咖啡品類下確實是有不同的呈現及不同的經營路子,如果前端不同,後端也大多會不一樣,這就引發了一個切實的問題:咖啡品牌/門店發展的不同與差異化的緣由到底是什麼?

從星巴克的「快」到漫咖啡的「慢」,為何說瑞幸打破了咖啡品類的空間傳統?

星巴克和瑞幸我們可以將之歸到品類下的公知品牌,從知名度這一點來看,說它倆是咖啡教父也不為過,無論是在一線城市還是在五線鄉鎮,無論人們喝不喝咖啡,大眾也基本有瑞幸或者星巴克的認知存在。

具體而言,星巴克咖啡教父的意義在於它成功將咖啡融入了白領文化,瑞幸咖啡教父的意義在於它讓不喝咖啡的年輕人也願意主動消費咖啡,但行業的人基本明白,如果不是星巴克在前,也基本沒有瑞幸的當下。

在筷玩思維看來,瑞幸的存在價值其實更多在於咖啡品類的平民化及網紅化。

其邏輯背後還得益於網紅概念的升級,過去的網紅是小規模效應,屬於觀望階段,當下的網紅效應屬於從眾效應,人們不再只為剛需買單,當下買的其實是「寂寞」。比如說當下的消費者排隊買咖啡可能不是因為想喝咖啡(也有),而可能是對咖啡的好奇心或者單純是為了薅羊毛,其中的從眾效應是主導(瑞幸階段)。

對於咖啡這個品類,從當下的發展實際來說,它要從精品走向大眾化,價格、價值、剛需可能不是核心,其核心在於如何讓更多的吃瓜群眾願意嘗試。

我們似乎可以看出,瑞幸的價值並不在於激發了市場對品類的需求,而在於打開了咖啡品類的市場容量/流量/關注度,進而讓市場/資本/顧客/從業者更加關注咖啡這個品類。

在瑞幸之前,咖啡就是一個小資產品(或者說精品),那時候的白領們喝咖啡、年輕人喝奶茶,兩者屬於不交融的楚漢界點,且咖啡在那時屬於休閒產品而非零售產品。2011年,漫咖啡在北京開出第一家店,對標星巴克的「快」,漫咖啡主打的是「慢」空間,但至今,漫咖啡熱度已經褪去、淪為了尋常的咖啡品牌。

但從「慢空間」的角度來看,漫咖啡卻又極為成功,其售賣的並不是咖啡,而是空間。

從產品結構來看,漫咖啡門店的咖啡產品比例僅為30%左右,門店還銷售果汁、茶、無咖啡因飲品、小吃等;瑞幸咖啡的咖啡比例高於50%,且有系列圍繞咖啡的附屬產品(如麵包等);星巴克雖然也有茶和三文治,但其調性依然集中在咖啡領域。

如果說星巴克和漫咖啡以及系列西餐廳的空間化價值是咖啡品類近代發展的第一次改革,那麼,零售化將是咖啡品類騰飛的第二次迭代,瑞幸的流量池僅僅是推動力之一,更前置化的動作在於奶咖啡(如拿鐵等加牛奶、奶油的咖啡)進入了奶茶店/茶飲店,走街外帶的零售化讓咖啡放下了精品化的架子與儀式感,這時的咖啡品類才終於步入大眾化。

再到當下,當咖啡融入年輕人群體,之前被零售化和網紅式等快時尚改革丟掉的品類儀式感正被新咖啡品牌們試圖撿回,一些沒有座位或者不以休閒為主的快咖啡從藝術化空間、金獎咖啡豆、優質咖啡機著手;一些既要快時尚又要藝術感的則從門店美學或者品牌概念入手;對於麥當勞、立頓、CoCo等品牌來說,它們則從環保的角度、選取了國際組織雨林聯盟認知的「雨蛙豆」。

PS:咖啡樹的種植環境極其講究自然生態化,在優質的動植物生態協同下出品的咖啡豆品質更高。維護優質的咖啡種植原生態需要付出更高的成本,但也讓產出的咖啡豆品質更優且也利於地球生態,「雨蛙豆」正是這樣一個雙利的認證。

開一家咖啡館是為了一杯好喝的咖啡,還是為了品類背後的經濟價值?

