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知道在一些演唱會或者大型主持中,是很在意收音質量的。臺上一個演唱者要利用麥克風把美妙的歌聲原音重現出來,就必須要先學拿麥克風的正確姿勢。雖然舞臺上拿麥克風的姿勢千奇百怪,有些是對嘴不必唱,拿麥克風的姿勢不必講究。但是以不正確的使用姿勢,會大大的影響麥克風的音效效果。試想一下,我們平時在家小嗨一下,或者和朋友去ktv唱歌,如果能較好的展示歌喉也是一件很快樂的事。
下面我們來討論一下麥克風的特性,可能除了專業歌手之類的,其他人一般很少研究麥克風的使用技巧,那麼接下來小空就和大家聊聊麥克風的大學問,當我們在使用時儘量必坑。
使用指向性的無線麥克風演唱,
要注意拿麥克風的姿勢,因為麥克風與嘴巴的距離遠近,對靈敏度及音質會有相當明顯的變化,特別是因為麥克風的靈敏度與嘴巴距離的平方成反比。
丹田氣不足者,麥克風不能離嘴太遠,如果又把擴音機的音量開大,這樣就容易導致產生回授聲;聲喉肥厚的演唱者,麥克風不必離嘴太近,這樣會容易過渡飽和失真。
指向性麥克風具有很明顯的近接效應(Proximityeffect),當麥克風靠近嘴時低音會隨著距離縮小而大幅提升,因此,如果聲喉低音不足,可以把麥克風靠近嘴巴一些補償低音,增加磁性厚重效果;相反的,如果歌者音色太低沉,可以把麥克風離嘴遠些,以減少麥克風的近接效應,讓低音減少,使你的聲音更加清晰亮麗。
麥克風與嘴的距離對風切雜音影響很大,特別是靈敏度高及低音響應較強的麥克風,風暴切音會更嚴重。為了減少這種雜音的缺失,除了調整麥克風使用的最佳距離外,在選購麥克風時具有防止風切雜音特性的機種較佳,越高級的麥克風對防止風暴雜音的設計越講究。
10至15公分(收音好的麥克風離一拳寬;較差的離三指寬)
嘴部和麥克風保持適當的是必要的,如果距離靠嘴太近會導致聲音太大,遇到換氣氣音時會不斷的爆音;還有聲音會被迫壓低、變小而讓歌聲的抑揚頓挫大打折扣。所以如果保持適當距離的話,便可以讓歌聲有最大的發揮。一般而言,
手持式無線麥克風訊息收發的位置是在下端,因此若手持上端,可以讓麥克風傳訊質量更穩定。注意不能握住麥克風頭,不但聲音會悶住,而且容易產生回授噪音。
比較老式的麥克風,收音位置位於麥克風頂端,所以在對著麥克風說話時,儘量把麥克風抬高一些,讓聲音從麥克風的頂頭「灌」下去,這可以讓麥克風的收音質量較好。
一般演唱用的無線麥克風都是指向性為多,因此拿麥克風站在喇叭兩側或後方的位置,比較不會產生嗡嗡回授聲。如果需站在喇叭的前方,則必須注意麥克風不能正對喇叭。心型指向性的麥克風正面與喇叭保持180度平行,或超指向性的麥克風正面與喇叭保持120~140度之間的回授聲最小。
(1)單手拿時:可以左右手交換的方式較為活潑生動,而且肌肉不容易持久酸痛。
(2)雙手拿時:有降尊為卑、懇求、殷切盼望的姿態。如果麥克風只能接收某個方向的聲音就叫做指向性麥克風。
通常麥克風正面的靈敏度最高,背後的靈敏度幾乎為零。這種定向麥克風在舞臺上尤其重要,因為它只接收前方的聲音,從旁邊或後方來的聲音都會被排斥掉,如此可以避免很多不必要的雜音。
使用時就必須小心麥克風的方向,方向不對,收到的聲音就不對。有些麥克風可以調整它的定向方式,使用時可以依需要調整。就是一個麥克風可以接收各個方向傳來的聲音,而整套鼓組各粒鼓之收音,希望各別收到乾淨單純之音源,無指向性麥克風可能不是一個好選擇。
1.舞臺上的麥克風要避免隨意的開或關,否則會造成音響系統有「啪」的聲音這一聲是突波,很容易傷害音響系統與擴音喇叭。
3.避免一手抓住兩支麥克風,因為無線麥克風兩個不同頻率的發射器靠近使用時,會產生內調失真的諧波幹擾,靠得越近幹擾越嚴重,在多頻道同時使用的系統,會使不穩定的問題更嚴重。
4.比較高級的舞臺麥克風,有些在開關上除了On和Off之外,還會有一個Standby的選擇,介於On與Off之間。如果想要暫時關閉麥克風,可以從On切換到Standby這樣就不會造成突波(直接切到Off還是會)。有些舞臺上的麥克風故意把開關死鎖在開的狀態,還有些麥克風根本沒有開關為的就是避免突波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