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體驗】小小網格員 社區居民「大管家」

2020-12-23 新天水

【記者體驗】小小網格員 社區居民「大管家」

□新天水記者 黃虹 安蓉 見習記者 趙超

在天水的各個社區,總會有這樣一群人,他們每天不停的「掃街」、「刷樓」,他們的工作就是在社區裡不停地「找茬」,小到井蓋、路燈、垃圾箱,大到工地、商鋪,只要是市容環衛、安全生產、治安秩序等市民身邊的煩心事,都是他們關注的內容;鄰裡矛盾、物業糾紛甚至獨居老人等他們都要管。尤其是在老舊「三無」小區,他們儼然就像是這裡的「大管家」。

12月15日,記者跟隨秦州區西關街道環西社區的網格員們,體驗了網格員的一天。

「掃街」、「刷樓」

可他們真不是為「找茬」

今年50多歲的柳秀芳是環西社區的一名網格員,這天由於是街道對小煤爐的聯合排查整治行動,早上8點半,柳秀芳就和其他幾名網格員來到了社區,作了簡單的部署後,記者便跟隨她和西關街道相關負責人對轄區永慶路商鋪的小煤爐進行了逐一排查。

「現在正是『冬防』關鍵時期,我們每天都會巡邏,逐戶排查小煤爐的使用及用電安全。」柳秀芳笑著跟記者說,每天「掃街」、「刷樓」巡邏,有時候感覺自己就像「特務」一樣。

在入戶排查過程中,有些商鋪的小煤爐已經拆除,有的雖然沒有拆除,但已經停止使用,有的還在繼續使用煤爐取暖……。

「上周,我們就已經對轄區內的商鋪,小平房挨門逐戶的進行了巡查,對轄區使用小煤爐及燃煤戶進行全面排查並登記,並向居民講解宣傳大氣汙染防治知識及燃煤安全知識,積極勸導居民拆除小煤爐。」柳秀芳跟記者說。

在永慶路某商行,店主一看到我們一行人進門,臉上即刻露出了一絲不悅。在向對方說明來意後,店主抱怨著說:「我們是租的鋪面,暖氣管道都是壞的,維修的話需要好幾萬,房東不管,還得我們自己掏錢,電暖氣費電不說,這麼大的房子也熱不起來麼。」

「我們也理解你們的不易,但是我們這裡畢竟是禁燃社區,煤爐子又是火又是煙的,你們用著也不安全,也是為你著想嘛!」

面對店主的抱怨和不滿,隨行的西關街道工作人員和柳秀芳她們只能一遍又一遍的解釋、勸說。直到店主同意限期內將煤爐拆除,並在告知書上簽字。

「這排鋪面我們已經來了4次了,有時候挨罵都是常事。」柳秀芳苦笑到。

「環西社區是禁燃社區,在網格員的配合下,這幾天我們已經拆除了30多臺燃煤爐。」西關街道辦事處副主任張惠林告訴記者。

隆冬的早晨格外寒冷,巡查過程中,遇到部分店主的抱怨、不解、牴觸甚至爭吵,還要耐著性子、硬著頭皮解釋,填寫並發放告知書。一圈下來,記者的手都被凍的不聽使喚了。

「看這個名單,就剩10戶商鋪的煤爐沒有拆除,今天要全部走訪到,還要好好的勸說。」看著手裡環保局的調查反饋單,同行的西關街道綜合執法隊隊長楊萍說。

「現在正是最冷的時候,電暖氣功率大,費電,取暖效果也沒有煤爐好,大家肯定不願意拆煤爐,非要人家拆掉爐子,有時候真的是『門難進、臉難看』」柳秀芳說,「遇到這種情況,我們只能硬著頭皮一趟又一趟的勸。」