咖啡雖然是一個不老也不新的尷尬品類,從發展的路徑看,咖啡品類也早已脫離了過去的原生文化並實現了多次的文化跳躍。咖啡最早是僧侶宗教專享,之後流入皇帝貴族階層,當商業化的時候,咖啡瞄準的是小資群體。到了我國,咖啡最早是留洋歸來人士、上層階層的新習慣,星巴克之後,咖啡就成了白領及新消費群體的新寵,到了如今,咖啡已淪為大眾產品。

如果非得溯源咖啡的原生文化,我們會發現,當下幾乎最為獨特的貓屎咖啡最早其實是咖啡奴隸們為了繞過咖啡禁令而選擇出來的。在1550年,世界上的第一家咖啡廳開在了君士坦丁堡,當時的咖啡需要加鹽、黃油、香料(丁香、姜、豆蔻等)一起煮著喝,這在當下人們看來可能就是難以下咽的黑暗料理。

綜上,我們可以肯定的是:咖啡雖然是世界三大飲料之一,但當下的咖啡與其最早的文化、需求、呈現早已天水分明、一別兩寬。

PS:不可否認的是,在咖啡發展的源頭(原產地),當下少部分村落、城市居民等還保留著最為傳統的咖啡文化,如加香料等。

那麼,是什麼原因讓咖啡躋身世界飲料,同時又在當代與新茶飲同臺高歌呢?

相比之下,咖啡的咖啡因是茶的三倍左右(也有不含咖啡因的咖啡豆),咖啡最早是作為宗教提神的神秘食物,在一些原產地,當地人還認為咖啡有祛溼的療效,在商業時代,咖啡的接受度是自上而下的,從皇帝、貴族、資產階層再到普羅大眾,其中更脫不開精品咖啡概念、精品咖啡(品鑑)標準、咖啡獵人、咖啡學沙龍、咖啡嗅覺學(對標紅酒發明而來)等的組織推動。

在文化及藝術的世界級推動下,咖啡有著與香檳同等的產區野心,加上為了對標侍酒師而推出的咖啡師,以及咖啡品類提神的實際價值,咖啡品類才在多方因素的綜合下成了一個優質的精神品類。所以,在多年前,開一家咖啡館自然就成了我國文藝青年理想的標配之一。

在市場與情懷之下,咖啡品類就衍生了兩條不一樣的路徑,其中可以深思的是:開一家咖啡廳是為了一杯好喝的咖啡還是為了咖啡背後的經濟價值?

除了做想喝的咖啡和能盈利的咖啡館,還有沒有第三條路?

早在多年前,小資文青們為了有面子的喝一杯咖啡而開了一家咖啡廳的案例並不少見,一些文青群體甚至還眾籌開起了咖啡廳,在此類老闆看來,「虧錢是肯定的,本來開店就是為了自己可以好好喝一杯咖啡」。

這類門店比較容易辨認,大部分是休閒式純咖啡館,產品幾乎只有咖啡,又或者就完全沒有邏輯,但好處是產品比較講究,咖啡機也多是專業的。此外還有少部分執行白天咖啡館、晚上小酒吧的雙品類模式,這類門店大多時候服務員就是合伙人之一,老闆們幾乎純粹是玩餐飲思維。

但對於一些理性些的文青看來,為什麼不能既讓自己好好喝咖啡,同時還能兼顧盈利呢?

