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江西網/江西頭條客戶端訊 假冒金融類APP借疫情肆虐,給眾多平臺和用戶利益造成威脅。近期,分期樂信息安全和反欺詐部門通過技術攻堅,摸清楚了假冒APP電信欺詐的完整產業鏈,正聯合監管執法機構開展對假冒APP黑色產業鏈的的治理行動,在此也提醒廣大用戶,下載軟體時一定要通過App Store和手機應用市場等正規的官方渠道,謹慎點擊不明簡訊中的下載連結,避免上當受騙。
據介紹,詐騙團夥通常會將伺服器設在國外,然後通過註冊短連結服務,製作欺詐簡訊下發給目標用戶。目標用戶點擊短連結後,會跳轉到假冒APP提供的引導下載頁面。假冒App一般和正規App的名稱、圖標以及功能體驗十分相近,大多數用戶難以分辨。當用戶下載後,詐騙分子會通過貸前收取工本費、解凍費、保證金、擔保金等方式實施詐騙。
由於短連結服務的跳轉動態變換,且伺服器在境外,追蹤和取證難度極大,分期樂安全人員利用大數據和AI技術攻克了上述難題,成功追溯到一些不法分子在境外使用的短域名服務提供商和簡訊服務提供商,並將證據固定下來,為各方協同打擊欺詐犯罪提供了支持。此前,分期樂曾藉此協助寧波警方破獲系列詐騙案,其中一起案件犯罪嫌疑人鄧某,除假冒分期樂APP外,還涉嫌搭建多個「山寨APP」,全國受害人超3600個,詐騙金額2000餘萬。
據權威媒體披露,假冒APP騙局自去年9月起呈直線上升趨勢,今年2月,案發量同比增長35%,支付寶、微粒貸、宜信、360金融和小米金融等頭部平臺均發布聲明,提醒假冒App電信詐騙,還出臺了各項保護用戶安全的措施,比如支付寶上線反詐產品「安全守護」,樂信上線「陽光守護者2.0」用戶保護體系及預防電信網絡詐騙的「獵鷹」安全產品等。前不久,樂信還和百行徵信達成戰略合作意向,將一起推動在行業建立反欺詐聯盟。
中央財經大學中國網際網路經濟研究院副院長歐陽日輝表示,在金融產品或服務的甄別上,目前仍然缺乏主動的鑑別機制,即如何有效鑑別某個金融平臺或金融類App的合法合規性。懲治假冒APP不能單靠某家平臺,而需要執法、監管、行業協會和通訊部門共同參與,加強政企、警企合作,對犯罪行為形成圍堵。此前,分期樂就曾和深圳南山、武漢、寧波、廣州、湛江等多地公安機關建立合作,共同破獲各類電信詐騙、販賣用戶隱私信息、「套路貸」等案件100餘起,打掉犯罪團夥10餘個,抓獲犯罪嫌疑人120餘人。
業內人士還特別提醒,用戶防範意識的提高能夠有效遏制此類違法犯罪行為。用戶下載APP時,一定要選擇App Store和手機應用市場等正規官方渠道,謹慎點擊可疑簡訊中的短連結;正規APP在下載和註冊時不會以工本費、手續費、合同費與保險費等藉口讓用戶繳納費用,陌生人要求轉帳的都有可能是詐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