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西部菌
說到新基建,不少人都首先想到的是圍繞人工智慧等新技術開展的基礎設施建設。但其實,它也包括城際高速鐵路和城市軌道交通這項「傳統」基建內容。
近期,不管是各地的軌道交通建設推進速度,還是建設規劃的審批速度,都呈現出加速跡象。
比如,就在這幾天,多個城市都推出了新的軌道交通施工招標計劃。
在成都,當地一口氣推出了3條線路的招標計劃,涉及軌道交通8號線二期工程、27號線一期工程、30號線一期工程,總投資達266億。
在天津,此前因為軌道交通建設進度不快而被點名,近期Z4線一期工程PPP項目預中標結果出爐,涉及金額達553億元。
一線城市也沒閒著。在深圳,近期11號線二期工程、13號線二期(北延)工程、3號線四期工程分別進行施工招標,涉及金額近百億。
在杭州,近日發布《杭州市城市軌道交通近期建設規劃報告(含執 行情況、穩定風險分析、各線路預工可)招標文件》,共涉及 12 條線路,長度為266.6 公裡。
在煙臺,全部7條軌道交通的初步方案公布,總長度為284公裡。
在長沙,涉及金額達117億的長沙軌道交通6號線B部分PPP項目中標結果出爐……
這些城市中,既有一線城市,成都、天津這樣的強二線,也有煙臺這樣的三線城市;一些是推出招標計劃,一些則是公布中標結果。但都能看出在軌道交通建設上的雄心。與此同時,地鐵項目的審批,也在明顯提速。
有統計顯示:2019年,共有4個城市的建設規劃獲批,而2020年一季度,就先後有徐州市城市軌道交通第二期建設規劃、合肥市城市軌道交通第三期建設規劃、深圳市城市軌道交通第四期建設規劃調整方案公布,共涉及金額超過2000億。
也就是說,今年前三個月的批覆項目數量就接近於去年全年。
所以,有理由相信,今年的城市軌道交通建設將進入一個蓬勃發展的時期,會有更多城市的規劃有望獲得批准,也有更多的線路有望啟動建設和開通。
比如,目前在成都,就共有12條在建線路。而其中的5條線路,都有望在今年開通,分別是6號線一二三期、8號線一期、9號線一期、17號線一期、18號線一二期,總長度超過200km。
這不僅將創新成都年度新增地鐵裡程的記錄,也標誌著成都地鐵通車裡程將一舉超過南京、武漢、重慶、深圳,躍升至全國第四位,僅次於北京、上海、廣州。
當然,除了主要城市的地鐵通車裡程在近幾年都有整體的提升,還有 一個重要變化,就是有更多的三四線城市也有望獲得地鐵建設資格。
比如,今年第一個獲批的就是徐州地鐵二期規劃,共涉及4條線路。
另外,在江蘇,除了南京、蘇州、無錫這三座二線城市通地鐵,常州和徐州都已經開通地鐵。這意味著,未來地鐵不再只是省會城市的專利。
更多實力較強的三線城市,和城市群內部的非中心城市都有可能擁有修建軌道交通的資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