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盟+數據傳承官:如何搭建一個行之有效的「數據閉環」體系

2021-01-10 砍柴網

作者:友盟+產品專家,數據傳承官 陳新祥

隨著網際網路進入下半場,流量紅利逐漸消失,一方面,企業開始重視如何通過數據來挖掘同一個用戶的更多價值;另一方面,不管是產品經理、運營還是市場都開始通過「數據驅動」尋找新的增長空間。

那麼,企業如何通過數據驅動實現增長?一個行之有效的「數據閉環」體系又是什麼樣的?

數據驅動,在國內企業的落地中很「骨感」

目前,國內外都在談數據驅動,但不得不承認,國內的環境與國外相比還是有很大差距的。國外的大數據產品是非常成熟且細分化的,比如表單優化、熱力圖、軌跡圖等,他們的大數據產品可以非常細小的點,像這樣細分化、專業化的產品在國外有非常大的市場。

在國外,有一個名為Instagram的照片分享軟體,這個軟體早期並沒有火起來,後來他們通過數據分析發現了一個非常強硬的用戶需求點,即「純粹拍照並分享」。圍繞這一點,他們對產品進行了大改版,並在較短時間內實現了用戶數量快速增長,這是一個很好的數據驅動案例。反觀國內,大一點的創業公司會優先考慮如何做概念,如何存活下來,像上述那樣用數據實現業務驅動的很少。

對於數據驅動,很多人做到一定程度之後,腦海中會形成一定的方法論和體系,進而形成驅動流程和組織機制。大家也聽了很多方法論,包括增長黑客等,貌似自己已經很懂數據驅動了,但是實際操作起來可能連「什麼是事件屬性這種基礎的概念都不了解」,這是很多業務線同學普遍的現狀。

另外,很多公司認為做數據驅動就應該有一個高大上的數據平臺,這兩年標籤畫像平臺或者數據中臺的概念比較火,它們真的能夠實現數據驅動嗎?不見得。目前,很多公司的數據質量非常差,數據驅動就更無從談起,這是國內大中小企業普遍存在的情況。

早些時候,大家對「數據驅動」的理解是「報表驅動」。2016年、2017年的時候,一家處於C輪、D輪的深圳公司,該公司有1000多份報表,每張有10個Sheet,每個表格有20多個指標,大家可以算下一共有多少個指標,他們內部的數據團隊都不知道哪些指標有用、哪些沒有用。為了督促大家去看這些報表,公司還監控了郵箱。

「早前,我做數據產品和數據分析的時候,很多產品同學說所有的都要埋點,包括頭像、點擊次數等,他會問這些點真的有用嗎?想好這些指標數據的目的了嗎?這些都是十分有意思的現象和問題。數據驅動是一件好事,但在國內企業的落地中確實很「骨感」。數據驅動不是一個簡單的工具,也不是多個分析師或者少個分析師的問題,而是整體的格局問題。「陳新祥在直播中提到。

實戰案例分享

現在,很多企業都想實現數據閉環,其實閉環就是非常典型的方法論。那麼,這個方法論究竟能不能解決問題?能不能在組織和團隊裡運行起來?背後是否缺失了哪些環節?在這裡,陳新祥分享了一個國內的實際案例。

這個產品是類似於網易雲音樂的一個偏功能性的產品,主要滿足C端用戶的使用需求。在2016年、2017年的時候,該公司處於天使輪、A輪階段,整個團隊只有二三十人,CEO是團隊的總負責人。他們在使用數據產品方面的意識非常超前,該有的指標都有,報表也都監控起來了,但是CEO一直在想「如何讓數據發揮更大和更理想的效果,當前的狀態肯定是不及預期」。

如上圖所示,Phase 1是初定的觀測指標,包括日活、PV、註冊書、功能使用次數、收入、客單價、日活躍佔比、新老用戶佔比、增長率、X轉化率等。他們的CEO發現,雖然該有的指標都有,但就是因為都有才失去了聚焦。於是開始精簡思路,把團隊力量凝聚到一根繩上,Phase 3是最終剩下的兩個指標。

當然,這是他們根據產品的情況以及公司所處的發展階段做的取捨:當時公司不急著變現於是收入被拿掉了,日活做的數據沒有太大作用於是被拿掉了,拉新也被拿掉了。他們覺得產品留存很好,在當下階段團隊已經做到能力範圍的上限了,投入更大的精力也不會有很大的提升。之後,他們只留下了日活躍佔比和日活躍參與度,並調整了內部的報表體系。