上午10點,10多家商鋪總算都排查完了,還沒有拆除煤爐的也都發放了告知書,同意限期內就將小煤爐拆掉。

民情也分「陰晴雨雪」

他們就是「氣象員」

結束了小煤爐的排查工作,剛回到社區,社區的民情氣象站就顯示出一條信息:食品廠小區居民反映小區存在亂收水費和垃圾處置費的問題。

還沒來得及喝口水,記者就跟隨負責食品廠家屬樓區域的兩名網格員到現場跟居民溝通了解情況,並將問題反饋給自來水公司和環衛處。當天就對這個問題對居民進行了答覆:

由於該小區屬30多年的老舊、「三無」小區,管網老化漏水,使得居民平攤的水費不斷增加。為了徹底解決該小區基礎設施和管網老化問題,2019年底,社區已將該小區上報秦州區住建局,並列入了政府老舊小區改造項目,等政府老舊小區改造項目施工完成後,小區內的各項基礎設施老化、管網老化漏水等問題將會徹底得到解決。

環西社區工作人員董佩向記者介紹到,「其實民情氣象站就是收集和受理民情、解決和辦理民事、公示和反饋結果的一個升級版的『民情流水線』。」董佩說,「居民可以在民情氣象站手機APP上反映問題,社區收集群眾反映的問題後,針對收集到的各類民情信息,用『晴、陰、雨、雪』四種氣象符號進行動態反映,建立『白、藍、黃、紅』四色響應機制,將居民的冷暖、困難、需求、期盼分為四個層次,針對不同層次對應開展服務。」

陪伴照料孤寡老人

是他們「最自然不過的事」

下午,記者跟隨環西社區負責人何俐麗和南明路桃園小區網格員閆秀雲,去到孤寡老人高鳳英家中,在路上,何俐麗告訴記者,老人今年80歲了,兒子因突發腦溢血年紀輕輕就去世了,前幾年老伴也走了,現在就剩老太太一人孤苦伶仃的生活。

「冬天天氣冷,老太太也很少出門了,隔幾天我們就上門去看看,有能幹的活就給搭把手。」閆秀芳說。

老人家住3樓,屋裡光線暗淡,冷冷清清,只有暖風機發出「呼呼」的響聲。

「姨姨,你這幾天身體有沒有不舒服?冬天冷,你下樓一定小心,有啥事情就給我打電話。」在老人家裡,何俐麗和閆秀雲跟老人拉起了家常。

「還有用電,暖風機、插頭用完一定記著關了。」

「要是下雪了路滑,你買菜不方便就跟我們說,我們就幫你買上了。」

「謝謝謝謝!你們那麼忙還經常來看我這個老太太,你們真的都太好了!」

……

隔三差五來陪同老人聊聊天、說說笑、幹點家務,是閆秀雲眼中最自然不過的事情。

臨走時,看到老人臥室地上有一大灘花盆裡流出的積水,閆秀雲默默地用拖把脫乾淨,又把地上的花盆擺放整齊。

回社區的途中,桃園小區另一位網格員王小麗跟記者說起了一件她的經歷:前年,80多歲的趙宏培老人好多天都沒有下樓來,因為老人的一雙兒女和老伴都在外地,老人常年獨居生活,擔心老人的身體,她和另外幾位工作人員便去老人的家裡,敲門時發現門是虛掩的,他們進去一看,老人躺在椅子上,身體已經僵硬了。他們便趕緊聯繫老人的子女,並向社區反映情況,因為老人的兒女離的太遠,短時間內趕不回來,他們又聯繫殯儀館幫著子女料理老人後事。

「網格員都是由居民中威信好、樂於奉獻的熱心居民和黨員擔任。」何俐麗告訴記者,環西社區的轄區內大部分是老舊小區,沒有物業管理,環境不好,網格員在社區的日常治理中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

記者了解到,環西社區現有居民3021戶7261人,居民樓56棟,目前配備了9名網格員,每天通過網格終端了解社區內的大小事務,若發現問題,可立即通知包片的網格員到現場了解具體情況,即時處置。

