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聯招聘員工參與倒賣個人信息:出售16萬份簡歷,5元一份

2021-01-05 手機鳳凰網

一份寫滿個人信息的簡歷值多少錢?

7月5日,北京市朝陽區人民法院審理了一起「智聯招聘」員工參與倒賣個人信息案。該案涉及公民個人信息達16萬餘份,這些個人簡歷一份被賣5元左右。

《中國消費者報》記者從北京市朝陽區人民法院獲悉,一起「智聯招聘」員工參與倒賣公民個人信息的案件在北京市朝陽法院第二次開庭審理。無業人員鄭某為了獲得公民簡歷信息,偽造假的企業營業執照並提供給北京網聘諮詢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簡稱「智聯招聘」)工作人員盧某和王某,獲得企業會員帳號,獲取大量公民簡歷,然後在淘寶上銷售。該案涉及公民個人信息達16萬餘份。

記者了解到,被告人盧某和王某在案發前是「智聯招聘」的員工,被告人鄭某是一家淘寶店店主,專門在網上賣個人信息。

一條簡歷被賣多少錢

《中國消費者報》記者獲悉,今年5月6日,朝陽區人民法院對案件進行了第一次開庭審理。

「中國消費者報」微信公號圖

1982年出生的鄭某曾在淘寶開店賣日用品,從2016年開始轉而買賣個人信息。在庭審中,鄭某稱,之前和「智聯招聘」員工盧某和王某並不認識,而是認識解某,從解某處購買簡歷。

據了解,鄭某從解某處購買了十餘萬份「智聯招聘」的個人信息:

「一份是2.5-5元,看下載量,偏遠地區的簡歷便宜點,一線城市的貴些,全國區域的就更貴些。」

解某的個人簡歷是從黃某從「智聯招聘」偷來的。公訴機關指控,被告人黃某2016年10月至2018年6月間,非法進入「智聯招聘」帳號內,盜取個人簡歷信息出售給解某,違法所得20餘萬元。

解某在庭審中稱,一份簡歷,區域的2元,一線城市3.5元,全國的4元。他加價五毛到一塊賣給鄭某。幾經轉手,解某將這些非法獲取的個人簡歷信息出售給鄭某,違法所得60餘萬元,而鄭某通過支付寶支付錢款。

除了在解某處購買的簡歷,鄭某還從「智聯招聘」員工盧某和王某處購買了大量簡歷進行出售。

這些個人簡歷信息都流向了哪裡?一份能賣多少錢?《中國消費者報》記者從法院獲悉,鄭某在庭審中稱,一份4.5元的簡歷,他加價1元到1.5元在淘寶上銷售。最終,一份簡歷的出售價格為5-6元左右不等。

「智聯招聘」員工協助造假出售簡歷

2018年,鄭某結識了在「智聯招聘」工作的盧某和王某,開始從二人處購買簡歷。「他們有便宜的套餐,一份簡歷4.5元,一個帳號2800份簡歷」鄭某稱。

面對公訴人的提問,鄭某說了下面一段話:

盧XX在「智聯招聘」上班,是銷售,他的信息會更靠譜,18年初,他說他們有便宜的套餐,一份簡歷4.5元,一個帳號2800份簡歷,但這個套餐需要企業客戶提供營業執照,但我說沒有營業執照,他說他認識PS的可以做假的,我買了100多個帳號,盧XX和王X性質是一樣的,都是「智聯招聘」的銷售。我在王X那買了20-30個帳號。我在他倆這買的帳號都是2800份簡歷一個,4.5元一份。我給他們錢都是微信、支付寶。

按照「智聯招聘」的正常信息銷售流程,企業需要與「智聯招聘」籤訂正式合同,待審批生效後再以企業帳號的形式獲得信息。

盧某在庭審中稱,鄭某自稱是獵頭公司的,需要大量簡歷。於是盧某通過公司內部獲取了超過60個企業名稱,還協助鄭某用PS偽造虛假的企業營業執照矇混過關。鄭某將錢款轉至盧某的個人微信或支付寶帳戶,再由盧某轉至公司的銀行帳戶。

當公訴人當庭詢問其做法是否符合「智聯招聘」制度要求時,盧某稱「領導跟我說客戶給錢就行」。但他同時稱自己並未從中獲益。

而另一位「智聯招聘」的銷售員王某則稱,其在一開始並不知道鄭某營業執照的假的,「我到後來才知道是他PS的」。面對公訴人「你提供企業名稱,鄭某就提供營業執照」是否符合常理的疑問,王某稱其未考慮太多。