今天,很多C端產品要改版要升級,那麼,在改版之前要搞清楚為什麼要改?目標是什麼?之後所有的工作都是以這兩個問題的答案為導向。

友盟+做的是B端數據類產品,籠統來講就是基礎統計、場景報表、業務洞察和實現智能。在這四個層面中,每一年客戶都會提出新的需求,比如進一步提升產品粘性、進一步提升用戶量等諸如此類,友盟+要做的是盡力滿足他們,但不論對產品做什麼樣的功能升級,都要以客戶的目標為主。

上圖是非常典型的2B行業自上而下的流程圖,大家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定一個目標,不要忽略這件事,它真的非常重要,因為不管是升級產品的功能還是其它,一定要十分清楚公司的KPI,這樣才能決定產品最核心的KPI。搞清楚這些之後,要跟橫向團隊配合好,還要跟下面的人對齊。2B 行業企業的目標非常明確,一般是提高付費企業客戶量,這背後有產品的日活周活,以及新增註冊客戶數等。再往下就是產品板塊,包括產品版本、功能模塊以及跟其他產品的協同。

陳新祥總結道,向上要跟公司目標對齊,橫向要跟合作團隊對齊,向下是具體的產品功能拆解。需要注意的是:定好目標,目標不要多,最好只有一個或者兩個。

B端的產品比較複雜(如上圖所示)包括官網註冊、H5、註冊帳號、創建項目、集成代碼、使用產品、留存日活、pro付費等,KPI拆解到了註冊帳號數、註冊轉化率、有效集成數、首次完成激活等。在這之中,有些目標需要自己做,有些需要跟別的團隊協同合作。

定好目標後,一定要了解產品背後的數據質量。關於數據質量,公司內部、部門之間的指標定義各不相同,不過普遍存在數據不準、沒有數據、數據髒亂差、易用性差等問題。如何解決?其實,數據中包含著業務需求,需求弄清楚了才會轉化到埋點設計,埋點方案再轉化為具體的研發。隨著產品功能迭代,還需要重新走一遍全部流程。在這個流程裡,業務需求來自很多團隊,包括產品團隊、運營團隊、市場團隊等,橙色標註的文字是一個產品經理一定要重點關注的節點和事項(如下圖所示)。

從業務需求到需求規範,一定要做統一收口,如果沒有線上工具化的體系,可以指定一個人,讓他做統一收口,收口完成之後要形成公司或者部門內部比較完整的指標字典和維度字典。與此同時,一定要對指標字典進行拆分,看看哪些是公共性指標(跨部門或者公司級別)和個性化指標。

有些公司需要這樣的同步方式,再往下是具體的採集方案設計,前面已經拆分出了公共性指標和個性化指標,它們延伸出來就是公共埋點和個性埋點,公共埋點是非常重要的業務性指標,這個指標很長時間都不會變。再往下是研發口徑,不管是公共埋點的事件規則、屬性規則,還是採集時機,都要做統一管理,最後再進行驗證。

在整個流程裡,最關鍵的是要有專人做統一收口,基於對數據和採集的理解做分流,中間規範跟標準動作要規範,因為不論是新版還是新功能上線都要走這個流程。

這是一個視頻類的案例,要針對具體需求設計數據採集方案,網際網路領域比較流行基於事件和屬性進行分類。相關人員可以把屬性融到事件裡,之後再去做限定,等到哪一天想看XXX視頻的點擊,基於屬性可以直接看到。這是一個非常理想的體系,可以實現數據採集埋點的規範化。

在此基礎上,還得針對兩類事件做統一的設計和規劃,瀏覽頁面和功能交互是統計數據中最多的,如果瀏覽頁面和功能交互沒有規範化就會導致數據髒亂差。為什麼這麼說?以手機淘寶為例,手機淘寶的終端有網頁、安卓、iOS、小程序等,頁面瀏覽和功能交互都有不同的部分,如果完全分開按照最糟糕的情況永遠規範不好。

目前,一個比較好的解決方法就是把它前置,所有的功能在某一個頁面的某一個位置,以一個具體的按扭呈現出來,並設置一個唯一的參數ID,再用事件和屬性進行歸類。這樣一來,所有的頁面和功能只需做一個埋點,所有頁面的標記都可以用ID來標記。不同終端都有一個ID是長期關係,後面都會用相同的邏輯和體系進行標註,只要維護好需求、事件命名,以及業務層級ID,最終採集到的數據質量是非常好的。

