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小米音樂與華納音樂集團共同宣布籤署音樂版權合作協議。3月14日,小米相關負責人向界面新聞記者表示,這也是全球三大唱片公司之一的華納唱片首次與中國手機廠商直接建立版權合作。
「通過與華納在版權層面直接合作,小米音樂未來將能夠為用戶提供海量優質音樂資源;而在音樂資源層面以外,小米音樂未來也將為華納旗下眾多藝人提供全新的發行渠道,並進行必要的宣發配合。」在接受界面新聞記者獨家專訪時,小米音樂產品負責人劉洋表示,跟華納的合作意味著小米音樂的內容能力進一步加強。
看中華納音樂的實力自然是小米音樂促成合作的動機。據界面新聞記者了解,華納音樂集團是21世紀全球三大唱片公司之一,全球市場份額佔17.4%,旗下的知名音樂藝人包括蔡依林、林俊傑、蕭敬騰、吳克群、黃小琥、關喆和李榮浩,以及linkin Park、Bruno Mars、Coldplay、Jason Mraz和Michael Bublé等大牌明星。
「自2015年起,小米音樂就啟動了音樂正版化項目,完善播放體驗、豐富音樂曲庫成為了小米音樂發展的核心訴求。」劉洋表示,這是小米音樂主動尋求與更多唱片公司對接,加強與內容生產方合作的根本原因。
另一方面,華納也看中了小米在移動網際網路用戶中的影響力。據小米MIUI上個月對外公布《小米應用商店2016年報告》顯示,截至2016年年底小米應用商店分發量已經突破750億大關,其中日活過千萬的App達到21個,小米音樂便是其中之一。
在與華納籤約後,小米音樂已經擁有了包括華納、環球、索尼三大國際唱片公司,以及包括杰威爾、太合音樂、福茂唱片等30多家唱片公司的音樂資源。
然而,當前近90%的國內數位音樂市場由QQ音樂、阿里音樂、酷我音樂、網易雲音樂等主流移動音樂平臺佔據,相比之下小米音樂擁有的版權情況並不突出。譬如,QQ音樂已與200多家唱片公司建立版權合作,獨立版權合作機構也有30多家。
在競爭如此激烈的態勢下,幾乎沒有國內手機廠商旗下的音樂平臺能嶄露頭角。小米音樂如何看待這樣的環境,攪局的信心又從何而來?
「小米音樂擁有軟硬體結合的生態,能夠利用跟手機用戶零距離的優勢,定向提供獨特的內容和價值。」劉洋認為,跟其他第三方音樂平臺比較依賴用戶口碑傳播不一樣,小米音樂作為小米內部原生的團隊,能夠建立與小米手機聯合發展的態勢,通過MIUI的媒體矩陣觸及用戶,為用戶推薦定製化的內容,甚至與一些本來沒有音樂屬性的用戶產生互動。因此,劉洋認為小米音樂的目標用戶跟其他音樂平臺的並不完全重合。
通過長時間的運營和用戶畫像分析,劉洋發現小米音樂的用戶多為年輕化的米粉,忠誠度很高,對小米品牌也有較強的依賴,因此小米音樂能夠通過良好的軟硬體服務挖掘用戶互動性。
「譬如針對一些大眾關注的藝人,我們可以採取音頻、視頻乃至直播的露出形式,這不但對用戶對唱片公司而言也有不可取代的價值。」劉洋說道。
譬如,最近在《歌手》上引起關注的袁婭維便做客小米音樂首檔明星訪談節目《音樂會客室》,接受了小米音樂的獨家專訪。
但不可否認的是,隨著市場競爭加劇及正版音樂政策的實施,數位音樂市場很可能將像影視、閱讀、直播市場一樣進入大IP時代,音樂版權也將成為各家平臺爭奪的核心資源。
對此劉洋認為,音樂行業的內容付費仍處於初級階段,發展相對更慢,需要每一個參與者共同努力,整個行業才能形成正向循環。
「跟其他平臺一樣,小米音樂也採用包月、試聽下載、高品質資源、數字專輯發行等方式推廣付費內容,但據我們了解,無論是小米音樂還是其他平臺,目前的用戶付費率仍然比較低。」劉洋認為,音樂平臺未來的競爭不僅僅是內容之爭,長遠來看更是功能、體驗之爭,只有貼近用戶,滿足優質內容的場景化需求,才能體現平臺的獨特價值。
劉洋透露,雖然發展很快,但由於有很多資源仍跟MIUI互通,目前小米音樂還沒有成立獨立子公司的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