記者了解到,經過5月6日和7月5日兩次開庭,此案未當庭宣判。

倒賣公民個人信息案件頻發

《中國消費者報》記者了解到,「智聯招聘」並不是第一次出現「員工參與倒賣個人簡歷」的案件。

公開資料顯示,2016年6月22日,「智聯招聘」向公安機關報案稱,公司發現員工申某私下出售幾十萬條網站的個人簡歷,內容包括姓名、身份證號、住址、電話、受教育程度、工作單位、薪資收入等個人信息。該公司負責人說,按照公司的正常流程,銷售人員去找有招聘需求的公司,雙方籤署《服務合同》,對方繳納服務費用後,公司會提供網站簡歷庫下載的用戶名和初始密碼給對方,對方在已開通的權限內對簡歷庫的個人簡歷進行下載。報案的工作人員說,公司每份簡歷對外的市場報價是50元,但申某對外的兜售價格為2元一份。

2017年6月2日,申某因涉嫌非法獲取公民信息罪,在朝陽法院出庭受審。經審理,法院認定其行為構成非法獲取公民信息罪,判處申某有期徒刑三年六個月。

《中國消費者報》記者從中國裁判文書網公開的生效文書中看到,判決書中認定的被告人銷售或購買的個人信息數量均十分可觀,每次交易達上萬條數據的情況十分常見。

2018年10月29日,湖北省十堰市中級人民法院對一起倒賣公民信息案件進行宣判,被告人唐某利用工作便利,在其單位辦公室內盜取全國人口信息庫和全國機動車、駕駛人資源信息庫,非法獲取公民的個人戶籍、車輛信息約11300餘條,並將以上信息轉賣,收款達十萬餘元。唐某還指使女友塗某幫其操作微信聯繫上、下線,讓塗某購買公民在移動公司登記的手機號碼信息約11700餘條,並將信息倒賣,獲利約4萬餘元。

2018年11月30日,安徽省淮北市中級人民法院公布的一份判決書顯示,被告人王某與他人一起在網際網路上通過QQ、微信等方式大量倒賣公民個人信息非法獲利。經查,王某銷售的公民個人信息(包括姓名、電話、地址等信息)累計達5萬餘條。

記者了解到,此前「兩高」發布的《關於辦理侵犯公民個人信息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中明確規定,對於公民的行蹤軌跡信息、通信內容、徵信信息、財產信息,只要非法獲取、出售或者提供50條以上,即構成「情節嚴重」。而對於住宿信息、通信記錄、健康生理信息、交易信息等其他可能影響人身、財產安全的公民個人信息,標準則是500條以上。對於其他公民個人信息,標準為5000條以上。

(原題為《「智聯招聘」員工參與倒賣個人信息,16萬個人簡歷被出售》)