拿到一份高質量的數據之後,接下來就是具體的數據工作。前面已經定了KPI,並且進行了拆解,現在要做的就是希望團隊裡的人知道自己的KPI,友盟+做的移動統計分析產品跟阿里雲DataV進行了聯動設計,被稱為數據大屏可視化產品,可以基於APP上傳自動行為數據,快速結合相應數據生成團隊KPI大屏。

要把數據結果融入到團隊的工作流程裡去,比如友盟+做的移動統計產品可以在早上八點把團隊最關注的東西發到郵箱,市場推廣人員可以看到相應的報表。在上午十點的時候,產品經理可以登錄後臺看到更新的產品功能。

目前,由於疫情的原因,很多人在家使用釘釘移動協同辦公,友盟+的數據產品和釘釘進行了聯合,如果某個人的KPI出現異常或者波動就會自動同步到群裡,分析師會到後臺分析異常原因。另外,團隊運營人員在後臺可以直接用運營彈框來組織活動,並對相關人群做觸達並觀看效果……友盟+把數據貫穿到了產品團隊和運營團隊,並形成了文化。

眾所周知,用戶調研對產品經理來說是非常重要的事,傳統的用戶調研低頻、耗時等缺陷已經無法滿足現在快速迭代環境下對用戶行為和需求的洞察,友盟+在產品方面,增加了個人行為細查功能,這些數據會直接同步到產品的郵箱裡,相關人員可以把這些數據用到用戶洞察、運營幹預。

以上內容主要圍繞數據驅動的閉環展開,包括目標、洞察、迭代、落地等各個環節,在這之中有一套標準的方法論,如果能把這套標準方法論體系化和產品化,則是不是有可能極大的提升決策效率。

只有把業務數據化、智能化之後才能做出高效決策,友盟+現在把這樣的能力對外輸出,為企業打造數據閉環體系,幫助企業完成業務數據化、智能化,最終實現數據驅動。

友盟+,國內領先的第三方全域數據智能服務商,以「數據智能,驅動業務增長」為使命,基於卓越的技術與算法能力,結合實時更新的全域數據資源,覆蓋191個行業分類、輸出300+應用或行業的分析指標,通過AI賦能的一站式網際網路數據產品與服務體系,幫助企業實現深度用戶洞察、實時業務決策和持續業務增長。

