崛起的鋰電新能源產業基地 徐烽 攝
改造升級後的新型漁排 柳明格 攝
寧德市區鏡臺山公園生機盎然。 王志凌 攝
牢記習近平總書記囑託,全面實施「一二三」發展戰略,推動經濟社會各項事業邁入高質量發展快車道,奮力打造全省全方位推動高質量發展超越的新增長極——
寧德:「黃金斷裂帶」步入黃金髮展期
臺海網7月12日訊 據福建日報報導 寧德因山海交融而生、因「閩東之光」而榮、因風景獨特而美、因「滴水穿石」而興……
牢記習近平總書記囑託,寧德以全面實施「一二三」發展戰略為抓手,全力推動經濟社會各項事業邁入高質量發展快車道,正將昔日東南沿海的「黃金斷裂帶」一步步打造成全省全方位推動高質量發展超越的新增長極。
目前,寧德工業經濟已經形成「3個3000億以上」的滾動接續態勢,即目前全市工業產值3000多億元,正在建設的重點項目達產產值3000多億元,正在對接策劃的項目達產產值3000多億元。過去寧德可望而不可即甚至想都不敢想的「萬億工業時代」,正逐漸變成現實。
潛力大、韌性強、後勁足,疫情之下的寧德經濟一路向好。一季度,全市地區生產總值、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一般公共預算總收入、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進出口總值等5項指標,分別增長1.7%、3.3%、1.8%、1.1%、22.9%,增幅均位居全省第一,特別是地區生產總值增幅在全國總量達500億元以上的正增長城市中位列第二。從統計部門了解到,預計上半年寧德市生產總值可增長4%以上,經濟呈現出一個季度好於一個季度的恢復性增長態勢。
搶佔制高點 跑出加速度
7月9日,寧德時代以每股205.02元收盤,總市值創下4525.02億元的新高。同一天,寧德時代宣布與河南躍薪智能機械有限公司成立合資公司河南躍薪時代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將為電動智慧無人礦山的技術研發和產業推廣提供全流程解決方案。
資本市場這般青睞寧德時代,恰是對「金娃娃」產業項目引領作用最好的肯定。
牢記「多上幾個大項目,多抱幾個『金娃娃』,加快跨越式發展」的殷切囑託,寧德既高位起步引進寧德時代、上汽、青拓、中銅等龍頭企業,又順勢而為把鋰電新能源、新能源汽車、不鏽鋼新材料、銅材料等四個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主導產業集群有機貫通,搭建起高質量發展的「四梁八柱」。
令人欣喜的是,領軍企業不僅行業領跑,更是協同作戰,同頻共振迸發出強大的增長力。
依託主導產業,寧德科學布局全閉環產業鏈,「金娃娃」項目相繼落地,再依託「金娃娃」進行產業鏈招商,「以點帶面」構建產業全鏈條。同時,推動四大主導產業鏈項目從中心城區向周邊及山區縣市延伸,實現全市縣域全覆蓋。
「通過推動全鏈條延伸、全閉環發展、全域化布局,寧德的四大主導產業已經形成高效循環的生態系統,其中產業循環是基礎、市場循環是必然、經濟社會循環是目標。我們先把產業循環起來,再通過產業鏈、供應鏈的傳導,促成市場循環,最終實現經濟社會良性循環。」寧德市委書記郭錫文介紹說。
疫情防控進入常態化以來,寧德著力做好「六穩」「六保」工作,將穩定主導產業基本盤為工作重點,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成立服務專班,主導產業產能恢復迅速,增長持續有力。特別是針對可能出現的企業市場開拓難問題,及時制定全市重點項目、工業企業暢通市場循環的《實施意見》,並在全省率先出臺鼓勵新能源車消費、公務和公共領域新能源汽車及兩輪電動車換電業務推廣等政策措施,著力在市域內把供給端和需求端對接起來。
從企業單體上看,產業創新發展給力,寧德時代21C創新實驗室正式奠基、青拓集團實現批量生產筆尖鋼、上汽寧德基地新車型項目JOB1白車身提前下線。
