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科普聲音知識,引入新課【10分鐘】
聲音的產生:
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是一種通過介質(空氣或固體、液體)傳播並能被人或動物聽覺器官所感知的波動現象。
聲音的傳播:
聲音在傳播的過程中,會逐漸損耗,直到消失。最初發出振動(震動)的物體叫聲源。蜂鳴器就是一種聲源。
聲音的頻率:
聲音是由物體震動產生的,其震動的頻率稱為音頻,音頻範圍介於20Hz~200KHz之間,普通人可聽見的聲音頻率範圍約為20Hz~20KHz。超過20KHz以上的頻率聲音,被稱為超聲波。
震動頻率越高,聲音越高,反之越低沉。
聲音的三大特徵:
音調:指聲音的高低(高音、低音),由聲源振動的「頻率」決定。
響度:指聲音的大小,由聲源的「振幅」所決定。
音色:聲音因不同物體材料的特性而具有不同特性,我們能辨別出不同人的聲音就是因為他們的音色不同。
引出課程主題:蜂鳴器
蜂鳴器是一種發聲元件,通電後裝置內的薄膜產生震動,擠壓周圍空氣而產生聲音。
3.教學新課
運用場景:
蜂鳴器是一種發聲元件,廣泛應用於計算機、印表機、複印機、報警器、電子玩具、汽車電子設備、電話機、定時器等電子產品中。
蜂鳴器的分類:
內部區別
有源蜂鳴器內部自帶振蕩電路(振動源),無源蜂鳴器沒有
使用區別
有源蜂鳴器通電即響,無源蜂鳴器必須得給一定頻率的信號
外觀區別
有源蜂鳴器底部有黑膠封閉,無源蜂鳴器可以到綠色電路板
教學說明:
有源蜂鳴器的控制,跟led燈的控制是類似的,這部分內容可以完全交給學生自己去探索,完成。
硬體接線
程序控制
參考流程
參考程序
教學說明:
這個環節是本節課的難點,需要給學生講清楚什麼是方波信號,並藉助方波信號給學生講清楚周期、頻率這兩個概念,以及計算方法。
硬體接線:同上
方波信號:
周期:事件或現象運行一周的時間
頻率:周期的倒數,1秒內運行了幾個周期
編寫程序產生500Hz的方波信號
專用的聲音控制模塊:
播放聲音模塊:
控制引腳產生特定頻率的方波信號
結束聲音模塊:
控制引腳停止產生方波信號
音符頻率對應表:
4.拓展提升【15分鐘】
搭建如下電路,編寫程序控制led燈閃爍,led燈亮時,蜂鳴器發聲,led燈熄滅時,蜂鳴器停止發聲。
參考程序:
5.課堂總結【2~3分鐘】
①認識蜂鳴器,並能正確區分有源、無源蜂鳴器
②兩類蜂鳴器的編程控制方法
6.挑戰任務【10分鐘】
編寫程序控制蜂鳴器播放音樂