跟隨體驗的這一天,記者切身的體會到網格員工作的繁雜、瑣碎和不易:幫助社區幹部入戶進行外來人員排摸和監測;深入小區、樓院宣傳各類政策和相關知識;幫助社區開展環境衛生清潔和消殺;照料行動不便的孤寡老人……,在他們眼中,居民點滴無小事。

「孩子們都大了,嫁人的,外出打工的,我平時也沒什麼事情,被選為網格員,閒暇時間能為街坊領居們辦點事,幫點忙,自己的生活也充實了許多」。柳秀芳說。


相關焦點

  • 漢陽社區「網格」服務再沉底
    把網格化這張基層治理之網,通過網格員的工作方式改變,下得更深,沉得更實,能有哪些突破,是否切實有效?該舉措實施一個多月後,本報記者在漢陽區多個社區進行了探訪。  「坐等上門」變成「進門服務」  「敲門」「刷臉」精準掌握居民需求  17日,開完工作早會,龍陽街龍湖東岸社區網格員柳青例行下到「網格」入戶、巡樓、為居民辦事。
  • 大連上線網格「紅管家」社區服務更接地氣
    家裡下水道堵了,打一個電話就有人上門幫助疏通;樓下停車難,向網格「紅管家」反映後,社區迅速研究解決方案,很快就新開闢出3處停車場;甚至銀行存摺找不到了,都有人帶著空巢老人去補辦……「自從有了『紅管家』,俺們一個個民生訴求、矛盾問題最後都變為一樁樁『
  • 社區貼心管家張國利:服務居民要靠一股「傻勁」
    工作中的張國利一個人,一雙腿,穿梭在各樓棟之中;一支筆,一個本,記錄社情民意;一張嘴,一雙手,提供全方位服務,這是春暉路街道柏華社區網格員張國利的工作縮影。網格是她的工作陣地,居民是她的服務對象。12月9日晚上8點30分,張國利忍著疼痛來到居民趙其芳家中,進行民生大走訪。走訪前一天,張國利不小心把腳崴傷了,腳背腫得很厲害,她去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做了簡單包紮後,又回到了工作崗位上。張國利說:「既然和居民約好了,哪怕杵著拐杖,也要完成民生大走訪。」今年34歲的張國利,因為骨子裡對群眾工作有著一份熱愛和嚮往,她在柏華社區做了7年網格員,早已是居民心中的親密「家人」。
  • 【走遍「372」】北門路社區:「有事就找網格員」
    近日,在忠州街道北門路社區的一棟居民樓內,北門路社區第二網格網格員羅志銘變身為人口普查員,入戶開展人口摸底排查。為做好此次普查工作,北門路社區充分發揮網格員熟門、熟戶、熟環境的優勢,逐棟逐戶走訪,協助居民登記填表,宣傳人口普查知識。北門路社區地處忠縣老城區,面積0.7平方公裡,下轄6個居民小組,有居民3476戶10180人。
  • 集美上千名社區網格員凝結成一張網 守住社區治安防線
    「您好,我是社區網格員,麻煩您開一下門。」斜挎包裡裝著一本筆記、一疊人口信息採集卡,這就是網格員陳淑芬的日常工作裝備。工作有一張網,服務也有一批人。作為社區網格員中的一人,陳淑芬的日常工作就是挨家挨戶敲門登記出租屋人口信息、統計計生信息、檢查消防安全設備等。
  • 藍天社區:強化網格員管理 提高為民服務水平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宋永興 通訊員 張蘭城市社區是社會治理的基本單元,社區治理事關居民切身利益,事關基層和諧穩定。為有效實現社區服務「零距離」、基層治理「全覆蓋」、居民訴求「快響應」,藍天社區工作人員參加了文匯街道社區辦召開的「油田網格平臺運行數據分析會」。文匯街道社區辦工作人員分別就網格事件及日誌上報,打卡、APP在線、巡查軌跡數據統計和視頻連線數據統計三個方面的檢查結果進行了通報,對平臺運行數據逐一分析查找原因。