相關焦點

  • 十年經驗產品經理分享:如何搭建一個行之有效的「數據閉環」體系
    編輯導讀:打造數據閉環體系,就是要完成數據對於產品產生價值的閉環,讓數據驅動產品增長。本文作者從數據閉環的概念出發,結合具體案例,從目標、洞察、迭代、落地這四個方面對搭建數據閉環體系的關鍵要點進行了分析討論,一起來看看~隨著網際網路進入下半場,流量紅利逐漸消失
  • 如何搭建一個行之有效的「數據閉環」體系
    隨著網際網路進入下半場,流量紅利逐漸消失,一方面,企業開始重視如何通過數據來挖掘同一個用戶的更多價值;另一方面,不管是產品經理、運營還是市場都開始通過「數據驅動」尋找新的增長空間。反觀國內,大一點的創業公司會優先考慮如何做概念,如何存活下來,像上述那樣用數據實現業務驅動的很少。對於數據驅動,很多人做到一定程度之後,腦海中會形成一定的方法論和體系,進而形成驅動流程和組織機制。大家也聽了很多方法論,包括增長黑客等,貌似自己已經很懂數據驅動了,但是實際操作起來可能連「什麼是事件屬性這種基礎的概念都不了解」,這是很多業務線同學普遍的現狀。
  • 友盟+數據傳承官:留量思維折射出新的增長體系
    疫情改變了很多用戶的行為習慣,如友盟+數據傳承官陳新祥就從用戶消費數據裡看到這樣的三個行為:「我媽天天在看直播」、「我們的雲上生活」、「我媽習慣了網購」,並認為像其父母這一代人都已經被轉化到線上了,現在拉增量是真的很難。 因此要真正從流量思維轉變成留量思維,而留量思維的背後,則有一套很強大的用戶數據支持體系,有一套很精益的數據增長體系。
  • 如何搭建可閉環、可沉澱、可持續的企業級數據賦能體系?
    一、構建可閉環、可沉澱、可持續的企業級數據賦能體系的背景數據四化如何讓屬於企業自己的不同觸點的數據快速形成一個閉環,沉澱串聯這些零散的數據能夠快速應用去賦能業務?這涉及到四個關鍵詞,一是業務數據化,企業所有觸點是否為真,是否被打通。第二是數據資產化,能否可以像管理資產一樣很好地管理數據。第三是資產應用化,企業的資產能否有效應用?如何藉助數據資產賦能業務,最後是應用價值化。所有的應用最終一定是為增長、為獲客而服務,必須要有價值。在這背後最重要的是場景必須可閉環,數據必須可沉澱,最終數據中臺、數據能源才是可持續的。
  • 友盟+推出小程序統計分析產品,實現企業級數據賦能閉環體系布局
    8月6日,在友盟+小程序數據峰會暨新品發布會上,友盟+首席產品官林鳴暉宣布友盟+免費的全平臺跨域小程序統計分析產品U-MiniProgram重磅面世,這標誌著友盟+已全面布局企業級數據賦能體系,企業可以通過友盟+,抓住數字新基建的機遇。同時,友盟+與支付寶發布聯合計劃,全面賦能生態商家數位化經營。通過「曉計劃」將賦能100+的服務商,10萬+優秀小程序開發者構建數智化新基建。
  • 友盟+推出小程序統計分析產品,已實現企業級數據賦能閉環體系的...
    【獵雲網】8月6日報導8月6日,在小程序數據峰會暨新品發布會上,友盟+首席產品官林鳴暉宣布友盟+免費的全平臺跨域小程序統計分析產品U-MiniProgram重磅面世,這標誌著友盟+已全面布局企業級數據賦能體系,企業可以通過友盟+,抓住數字新基建的機遇。
  • 友盟+重磅推出小程序統計分析產品,已實現企業級數據賦能閉環體系...
    8月6日,在友盟+小程序數據峰會暨新品發布會上,友盟+首席產品官林鳴暉宣布友盟+免費的全平臺跨域小程序統計分析產品U-MiniProgram重磅面世,這標誌著友盟+已全面布局企業級數據賦能體系,企業可以通過友盟+,抓住數字新基建的機遇。同時,友盟+與支付寶發布聯合計劃,全面賦能生態商家數位化經營。
  • 雲棲大會:友盟+網際網路企業數據中臺,助力企業數智化轉型
    9月17日,在深圳雲棲大會【數智化運營的應用與實踐】專場上,友盟+首席產品官林鳴暉,攜手KOL《社交紅利》作者徐志斌,小伴龍、悅跑圈等企業負責人,以及友盟+的數據傳承官們,從戰略數位化、業務數位化、營銷/運營數位化幾個維度,共同探討了在新基建下的數位化時代,企業的數智化轉型之道與企業應用實踐。
  • 友盟+2019UBDC:打造全域營銷閉環,破解數位化增長困境
    線上線下如何打通?數據如何驅動新一輪增長?11月19日,由友盟+主辦的2019UBDC全域大數據峰會在北京圓滿舉行,峰會以「聚雲端·見不凡」為主題,邀請到40+位數據大咖、200+家知名企業、上千名數據從業者參與,共同探討營銷、增長的技巧與實踐案例。峰會上,移動營銷增長也成為大會重要議題,友盟+帶來了重磅打造的全域智能營銷解決方案,實現全域、全鏈路、全閉環數位化營銷,徹底解決增長難題。
  • 友盟+斬獲虎嘯獎「年度大數據&智能公司」
