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Solana給以太坊上的DeFi一種Layer 2之外的選擇。
昨天鏈茶館的文章提到以太坊擁堵以及Gas費用高的問題,但認為因為有Layer 2的存在,所以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得到緩解。
《Layer 2方案——DeFi可能不會從以太坊上遷徙出去了》(點擊可跳轉)
雖然說其他公鏈可能不會如預期的那樣承接大量從以太坊上遷徙出來的DeFi,但話說回來,公鏈競賽從未結束。
畢竟整個區塊鏈行業都尚在萌芽,所以未來公鏈格局還是充滿變數。
比如號稱世界上最快的區塊鏈——Solana,推出了蟲洞協議(Wormhole)。
這是一個以太坊橋,可以實現Solana和以太坊資產之間的跨鏈流通。
也就是說,以太坊上的DeFi項目(以及其他如鏈遊等項目)可以利用Solana的快速、低費用的優勢。
但Solana目前在國內的知名度不高,其代幣SOL的市值2億元,在全球100名左右徘徊。
鏈茶館帶你了解Solana——這個躲在以太坊殺手最幕後的殺手。
另類公鏈——分散式時鐘
截止發稿,Solana的交易總數超過400億筆,TPS高達5萬,號稱解決了「不可能三角」問題——用戶無需在擴展性、安全性和去中心化之間做選擇。
Solana的優勢在於快——TPS高達5萬,號稱世界上最快的區塊鏈。
並且Solana的願景是成為第一個Web規模的區塊鏈。
另一個相同願景的項目是我們所熟知的波卡。
Solana之所以性能遠超以太坊、EOS等公鏈,是因為它的技術就很另類——不需要分片技術,而是證明機制採取了分散式時鐘。
通常區塊鏈上的時間戳是完全同步的,所有節點都共同維護這個公共帳本,因為這樣才能保證區塊鏈的可信度。
當然這也會導致效率較慢,比如以太坊生成區塊就需要間隔15分鐘。
而Solana則允許每個節點生成本地的時間戳,這樣就無需等待整個區塊鏈網絡來同步更新數據及數據狀態,從而提高了整體效率。
被迫低調的「老牌」公鏈
Solana的表現既然如此出色,那麼為何會這麼「低調」,與它2017年創立的資歷嚴重不符。
2017年底,也就是公鏈元年的前夜,幾個高通、英特爾和Dropbox的工程師創立了Solana。
Solana一誕生就是明星項目,備受期待。
但自從發布白皮書之後,Solana直到2018年第4季度才上線主網,代幣SOL更是今年3月份才發行,主要在幣安流通。
而且SOL在今年4月還深陷造假門事件,4小時內最高跌去45%。
原來是有消息爆出,SOL在公示的826萬枚之外,基金會還另外向做市商提供了1136萬枚,而投資者並不知情。
消息被爆出來後,幣安上的SOL/BUSD交易對應聲下跌,投資者把怒火引向了幣安,幣安何一公開回應,幣安不是做市商,也沒有解鎖任何SOL。
Solana團隊後來承認確有此事,表示不是有意不公布給大家。
說白了就是項目方原本想操盤,卻被提前發現了,可以說「市值管理」做得很差勁了。
跨鏈的公鏈
前不久,Solana宣布了蟲洞(Wormhole),一個以太坊橋。
這也就是說,Solana和以太坊上的資產可以跨鏈轉移。
這樣Solana上的資產可以充分利用以太坊上的生態優勢及安全性,而以太坊上的資產也可以利用Solana來提高轉帳速度以及降低Gas費用(據說百萬筆轉帳的費用才10美元左右)。
尤其是對於DeFi用戶來說,網絡擁堵以及Gas費用高是致命的問題。
而對於DeFi開發者而言,使用蟲洞協議並不需要重寫合約,這在技術難度上就比layer 2更為友好。
Solana推出的蟲洞,讓以太坊上的DeFi項目多了一種選擇,那就是除了通過Layer 2來進行擴容以等待真正的以太坊2.0的到來,還可以選擇移至Solana。
作者:鏈茶館;來自鏈得得內容開放平臺「得得號」,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鏈得得官方立場凡「得得號」文章,原創性和內容的真實性由投稿人保證,如果稿件因抄襲、作假等行為導致的法律後果,由投稿人本人負責得得號平臺發布文章,如有侵權、違規及其他不當言論內容,請廣大讀者監督,一經證實,平臺會立即下線。如遇文章內容問題,請發送至郵箱:linggeqi@chaind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