  • 社區網格員是做什麼的?山東社區招聘是什麼編制?
    在生活中不難發現這類招聘——社區網絡員。社區網格員具體是什麼工作?有編制嗎?今天山東中公和大家聊一聊這個問題。一、什麼是社區網格員社區網格員是在一個社區的社區網格化管理組織中承擔具體任務的工作人員。他們可以是領導幹部、社區負責人、社區一般工作人員、教師、醫生、警察等。二、社區網格員工作內容與工作職責1.採集基礎信息全面採集、動態掌握並及時上報網格區域內人口、房屋、社保、訴求、就業、安全、穩定等情況,突出做好民生服務、困難群眾、社會穩定「三本臺帳」建設,做到底子準、情況清、動向明。
  • 百餘名網格員「穿針引線」構築社區「幸福牆」
    自我市開展社區網格化服務管理統籌推進工作以來,網格員們充分發揮基層一線「穿針引線」作用,做到人在「網」中走、事在「格」中辦,理好基層社會治理的「千條線」,織密網格管理網,用耐心、細心和愛心傾情服務於群眾,察民情、訪民意、解民憂、促和諧,編織出了服務百姓零距離的工作新格局。
  • 社區如何建起平安「防火牆」,最美網格員來了!
    ,向身邊朋友宣傳平安建設知識,內容涵蓋法律知識普及、法律援助、國家安全教育、防盜竊宣傳以及禁毒知識宣傳,並評選出「最美網格員」。   社區巡邏員分早晚兩班,日夜在社區內巡邏,疫情期間宣傳防疫知識,勸導居民儘量不要出門,做好防護工作。
  • 社區網格員變身「繪圖員」,畫出社區地圖
    為做好人口普查前期準備工作,濟南歷下區文化東路街道科院路社區集專職網格管理員上崗之力,按照「家庭情況清、人員類別清、區域劃分清、隱患矛盾清」的要求,發揮地熟、人熟的優勢,在每天進行網格巡查的同時,身兼「繪圖員」,悄然形成一場各網格的小區圖的繪圖賽事。
  • 揚州大劉社區:「小網格」推動基層「大治理」
    交匯點訊 「您好,我是社區網格員,上次反映的路面破損維修好了吧?」上午8點,揚州市邗江區新盛街道大劉社區網格員胡瑋開始了日常巡查。從今年開始,一個個藍色身影不斷出現在大劉社區的大街小巷,走訪群眾、排憂解難。藍帽子、藍馬甲、黑挎包、這是大劉社區網格員們的標配。
  • 1644名「貼心管家」下沉網格 智能化建設助力基層治理 蘭州市...
    1644名「貼心管家」下沉網格 智能化建設助力基層治理 七裡河區切實增強居民幸福感視頻連線  手指點一點,就能在社區預約借書、看電影;最近有煩心事,給網格員說一說;樓下噪音太大,投訴後很快就有核實處理結果……近年來,七裡河區堅持黨建引領市域社會治理新格局,將區域治理、部門治理、行業治理、基層治理、單位治理有機結合起來
  • 江蘇最美網格員閃耀在一線
    「這段時間,每天微信運動佔據我封面的都是網格員,你看今天是合德鎮交通路社區第17網格的網格員陳華以68592步佔據封面,她也是全省最美網格員提名獲得者。」2月14日,江蘇省鹽城市射陽縣委政法委副書記王宇華在微信中向記者「炫耀」他們的網格員在一線巡查的「驕人成績」。
  • 「格格」們的深情守護——抗疫戰中的社區網格員
    每日巡查是網格員的第二個規範動作,主要任務是及時了解掌握居民的動態和所需,誰外出了、什麼時候回、樓道路燈亮不亮、誰生活上有什麼困難……隨時與居民互動。時間一久,網格員與居民成了朋友,居民對網格員統稱為「格格」。格格們不但知道哪棟哪單元什麼房子住的什麼人,叫什麼名字,有的甚至還喊得出小名來。