    友盟+作為國內領先的第三方全域數據智能服務商,始終以「數據智能,驅動業務增長」為使命,為企業提供靈活、智能、專業的App和小程序等數據採集、分析、管理功能,幫助企業實現深度用戶洞察、實時進行業務決策。在數字營銷方向,營銷策略、程序化廣告投放、戶外廣告投放的線上和線下全域營銷,打造屬於企業的全閉環數位化營銷體系。通過開發者營銷策略、程序化廣告投放、戶外廣告投放的線上和線下全域營銷,打造屬於企業的全閉環數位化營銷體系。
  • 友盟+斬獲虎嘯獎「年度大數據&智能公司」
    近日,2020虎嘯年度盛典、第十一屆虎嘯獎頒獎典禮圓滿落幕,友盟+榮獲「年度大數據&智能公司」大獎。據悉,本次獎項是由550多位營銷領域的專業評委共同評選,由眾多知名品牌企業、國內一線媒體、廣告創意代理與數字營銷公司等數百家機構的廣泛參與。
  • 雲棲大會「數據智能」分論壇:友盟+以數據中臺之力,為企業增長賦能
    一張圖看清專場重點如今,流量紅利時代已經過去,實現持續增長是每個企業關注的焦點,對於網際網路企業來說是否有可閉環、可沉澱、可持續的企業級數據智能服務體系是業務增長的關鍵。會議現場,友盟+總裁羅金鵬表示,打造智能服務體系要在數據治理、數據分析、運營和推廣(即:網際網路增長四部曲)四個方面下功夫。
  • 如何搭建數據治理體系?
    針對於數據治理的定義,我們從狹義上去理解只是僅僅對於歷史數據或者錯誤數據進行梳理調整。 國際數據管理協會(DAMA)給出的定義:數據治理是對數據資產管理行使權力和控制的活動集合,也就說數據治理並不是一個簡單的行為動作,而應該是一個形成體系的管理。
  • 對話友盟+朋新宇:數據服務商該如何應對雲時代?|鈦度專訪
    不同於其它收購,友盟+被收購之後仍然是獨立運營模式,阿里體系資源支持之下,發展依然要靠自己。「萬億級採集平臺」、「億級數據處理能力」以及「百萬級/秒數據服務能力」,這是友盟+的護城河所在,而「服務180萬移動應用及815萬網站」和「300+行業數據體系」,則是友盟+業務能力的體現。
  • 如何搭建一個企業級數據分析體系?
    編輯導讀:增長是企業最重要的工作之一,如何用數據驅動企業增長呢?這就需要企業搭建一套數據分析體系。本文立足於企業實際情況,對構建企業級數據分析體系的步驟進行了詳細梳理說明,希望對你有幫助。
  • 友盟+推出智能超鏈U-Link,幫助開發者構建完整的數據運營閉環
    隨著用戶需求的不斷調整,及技術的不斷成熟,如何打破App孤島,實現用戶在多App間的跳轉已成為移動網際網路時代飛速發展的同時並行而至的技術難題。直到deeplink技術(即深度連結技術)的出現才打破了這一困局,這是一種無障礙場景還原技術,即當用戶點擊某個分享連結後,可以自動跳轉到App內的指定分享頁面,直接實現場景還原,而不是 App 首頁。
  • 萬元懸賞數據高手|2019「友盟杯」數據分析大賽報名啟動!
    於是我們產生了一個想法:為何不舉辦一場活動,並邀請熟知移動統計分析工具的產品人、運營人來分享他們在App數據分析方面的實戰經驗以及看法呢?所以我們歷時一個多月籌辦了這場活動——2019「友盟杯」數據分析大賽,邀請各路英雄豪傑來報名參賽!你,會是我們尋找的數據高手嗎?
  • 同是數據分析產品,為什麼200萬App企業都選擇友盟+?
    企業在數位化建設中面臨著諸多的「痛點」——如企業數據割裂、 數據分散、數據沒有高效的應用起來等等。為此,以「數據智能 驅動業務增長」為使命的第三方全域數據服務商——友盟+,通過十年的探索結合客戶的「痛點」,幫助客戶構建了從業務數據化(採),數據資產化(建),資產應用化(管),應用價值化(用)的企業級數據賦能體系。
  • 友盟+遊戲實戰經驗分享會 以數據助力運營/研發更高效
    四大場景化工具套件 友盟+產品專家/友盟+數據傳承官陳新祥在分享中談到,遊戲開發者希望用戶留存儘可能長,對於精細化運營和研發效能工具的需求也會越來越大,對此,友盟+的四大場景化工具套件可以高效解決以下問題: 1)崩潰:針對程序無響應的糟糕體驗,以友盟+ U-APM 應用性能監控平臺為例,可以實時捕獲監控到的崩潰、ANR等數據
  • 【友盟+】U-Dplus 2.0:「永續」的一站式數據化管理平臺
    Ø 一站式數據管理運營平臺:更長的數據閉環    在數據管理運營領域,實現精細化的產品不在少數,比如常見的細分、漏鬥、交叉分析等數據基礎功能。但是實現「永續」要複雜的多,其前提是擁有更長的數據產品線,在一個平臺上完成從數據採集到行動觸達的閉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