相關焦點

  • 智聯招聘員工參與倒賣個人信息 16萬人資料被出售
    【CNMO新聞】據中國消費者報消息,7月5日,北京市朝陽區人民法院審理了一起「智聯招聘」員工參與倒賣個人信息案。該案涉及公民個人信息達16萬餘份,一份信息被賣5元左右。該案件在北京市朝陽法院第二次開庭審理。
  • 你的簡歷可能正被別人用來賣錢,智聯招聘被曝員工倒賣個人信息
    一份寫滿個人信息的簡歷值多少錢?7月5日,北京市朝陽區人民法院審理了一起「智聯招聘」員工參與倒賣個人信息案。該案涉及公民個人信息達16萬餘份,這些個人簡歷一份被賣5元左右。1982年出生的鄭某曾在淘寶開店賣日用品,從2016年開始轉而買賣個人信息。
  • 智聯招聘員工監守自盜每月下載兩萬份簡歷 倒賣求職者信息
    今年8月30日,北京市朝陽區人民法院對一起智聯招聘員工參與倒賣公民個人信息案進行一審公開宣判。智聯招聘是很多求職者在找工作時會選擇的一個平臺,平臺裡保存著大量求職者的簡歷信息。這些簡歷信息本應是被保密的個人隱私,沒想到的是,卻被平臺的某些員工「監守自盜」了。被告人盧培俊和王迪,是智聯招聘平臺的員工。
  • 智聯招聘16萬份簡歷洩露 是誰偷走了你的隱私?
    近日,據中國消費者網報導,7月5日,北京市朝陽區人民法院審理了一起「智聯招聘」員工參與倒賣個人信息案。該案涉及公民個人信息達16萬餘份,這些個人簡歷一份被賣5元左右。二是非法進入「智聯招聘」帳號,盜取個人簡歷信息;鄭某除了從「智聯招聘」員工盧某和王某處購買大量簡歷進行出售外,還從解某處購買簡歷,而解某拿到的簡歷是從黃某處購買的。黃某則是通過非法進入「智聯招聘」帳號內,來盜取個人簡歷信息。非法獲取的簡歷經過層層轉售,甚至出現了「中間商賺差價」。
  • 智聯招聘員工私售15萬份簡歷受審
    在求職網站智聯招聘工作的申歡發現了公司內部系統的漏洞,便找到公司客服李超合作,先後私自出售15萬份個人簡歷信息給「獵頭」餘秋雲,每份簡歷信息售價2元至2.5元,餘秋雲再將信息加價賣給他人。去年10月,申歡、李超和餘秋雲被抓獲,公訴方指控三人犯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昨天此案在朝陽法院溫榆河法庭開庭,案件並未當庭宣判。
  • 智聯招聘三年兩曝盜賣個人簡歷 "黑市價"2元漲至5元
    中國經濟網編者按:近日,據中國消費者報報導,一起「智聯招聘」員工參與倒賣公民個人信息的案件在北京市朝陽法院第二次開庭審理。一份簡歷的出售價格為5-6元左右不等,該案涉及公民個人信息達16萬餘份。  中國經濟網發現,這已不是智聯招聘首次出現員工盜賣客戶簡歷的事件。
  • 「智聯招聘」員工參與16萬份簡歷外流案引發社會擔憂
    據新華社北京7月11日電 近日,一起由「智聯招聘」員工參與、致使16萬餘份個人簡歷外流並在淘寶銷售的案件,再次引發社會公眾對智聯招聘網站上個人信息安全的極大擔憂。記者親測發現,通過智聯招聘找工作,個人信息安全仍難保障,想要銷號更是難上加難。  註冊一次,騷擾不斷  6月19日,新華社微信公號發布《實測曝光!
  • 智聯招聘員工倒賣個人信息案件頻發 企業能否全然無責?
    7月8日據《中國消費者報》報導,近日,一起「智聯招聘」員工參與倒賣公民個人信息的案件在北京市朝陽法院第二次開庭審理,該案涉及公民個人信息達16萬餘份,未當庭宣判。報導顯示,被告人盧某和王某在案發前為智聯招聘銷售人員,被告人鄭某為售賣個人信息的淘寶店主。
  • 智聯招聘員工倒賣簡歷獲刑 「內鬼」洩露信息哪些行業最多?
    《刑法修正案九》新增了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也在今年5月9日發布了相關司法解釋,法律對於個人信息的保護力度正在加大。案件智聯招聘原大客戶經理 倒賣簡歷15萬餘份去年,智聯招聘的經營方北京網聘諮詢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智聯招聘」)報案稱,公司員工申某利用系統漏洞非法獲取用戶的簡歷庫帳號及密碼,並將用戶簡歷向外兜售,涉案信息數量巨大。
  • 智聯招聘再陷「簡歷洩露風波」,據稱「40元可買十萬條簡歷」
    近日,據新京報消息,一些簡歷信息正在被販賣。一位信息販子稱,他手握十萬條個人簡歷,這些數據只需要40元。值得注意的是,簡歷信息中有前程無憂和智聯招聘LOGO。對此,前程無憂回應稱,「初步斷定,這是個別人將部分企業在2014-2015年招聘時收到的簡歷拿出來非法售賣。