  • 漢陽社區網格服務再沉底,把「最後一公裡」壓縮成「零距離」
    、政務服務2個窗口,其他社區「兩委」成員和網格員全部全天候、專職化進網格、進樓棟、進家庭服務,加強「民呼我應」,快速解決居民問題。記者史偉 攝 把網格化這張基層治理之網,通過網格員的工作方式改變,下得更深,沉得更實,能有哪些突破,是否切實有效?該舉措實施一個多月後,記者探訪了漢陽區多個社區。
  • 瓜州縣:有事兒找網格員
    有事兒找網格員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 張文博 通訊員 馬晶晶在瓜州縣,有這樣一群人,每天穿梭在大街小巷、小區樓院。他們就是社區網格員。32歲的王翠星是瓜州縣淵泉鎮瓜州巷社區網格員。她仔細分析了所轄網格服務對象的特點後,在做好日常社區服務工作的同時,把工作重心放在關愛老弱病殘以及軍烈屬家庭上,盡己所能幫助他們解決日常生活困難,努力做好思想、情緒疏導工作,積極當好宣傳員、服務員、調解員和安全員。網格員每天的工作平凡瑣碎,但關係到居民群眾的切身利益。
  • 社區網格員:傾情傾力守護百姓安康
    冬日裡,活躍在大街小巷的網格員們急群眾之所急、想群眾之所想,堅持入戶走訪,及時了解百姓需求,全力解決困難,在冬日裡書寫了一個個暖心的故事。越秀路街珠海裡社區網格員劉華在日常巡查中了解到獨居老人馬奶奶的手機壞了,老人聯繫不上家屬,便將自己的備用手機借給老人使用,還發動周圍鄰居在平日裡多關注馬奶奶的生活,有任何問題及時與居委會聯繫。前幾日,劉華接到居民反映,稱馬奶奶家沒有動靜,懷疑老人發生意外。劉華立即趕往老人家,發現大門緊鎖,敲門無人應答,於是迅速聯繫社區民警,找來開鎖師傅破門而入。
  • 雨花社區自創網格地圖,服務居民零距離
    雨花社區自創網格地圖,服務居民零距離近日,記者走進井灣子街道井巷社區辦事大廳,發現多了一張跟牆面一般大小的圖表,圖表中1306個豎格,代表社區1306戶居民,每一戶豎格後面都有「自住、出租、空置」三種動態,在三種動態上貼著綠色的圈圈,記錄著各戶居民的家庭情況,這就是社區自創的疫情防控動態圖。
  • 聽「民聲」 解「難題」——青島市處長「網格員」開展民情大走訪
    聚焦破解民生和經濟社會發展難點、堵點、痛點,青島市直機關處長下基層「民生面對面」民情大走訪暨青島市委黨校第57期中青班「網格員」實踐活動在市南區珠海路街道轄區暖心開展,來自青島市委黨校第57期中青班及市直機關、兄弟區市街道和部分企業的10位處長,分2批以「12345」模式體驗了一次「網格員」,居民、企業提出的難點問題能現場解決的當場辦結、現場解決不了的帶回去想對策,真正把問題發現在一線
  • 廬江縣廬城鎮牌樓社區:「紅管家」在行動 助力人口普查
    「紅管家」搶做普查志願者牌樓社區作為以前的「主城區」、現在的「老城區」,以開放式零散居住的老舊三無小區居多,再加上老城區內出租房屋多、人員流動性大,普查工作任務相對較為繁重。牌樓社區黨委運用「黨建引領+社區網格化」的管理服務機制,在社區黨員發布了「紅管家」助力人口普查的「招募令」,50餘名黨員「紅管家」紛紛報名,主動擔當普查志願者,助力社區開展人口普查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