就像開餐廳一樣,大多廚師開不好餐廳,大多咖啡師也開不好咖啡廳,原因就在於開一家好吃的餐廳、一家好喝的咖啡館,這和開一家好的餐廳、一家好的咖啡館的邏輯是不同的,從技術著手的好吃和好喝,大多帶著主觀的偏見,「是從老闆出發的選擇、是老闆認為的好」;從好的餐廳、好的咖啡廳著手的建設,這是以顧客、市場為出發點做的改革,其中重要的是市場、客觀,而非主觀的自我。

市場也交了很多公開的答卷,既讓老闆喜歡又讓顧客認可,同時還能盈利,這是三方差異的集合,對此,一家小店能做起來,但幾乎做不成一個大的品牌。

2019年4月27日,號稱全亞洲最大的烘焙工坊之一、面積達3000平米的「BEEPLUS超級烘焙工坊」正式營業,在經營期間,該品牌單日客流最高達2萬人次,單筆客單價高至1.3萬元。

據說其成功之處在於用了「咖啡機中的勞斯萊斯La Marzocco半自動咖啡機、全亞洲僅7臺的Steampunk萃茶機」以及籌備期間對產品「吃到吐」還堅持做好產品的匠心精神,這家烘焙工坊背靠深圳海岸城,營業期間還獲得「網紅必打卡地」、「中國智慧零售模式創新獎」。

但好景不長,這家身價過億、備受矚目的BEEPLUS超級烘焙工坊已於2020年12月1日公告暫停營業。

這再次給咖啡品類的創業者們提了一個醒,單單是主觀上的好吃,僅僅是將一堆自認為正確的最佳要素堆砌在一起可能永遠做不成一個被市場認可的可盈利品牌。

從一杯好喝的咖啡到一家好的咖啡館,其邏輯是不同的。我們將其放大就可以得出一個指向:一家好喝的咖啡館和一家能盈利的咖啡品牌,兩者的邏輯也是不同的。

在咖啡這個品類下,創業者要麼開一家主觀好喝的咖啡廳,然後燒錢燒到自己滿意且不去考慮盈利,又或者開一家客觀好喝的咖啡館,從市場、顧客等角度著手品牌建設。

那麼,此外還有沒有第三條路?

做咖啡還是做咖啡館,其邏輯基點在於如何衡量咖啡的角色

咖啡市場還有一個值得關注的事實,除了頭部那五六家知名度高的品牌之外,咖啡品類近期冒頭的幾乎都是小品牌,甚至應該說是不知名的小門店。

無論是在北上廣深這類一線城市,還是在蘇杭成渝這類新一線城市,那些新火起來的咖啡品牌要麼是很熟悉的頭部品牌,要麼就是聽都沒聽過的小眾門店。

咖啡品類的創業者不相信加盟,或者說是既「加不起盟」也不願意加盟,正是有了自發展的活力賦能,咖啡品類在近些年才網紅輩出。

新銳品牌「沙縣咖啡」用真牛乳、自烘咖啡豆、善於營銷、「破式美學」打入了市場,其產品平平無奇,主要以零售咖啡為主,選中20-40元的人均區間也是不會被顧客嫌棄的基準線。

「UNIBROWN由心咖啡」以高端寫字樓大堂為主要場景,主打離白領最近的精品咖啡,其優化了星巴克廣羅大眾的第三空間,將之升級為白領審美並用環境營造了一定的儀式感,再通過比星巴克離白領更近的優勢打入了市場,從門店看,其咖啡產品佔比超過了60%,其餘產品為茶、水果茶、麵包等「咖啡配角」。

「.JPG咖啡」門店的菜單只有咖啡且僅有三款可以選擇,外賣端則多些(十款左右),與外賣不同的是,門店還銷售銅鑼燒、漢堡之類產品,但總體而言,.JPG咖啡的優勢是對於定好的產品,顧客有可選的咖啡豆,這相當於將產品的前端、咖啡師的工作讓顧客參與了進來。

「代數學家咖啡」的官方介紹為「秉承科學的信念,從世界各地汲取甄選咖啡豆,運用數學的方式演算優質的咖啡製作方案」,代數學家咖啡同樣從咖啡豆下功夫,給顧客提供綜合咖啡豆和單一產區豆這兩種組合,同時還借鑑了奶茶品類的「季節限定玩法」。