  • 智聯招聘再陷「簡歷洩露風波」據稱「40元可買十萬條簡歷」
    近日,據新京報消息,一些簡歷信息正在被販賣。一位信息販子稱,他手握十萬條個人簡歷,這些數據只需要40元。值得注意的是,簡歷信息中有前程無憂和智聯招聘LOGO。對此,前程無憂回應稱,「初步斷定,這是個別人將部分企業在2014-2015年招聘時收到的簡歷拿出來非法售賣。
  • 個人簡歷被倒賣屢禁不止 「最難求職季」再蒙陰影
    《中國經記者》記者注意到,簡歷信息被倒賣並不是新鮮事,去年3月,一家號稱擁有全國最大簡歷庫的招聘類數據公司巧達科技,因為販賣8億份個人簡歷,所有員工被警方帶走。儘管有前車之鑑,但受利益驅動,簡歷被倒賣的事情仍在持續。
  • 個人簡歷售賣產業鏈曝光 智聯招聘銷售員等五人獲刑
    淘寶店主鄭某主要以售賣個人信息為營,他不單從解某處購買黃某偷來的數十萬份個人簡歷,還從智聯招聘銷售員盧某、王某處購買,後兩人則是明知鄭某無合法手續,還向其出售數十萬條個人簡歷。解某於2016年10月至2018年8月間,將從黃某處非法獲取的個人簡歷信息出售給鄭某,違法所得60餘萬元。2018年3月至6月,北京網聘諮詢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員工盧某和王某將公司企業客戶帳號非法出售給鄭某,分別涉及個人簡歷信息12萬餘條和4萬餘條。此外,王某還在2018年6月至7月,非法出售個人簡歷信息給鄭某,違法所得3萬餘元。
  • 從行業巨頭到「信息販子」 智聯招聘的沒落用了5年
    近日,智聯招聘「高調」的重回公眾視野。一起由「智聯招聘」員工參與、致使16萬餘份個人簡歷外流並在淘寶銷售的案件,引起了新一輪「信息安全」大討論。而事實上,即使員工不私下售賣簡歷,用戶的簡歷也會被智聯招聘官方賣出,唯一的不同,只是售賣價格有高有低。
  • 簡歷慘遭倒賣,個人信息洩露,網絡招聘平臺能否信任?
    現如今,通過網絡招聘平臺找工作已是常態。每到畢業季,各類網絡平臺如boss直聘、智聯招聘、前程無憂等就會收到成千上萬份來自大學生們等人群的各類求職者的簡歷。最近,有求職者向媒體曝光,他們在各招聘平臺上投遞簡歷後,頻繁收到騷擾電話,電話內容均以「你最近是在找工作嗎」為內容開頭。由此,他們懷疑自己的簡歷已經被倒賣。
  • 1元一份, 你上傳到招聘網站的簡歷, 都被人給賣了
    遇到上述情況  說明你的簡歷可能被瘋狂倒賣, 每份一元  求職中,如何確保個人信息安全?  當隱私洩露,如何盡力挽回?  1  簡歷倒賣, 信息洩露, 我感覺自己在裸泳  個人隱私一旦洩漏,不法分子除了利用部分隱私信息直接對你進行敲詐勒索外。
  • 網投簡歷倒賣調查:24小時批量下載 單份簡歷最低僅1元
    原標題:網投簡歷倒賣調查:24小時批量下載,單份簡歷最低僅1元在招聘平臺上投遞簡歷後,卻屢遭陌生來電和簡訊騷擾,內容多為介紹「貸款」「博彩遊戲」「兼職刷單」等信息。應聘者懷疑,個人信息通過招聘平臺落到他人手中。
  • 網投簡歷倒賣調查:24小時批量下載,單份簡歷最低僅1元
    來源標題:網投簡歷倒賣調查:24小時批量下載,單份簡歷最低僅1元 在招聘平臺上投遞簡歷後,卻屢遭陌生來電和簡訊騷擾,內容多為介紹「貸款」、「博彩遊戲」、「兼職刷單」等信息。
  • 40元10萬條簡歷信息,大數據時代用戶真的沒有隱私嗎?
    近日,據媒體報導,有信息販子販賣個人信息,40元可買10萬條個人簡歷。報導中提及被洩露的信息主要包括工作經驗、出生日期、居住地、手機號、郵箱、學歷信息、自我評價、求職意向、工作經驗、語言能力、技能信息等。簡歷信息分別被儲存在按照時間日期命名的文件夾內。
  • 40萬條個人信息被洩露背後:不僅快遞,你的簡歷也被賣了
    11月16日,新京報獨家報導了圓通多位「內鬼」有償租借員工帳號,40萬條公民個人信息被洩露一事,引起大眾對於個人隱私安全問題的重視。 新京報報導,在由邯鄲市公安局反詐中心聯合邯鄲市永年區公安局成立的專案組近期偵辦的一起部督案件中,不法分子與圓通快遞多位「內鬼」勾結,通過有償租用圓通員工系統帳號盜取公民個人信息,再層層倒賣公民個人信息至不同下遊犯罪人員。 事實上,40萬條公民個人信息只是信息販賣黑市的冰山一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