從整體上看,預計上半年寧德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4.3%左右,持續位居全省各設區市第1位。鋰電新能源、新能源汽車、不鏽鋼新材料、銅材料四大主導產業增加值同比增長9.3%,拉動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5.4個百分點,佔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比重為62.8%。1—6月,累計工業用電量同比增長5.3%,位列全省第1位。
「行業頂尖的實力,為全市高質量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寧德市工信局相關負責人舉例說,前5個月,鋰電新能源產業增加值同比增長5.5%,拉動規模以上工業同比增長1.7個百分點;不鏽鋼新材料增加值同比增長12.1%,拉動規模以上工業同比增長3.1個百分點。
目前,寧德已成為全球最大的聚合物鋰離子電池生產基地和全球最大的不鏽鋼生產基地,2019年不鏽鋼新材料產業完成產值近1200億元,鋰電新能源產業完成產值近700億元,年內可望形成千億產值規模,下一步還將建成汽車、銅材料兩個千億產業集群。
企業謀創新,發展添動能。寧德市提出,要依託現有新能源等產業基礎,把握新一代信息技術蓬勃發展的契機,積極謀劃儲能電池、太陽能發電、半導體晶片、人工智慧、大數據、物聯網、區塊鏈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力爭培育衍生新的產業集群,打造更具影響力的產業地標。
人才沉下去 產業興起來
如何才能走出一條具有閩東特色的鄉村振興之路?一年來,寧德各地搶抓機遇探新路。
在古田縣,支部領辦合作社,強了鄉村富了民。目前,全縣共有村黨支部領辦的合作社43個,落實產業發展項目63個,預計今年可增加村集體收入450多萬元。
在柘榮縣,通過選送一批農業技術骨幹參加福建農職院和寧德農業院校職業農民大專班研修,培育出一批懂技術、會經營、能管理的「土專家」「田秀才」。同時,以「助師聯戶+中師聯企+高師聯村」的形式,將農業科技與幫扶項目、農業經營主體、扶貧開發重點村資源對接,初步形成「專家直接到村、技術直接到企、指導直接到戶」的農業科技幫扶新模式。
在壽寧縣,圍繞唱響大下黨、大三祥、大城鎮「三部主題曲」,大力推廣下黨「平臺+合作社+農戶」模式,「一品牌兩產業」不斷做優做強,「一戶一景、一村一畫」美麗鄉村格局一步步變成現實。
在福安市,按照「一村一品一特色」的產業發展思路,精心打造「虎頭—溪塔」鄉村產業振興示範點,引導地理相近、文化同源的兩個村落建設集現代農業、民族文化、旅遊度假、休閒觀光為一體的穆雲畲族鄉生態旅遊區,去年接待遊客70多萬人次,帶動農特產品銷售1000多萬元。
……
寧德堅持因地制宜、精準施策,探索出金融扶貧、龍頭帶動、造福搬遷等十種扶貧模式,重點開展「一戶一增收」產業扶貧行動,使96%以上貧困戶都有一項脫貧項目,目前全市7.2萬建檔立卡貧困戶、453個貧困村和6個省級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已全部退出。
如何推動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寧德市堅持把產業振興擺在突出位置,採取「抓兩頭、帶中間」的辦法,按照規模化、標準化、品牌化、信息化、企業化的「五化」思路,大力發展茶葉、食用菌、果蔬、中藥材、畜禽、水產、林竹、花卉苗木和鄉村旅遊業等「8+1」特色產業,著力念好新時代的「山海田經」,努力走好具有閩東特色的鄉村振興之路。去年,寧德八大特色產業佔全市農林牧漁業總產值比重達93.5%,農民人均收入17804元,同比增長10.3%,老百姓的致富路越走越寬、越走越快。