我們從上述這些小眾新晉網紅咖啡品牌可見,它們早已脫離了做咖啡還是做咖啡館的思維,也脫離了為自己做咖啡還是為顧客做咖啡的抉擇,這可選的第三條路就是「以門店為品牌,選擇一個品牌切入點,然後用顧客思維來實現這個主觀提出的切入點,最終達到主客思維的統一及盈利輸出」。

在其中可見,這些品牌們只是把咖啡當成一個工具,咖啡雖然承載著一定的情懷,但也沒那麼神聖,對於一個市場品牌來說,咖啡的角色就是一個可供盈利的主客溝通工具而已。

相關焦點

  • 除了做咖啡和做咖啡館,咖啡品牌還有沒有第三條路?
    在市場與情懷之下,咖啡品類就衍生了兩條不一樣的路徑,其中可以深思的是:開一家咖啡廳是為了一杯好喝的咖啡還是為了咖啡背後的經濟價值?   除了做想喝的咖啡和能盈利的咖啡館,還有沒有第三條路?   就像開餐廳一樣,大多廚師開不好餐廳,大多咖啡師也開不好咖啡廳,原因就在於開一家好吃的餐廳、一家好喝的咖啡館,這和開一家好的餐廳、一家好的咖啡館的邏輯是不同的,從技術著手的好吃和好喝,大多帶著主觀的偏見,「是從老闆出發的選擇、是老闆認為的好」;從好的餐廳、好的咖啡廳著手的建設,這是以顧客、市場為出發點做的改革,其中重要的是市場、客觀,而非主觀的自我。
  • 除了做咖啡和做咖啡館的選擇,從新晉咖啡品牌中我們看到了什麼?
    除了做想喝的咖啡和能盈利的咖啡館,還有沒有第三條路?早在多年前,小資文青們為了有面子的喝一杯咖啡而開了一家咖啡廳的案例並不少見,一些文青群體甚至還眾籌開起了咖啡廳,在此類老闆看來,「虧錢是肯定的,本來開店就是為了自己可以好好喝一杯咖啡」。
  • 咖啡館與咖啡西餐廳,星巴克咖啡與塞納左岸咖啡模式差別有多少?
    接下來,我們還是說回咖啡,內容也是關於細分市場需求的,關於咖啡館和咖啡西餐廳。咖啡館與咖啡西餐廳咖啡館中包含的產品類型主要是飲品類的,如美式咖啡、卡布奇諾、摩卡、冰萃、手衝以及特色創意飲品,如星巴克的星冰樂。除了飲品類,一些咖啡館還會帶一些甜品類的產品。咖啡西餐廳的產品分類則要複雜的多。
  • 60+國內外咖啡館廣州集合,大牌咖啡一次性打卡!
    咖啡學院-讓更多人了解咖啡  這次活動除了有各種特色咖啡店到場之外,還有咖啡學院!想要對咖啡有更加深入了解的朋友們更要來參加了!咖啡館的理念是由咖啡果實開始到杯中的咖啡,從種植、採摘、咖啡果處理、烘焙加工、杯測、儲存、衝泡的每一個環節都用心把控,讓消費者可以感受到每杯咖啡精挑細選的心意。消費者在分享交流中越懂得什麼是好咖啡,就越鼓勵咖啡行業的提升和發展。  #02 鉑瀾咖啡學院
  • 在北京喝咖啡,除了星巴克,你還有這些選擇
    初夏的午後困意來襲,整個人昏昏欲睡很多人選擇去咖啡館坐一坐但是北京那麼大,咖啡館這麼多選擇哪一家真是令人頭疼zui具「京味兒」的京城咖啡,這一次的意咖多更是美到不可方物,並且又玩起了新的色調。這一次的意咖多選擇了「墨綠色」,給人感覺高貴又神秘。一進門的吧檯和咖啡設備都選擇了純白,跟綠色的環境形成強烈的反差,也成為了整個空間中的亮點。
  • 開咖啡館傾家蕩產?全案解析星巴克、瑞幸、咖啡陪你、自助咖啡...
    和其他媒體報導的一樣,點餐排隊是橫向排隊,排隊的同時可以看到櫥窗,還能看到咖啡製作過程,也能和店員聊兩句。上座率大概50%-80%之間,有的在聊天,有的在玩手機,但沒有看到用電腦辦公的人。但在其他咖啡館,會看到有些顧客長時間待在咖啡館,甚至還有老師給學生講作業。
  • 去咖啡館怎麼點咖啡?
    去咖啡館怎麼點咖啡? 關於去咖啡館怎麼點咖啡,其實就是要知道每種咖啡的區別,然後選擇自己的喜好就好了~ 一、咖啡館常見的咖啡種類有哪些?
  • 從新晉咖啡品牌中我們看到了什麼?
    ✔除了做想喝的咖啡和能盈利的咖啡館,還有沒有第三條路?我們將其放大就可以得出一個指向:一家好喝的咖啡館和一家能盈利的咖啡品牌,兩者的邏輯也是不同的。在咖啡這個品類下,創業者要麼開一家主觀好喝的咖啡廳,然後燒錢燒到自己滿意且不去考慮盈利,又或者開一家客觀好喝的咖啡館,從市場、顧客等角度著手品牌建設。那麼,此外還有沒有第三條路?
  • 美式咖啡機做出來的咖啡跟手衝有什麼區別?
    上次推完那篇美式自動咖啡機的文章,有好多朋友問我,美式咖啡機做出來的咖啡跟手衝有什麼區別那?
  • 全家咖啡生意做大:明年起要在北上廣開設連鎖湃客咖啡館
    年初,走「網際網路模式」的瑞幸咖啡借著資本的力量高歌猛進,截至11月底,在全國鋪開1700家門店,12月初B輪融資後被估值22億美元;而一向側重體驗的美國咖啡品牌星巴克,也在今年8月宣布與阿里巴巴戰略合作後,一系列推出專星送、盒馬星廚和新零售智慧門店。在2018年最後一月,連鎖便利店巨頭全家也加入戰局,宣布將在明年起開設連鎖咖啡館,大力推動旗下「湃客咖啡」的品牌知名度。
  • 杭州咖啡地圖|在菜市場喝咖啡,是種什麼感覺?
    我的小夥伴曾和我聊過對於奶咖的印象,早年咖啡小館們在國內剛剛興起的時候,她知道的奶咖只有拿鐵和卡布奇諾,而現在去咖啡館,奶咖一欄的名字五花八門,如果不諮詢店員,根本不知道這些奶咖有什麼區別。 相信和她有同樣想法的小夥伴也有很多,所以,在本次探店開始之前,我覺得有必要給大家做一個小小的科普。
  • 咖啡除了喝還能做什麼?
    除了烘焙,咖啡還有很多用途,比如烹飪。雖然咖啡是進口的,但是智慧的工人仍然使用咖啡生產大量的美味。牛肉香精與咖啡清香的結合,不僅去除了牛肉的腥味,還增加了咖啡的魅力,總之,太棒了~3、咖啡雞翅醃雞翅,在醃製過程中,你可以加入煮好的咖啡或咖啡粉,然後再煮。咖啡雞翅是用來去除咖啡腥味和油膩的。咖啡和雞翅也很受歡迎。如烤雞翅、燉雞翅等。
  • 咖啡館如何選擇二手咖啡設備 杭州索隆咖啡
    現在的二手平臺很多,比較出名的便是淘寶的鹹魚,還有58同城中的轉轉。上面的二手咖啡設備非常多,價格也參差不齊!杭州索隆咖啡大多數人都有一個想法,不想通過商家購買,因為商家肯定貴!是呀,不賺錢的生意沒有人會做!
  • 如何確認美式咖啡的比例?美式咖啡怎麼做 標準美式咖啡怎麼做