鄉村振興,關鍵是人才。在推動人才資源向鄉村一線傾斜,實現市縣領導、鄉村振興指導員、科技特派員掛鈎幫扶306個產業薄弱村全覆蓋的基礎上,今年5月,寧德又在全省率先選派金融人才到基層掛職。「這是寧德政銀合作的一次創新之舉,覆蓋9個縣(市、區),旨在推動金融力量下沉,有效對接金融供給與需求,因地制宜推動金融政策和措施在基層各領域落地。」人行寧德市中心支行行長葉謝康說,掛職不是鍍金,而是掛心。
聚焦補短板
提升幸福感
黑臭水體治理關乎文明城市形象,更關乎群眾的切身利益。
寧德市中心城區水系由23條溪流組成,長期以來,由於老城區群眾佔用河道建房、汙水直排入河,導致城市水環境質量不高、部分黑臭。近年來,寧德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黑臭水體治理工作,圍繞「河暢、水清、岸綠、景美」的目標,全面打響中心城區黑臭水體治理攻堅戰。
兩年來,累計實施62項中心城區黑臭水體治理工程項目措施和12項非工程措施,完成投資9.47億元,中心城區黑臭水體治理工作取得階段性成效。
「今年中心城區計劃投資15億元全面實施水系治理。當前,中心城區水系綜合治理項目加快推進中,其中,投資13.3億元的中心城區水系治理EPCO項目,中標單位已完成項目總體方案設計大綱、總施工組織設計、暗涵施工、交通導流、管網修復施工、防洪度汛應急預案等方案編制。」寧德市水體治理攻堅辦相關負責人說。
針對海上環境整治短板,寧德下大決心開展海上養殖綜合整治工作,通過近兩年來的努力,把這一「多年想乾沒幹成」的大事落到了實處。截至6月底,已累計投入各類資金45.48億元,清退禁養區漁排26.71萬口、貝藻類6.55萬畝,升級改造可養區和限養區漁排69萬口、貝藻類33.74萬畝,清理海漂垃圾6.92萬噸、泡沫浮球456萬個,全面完成了海上養殖綜合整治目標任務,成為全國水產養殖高質量綠色發展典型,三都澳海域重現碧海清波的美麗景象。
民之所呼,政之所向。一直以來,寧德著眼補齊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短板弱項,堅持將每年80%左右的財政支出投向民生領域,精準扶貧、醫藥改革、「廁所革命」……一個個既指向群眾生存發展的「頭等大事」,又瞄準百姓日常生活「關鍵小事」的政策方針相繼落地實施,不斷滿足新需要,時刻回應新期盼。
——學有所教,著力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去年寧德市新建公辦幼兒園14所,新增普惠性民辦幼兒園90所,學前教育普惠率從55.6%提高到82.3%。新認定義務教育管理標準化學校58所,完成270所鄉村小規模學校標準化建設。
——病有所醫,不斷提高醫療保障水平。去年寧德市全面實現城鄉低保標準一體化。普通門診費用納入基本醫保報銷。城鄉基本醫保市級、市外定點醫療機構報銷比例提高5%。大病保險起付線降至1.23萬元,報銷比例提高5%,取消封頂限制。
——老有所養,加快建設養老服務體系。2019年,居家養老服務照料中心覆蓋所有街道和中心城區鄉鎮。全市已建有農村幸福院等養老服務設施1916個。共投入1453萬元,為23090名特定對象老年人購買了居家養老專業化服務。
——業有所就,進一步滿足群眾就業需求。疫情給今年就業帶來較大壓力,寧德打出階段性政策「組合拳」,截至5月底,全市發放就業補助資金4416.23萬元,完成年度支付計劃的47.48%;舉辦線上招聘會33場,通過網絡平臺發布招聘企業1215家次,提供招聘崗位5.8萬個次,達成意向1.53萬人次。
群眾「上學難」「看病難」「養老難」等問題得到有效緩解,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全面提升。(記者 單志強 範陳春 通訊員 張文奎 趙巧紅 龔鍵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