    導讀美式咖啡作為我們日常生活中最常見的咖啡飲品之一,幾乎每一咖啡館都有在售賣這一款飲品。何為美式咖啡?美式咖啡英文為「Americano」,通常指代用滴濾壺製作出來的黑咖啡,亦或者濃縮咖啡兌水製作成的咖啡飲品,不過現在國內大部分咖啡館的美式咖啡都為後者,而前者會更傾向於用「滴濾咖啡」來區分。傳統美式咖啡的比例為1:8,雙份的濃縮咖啡(60毫升)兌上480毫升的水量,可以根據門店出品杯量調整比例,約1:7或者1:8。
  • 不止「熊掌咖啡」,魔都這些「愛心咖啡館」同樣溫暖!
    當然,還有造型Q萌的棒冰咖啡、濃鬱的芝士蛋糕,以及珍珠配咖啡的奇妙組合等你品嘗哦!�� 襄陽北路68-1號�� 周一至周日 07:00-19:00夢工坊咖啡吧咖啡也不賴,熱拿鐵、冰美式、冰卡布都是人氣招牌,還有鮮榨果汁、沙拉和小蛋糕可供品嘗。撇開公益意義不說,也絕對是一家滋味出彩的咖啡店~�� 成山路345號�� 周一至周日 11:00-19:00新參者咖啡館
  • 三頓半完成新一輪融資 咖啡生意正在走出咖啡館
    悄然間,咖啡生意走出了咖啡館,打開新的消費場景。「無接觸消費」火了外賣,一併帶火的,還有線上的速溶咖啡。電商在線從天貓方面了解到,疫情期間平臺關於咖啡的搜索量上升超100%,總體成交量同比增長超80%。去年的新晉網紅三頓半,讓市場看到精品速溶咖啡的機會和成長。
  • 疫情下的咖啡還在「續命」,卻與咖啡館無關
    悄然間,咖啡生意走出了咖啡館,打開新的消費場景。「無接觸消費」火了外賣,一併帶火的,還有線上的速溶咖啡。「電商在線」從天貓方面了解到,疫情期間平臺關於咖啡的搜索量上升超100%,總體成交量同比增長超80%。
  • 做加法的咖啡品牌死了,做減法的卻活得很好?
    據說很多人都曾夢想開一間咖啡館,陽光、藤蔓、書本、貓咪。但事實上,咖啡生意不好做,每年都會「死」很多家,而且不僅是個人小店,就連資金雄厚的咖啡大佬也難免跌跤。臺灣咖啡圈的一位大咖就曾「死」的相當壯烈。N的產品類別其實非常基本,就是圍繞最原始的黑咖、手衝、牛奶咖啡幾個科目中的基本款,並強調「冠軍」、「獨家配方」等品質價值。咖啡菜單為什麼要做少做精,這一點可以和茶飲品牌來做比較。
  • 你平常喝咖啡「續命」嗎?北京咖啡館十大攻略
    約會學習勝地都是不錯的選擇!老闆外號朝外雷佳音,人很熱情,店裡的咖啡,甜品和冰淇淋,相得益彰,都十分美味。會隨著季節和節日不同更換布景和主題。還有甜品花茶和咖啡。老闆也很隨和耐心,逛累了在這裡坐一坐覺得很舒適。春暖花開,綠葉抽芽,院子裡會更美。二樓現在還沒有開放。以後會融入更多和花藝周邊有關的活動。
  • 去熊爪咖啡打卡卻誤入隔壁「浴室」!又挖到一家寶藏咖啡館
    曾經的永康路酒吧街被各色咖啡館替代日前,周到君探訪火出天際的熊爪咖啡卻在TA的隔壁意外發現了一家小而美的咖啡館——浴室風格的室內裝修誤入「浴室」,買咖啡給「澡票」粉色的店面,門口有一個小桌子和坐下休息的地方,看起來不起眼,但店名相當獨特——BATHE!△cr:芝士虎虎(大眾點評)探頭往店裡瞧,才發現竟是家咖啡館!「誤入」之後,周到君發現這裡不一般:買咖啡會附贈一張「澡票」,菜單上還有很多別家咖啡館買不到的特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